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北观避暑次明叔韵)

作者: 李之仪 朝代: 宋代

金柔火老,欲避几无地。

谁借一檐风,锁幽香、愔愔清邃。

瑶阶珠砌,如膜遇金篦,流水外,落花前,岂是人能致。

擘麟泛玉,笑语皆真类。

惆怅月边人,驾云軿、何方适意。

么弦咽处,空感旧时声,兰易歇,恨偏长,魂断成何事。

蓦山溪(采石值雪)

作者: 李之仪 朝代: 宋代

蛾眉亭上,今日交冬至。

已报一阳生,更佳雪、因时呈瑞。

匀飞密舞,都是散天花,山不见,水如山,浑在冰壶里。

平生选胜,到此非容易。

弄月与燃犀,漫劳神、徒能惊世。

争如此际,天意巧相符,须痛饮,庆难逢,莫诉厌厌醉。

浣溪沙(为杨姝作)

作者: 李之仪 朝代: 宋代

玉室金堂不动尘。

林梢绿遍已无春。

清和佳思一番新。

道骨仙风云外侣,烟鬟雾鬓月边人。

何妨沈醉到黄昏。

浣溪沙(梅)

作者: 李之仪 朝代: 宋代

剪水开头碧玉条。

能令江汉客魂销。

只应香信是春潮。

戴了又羞缘我老,折来同嗅许谁招。

凭将此意问妖娆。

西江月(橘)

作者: 李之仪 朝代: 宋代

昨夜十分霜重,晓来千里书传。

吴山秀处洞庭边。

不夜星垂初遍。

好事寄来禅侣,多情将送琴仙。

为怜佳果称婵娟。

一笑聊回媚眼。

满庭芳(有碾龙团为供求诗者,作长短句报之)

作者: 李之仪 朝代: 宋代

花陌千条,珠帘十里,梦中还是扬州。

月斜河汉,曾记醉歌楼。

谁赋红绫小砑,因飞絮、天与风流。

春常在,仙源路隔,空自泛渔舟。

新秋。

初雨过,龙团细碾,雪乳浮瓯。

问殷勤何处,特地相留。

应念长门赋罢,消渴甚、无物堪酬。

情无尽,金扉玉榜,何日许重游。

浣溪沙(再和)

作者: 李之仪 朝代: 宋代

依旧琅玕不染尘。

霜风吹断笑时春。

一簪华发为谁新。

白雪幽兰犹有韵,鹊桥星渚可无人。

金莲移处任尘昏。

万年欢

作者: 李之仪 朝代: 宋代

暖律才中,正莺喉竞巧,燕语新成。

万绿阴浓,全无一点芳尘。

门巷朝来报喜,庆佳期、此日光荣。

开华宴、交酌琼酥,共祝鹤算椿龄。

须知最难得处,双双凤翼,一对和鸣。

造化无私,谁教特地多情。

惟愿疏封大国,彩笺上、频易佳名。

从此去、贤子才孙,岁岁长捧瑶觥。

如梦令

作者: 李之仪 朝代: 宋代

回首芜城旧苑。

还是翠深红浅。

春意已无多,斜日满帘飞燕。

不见。

不见。

门掩落花庭院。

谢池春·残寒销尽

作者: 李之仪 朝代: 宋代
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正佳时,仍晚昼。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正佳时,仍晚昼。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冬日的残寒散尽,小雨过去,已到了清明之后。花间的小径聚敛着残余的落红,微风吹过池沼萦绕起新的波绉,小燕子在庭院门窗间穿飞,飘飞的柳絮沾上了衣襟两袖。正是一年中最美妙的时候,夜晚连着白昼。令人感到滋味深厚,真个是浓似醇酒。 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频繁地移动腰带的空眼,只是那么白白眼看着病恹恹地消瘦,不见她却又相思,见了她却还是分离,相思依旧。为此要问与其频频相见,何如永远亲密厮守?天公无情天不老,人有情却落得孤独无偶,这份相思别恨谁理解,姑且将它交托庭前的杨柳。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30 2、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64
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正佳时,仍晚昼。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清明:清明节,旧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花径:花丛间的小径。风沼:风中的池沼。新皱:指池沼水面皱起的新的波纹。仍:连续。著人:让人感觉。 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频移带眼:皮带老是移孔,形容日渐消瘦。恁:这样,如此。厌厌:同“恹恹”,精神不振的样子 。分付:交托。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30 2、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64
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正佳时,仍晚昼。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冬日的残寒散尽,小雨过去,已到了清明之后。花间的小径聚敛着残余的落红,微风吹过池沼萦绕起新的波绉,小燕子在庭院门窗间穿飞,飘飞的柳絮沾上了衣襟两袖。正是一年中最美妙的时候,夜晚连着白昼。令人感到滋味深厚,真个是浓似醇酒。清明:清明节,旧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花径:花丛间的小径。风沼:风中的池沼。新皱:指池沼水面皱起的新的波纹。仍:连续。著人:让人感觉。 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频繁地移动腰带的空眼,只是那么白白眼看着病恹恹地消瘦,不见她却又相思,见了她却还是分离,相思依旧。为此要问与其频频相见,何如永远亲密厮守?天公无情天不老,人有情却落得孤独无偶,这份相思别恨谁理解,姑且将它交托庭前的杨柳。频移带眼:皮带老是移孔,形容日渐消瘦。恁:这样,如此。厌厌:同“恹恹”,精神不振的样子 。分付:交托。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30 2、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64
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正佳时,仍晚昼。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这首《谢池春》用通俗浅近的语言,写离别相思之苦,其中可以看出柳永“市民词”的影响。   开头三句,点出节令,中间隔过四句之后,又说“正佳时,仍晚昼”,继续点出黄昏时分。这样,所谓“正佳时”的“佳”字,才算有着落,有根据。可见章法针脚之绵密。上片写景,以“花径敛余红”等四个五言句子为主体的。这四句,笔锋触及了构成春天景物的众多方面,又各用一个非常恰当的动词把它们紧密相联,点得活生,有声有色,有动有静。“飞絮沾襟袖”一句里,已经暗示了“人”的存,为过片处的“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作一铺叙。著人,是“让人感觉到”的意思:“滋味”究竟是什么,却不能说得具体,只好用酒来比喻,而且又用“浓”来形容,用“真个”来强调,以诱读者尽量用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去理解那种“滋味”,从而把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变得可以体会、可以感悟。   过片后的四个五言句,是这首词抒情部分的核心内容了。这四句写得深,写得细,它把“不见”和“相见”、“相见”和“相守”逐对比较。冠以“为问”二字,表明这还只是一种认识,一种追求,只能祈之于天、谋之于人,可是“天不老,人未偶”,仍然不得解决。“天不老”,本于李贺的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反过来说,天不老也就是天无情,不肯帮忙,于是“人未偶”,目前还处于离别相思的境地,实没有办法,只好“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分付,有交托之义。将相思别恨交付庭前垂柳,则留下了各式各样的思索的余地,正所谓含蓄而隽永。 参考资料: 1、 王双启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753-754
1112131415 共16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