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文翻注译赏
鹊桥仙·七夕 文翻注赏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今夜是牛郎织女会面的好时光,这对相会的夫妻懒得再为耕织忙。
寂寞的群仙要生妒嫉了:娇美的月亮姊姊蹙紧了娥眉,风阿姨兴风吹雨天地反常。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相见匆匆忙忙,短暂的聚首真不如不见,重新搅起离别的忧伤。
见面的欢乐总不抵久别的愁苦多,反倒又增添了新愁带回品尝。
参考资料: 1、 师盛.《历代名词千首》.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267 2、 楼霏.《鹊桥仙》.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19 3、 刘扬忠.《唐宋词精华分卷》.北京:朝华出版社,1991:765
双星良夜,耕慵(yōng)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juān)娟月姊(zǐ)满眉颦(pín),更无奈、风姨吹雨。
双星:指牵牛、织女二星。
慵:懒。
娟娟:美好的样子。
月姊:月宫中的仙子。
颦:皱眉。
农历初七月亮将及半圆,因言满眉颦。
风姨:传说中司风之神。
原为风伯,后衍为风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草草:匆匆之意。
争如:怎么比得上。
这里是还不如的意思。
不抵:不如,比不上。
参考资料: 1、 师盛.《历代名词千首》.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267 2、 楼霏.《鹊桥仙》.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19 3、 刘扬忠.《唐宋词精华分卷》.北京:朝华出版社,1991:765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两千多年来,牛郎织女的故事,不知感动过多少中国人的心灵。
在吟咏牛郎织女的佳作中,范成大的这首《鹊桥仙》别具匠心是一首有特殊意义的佳作。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起笔三句点明七夕,并以侧笔渲染。
“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岁华纪丽》卷三“七夕”引《风俗通》),与牛郎相会,故又称双星节。
此时银河两岸,牛郎已无心耕种,织女亦无心纺绩,就连天上的众仙女也忌妒了。
起笔透过对主角与配角心情之描写,烘托出一年一度的七夕氛围,扣人心弦。
下韵三句,承群仙之相妒写出,笔墨从牛女宕开,笔意隽永。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形貌娟秀的嫦娥蹙紧了蛾眉,风姨竟然兴风吹雨骚骚然(风姨为青年女性风神,见《博异》)。
这些仙女,都妒忌着织女呢。
织女一年才得一会,有何可妒?
则嫦娥悔恨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可知,风姨之风流善妒亦可知,仙界女性之凡心难耐寂寞又可知,而牛郎织女爱情之难能可贵更可知。
不仅如此。
有众仙女之妒这一喜剧式情节,虽然引出他们悲剧性爱情。
词情营造,匠心独运。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下片,将“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相会情景一笔带过,更不写“忍顾鹊桥归路”的泪别场面,而是一步到位着力刻画牛郎织女的心态。
七夕相会,匆匆而已,如此一面,怎能错见!
见了又只是重新撩乱万千离愁别绪罢了。
词人运笔处处不凡,但其所写,是将神话性质进一步人间化。
显然,只有深味人间别久之悲人,才能对牛郎织女心态,作如此同情之理解。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结笔三句紧承上句意脉,再进一层刻画。
三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之别离,相逢仅只七夕之一刻,旧愁何其深重,新欢又何其深重,新欢又何其有限。
不仅如此。
旧愁未销,反载了难以负荷的新恨归去。
年年岁岁,七夕似乎相同。
可谁知道,岁岁年年,其情其实不同。
在人们心目中,牛郎织女似乎总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而已。
然而从词人心灵之体会,则牛郎织女的悲愤,乃是无限生长的,牛郎织女之悲剧,乃是一部生生不灭的悲剧,是一部亘古不改的悲剧。
牛郎织女悲剧的这一深刻层面,这一可怕性质,终于在词中告诉人们。
显然,词中牛郎织女之悲剧,有其真实的人间生活依据,即恩爱夫妻被迫长期分居。
此可断言。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窦娥冤》曲词) 此词在艺术造诣上很有特色。
词中托出牛郎织女爱情悲剧之生生不已,实为匪夷所思。
以嫦娥风姨之相妒情节,反衬、凸出、深化牛郎织女之爱情悲剧,则是独具匠心的。
(现代黑色幽默庶几近之)全词辞无丽藻,语不惊人,正所谓绚烂于归平淡。
范成大之诗,如其著名的田园诗,颇具泥土气息,从这里可以印证之。
最后,应略说此词在同一题材的宋词发展中之特殊意义。
宋词描写牛郎织女故事。
多用《鹊桥仙》之词牌,不失“唐词多缘题”(《花庵词选》)之古意。
其中佼佼者,前有欧阳修,中有秦少游,后有范成大。
欧词主旨在“多应天意不教长”,秦词主旨在“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成大此词则旨在“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可见,欧词所写,本是人之常情。
秦词所写,乃“破格之谈”(《草堂诗馀隽》),是对欧词的翻新、异化,亦可说是指出向上一路。
而成大此词则是对欧词的复归、深化。
牛郎织女的爱情,纵然有不在朝暮之高致,但人心总是人心,无限漫长之别离,生生无已之悲剧,决非人心所能堪受,亦比高致来得更为广大。
故成大此词,也是对秦词的补充与发展。
从揭橥悲剧深层的美学意义上说,还是是对秦词之一计算。
欧、秦、范三家《鹊桥仙》词,呈现一否定之否定路向,显示了宋代词人对传统对人生之深切体味,亦体现出宋代词人艺术创造上不甘逐随他人独创精神,当称作宋代词史上富于启示性之一佳话。
参考资料: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441-442
秋日田园杂兴 文注
杞菊垂珠滴露红,两蛩相应语莎丛。
虫丝罥尽黄葵叶,寂历高花侧晚风。
朱门巧夕沸欢声,田舍黄昏静掩扃。
男解牵牛女能织,不须徼福渡河星。
橘蠹如蚕入化机,枝间垂茧似蓑衣;
忽然蜕作多花蝶,翅粉才乾便学飞。
静看檐蛛结网低,无端妨碍小虫飞。
蜻蜒倒挂蜂儿窘,催唤山童为解围。
垂成穑事苦艰难,忌雨嫌风更怯寒。
牋诉天公休掠剩,半赏私债半输官。
秋来只怕雨垂垂,甲子无云万事宜。
获稻毕工随晒谷,直须晴到入仓时。
中秋全景属潜夫,......更多
杞菊垂珠滴露红,两蛩相应语莎丛。
虫丝罥尽黄葵叶,寂历高花侧晚风。
朱门巧夕沸欢声,田舍黄昏静掩扃。
男解牵牛女能织,不须徼福渡河星。
橘蠹如蚕入化机,枝间垂茧似蓑衣;
忽然蜕作多花蝶,翅粉才乾便学飞。
静看檐蛛结网低,无端妨碍小虫飞。
蜻蜒倒挂蜂儿窘,催唤山童为解围。
无端:无来由。
垂成穑事苦艰难,忌雨嫌风更怯寒。
牋诉天公休掠剩,半赏私债半输官。
垂成:即将收成。
秋来只怕雨垂垂,甲子无云万事宜。
获稻毕工随晒谷,直须晴到入仓时。
中秋全景属潜夫,棹入空明看太湖。
身外水天银一色,城中有此月明无。
潜夫:即隐者。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
不惜两钟输一斛,尚赢糠核饱儿郎。
租船:交租米的船。
候开仓:等候官府开仓收租。
不惜:不得已,忍痛。
钟:量器和容量单位。
古代以六斛四斗为一钟。
输:缴纳,献纳。
斛:量器和容量单位。
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
菽粟瓶罂贮满家,天教将醉作生涯。
不知新滴堪篘未?
细捣枨虀买鱠鱼, 细捣枨虀卖脍鱼,西风吹上四腮鲈。
雪松酥腻千丝缕,除却松江到处无。
新霜彻晓报秋深,染尽青林作缬林。
惟有橘园风景异,碧丛丛里万黄金。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霜天晓角·梅 文翻注译
晚晴风歇。
一夜春威折。
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
愁亦绝。
此情谁共说。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晚晴风歇。
一夜春威折。
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春寒凛冽,寒气已渐渐离去,傍晚时天晴雨住。
几枝寒梅立在风中,浮云在天上来来去去,梅花白如胜雪。
胜绝。
愁亦绝。
此情谁共说。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这景致真是绝美,人的愁情也无限。
空对这如此的美景,我无比寂寞孤单,想倾诉心中的惆怅?
只有那两行低飞的鸿雁,知道我独坐在高楼上,思念伊人。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第198-199页 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 宋词三百首.北京 :中华书局,2009.7: 第200页
晚晴风歇。
一夜春威折。
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春威:初春的寒威。
俗谓“倒春寒”。
脉脉:深含感情的样子。
胜绝。
愁亦绝。
此情谁共说。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胜绝:景色极美,人也极愁苦。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第198-199页 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 宋词三百首.北京 :中华书局,2009.7: 第200页
晚晴风歇。
一夜春威折。
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春寒凛冽,寒气已渐渐离去,傍晚时天晴雨住。
几枝寒梅立在风中,浮云在天上来来去去,梅花白如胜雪。
春威:初春的寒威。
俗谓“倒春寒”。
脉脉:深含感情的样子。
胜绝。
愁亦绝。
此情谁共说。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这景致真是绝美,人的愁情也无限。
空对这如此的美景,我无比寂寞孤单,想倾诉心中的惆怅?
只有那两行低飞的鸿雁,知道我独坐在高楼上,思念伊人。
胜绝:景色极美,人也极愁苦。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第198-199页 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 宋词三百首.北京 :中华书局,2009.7: 第200页
秦楼月·楼阴缺 文翻注译赏
楼阴缺,栏干影卧东厢月。
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虬烟,罗帏黯淡灯花结。
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楼阴缺,栏干影卧东厢月。
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楼阴缺处,栏杆的影子静静地躺在东厢房前,空中皓月一轮。
月儿照东厢,满天露冷风清,杏花洁白如雪。
隔烟催漏金虬烟,罗帏黯淡灯花结。
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隔着烟雾,听催促时光的漏壶下,铜龙滴水,声如哽咽。
厢房里帷幕昏暗,灯儿结了花。
灯儿结了花,我只做了一会儿春梦,便游遍了辽阔的江南。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楼阴缺,栏干影卧东厢月。
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楼阴缺:高楼被树荫遮蔽,只露出未被遮住的一角。
指树阴未遮住的楼阁一角。
栏干影卧:由于高楼东厢未被树荫所蔽,因此当月照东厢时,栏干的影子就卧倒地上。
厢:厢房。
一天:满天。
隔烟催漏金虬烟,罗帏黯淡灯花结。
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烟:夜雾。
金虬(qiú):铜龙,造型为龙的铜漏,古代滴水计时之器。
罗帏:罗帐。
指闺房。
灯花结:灯芯烧结成花,旧俗以为有喜讯。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楼阴缺,栏干影卧东厢月。
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楼阴缺处,栏杆的影子静静地躺在东厢房前,空中皓月一轮。
月儿照东厢,满天露冷风清,杏花洁白如雪。
楼阴缺:高楼被树荫遮蔽,只露出未被遮住的一角。
指树阴未遮住的楼阁一角。
栏干影卧:由于高楼东厢未被树荫所蔽,因此当月照东厢时,栏干的影子就卧倒地上。
厢:厢房。
一天:满天。
隔烟催漏金虬烟,罗帏黯淡灯花结。
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隔着烟雾,听催促时光的漏壶下,铜龙滴水,声如哽咽。
厢房里帷幕昏暗,灯儿结了花。
灯儿结了花,我只做了一会儿春梦,便游遍了辽阔的江南。
烟:夜雾。
金虬(qiú):铜龙,造型为龙的铜漏,古代滴水计时之器。
罗帏:罗帐。
指闺房。
灯花结:灯芯烧结成花,旧俗以为有喜讯。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楼阴缺,栏干影卧东厢月。
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虬烟,罗帏黯淡灯花结。
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全词描写春闺少妇怀人之情,也亦写寄托之情也就是托词中少妇的怀人之情寄作者本人的爱君之意。
词分为上下两阙描写的情景十分真切,是组词中艺术价值最高的一篇。
“楼阴缺。
阑干影卧东厢月。
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词的上阙写楼外月色夜景。
楼阴缺处,月光向东厢投下了栏杆的影子。
影向东,则月偏西;
月偏西,则夜已深。
“东厢月”三字,按词牌格式规定,须重出。
后出三字属下句,则浩然风露,似雪杏花,尽被包容在这月光下的银色世界里。
“杏花”,为点季节,也是春夜外景迷人画面的主体,青春寂寞之怜惜情绪,已暗暗蕴含其中。
李白以“床前明月光”引发故乡之思,这里写深夜月色,也为后半首写闺阁愁思不眠,先作环境和心情的烘染。
“隔烟催漏金虬咽,罗帏暗淡灯花结。
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词的下阕写到的那位怀人念远的闺中少妇,深藏在这座幽雅的园林之中,其风姿的秀美、心性的柔静和心情的惆怅,也就可想而知了。
给人一种见其景感其人的感觉。
所以,上下阕之间看似互不相属,实际上还是非常一致的。
然后转写少妇的愁思。
她独卧罗帏之中,心怀远人,久不能寐。
此时燃膏将尽,灯芯结花,室内光线越来越暗淡,室外则夜露已落,一切都这么沉寂,只有漏壶上的铜龙透过烟雾送来点点滴滴的漏声。
在愁人听来,竟似声声哽咽。
作者这里并不直接写人的神态,而是更深一层,借暗淡的灯光和哽咽的漏声造成一种幽怨的意境,把人的愁苦表现得十分真切。
特别是“隔烟催漏金虬咽”找人一句,尤见移情想象的奇思。
又写少妇的幽梦,又重叠前句末三字,突出灯光的昏暗,然后化用岑参《春梦》诗“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二语,表现少妇的迷离惝恍之情。
人倦灯昏,始得暂眠片刻,梦魂忽到江南,境界顿觉开阔。
然而所怀念的人又在哪?
梦中是否能见到?
作者却不写出来,让读者自去想象。
这样写,比韦庄《木兰花》中的这句 “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意思更含蓄,更意味深长。
参考资料: 1、 江天.中国才子文化集成.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0:701 2、 崔勇.情词.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489 3、 钱仲联.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354-355 4、 朱德才,杨燕.范成大杨万里诗词选译.山东: 凤凰出版社,2011:165-166
晚春田园杂兴 文注赏
紫青莼菜卷荷香,玉雪芹芽拔薤长。
自撷溪毛充晚供,短篷风雨宿横塘。
湖莲旧荡藕新翻,小小荷钱没涨痕。
斟酌梅天风浪紧,更从外水种芦根。
胡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湔裙水满绿苹洲,上巳微寒懒出游。
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
新绿园林晓气凉,晨炊蚤出看移秧。
百花飘尽桑麻小,来路风来阿魏香。
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
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
污莱一棱水周围,......更多
紫青莼菜卷荷香,玉雪芹芽拔薤长。
自撷溪毛充晚供,短篷风雨宿横塘。
湖莲旧荡藕新翻,小小荷钱没涨痕。
斟酌梅天风浪紧,更从外水种芦根。
梅天:即江南黄梅天气。
胡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犬吠窦:狗在洞边叫。
湔裙水满绿苹洲,上巳微寒懒出游。
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
湔(jiān)裙:一种风俗。
旧俗于农历正月元日至月晦,士女酹酒洗衣于水边,以辟灾度厄。
新绿园林晓气凉,晨炊蚤出看移秧。
百花飘尽桑麻小,来路风来阿魏香。
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
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
三旬:三十日。
污莱一棱水周围,岁岁蜗庐没半扉。
不看茭青难护岸,小舟撑取葑田归。
污莱:洼下荒芜之地。
茭青:江南呼菰为茭,其新芽如笋,名“茭白”,故相对称已长成者为“茭青”。
茅针香软渐包茸,蓬櫑甘酸半染红。
采采归来儿女笑,杖头高挂小筠笼。
海雨江风浪作堆,时新鱼菜逐春回。
荻芽抽笋河魨上,楝子开花石首来。
河魨:即河豚。
谷雨如丝复似尘,煮瓶浮蜡正尝新。
牡丹破萼樱桃熟,未许飞花减却春。
雨后山家起较迟,天窗晓色半熹微。
老翁欹枕听莺啭,童子开门放燕飞。
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
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
投林:回到树林。
烟暝:烟霭、云气。
柴扉:简陋的木门。
棹:船桨。
编阑:也叫约阑,挡拦、赶拦的意思。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紫青莼菜卷荷香,玉雪芹芽拔薤长。
自撷溪毛充晚供,短篷风雨宿横塘。
湖莲旧荡藕新翻,小小荷钱没涨痕。
斟酌梅天风浪紧,更从外水种芦根。
胡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湔裙水满绿苹洲,上巳微寒懒出游。
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
新绿园林晓气凉,晨炊蚤出看移秧。
百花飘尽桑麻小,来路风来阿魏香。
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
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
污莱一棱水周围,岁岁蜗庐没半扉。
不看茭青难护岸,小舟撑取葑田归。
茅针香软渐包茸,蓬櫑甘酸半染红。
采采归来儿女笑,杖头高挂小筠笼。
海雨江风浪作堆,时新鱼菜逐春回。
荻芽抽笋河魨上,楝子开花石首来。
谷雨如丝复似尘,煮瓶浮蜡正尝新。
牡丹破萼樱桃熟,未许飞花减却春。
雨后山家起较迟,天窗晓色半熹微。
老翁欹枕听莺啭,童子开门放燕飞。
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
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
“紫青莼菜卷荷香,玉雪芹芽拔薤长。
自撷溪毛充晚供,短篷风雨宿横塘。
” 第一首诗很潇洒。
前两句,紫青的莼菜带着淡淡荷叶香,玉雪似的芹芽像薤草一样长。
在溪边随便摘些野菜,随便充当晚饭,最后一句,短篷风雨宿横塘,从音韵上和画面上,都颇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感觉。
短篷,竹字头,指有篷的小船。
此时横塘可理解为泛指的水塘,小船、寂寥的水塘、风雨,这几个意象,同时又增添了些“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感慨。
短篷,一作“短蓬”。
如果是草字头的蓬,短蓬,即彩虹。
短蓬、风雨这两个意象也不是没有逻辑关系。
这样横塘可推测为指苏州。
石湖亦有“年年送客横塘路”句,现苏州就有横塘路。
“湖莲旧荡藕新翻,小小荷钱没涨痕。
斟酌梅天风浪紧,更从外水种芦根。
” 湖莲旧荡,还是那片水塘,藕是新翻过的。
小小的荷叶没过了之前的“涨痕”,琢磨着初生的小荷抵挡不住黄梅天下雨风浪大,赶快在水的外围种上一圈芦根作保护。
“荷钱”很形象,指初生的小小的状如铜钱的荷叶。
“胡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日常农村静景。
胡蝶即蝴蝶。
蝴蝶双双在菜花田里飞来飞去;
白昼慢慢显得长了,田户人家没有客人来临,村子里十分恬静。
这是从正面描写日常农村景物,首句也说明是晚春,诗的后两句写茶商来到时的动景。
茶商来是为了采购茶叶,但却连鸡犬都为之震动,这反衬出平时极少有外人到来,来了陌生人,大家都十分注意。
这是动景,却是进一步说明农村的恬静。
“湔裙水满绿苹洲,上巳微寒懒出游。
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
” 这首诗写的是,去水边洗衣服,水面漫上了岸边的绿苹。
三月三的天气春寒料峭,懒得出门。
蛙声却从薄暮傍晚到拂晓,听这蛙声,想必今年也收成大好。
秋,收成。
一作“收”。
温庭筠有词,肠断白苹洲。
白苹洲,指江中长有白苹的小渚。
白苹为水中的一种浮草,夏秋开小白花,古时男女采苹花赠别,故,白苹洲代指分别之处。
绿苹,或许是晚春时节还未开花的白苹。
上巳,古时以夏历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三月初三多逢巳日,汉代时定为节日。
上巳之后就进入农忙。
“新绿园林晓气凉,晨炊蚤出看移秧。
百花飘尽桑麻小,来路风来阿魏香。
” 蚤通“早”,阿魏其实是一种有臭气的植物,根茎的浆液干燥后,中医用为帮助消化、杀虫戒毒的药物。
章炳麟《国故论衡·辨性上》:“故阿魏非香也,臭之不可于鼻,用足以辟诸腐臭,故准之香。
”其实这里有些地方存在矛盾,晚春时节百花飘尽不可能还是新绿,三月三不会有蛙声。
因此不求甚解很重要。
“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
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
” 这首诗表明,古时养蚕的三十天有禁忌,大概是邻里不相往来,只是采桑叶的时候会相逢。
“污莱一棱水周围,岁岁蜗庐没半扉。
不看茭青难护岸,小舟撑取葑田归。
” 污莱指洼下荒芜之地。
蜗庐指像蜗牛壳一样狭小的房子。
葑菲都是菜名,其根略带苦味,人们有因其苦而弃之。
《诗经·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葑菲表示尚有一德可取的意思,葑菲之采指不可因为葑菲根茎苦而连叶子也不采,比喻夫妻相处应以德为重,不能因为女子容颜衰退而遗弃。
后常用“葑菲之采”作为请人有所采用的谦辞。
“茅针香软渐包茸,蓬櫑甘酸半染红。
采采归来儿女笑,杖头高挂小筠笼。
” 这里说的都是吃的。
茅针,就是茅草将要开花的花苞,藏在绿茎内,尖尖的,白白的,尝一尝,清香,爽口。
所以说茅针香软。
櫑指指饰有饕餮纹的食物盛器,这里蓬櫑可能是草编的,被啥东西染红了。
觅食回来小孩子们都很开心,杖头高高挂着装吃食的小笼子。
“海雨江风浪作堆,时新鱼菜逐春回。
荻芽抽笋河豚上,楝子花开石首来。
” 这首诗写的也都是吃的东西。
“谷雨如丝复似尘,煮瓶浮蜡正尝新。
牡丹破萼樱桃熟,未许飞花减却春。
” 这首诗第一句写小雨,如丝又像尘,煮瓶浮蜡不知道是干啥啊,感觉像是温酒。
牡丹开了,樱桃熟了,过不多久就要花谢花飞春归去了。
“雨后山家起较迟,天窗晓色半熹微。
老翁欹枕听莺啭,童子开门放燕飞。
” 这首诗说,春日的夜里,下了一场雨。
山村居民起床比较晚,清晨的光亮朦朦胧胧通过天窗才透进屋里。
年迈的老人家半靠着枕头听屋外黄莺宛转啼唱,可活泼好动的男孩子却已经打开屋门,把盘旋在门口的燕子放了出去。
“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
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
” 这首诗开头写轻烟谈霭从山前渐渐飘起,暮色由远而近了。
后两句说,村童驾着小船,独自把鸭群赶回家来。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鹧鸪天·休舞银貂小契丹 文
南柯子·怅望梅花驿 文注赏
怅望梅花驿,凝情杜若洲。
香云低处有高楼,可惜高楼不近木兰舟。
缄素双鱼远,题红片叶秋。
欲凭江水寄离愁,江已东流那肯更西流。
怅望梅花驿,凝情杜若洲。
香云低处有高楼,可惜高楼不近木兰舟。
驿:驿,音亦,驿站、传舍,古传递文书、官员来往及运输途中暂息住宿之所。
古驿传有亭,故又称驿亭。
清末置邮局后始废。
杜若:燕子花也。
缄素双鱼远,题红片叶秋。
欲凭江水寄离愁,江已东流那肯更西流。
双鱼: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
”,又《汉书·苏武传》有“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因合称书信为鱼雁,亦有以鳞代鱼,以鸿作雁者。
另亦指传书信者。
参考资料: 1、 《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零年版。
怅望梅花驿,凝情杜若洲。
香云低处有高楼,可惜高楼不近木兰舟。
缄素双鱼远,题红片叶秋。
欲凭江水寄离愁,江已东流那肯更西流。
这是一首抒发离情别绪的作品。
上阕从男主人公起笔,下阕则落在女主人公身上,两阕遥相呼应,如倾如诉。
上阕描绘了男主人公的惆怅先是从描摹情态入手的,“怅望梅花驿”,是陆凯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的典故,说欲得伊人所寄之梅(代指信息)而久盼不至,因而满怀惆怅:“凝情杜若洲”,取《楚辞·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之意,欲采杜若(香草,也指信息)以寄伊人,却也无从寄去,徒然凝情而望。
来鸿不见,去雁也难,终于,他从深思回到了现实:距离阻隔了一对情人,难以相聚。
四个长短不一的句子,恰如一组逐渐推近的镜头,在令人失望的结局上定了格。
如果说男主人公的愁绪是悠长而缠绵的话,那么,女主人公的思念则显得炽热急切,字里行间,流露出思妇坐卧不宁百般无奈矛盾心理。
“缄素”、“题红”两句用的是书信往来的典故,“远”、“秋”二字,巧妙地点出了她与情人之间音讯断绝的愁绪。
最后,焦虑而痛苦的姑娘把唯一的希望寄托于伴着情人远行的江水,但愿它能带去她的思念,然而,那不肯回头的流水和着姑娘的失望、抱怨,最终使这段爱情以悲剧作结。
不过留在读者记忆中的,不是悲悲切切的叙事,而是一首优美动人的恋歌。
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认为:“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
”无论是表述两人不能相见的痛苦,还是诉说那无边的思念,作者都写得含蓄蕴藉。
如“香云低处有高楼,可惜高楼不近木兰舟”:“高楼”指女子居处,木兰舟代喻出游男子:“高楼”与“木兰舟”的距离点出了他们无法相见的残酷现实,“不近”一词用在这里,给人一种语尽意不尽的境界觉。
全词没有一处用过“思”字,但字字句句却充满了思念之情,这表明作者遣词造句的艺术工底十分深厚,既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主旨,又保持了词的特点——清远空灵。
作者善于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使作品避免了平泛单调。
如“梅花驿”、“杜若洲”都是虚指,但又与双方远隔,托物寄情密切相关,写女主人公无人传递书信所选用的“双鱼远”、“片叶秋”以及“江已东流”也都属虚拟,但却和她盼望与情人通信的现实十分吻合,这些虚实的统一,不仅有助于表达男女双方的真切情意,而且拓实了作品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作者运用典故也有创新,词中所用大多为常见的典故,但在作者笔下,别有一番情趣。
如“双鱼”、“题红”两典的原意都形容书信传情,平安抵达对方手中,而作者却以“远”、“秋”二字平添了悲剧的韵味,颇有新意。
词中虽有典故,但却一样明白,“欲凭江水寄离愁,江已东流那肯更西流”两句,借鉴了白居易“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和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如同已出,毫无牵强附会之感,很妥贴地体现了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405页
鹧鸪天·嫩绿重重看得成 文翻注译赏
嫩绿重重看得成。
曲阑幽槛小红英。
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
残花浅酒片时清。
一杯且贾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嫩绿重重看得成。
曲阑幽槛小红英。
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树上的枝叶已经是枝蔓成荫了,曲折回廊幽深的栏杆中点缀着小小的红色花朵,酴醿已经开花,蜜蜂正抢着来采蜜,闹闹嗡嗡;
杨柳之间,燕子在轻快穿梭。
春婉娩,客飘零。
残花浅酒片时清。
一杯且贾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春日天气温暖而也近晚春,春天已经快要过去了,而人还在奔波飘零之中。
晚春将尽花已残,借酒消愁酒亦残,醉过之后,仅有片时清爽。
酒醉中暂且打发一天以迎接新的一天,然而斜阳已去,月要东升,寂寞长夜又该如何度过呢。
参考资料: 1、 史杰鹏.《宋词三百首正宗》.北京:华夏出版社,2014.3:295-296
嫩绿重重看得成。
曲阑幽槛小红英。
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重重:指枝上的嫩叶重重叠叠,已有绿渐成阴的感觉。
曲阑:曲折的栏杆。
酴醿(tú mí):亦作“酴釄”、“酴醾”,俗称“佛心草”,落叶灌木。
也是一种酒名,亦有因颜色似之。
春婉娩,客飘零。
残花浅酒片时清。
一杯且贾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婉娩(wǎn wǎn):亦作“婉晚”。
迟暮。
飘零:飘泊流落。
片时:片刻。
清:清醒、清爽。
参考资料: 1、 史杰鹏.《宋词三百首正宗》.北京:华夏出版社,2014.3:295-296
嫩绿重重看得成。
曲阑幽槛小红英。
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树上的枝叶已经是枝蔓成荫了,曲折回廊幽深的栏杆中点缀着小小的红色花朵,酴醿已经开花,蜜蜂正抢着来采蜜,闹闹嗡嗡;
杨柳之间,燕子在轻快穿梭。
重重:指枝上的嫩叶重重叠叠,已有绿渐成阴的感觉。
曲阑:曲折的栏杆。
酴醿(tú mí):亦作“酴釄”、“酴醾”,俗称“佛心草”,落叶灌木。
也是一种酒名,亦有因颜色似之。
春婉娩,客飘零。
残花浅酒片时清。
一杯且贾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春日天气温暖而也近晚春,春天已经快要过去了,而人还在奔波飘零之中。
晚春将尽花已残,借酒消愁酒亦残,醉过之后,仅有片时清爽。
酒醉中暂且打发一天以迎接新的一天,然而斜阳已去,月要东升,寂寞长夜又该如何度过呢。
婉娩(wǎn wǎn):亦作“婉晚”。
迟暮。
飘零:飘泊流落。
片时:片刻。
清:清醒、清爽。
参考资料: 1、 史杰鹏.《宋词三百首正宗》.北京:华夏出版社,2014.3:295-296
嫩绿重重看得成。
曲阑幽槛小红英。
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
残花浅酒片时清。
一杯且贾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这是一首歌咏春天的词,但不是一般对春天的赞歌,词人在歌咏阳春烟景的同时,还流露出了作客他乡的飘零之感,在较深层次上,还含有对青春老去的喟叹春老去的喟叹。
上阕四句七言,很象是一首仄起首句入韵的七言绝句,不仅平仄相合,后两句的对仗也极为工整。
范成大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写的绝句《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见钱钟书《宋诗选》中范成大简介)。
这首《鹧鸪天》的上阕,就很像是《田园杂兴》中的绝句,也带有意境深刻,不重词采,自然活泼,清新明快的特点。
不同的是,这首词的上阕舍弃了作者在《田园杂兴》中融风景画与风俗画于一体的笔法,而侧重于描绘庭园中的自然风光,成为独具特色的一幅风景画。
既然是画,就必然要敷色构图。
起句“嫩绿重重看得成”,就以“嫩绿”为全画敷下了基本色调。
它可以增强春天的意象,唤醒读者对春天的情感。
“看得成”(“得”一作“渐”),即指此而言。
当然只有这第一句,还不成其为画,因为它只不过涂了底色而记。
当第二句“曲阑幽槛小红英”出现时,情形就完全不同了。
这一句,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构成了整个风景画的框架;
二是有了色彩的鲜明映衬;
三是有了一定的景深和层次感。
“曲阑幽槛”,把画面展开,打破“嫩绿”的单调,增添了曲折回环、花木幽深的立体感。
“小红英”三字极端重要。
这三个字,不仅增强色彩的对比和反差,重要的是,它照亮了全篇,照亮了画面的每个角落。
画面,变活了;
春天的气氛变浓了。
正可谓“一字妥贴,全篇增色”。
“小”字在全词中有“大”的作用。
“浓绿万枝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
”(王安石《咏石榴花》)范成大此句正合王诗所说。
“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是对仗工整的两句,它把读者的注意力从“嫩绿”、“红英”之中引开,放在蜂闹燕忙的热闹场景。
如果说,一、二句两句是静止的画面,那么,有了三、四两句,整个画面就动静结合“酴醿”,又作“荼,俗称”佛儿草“,落叶灌木。
”蜂儿闹,说明酴醿已临开花季节,春色将尽,蜜蜂儿争抢着来采新蜜。
“杨柳行间燕子轻”极富动感。
“蜂儿闹”,是点上的特写:“燕子轻”,是线上的追踪。
说明燕子在成行的杨柳间飞来飞去,忙于捕食,哺育乳燕,上阕四句,有画面,有构图,有色彩,是蜂忙燕舞的活生生的风景画。
毫无疑问,词人对这一画面肯定注入了很深的情感,也反映了他的审美情趣与创作思维。
但是,盛时不再,好景不长。
春天已经结束,词人由此引起伤春而自伤之情。
下阕,笔锋一转,开始抒写伤春自伤之情。
换头用了两个短句,充分勾勒出感情的变化。
“春婉娩”,春日天气温暖然而也近春暮,这是从春天本身讲起的;
而“客飘零”,是从词人主体上讲的。
由于长年作客在外,融和的春日固然可以怡情散闷,而花事渐阑、萍踪无定,则又欢娱少而愁思多了。
为了消除伤春自伤之情,词人面对“残花”,借酒浇愁,时间已经很久,故曰“残酒”。
醉中或可忘记作客他乡,但醉意过后,忧愁还是无法排遣。
“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面对此情此景词人感到无可奈何,只好又继续饮酒,企盼着在醉梦之中,打发掉这恼人的花月良宵,迎接新的一天,以忘却伤春之情与飘零之感。
“送了斜阳月又生”,结尾以日落月升、写时间流逝,春色难留,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此篇虽写伤春自伤之情,抒发客居飘零之感,但有情景交融的画面,有沉着豁达的性情,读起来仍使人感到清新明快,与一般伤春之作不同。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1412-1413页
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 文赏
携箩驱出敢偷闲,雪胫冰须惯忍寒。
岂是不能扃户坐,忍寒犹可忍饥难。
啼号升斗抵千金,冻雀饥鸦共一音。
劳汝以生令至此,悠悠大块果何心。
携箩驱出敢偷闲,雪胫冰须惯忍寒。
岂是不能扃户坐,忍寒犹可忍饥难。
啼号升斗抵千金,冻雀饥鸦共一音。
劳汝以生令至此,悠悠大块果何心。
这组诗描述了这样的情景:皑皑雪中,寒风凛冽,行人稀少,只见一位衣服褴褛的卖菜老人,伛偻着身子,挑着箩筐,踏着冰雪,走门串户,嘶哑的叫卖声,颤颤悠悠,回荡在大街小巷。
这是一幅“雪中叫卖图”。
“携箩驱出敢偷闲”,首句发问,一“敢”字道出卖菜老翁的无可奈何。
二句对不敢偷闲的原因未作回答,而直写“雪胫冰须惯忍寒”。
雪胫,指被埋于雪中的小腿;
冰须,结着冰的胡须。
前者极写雪之深,后者极写天之寒。
而一“惯”字把卖菜老翁饱经风霜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无论雪再大,天再寒,卖菜老翁总是要挑着箩筐,走街穿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饱尝了生活的艰辛。
卖菜老翁天生并不是这样一副苦命,当然他也想坐在温暖的屋里和亲友围炉畅叙。
三句再问,四句不作正面回答,而用“忍寒”、“忍饥”作比较,一个“犹可”,一个“难”,个中原委,无需多说,读者自可品味。
对于一般人来说,忍寒、忍饥都是难事。
但对于卖菜老翁来说,寒冷已经算不了什么,可饥饿实在难熬。
可见他过的是怎样一种饥寒交迫的生活!
卖菜老翁的叫卖声多么凄厉,简直和受冻的雀儿、挨饿的乌鸦的叫声没有什么两样,叫声之苦,让人不堪去听。
苦苦地叫卖,为的是多卖出一些鱼菜。
一升一斗的粮食在他看来,就和一千金那么难得,也许冻饿了一天的妻子儿女在盼着他换些粮食回家开锅呢。
对于关心民生疾苦的范成大来说,听到这凄苦的叫卖声,是不会无动于衷的。
因此,诗人感慨万分,愤愤问天:“悠悠大块果何心?
”大块,指大自然。
《庄子。
大宗师》:“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意思是说,大自然负载着我的形体,它用生命使我劳苦,用老年使我闲适安佚,用死使我安息。
这里仅用此意,是说,生活竟然使人劳苦到如此地步,悠悠苍天啊,你到底安着什么心呢?
这里是同情,是怜悯,更是控诉。
一个封建士大夫文人能够为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贫穷人民鸣不平,实在难能可贵。
范成大29岁中进士,历任徽州司户参军、吏部员外郎等职,官至参知政事。
官位不浅,但他关心社会现实,同情人民苦难,留下相当多诗篇。
如六十首《四时田园杂兴》、《咏河市歌者》以及这两首绝句,反映了封建社会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表达了诗人深切的同情心,和唐代白居易著名的《卖炭翁》颇相同。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