长安秋望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代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楼阁倚在经霜的树林外,天空如明镜无纤云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峻拔的南山与清爽秋色,气势互不相让两两争高?

参考资料: 1、 张超.名胜诗词经典赏析.北京:线装书局,2007:375 2、 严华银.初中生必背古诗文名句篇200(名师导读美绘版).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11:69 3、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64

楼倚(yǐ)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倚:靠着,倚立。

霜树:指深秋时节的树。

外:之外。

指楼比“霜树”高。

镜天:像镜子一样明亮、洁净的天空。

无一毫:没有一丝云彩。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南山:指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南。

秋色:晴高气爽的天空。

气势:气概。

喻终南山有与天宇比高低的气概。

参考资料: 1、 张超.名胜诗词经典赏析.北京:线装书局,2007:375 2、 严华银.初中生必背古诗文名句篇200(名师导读美绘版).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11:69 3、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64

楼倚(yǐ)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楼阁倚在经霜的树林外,天空如明镜无纤云一毫。

倚:靠着,倚立。

霜树:指深秋时节的树。

外:之外。

指楼比“霜树”高。

镜天:像镜子一样明亮、洁净的天空。

无一毫:没有一丝云彩。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峻拔的南山与清爽秋色,气势互不相让两两争高?

南山:指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南。

秋色:晴高气爽的天空。

气势:气概。

喻终南山有与天宇比高低的气概。

参考资料: 1、 张超.名胜诗词经典赏析.北京:线装书局,2007:375 2、 严华银.初中生必背古诗文名句篇200(名师导读美绘版).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11:69 3、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64

登乐游原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代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天空广阔无边鸟儿消失天际,古时的遗迹消失在这荒废的乐游原里。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想要报效祖国建功立业,那五陵的数目都在那萧瑟而秋风中。

参考资料: 1、 罗时进.杜牧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181-182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澹澹:广阔无边的样子。

没:消失。

销沉:形迹消失、沉没。

销:同“消”,消散,消失。

此中:指乐游原四周。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事业:功业。

五陵: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分别为汉高祖刘邦的长陵,汉惠帝刘盈的安陵,汉景帝刘启的阳陵,汉武帝刘彻的茂陵,汉昭帝刘弗陵的平陵。

约位于现在的西安市西北。

无树:即每棵树。

参考资料: 1、 罗时进.杜牧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181-182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天空广阔无边鸟儿消失天际,古时的遗迹消失在这荒废的乐游原里。

澹澹:广阔无边的样子。

没:消失。

销沉:形迹消失、沉没。

销:同“消”,消散,消失。

此中:指乐游原四周。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想要报效祖国建功立业,那五陵的数目都在那萧瑟而秋风中。

事业:功业。

五陵: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分别为汉高祖刘邦的长陵,汉惠帝刘盈的安陵,汉景帝刘启的阳陵,汉武帝刘彻的茂陵,汉昭帝刘弗陵的平陵。

约位于现在的西安市西北。

无树:即每棵树。

参考资料: 1、 罗时进.杜牧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181-182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上联描写了乐游原的景色,渲染了凄凉的气氛。

登临乐游原,只见孤鸟远飞;

沧海桑田,人事变迁,惟有长空永在。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体现了诗人对物是人非,夕盛今衰的感慨之情,对执政者的劝勉忠告。

诗人在此展示了永恒的宇宙对有限的人事的销蚀,深感人世盛衰、兴亡迭代、终在无限的宇宙中归于寂灭,可见诗人感慨之深。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下联萧瑟凄凉,衰败的景色使诗人对历史的风云变幻,人世沧桑发出由衷的感慨。

诗人从纵横两方面,即地理和历史的角度,分别进行观览与思考,从而表达出登楼临眺时触动的个人感受。

用典的修辞手法,凝练含蓄,反用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飞意”,言汉朝之英雄伟业皆已成历史陈迹,诗人内心对报效祖国,建功立业,驱除侵略者抱有崇高的爱国热情,感喟之情极深。

参考资料: 1、 罗时进.杜牧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181-182

自宣城赴官上京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代

潇洒江湖十过秋,酒杯无日不迟留。

谢公城畔溪惊梦,苏小门前柳拂头。

千里云山何处好,几人襟韵一生休。

尘冠挂却知闲事,终拟蹉跎访旧游。

潇洒江湖十过秋,酒杯无日不迟留。

潇洒不羁飘荡江湖十多个春秋,没有一天不在酒杯前徘徊逗留。

谢公城畔溪惊梦,苏小门前柳拂头。

谢公城边被溪水声响惊醒酣梦,苏小门前的柳枝常常拂过我头。

千里云山何处好,几人襟韵一生休。

天下的山川景物到底哪里最好,几人怀抱这般情韵一生就罢休?

尘冠挂却知闲事,终拟蹉跎访旧游。

尘世中人挂冠归去原是平常事,终于将蹉跎了的光阴来寻访旧游。

参考资料: 1、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杜牧诗文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年:51-52页 2、 王克俭.杜牧诗文选: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7年:57页

潇洒江湖十过秋,酒杯无日不迟留。

潇洒:形容人的超逸脱俗。

十过秋:十多年。

杜牧自文宗大和二年(828)十月佐沈传师江西幕,转宣城,又转淮南牛僧孺幕;

一度升为监察御史,不久移疾分司东都,后又到宣州崔郸幕,至内升左补阙的开成三年(838)冬,首尾共十一年。

迟留:即滞留,有流连、耽搁之意。

谢公城畔溪惊梦,苏小门前柳拂头。

谢公城:指宣城。

因南齐谢脁曾作宣城太守,留有谢公楼、谢公亭等多处古迹,故称。

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苏小小。

千里云山何处好,几人襟韵一生休。

云山:泛指山川秀色。

襟韵:指人的情怀风度。

尘冠挂却知闲事,终拟蹉跎访旧游。

尘冠挂却:辞官不做。

闲事:等闲之事,平常的事。

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

参考资料: 1、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杜牧诗文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年:51-52页 2、 王克俭.杜牧诗文选: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7年:57页

潇洒江湖十过秋,酒杯无日不迟留。

潇洒不羁飘荡江湖十多个春秋,没有一天不在酒杯前徘徊逗留。

潇洒:形容人的超逸脱俗。

十过秋:十多年。

杜牧自文宗大和二年(828)十月佐沈传师江西幕,转宣城,又转淮南牛僧孺幕;

一度升为监察御史,不久移疾分司东都,后又到宣州崔郸幕,至内升左补阙的开成三年(838)冬,首尾共十一年。

迟留:即滞留,有流连、耽搁之意。

谢公城畔溪惊梦,苏小门前柳拂头。

谢公城边被溪水声响惊醒酣梦,苏小门前的柳枝常常拂过我头。

谢公城:指宣城。

因南齐谢脁曾作宣城太守,留有谢公楼、谢公亭等多处古迹,故称。

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苏小小。

千里云山何处好,几人襟韵一生休。

天下的山川景物到底哪里最好,几人怀抱这般情韵一生就罢休?

云山:泛指山川秀色。

襟韵:指人的情怀风度。

尘冠挂却知闲事,终拟蹉跎访旧游。

尘世中人挂冠归去原是平常事,终于将蹉跎了的光阴来寻访旧游。

尘冠挂却:辞官不做。

闲事:等闲之事,平常的事。

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

参考资料: 1、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杜牧诗文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年:51-52页 2、 王克俭.杜牧诗文选: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7年:57页

潇洒江湖十过秋,酒杯无日不迟留。

谢公城畔溪惊梦,苏小门前柳拂头。

千里云山何处好,几人襟韵一生休。

尘冠挂却知闲事,终拟蹉跎访旧游。

  这是一首述怀诗,展示了诗人矛盾的内心世界,笔墨洒脱而感慨深沉。

  诗人自大和二年(828)十月来到江西,后转宣城。

以后,辗转漂泊于扬州、洛阳、宣城各地。

首尾共历经十一年。

此诗首联即以“潇洒江湖十过秋,酒杯无日不迟留”概括了这一段生活。

”潇洒江湖”,无拘无束,风韵飘逸;

终日为醉乡之客,则于放浪形骸中见愁闷之情。

行止风流,内心愁苦,正是诗人的真实写照。

  颔联承首联之意,再次点染。

“谢公城畔溪惊梦”,接“酒杯”句。

每日无事,携酒行游于宣城郊野,观山望水,自得其乐;

自斟自饮,不觉醉倒溪边。

此句中“惊梦”一词很妙,写出了诗人大醉初醒,不知身在何处的情态。

而梦中之惊,耐人寻味:或许,他在醉梦中与亲故旧友重逢,一觉醒来却独枕溪流。

或许,在梦境中他仗剑行侠,英雄豪迈,醒来却发现自身依旧是落魄江湖的一介书生。

溪畔惊梦,情境皆佳。

“苏小门前柳拂头”,写诗人“潇洒江湖”的另一面。

妓馆歌楼多涉秾艳轻绮之笔,而诗人仅仅用“门前柳拂头”暗示出流连花柳之意,处理得很含蓄,不伤全诗清朗之调。

  颈联转为感慨生平,反映出诗人虽然过着诗酒风流的生活,但并不甘心终老于此。

“千里云山何处好”表面上是寻访山川之胜,其实正是这声对苍茫云山发出的喝问,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咤叱风云、指点江山的襟怀抱负。

紧接着,诗人又转过来对着茫茫人世发问:“几人襟韵一生休?

”世上有几人能有如此襟韵,难道我的一生就这样罢了不成,把诗人不得不浪迹江湖的愤慨、不甘于虚度此生的愿望倾吐一尽。

这两问,问得豪迈,问得沉痛,问得有气魄,如高天惊雷,滚滚而下,一扫方才悠然低回之韵。

  尾联收合全诗,点明“赴官上京”之意。

面对现实中平庸无聊的官吏生活,诗人萌出“尘冠挂却”的念头。

他把辞宫归去说得很平常,“闲事”而已;

事实上,这件“闲事”也难以做到,“终把蹉跎访旧游”,诗人不得不赴京上任,再次把光阴虚掷——回虚前联。

此联言辞之间,流露出归隐与人世的内心矛盾。

  这首诗起、承、转、合,层次分明,把这位落魄诗人的胸襟间事渐次说尽。

其中既有风流倜傥之韵,又有豪宕雄浑之气。

参考资料: 1、 韦凤娟.晚唐诗歌赏析: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17-18页

题武关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代

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

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樯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

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长卷夕阳中。

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

清澈的溪水汩汩地流过要留我在武关之东,可笑当年的楚怀王入关投秦却是到了尽穷。

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郑袖得宠的娇艳妩媚之态就好像喝醉似的,屈原遭放逐到处流落他的形容就犹如乱蓬。

山樯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

如桅杆耸立的峰峦似壕沟深长的山谷还在,而弱肉强食七国争雄却像过眼烟云已成空。

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长卷夕阳中。

当今天子如此神圣四海为一家天下为统一,而如今武关上长风浩荡戍旗翻卷于夕阳中。

参考资料: 1、 王克俭.杜牧诗文选: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2000:81-82 2、 罗时进.杜牧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7:134-135

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

武关:战国时秦国设置的关隘,故址在令陕西商洛县东。

怀王:楚怀王熊槐(?

一前295)战国时期楚国的国君,前328至前299年在位。

据《史记·楚世家》和《屈原列传》,秦昭王致书楚怀王,约会于武关。

怀王入武关,秦伏兵断绝其归路以求割地,怀王怒而不从逃往赵国,赵国惧秦不敢接纳。

怀王只得又回秦国,结果死于秦国。

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郑袖:楚怀王宠妃。

据《史记·屈原列传》等,楚与齐结盟共同抗击秦国,秦惠文王派张仪使楚,表示如楚与齐绝交,秦愿割地六百里给楚。

楚听信谎言与齐断交,事后,秦不肯割地,怀王起兵,大败而归。

第二年,秦欲与楚讲和,怀王表示“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到楚先行收买郑袖,郑袖劝怀王不杀张仪,怀王听信郑袖之言,把张仪放走了。

妖娆(ráo):娇艳美好,妩媚多姿。

酣(hān):畅快喝酒。

屈原:楚国大夫,早年曾得楚怀王信任,主张联齐抗秦,后来楚怀王听信谗言把他放逐外地,流放期间,始终心忧国李。

憔悴:面容黄瘦。

蓬(péng):蓬草。

蓬草随风飘转,常用来比喻人的身世飘零或行踪不定。

山樯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

山樯(qiáng):如桅杆般耸立的山峦。

谷堑:深长的峡谷。

弱吐强吞:形容战国时强国侵吞弱国的形势。

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长卷夕阳中。

圣神:对皇帝的敬称。

家四海:四海一家,天下统一。

戍(shù)旗:守卫边防的战旗。

参考资料: 1、 王克俭.杜牧诗文选: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2000:81-82 2、 罗时进.杜牧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7:134-135

寓言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代

暖风迟日柳初含,顾影看身又自惭。

何事明朝独惆怅,杏花时节在江南。

柳绝句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代

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代

月白烟青水暗流,孤猿衔恨叫中秋。

三声欲断疑肠断,饶是少年今白头。

杜秋娘诗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代

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

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

老濞即山铸,后庭千双眉。

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

濞既白首叛,秋亦红泪滋。

吴江落日渡,灞岸绿杨垂。

联裾见天子,盼眄独依依。

椒壁悬锦幕,镜奁蟠蛟螭。

低鬟认新宠,窈袅复融怡。

月上白璧门,桂影凉参差。

金阶露新重,闲捻紫箫吹。

莓苔夹城路,南苑雁初飞。

红粉羽林杖,独赐辟邪旗。

归来煮豹胎,餍饫不能饴。

咸池升日庆,铜雀分香悲。

雷音后车远,......更多

赠别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代

眼前迎送不曾休,相续轮蹄似水流。

门外若无南北路, 人间应免别离愁。

苏秦六印归何日,潘岳双毛去值秋。

莫怪分襟衔泪语,十年耕钓忆沧洲。

河湟

作者: 杜牧 朝代: 唐代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678910 共41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