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曲歌辞。乌夜啼引

作者: 张籍 朝代: 唐代

秦乌啼哑哑,夜啼长安吏人家。

吏人得罪囚在狱, 倾家卖产将自赎。

少妇起听夜啼乌,知是官家有赦书。

下床心喜不重寐,未明上堂贺舅姑。

少妇语啼乌, 汝啼慎勿虚。

借汝庭树作高巢,年年不令伤尔雏。

送僧游五台兼谒李司空(作送颢法师往太原兼谒李司空)

作者: 张籍 朝代: 唐代

远去见双节,因行上五台。

化楼侵晓出,雪路向春开。

边寺连峰去,胡儿听法来。

定知巡礼后,解夏始应回。

游子吟

作者: 孟郊 朝代: 唐代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926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01-302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临:将要。

意恐:担心。

归:回来,回家。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huī)。

谁言:一作“难将”。

言:说。

寸草:小草。

这里比喻子女。

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报得:报答。

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晖:阳光。

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926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01-302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临:将要。

意恐:担心。

归:回来,回家。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huī)。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谁言:一作“难将”。

言:说。

寸草:小草。

这里比喻子女。

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报得:报答。

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晖:阳光。

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926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01-302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

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

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

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 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

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

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

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

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

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

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

“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

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

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参考资料: 1、 左成文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725-726 .

春雨后

作者: 孟郊 朝代: 唐代

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

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

酒德

作者: 孟郊 朝代: 唐代

酒是古明镜,辗开小人心。

醉见异举止,醉闻异声音。

酒功如此多,酒屈亦以深。

罪人免罪酒,如此可为箴。

出门行

作者: 孟郊 朝代: 唐代

长河悠悠去无极,百龄同此可叹息。

秋风白露沾人衣, 壮心凋落夺颜色。

少年出门将诉谁,川无梁兮路无岐。

一闻陌上苦寒奏,使我伫立惊且悲。

君今得意厌粱肉, 岂复念我贫贱时。

海风萧萧天雨霜,穷愁独坐夜何长。

驱车旧忆太行险, 始知游子悲故乡。

美人相思隔天阙,长望云端不可越。

手持琅玕欲有赠,爱而不见心断绝。

南山峨峨白石烂, 碧海之波浩漫漫。

参辰出没不相待,我欲横天无羽翰。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有所思

作者: 孟郊 朝代: 唐代

桔槔烽火昼不灭,客路迢迢信难越。

古镇刀攒万片霜,寒江浪起千堆雪。

此时西去定如何,空使南心远凄切。

寄义兴小女子

作者: 孟郊 朝代: 唐代

江南庄宅浅,所固唯疏篱。

小女未解行,酒弟老更痴。

家中多吴语,教尔遥可知。

山怪夜动门,水妖时弄池。

所忧痴酒肠,不解委曲辞。

渔妾性崛强,耕童手皴厘。

想兹为襁褓,如鸟拾柴枝。

我咏元鲁山,胸臆流甘滋。

终当学自乳,起坐常相随。

送李翱习之

作者: 孟郊 朝代: 唐代

习之势翩翩,东南去遥遥。

赠君双履足,一为上皋桥。

皋桥路逶迤,碧水清风飘。

新秋折藕花,应对吴语娇。

千巷分渌波,四门生早潮。

湖榜轻袅袅,酒旗高寥寥。

小时屐齿痕,有处应未销。

旧忆如雾星,怳见于梦消。

言之烧人心,事去不可招。

独孤宅前曲,箜篌醉中谣。

壮年俱悠悠,逮兹各焦焦。

执手复执手,唯道无枯凋。

杂曲歌辞。古别离

作者: 皎然 朝代: 唐代

太湖三山口,吴王在时道。

寂寞千载心,无人见春草。

谁堪缄怨者,持此伤怀抱。

孤舟畏狂风,一点宿烟岛。

望所思兮若何,月荡漾兮空波。

云离离兮北断, 雁眇眇兮南多。

身去兮天畔,心折兮湖岸。

春山胡为兮塞路,使我归梦兮撩乱。

166167168169170 共3632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