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感怀十首

作者: 黄遵宪 朝代: 清代

沸地笙歌海,排山酒肉林。

连环屯万室,尺土过千金。

民气多羶行,夷言学鸟音。

黄标千万积,翻讶屋沉沉。

羊城感赋六首

作者: 黄遵宪 朝代: 清代

早潮晚汐打城门,玉漏声催铜鼓喧。

百货均输成剧邑,五方风气异中原。

舵舟舆轿山川险,帕首刀府帅尊。

今古茫茫共谁语,越王台下正黄昏。

羊城感赋六首

作者: 黄遵宪 朝代: 清代

木棉花落絮飞初,歌舞冈前夜雨余。

阁道鸾声都寂寞,市搂蜃气亦空虚。

骑羊漫诩仙人鹤,驱鳄难除海大鱼。

独有十三行外柳,重重深护画搂居。

出塞

作者: 徐锡麟 朝代: 清代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日来。

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

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环:与“还”同音,古人常用作还乡的隐语。

胡奴:指清王朝封建统治者。

玉关:即甘肃玉门关,汉时为出塞要道。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guǒ)尸还。

沙场:本指平沙旷野,后多指战场。

古人有诗云:“沙场烽火连胡月。

”马革裹尸:英勇作战,战死于战场。

《后汉书·马援传》:方今匈奴、乌桓,尚在北边,欲自请击之。

男儿要当死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日来。

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

环:与“还”同音,古人常用作还乡的隐语。

胡奴:指清王朝封建统治者。

玉关:即甘肃玉门关,汉时为出塞要道。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guǒ)尸还。

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

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

沙场:本指平沙旷野,后多指战场。

古人有诗云:“沙场烽火连胡月。

”马革裹尸:英勇作战,战死于战场。

《后汉书·马援传》:方今匈奴、乌桓,尚在北边,欲自请击之。

男儿要当死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拼将热血洒疆场 ”,这是一首边塞诗,写于1906年。

当时作者从日本回国,曾北上游历,在吉林、辽宁一带察看形势,一路走来,有许多感想,于是就留下了这首七言诗。

  启首两句就写得颇具气势,“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出征的战士应高唱着战歌,挥举大刀,要一直把清朝统治者杀到关外。

玉关,本指玉门关,这里代指山海关。

清政府是在关外发迹的,因此要杀到关外,把他们彻底消灭。

这里用一个“环”字,预示着反清斗争一定会取得胜利,战士们会踏着歌声,凯旋而回。

后两句写得极其悲壮,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作为一名战士,想到的只是为国捐躯,根本不去考虑身后事,为国捐躯,死得其所,又何必用“马革裹尸还”呢?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义无反顾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把一腔报效祖国、战死疆场的热忱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写下了这首诗的一年以后,作者在安庆起义,失败被捕,清政府要他写口供,他挥笔直书:“尔等杀我好了,将我心剖了,两手两足断了,全身碎了,均可,不可冤杀学生。

”尔后,慷慨就义,他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这首诗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最后一句“何须马革裹尸还”,写出了他壮怀激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总之,这是近代边塞诗中难得的一首好诗。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远游(二首选一)

作者: 蒋士铨 朝代: 清代
初日照林莽,积霭生庭闱。长跪拜慈母,有泪不敢垂;“连年客道路,儿生未远离;力学既苦晚,可复无常师?负籍出门去,白日东西驰;远游幸有方,母心休念之。儿食有齑粉,母毋念儿饥;儿服有敝裘,母毋念儿衣。倚闾勿盼望,岁暮儿当归。”俯首听儿言,丁宁语儿知。小妹不解事,视母为笑唬。新妇亦善愁,含泪无言词。繁忧未能语,匪但离别悲。父车既已驾,我复行迟迟。岂无寸草心,珍重三春晖。仰看林间乌,绕树哑哑飞。

蝶恋花·柳絮年年三月暮

作者: 周济 朝代: 清代
柳絮年年三月暮,断送莺花,十里湖边路。万转千回无落处,随侬只恁低低去。满眼颓垣欹病树,纵有余英,不值风姨炉。烟里黄沙遮不住,河流日夜东南注。

纳兰性德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

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

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

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

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更多

琵琶仙·中秋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

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

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

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

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

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

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

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碧海青天,年年如此,而云间的月亮,却为何时圆时缺。

今夜里,金风送爽,土花映碧,画栏桂树悬挂着一缕秋香;

月亮光就像白雪一般晶莹透澈。

谁知道,这好天良夜,却让人忧愁,让人悲咽。

孤身只影,怎么可面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

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

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

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那时节,也是这么个中秋夜,你和我,花径里捉迷藏,曾经将金井梧桐的霜叶惊落。

手上轻巧的小纨扇,至今又经历几番凉热。

一时间,不由得百感丛生;

但这又与一般的相思离别无关。

面对这旧时明月,只好让无情的紫玉萧,于寒风中吹烈。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2000 2、 施议对.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

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

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碧海:传说中的海名。

东方朔《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

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

海广狭浩汗,与东海等。

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

”又做青天解。

宋晁补之《洞仙歌》:“青烟幂处,碧海飞天镜。

”冰轮:月亮代名之一,历来用以形容皎洁的满月。

唐王初《银河》:“历历素榆飘玉叶,涓涓清月湿冰轮。

”吹到二句:谓秋风把一片秋花吹开了,那明亮的月光犹如白雪。

清辉,指明亮的月光。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

记否轻纨(wán)小扇,又几番凉热.。

只落得,填膺(yīng)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

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花径二句:捉迷藏,又称逮猫儿,儿童玩的一种游戏。

井梧叶:谓井边的梧桐树叶。

轻纨小扇:即纨扇。

一任二句:紫玉,指笛箫,因截紫竹所制,故名。

元陈旅《次韵友人京华即事》:“仙女乘鸾吹紫玉,才人骑马勒黄金。

”二句煞拍,说当下心境。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2000 2、 施议对.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

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

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碧海青天,年年如此,而云间的月亮,却为何时圆时缺。

今夜里,金风送爽,土花映碧,画栏桂树悬挂着一缕秋香;

月亮光就像白雪一般晶莹透澈。

谁知道,这好天良夜,却让人忧愁,让人悲咽。

孤身只影,怎么可面对旧时明月。

碧海:传说中的海名。

东方朔《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

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

海广狭浩汗,与东海等。

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

”又做青天解。

宋晁补之《洞仙歌》:“青烟幂处,碧海飞天镜。

”冰轮:月亮代名之一,历来用以形容皎洁的满月。

唐王初《银河》:“历历素榆飘玉叶,涓涓清月湿冰轮。

”吹到二句:谓秋风把一片秋花吹开了,那明亮的月光犹如白雪。

清辉,指明亮的月光。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

记否轻纨(wán)小扇,又几番凉热.。

只落得,填膺(yīng)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

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那时节,也是这么个中秋夜,你和我,花径里捉迷藏,曾经将金井梧桐的霜叶惊落。

手上轻巧的小纨扇,至今又经历几番凉热。

一时间,不由得百感丛生;

但这又与一般的相思离别无关。

面对这旧时明月,只好让无情的紫玉萧,于寒风中吹烈。

花径二句:捉迷藏,又称逮猫儿,儿童玩的一种游戏。

井梧叶:谓井边的梧桐树叶。

轻纨小扇:即纨扇。

一任二句:紫玉,指笛箫,因截紫竹所制,故名。

元陈旅《次韵友人京华即事》:“仙女乘鸾吹紫玉,才人骑马勒黄金。

”二句煞拍,说当下心境。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2000 2、 施议对.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

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

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

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

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

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

”在苍茫的夜色中,作者抬头仰望天空,中秋月圆,其景何其美好;

然而他却触景生情,发此疑问。

通过此句,我们似乎看出了他心中的悲凉:日月轮回不断,春花秋月年年,这些都只会令他徒增烦恼;

是因为佳人不在,如今的他形影相吊么?

“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不知哪里吹来的秋风,带来一阵芬芳;

月亮的清辉笼罩了周围寂寞的空气,如同冰雪一样寒冷。

此句是写景,却是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寒冷的是清辉还是他那颗受伤的心?

回想往昔,那“一生一代一双人”,曾经花前月下,欣赏这良宵美景,“记当时,垂柳丝,花枝,满庭蝴蝶儿。

”只影而今,物是人非,在这如同旧时的明月下重拾往事,只会令他“填膺百感”。

  词的上片写现实,现实是充满了悲凉,其情之苦,足以震憾一切感性的心灵。

用“冰轮”喻明月,用“雪”喻明月的清辉,更增加了意境的清冷。

“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此句道出了作者“尽成悲咽”的缘由:原来是故人不在,作者在思念他的亡妻;

然而“明月不谙离恨苦”,偏要打动他那颗敏感脆弱的心,叫他情何以堪。

  下阙写词人仰望明月忆及往事。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

”明月下,芳丛里,词人与心上人嬉戏,游玩,虽然并未着墨描摹具体情状,而梧桐叶的缓缓飘落中,纵情的欢笑声,亲昵的嘶闹声,在一片月色下朗朗可闻,其人之天真烂漫,其情之亲密无间,已不言自明,词人对故人往事的深深思恋,直抵人心深处。

只是光阴荏苒,轻纨小扇轻摇又摇走了几番寒暑,去者不可追,如今只剩下词人中宵独立,“填膺百感”,而明月还是当时的明月,清辉未减分毫。

中秋月光照耀,本该是众家欢聚之时,容若心中却荒凉如大漠。

吹裂紫玉萧也难散愁心。

参考资料: 1、 安意如.当时只道是寻常: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沁园春·丁巳重阳前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更多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夜已阑,月满西楼,深院锁着寂寞的梧桐,秋虫低吟一曲惆怅。你凝视摇红的烛影,不觉睡去,白日所思夜入梦来:“丁巳重阳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思念在梦中哽咽着,片片碎了,飞落似春尽溪畔散落的桃花,而爱却如大漠孤坟上的青草,至死都坚持着葱茏之色!你叹,“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你忆,“锈榻闲时,并吹红雨;雕栏曲处,同倚斜阳”。你悲,“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风轻云淡,月华如水,今夕何夕?纵有红巾翠袖,谁又能拭你腮边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梦醒了,伊人软语仿佛仍在耳边徘徊,伊人泪眼仿佛仍在眼前婆娑,然而伊人何在?词人竟沉溺于梦境不能自拔,披衣而起,在茫茫“碧落”中“寻寻觅觅”。又有谁能见证这一夜的辗转,一夜的奔波,一夜的背情呢?或许只有早落在头发上的秋霜吧。真是秋霜?还是“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谁知道呢。“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死者长已矣”(杜甫《石壕吏》),又怎么能再续前缘?只有未亡人的回忆、愁绪还在不断的滋长吧!看着曾经一起流连过的“春花秋叶”,又一次勾起了莫名的伤感。怎么能够承受如此痛苦的煎熬?还是把你忘却吧!抹去了你留在我生活中的印痕。然而邻院幽幽的笛声,又一次把你带回我的身旁。“真无奈”!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gěng)咽(yè),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xián)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丁巳重阳前三日:指康熙十六年(1677}农历九月初六日,即重阳节前三日。此时亡妻已病逝三个多月。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huái)怎忘。记绣榻(tà)闲时,并吹红雨;雕(diāo)阑(lán)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biāo)一转,未许端详。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chóu)缪(móu),翻惊摇落,减尽荀(xún)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灵飙:灵风。这里指梦中爱妻飘乎之身影。重寻句: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此谓梦醒之后,爱妻之音容俱逝,天地茫茫,无处可寻,不胜凄怆。绸缪:指夫妻之恩爱。邻笛:表示笛声凄婉,或表示怀旧伤逝、心绪惆怅等。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gěng)咽(yè),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xián)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夜已阑,月满西楼,深院锁着寂寞的梧桐,秋虫低吟一曲惆怅。你凝视摇红的烛影,不觉睡去,白日所思夜入梦来:“丁巳重阳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思念在梦中哽咽着,片片碎了,飞落似春尽溪畔散落的桃花,而爱却如大漠孤坟上的青草,至死都坚持着葱茏之色!你叹,“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你忆,“锈榻闲时,并吹红雨;雕栏曲处,同倚斜阳”。你悲,“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风轻云淡,月华如水,今夕何夕?纵有红巾翠袖,谁又能拭你腮边之。丁巳重阳前三日:指康熙十六年(1677}农历九月初六日,即重阳节前三日。此时亡妻已病逝三个多月。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huái)怎忘。记绣榻(tà)闲时,并吹红雨;雕(diāo)阑(lán)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biāo)一转,未许端详。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chóu)缪(móu),翻惊摇落,减尽荀(xún)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梦醒了,伊人软语仿佛仍在耳边徘徊,伊人泪眼仿佛仍在眼前婆娑,然而伊人何在?词人竟沉溺于梦境不能自拔,披衣而起,在茫茫“碧落”中“寻寻觅觅”。又有谁能见证这一夜的辗转,一夜的奔波,一夜的背情呢?或许只有早落在头发上的秋霜吧。真是秋霜?还是“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谁知道呢。“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死者长已矣”(杜甫《石壕吏》),又怎么能再续前缘?只有未亡人的回忆、愁绪还在不断的滋长吧!看着曾经一起流连过的“春花秋叶”,又一次勾起了莫名的伤感。怎么能够承受如此痛苦的煎熬?还是把你忘却吧!抹去了你留在我生活中的印痕。然而邻院幽幽的笛声,又一次把你带回我的身旁。“真无奈”! 灵飙:灵风。这里指梦中爱妻飘乎之身影。重寻句: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此谓梦醒之后,爱妻之音容俱逝,天地茫茫,无处可寻,不胜凄怆。绸缪:指夫妻之恩爱。邻笛:表示笛声凄婉,或表示怀旧伤逝、心绪惆怅等。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词的上片以低婉的叹息起笔,既是叹息亡妻早逝命薄,也是哀叹自己的薄命。接下去写往日的夫妻恩爱情景,反衬出今日永别的苦情,梦醒后的凄清难禁。结穴处再点梦中“只灵飙一转”,为之无限的怅惘,无穷的恨憾。下片进一步刻画苦苦追寻亡妻的踪影和追寻而不可得的沉痛心情。这里用料想之情景表达了对亡妻的爱怜和深深的怀念。结处又以幻境谱叙衷肠。全篇屈曲跌宕,一波三折,低回深婉,哀怨动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

摘花销恨旧风流。

帘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苍藓径空留。

两眉何处月如钩?

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

摘花销恨旧风流。

秋雨停了,梧桐树叶不再滴雨 ,好像是停止了它滴滴的眼泪。

重新反复回忆,释放自己的情怀。

想当初曾与思念之人有过美好的风流往事。

帘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苍藓径空留。

两眉何处月如钩?

(回忆)那美丽的身影、如桃花般的面容,但人已离去(可是人却不知何处去了)。

只空空留下那娇小的鞋痕在长满苍藓的小径上。

思恋之人在何处,只有孤单的如钩明月。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

摘花销恨旧风流。

雨歇句:此言秋雨停了,梧桐树叶不再滴雨,好像是停止了它滴滴的眼泪。

翻:同“反”。

摘花句:意思是当初曾与她有过美好的风流的往事。

杜甫《佳人》:“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 帘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苍藓径空留。

两眉何处月如钩?

屧(xie}痕句:此言长满苍藓的小径上,她那娇小的鞋痕犹在,可是人却不知何处去了。

屧痕,即鞋痕。

两眉:代指所思恋之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

摘花销恨旧风流。

秋雨停了,梧桐树叶不再滴雨 ,好像是停止了它滴滴的眼泪。

重新反复回忆,释放自己的情怀。

想当初曾与思念之人有过美好的风流往事。

雨歇句:此言秋雨停了,梧桐树叶不再滴雨,好像是停止了它滴滴的眼泪。

翻:同“反”。

摘花句:意思是当初曾与她有过美好的风流的往事。

杜甫《佳人》:“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 帘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苍藓径空留。

两眉何处月如钩?

(回忆)那美丽的身影、如桃花般的面容,但人已离去(可是人却不知何处去了)。

只空空留下那娇小的鞋痕在长满苍藓的小径上。

思恋之人在何处,只有孤单的如钩明月。

屧(xie}痕句:此言长满苍藓的小径上,她那娇小的鞋痕犹在,可是人却不知何处去了。

屧痕,即鞋痕。

两眉:代指所思恋之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雨歇梧桐泪乍收,遣怀翻自忆从头。

摘花销恨旧风流。

帘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苍藓径空留。

两眉何处月如钩?

  此词上片景起,情景交织,“泪乍收”已是伤情毕现,又接之以“遣怀”二句,点明伤感之由。

“摘花销恨”中有人有己,低回惆怅。

下片写眼前空寂之景。

前二句以“帘影碧桃”、“屧痕苍藓”表现人去楼空的寂寞,结句又以遥遥生问表达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这首词为思念旧日情人而作。

首句“雨歇梧桐”与“泪乍收”是什么关系呢?

是表示雨和泪在同一时间停止,还是以雨停比喻泪止?

不能说死。

作者只是把二者并列提出,以不解解之,反而能增加一种朦胧的意境。

反正“梧桐雨”和“流泪”都与离情有关。

如温庭筠《更漏子》词“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元杂剧中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都能引起读者的联想。

“遣怀”二句谓为排遣愁怀反而回忆起过去的恋情,也就是摘花销恨这件风流韵事。

下片由回忆回到现实。

“帘影”二句写眼前所见。

竹帘上映着碧桃树影,花径的苔藓上还留下她的鞋印,然而伊人已去,徒然睹物思人,增加伤感。

“空留”二字透露出多少感慨和无奈。

结句由看到天上弯弯的新月而联想到伊人的双眉,但不知她如今人在何处?

一种刻骨相思之情跃然纸上,情深意苦。

词句亦缠绵凄婉,令人惆怅。

其中“帘影碧桃”和“屧痕苍藓”二句,对仗工整而典雅,亦为此词增色不少。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1112131415 共196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