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书情赠别司空曙

作者: 卢纶 朝代: 唐代

壮志随年尽,谋身意未安。

风尘交契阔,老大别离难。

, 腊近晴多暖,春迟夜却寒。

谁堪少兄弟,三十又无官。

山居自遣

作者: 杜荀鹤 朝代: 唐代

茅屋周回松竹阴,山翁时挈酒相寻。

无人开口不言利, 只我白头空爱吟。

月在钓潭秋睡重,云横樵径野情深。

此中一日过一日,有底闲愁得到心。

寄温州朱尚书并呈军倅崔太博(朱名褒)

作者: 杜荀鹤 朝代: 唐代

永嘉名郡昔推名,连属荀家弟与兄。

教化静师龚渤海, 篇章高体谢宣城。

山从海岸妆吟景,水自城根演政声。

今日老输崔博士,不妨疏逸伴双旌。

送夏侯审校书东归

作者: 钱起 朝代: 唐代

楚乡飞鸟没,独与碧云还。

破镜催归客,残阳见旧山。

诗成流水上,梦尽落花间。

傥寄相思字,愁人定解颜。

楚乡飞鸟没,独与碧云还。

破镜催归客,残阳见旧山。

飞鸟消失在故乡的天空上,在晴空下你独自一人东去,家乡的妻子在催促着你这个游子归家,日暮的时候你会看到家乡的山脉。

诗成流水上,梦尽落花间。

傥寄相思字,愁人定解颜。

在流水脉脉中我的诗意大发,落花间梦了无痕,如果你可以给我寄来思念的词句,我因为思念你而不解的眉头一定会舒展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楚乡飞鸟没,独与碧云还。

破镜催归客,残阳见旧山。

楚乡:指夏侯审的故乡安徽亳州谯县,该县旧属楚地,故称。

诗成流水上,梦尽落花间。

傥寄相思字,愁人定解颜。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送武进韦明府

作者: 钱起 朝代: 唐代

理邑想无事,鸣琴不下堂。

井田通楚越,津市半渔商。

卢橘垂残雨,红莲拆早霜。

送君催白首,临水独思乡。

郎员外见寻不遇

作者: 钱起 朝代: 唐代

轩骑来相访,渔樵悔晚归。

更怜垂露迹,花里点墙衣。

宴郁林观张道士房

作者: 钱起 朝代: 唐代

灭迹人间世,忘归象外情。

竹坛秋月冷,山殿夜钟清。

仙侣披云集,霞杯达曙倾。

同欢不可再,朝暮赤龙迎。

闻雨

作者: 韩偓 朝代: 唐代

香侵蔽膝夜寒轻,闻雨伤春梦不成。

罗帐四垂红烛背,玉钗敲著枕函声。

塞上听吹笛

作者: 高适 朝代: 唐代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

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曲》飘向何处?

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 .高适岑参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年10月版 :第10页 . 2、 刘凤泉 牟瑞平 蔡玉和主编 .中国历代军旅诗三百首鉴赏 :山东友谊出版社 ,1999年08月第1版 :231-232 . 3、 张剑著 .唐宋诗词名篇欣赏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9.02 :49-50 .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雪净:冰雪消融。

胡天:指西北边塞地区。

胡是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

牧马:放马。

西北部民族以放牧为生。

牧马还:牧马归来。

一说指敌人被击退。

羌(qiāng)笛:羌族管乐器。

戍楼:报警的烽火楼。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梅花何处落:此句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

《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这里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

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 .高适岑参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年10月版 :第10页 . 2、 刘凤泉 牟瑞平 蔡玉和主编 .中国历代军旅诗三百首鉴赏 :山东友谊出版社 ,1999年08月第1版 :231-232 . 3、 张剑著 .唐宋诗词名篇欣赏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9.02 :49-50 .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

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

雪净:冰雪消融。

胡天:指西北边塞地区。

胡是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

牧马:放马。

西北部民族以放牧为生。

牧马还:牧马归来。

一说指敌人被击退。

羌(qiāng)笛:羌族管乐器。

戍楼:报警的烽火楼。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曲》飘向何处?

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梅花何处落:此句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

《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这里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

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 .高适岑参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年10月版 :第10页 . 2、 刘凤泉 牟瑞平 蔡玉和主编 .中国历代军旅诗三百首鉴赏 :山东友谊出版社 ,1999年08月第1版 :231-232 . 3、 张剑著 .唐宋诗词名篇欣赏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9.02 :49-50 .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汪中《述学·内篇》说诗文里数目字有“实数”和“虚数”之分,近世学者进而谈到诗中颜色字亦有“实色”与“虚色”之分。

高适在这首诗中写景就有“虚景”与“实景”之分,他用明快、秀丽的基调,丰富奇妙的想象,实现了诗、画、音乐的完美结合,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使这首边塞诗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

  此诗写塞上闻笛而生乡关之思,但首先却展现出冰雪铺凝的广袤胡天,然后再在明月与戍楼之间托出羌笛之声,在荒漠塞外与故乡春色的鲜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缕缕乡思。

但这乡思却略无哀怨,而是随着一夜风吹渗满整个关山,以可见的壮伟景观的实态体现出巨大的内在显现力与艺术包容力。

  前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是牧马的时节了。

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

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这与“雪净”“牧马”等字面大有关系。

那大地解冻的春的消息,牧马晚归的开廓的情景使人联想到《过秦论》中一段文字:“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则“牧马还”三字似还含另一重意味,这就是胡马北还,边烽暂息,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危解的意味。

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

“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

“梅花落”本为羌笛声,但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

诗的三四句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意近,是说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其境界很动人。

  三四句之妙不仅如此。

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

这固然是写声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以设问出之,虚之又虚。

而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手也难以画出的。

同时,它仍包含通感,即由听曲而“心想形状”的成分。

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

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

不过,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这不但是为首句定下的乐观开朗的基调所决定的,同时也有关乎盛唐气象。

诗人时在哥舒翰幕府,同时所作《登陇诗》云:“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

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正是由于怀着盛唐人通常有的那种豪情,笔下的诗方能感而不伤。

  这首七言绝句,由雪净月明的实景写到梅花纷飞的虚景,虚实相生,搭配和谐,共同营构出一种美妙阔远的意境。

诗中的思乡之情含蓄隽永,委婉深沉,令人咀嚼不尽。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393-394页 . 2、 刘凤泉 牟瑞平 蔡玉和主编 .中国历代军旅诗三百首鉴赏 :山东友谊出版社 ,1999年08月第1版 :231-232 .

醉后赠张九旭

作者: 高适 朝代: 唐代

世上谩相识,此翁殊不然。

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

白发老闲事,青云在目前。

床头一壶酒,能更几回眠?

世上谩相识,此翁殊不然。

世上的人随便交朋友,而这位老人却不这样。

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

兴致一来书法自然天成,醉酒之后语言尤其豪放癫狂。

白发老闲事,青云在目前。

头发白了而恬然自乐,不问他事;

眼睛里只有天上自由漂浮的白云。

床头一壶酒,能更几回眠?

床头上放着一壶酒,人生能有几回醉呢!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176177178179180 共3632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