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咏怀

作者: 邵雍 朝代: 宋代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亭台的楼阁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

参考资料: 1、 刘阳生.《新千家诗》:中西书局,2010.10:第174页 2、 艾尼.《新手妈妈育儿图典》: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10:第93页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去:指距离。

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参考资料: 1、 刘阳生.《新千家诗》:中西书局,2010.10:第174页 2、 艾尼.《新手妈妈育儿图典》: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10:第93页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去:指距离。

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亭台的楼阁有六七座,八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

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参考资料: 1、 刘阳生.《新千家诗》:中西书局,2010.10:第174页 2、 艾尼.《新手妈妈育儿图典》: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10:第93页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平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参考资料: 1、 刘阳生.《新千家诗》:中西书局,2010.10:第174页 2、 徐昭武,杨培晶.《小学古诗词背育篇目译释与赏析大全》: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08:第111页

懒起吟

作者: 邵雍 朝代: 宋代

半记不记梦觉后,似愁无愁情倦时。

拥衾侧卧未忺起,帘外落共撩乱飞。

插花吟

作者: 邵雍 朝代: 宋代

头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

身经两世太平日,眼见四朝全盛时。

况复筋骸粗康健,那堪时节正芳菲。

酒涵花影红光溜,争忍花前不醉归。

梅花诗

作者: 邵雍 朝代: 宋代

荡荡天门万古开。

几人归去几人来。

山河虽好非完璧。

不信黄金是祸胎。

湖山一梦事全非。

再见云龙向北飞。

三百年来终一日。

长天碧水叹弥弥。

天地相乘数一原。

忽逢甲子又兴元。

年华二八乾坤改。

看尽残花总不言。

毕竟英雄起布衣。

朱门不是旧皇畿。

飞来燕子寻常事。

开到李花春已非。

胡儿骑马走长安。

开辟中原海境宽。

洪水乍平洪水起。

清光宜向汉中看。

漫天一白汉江秋。

憔悴黄花总带愁。

古曜半升箕斗隐。

金乌起灭海山头。

云雾苍茫各一天。

......更多

安乐窝前蒲柳吟

作者: 邵雍 朝代: 宋代

安乐窝前小曲江,新蒲细柳年年绿。

眼前随分好光阴,谁道人生多不足。

安乐窝中看雪

作者: 邵雍 朝代: 宋代

同云漠漠雪霏霏,安乐窝中卧看时。

初讶后园罗玉树,却惊平地璨瑶池。

未逢寒食棃花谢,不待春风柳絮飞。

酒放半醺帘半卷,此情无使外人知。

道装吟

作者: 邵雍 朝代: 宋代

如知道只在人心,造化功夫自可寻。

若说衣巾便为道,尧夫何者敢披襟。

呈富相风筝

作者: 邵雍 朝代: 宋代

秋风一击入云端,合国人皆仰面观。

好向丹霄休索線,等闲势断却收难。

安乐吟

作者: 邵雍 朝代: 宋代

安乐先生,不显姓氏。

垂三十年,居洛之涘。

风月情怀,江湖性气。

色斯其举,翔而后至。

无贱无贫,无富无贵。

无将无迎,无拘无忌。

窘未尝忧,饮不至醉。

收天下春。

归之肝肺。

盆池资吟,瓮牖荐睡。

小车赏心,大笔快志。

或戴接{上罒下离},或著半臂。

或坐林间,或行水际。

乐见善人,乐闻善事。

乐道善言,乐行善意。

闻人之恶,若负芒刺。

闻人之善,如佩兰蕙。

不佞禅伯,不谀方士。

不出户庭,直际天地。

三军莫凌,万锺莫致。

为快活人,......更多

人玉吟

作者: 邵雍 朝代: 宋代

玉不自珍人与珍,人珍何谢玉之纯。

然后粹美始终一,更看清光表里真。

韬韫有名初在石,琢磨成器却须人。

古人已死不复见,被褐之言不谬云。

1112131415 共89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