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木兰庙 文翻注译赏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花木兰女扮男装去参军打仗,一去就是十二年。
她在梦乡里,也会和女伴们一起对镜梳妆。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只是为了替爷从军、保家卫国,多次想回家时竭力克制着自己与边关将士大碗喝酒。
想想木兰为了安靖边烽,万里从戎,她也将会和王昭君和亲,死留青冢一样,永远博得后世敬爱!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弯弓征战:言木兰代父征戎,勇敢善战。
“梦里”句:言木兰虽着戎装,仍思恢复和平环境下的少女生活。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拂云堆:《元和郡县志》:“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堆神祠,突厥将入寇, 必先诣祠,祭酹求福。
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喇特西北,堆上有明妃祠。
明妃:指王昭君。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花木兰女扮男装去参军打仗,一去就是十二年。
她在梦乡里,也会和女伴们一起对镜梳妆。
弯弓征战:言木兰代父征戎,勇敢善战。
“梦里”句:言木兰虽着戎装,仍思恢复和平环境下的少女生活。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只是为了替爷从军、保家卫国,多次想回家时竭力克制着自己与边关将士大碗喝酒。
想想木兰为了安靖边烽,万里从戎,她也将会和王昭君和亲,死留青冢一样,永远博得后世敬爱! 拂云堆:《元和郡县志》:“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堆神祠,突厥将入寇, 必先诣祠,祭酹求福。
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喇特西北,堆上有明妃祠。
明妃:指王昭君。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诗人一开头先从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落笔,用“弯弓征战”四个字,不但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这位巾帼英雄的非凡气概和神韵,而且生动地再现了她征战十二年的戎马生涯。
接着诗人进一步把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梦里曾经与画眉”。
木兰姑娘虽身着戎装,南征北战,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不愧为英雄好汉。
然而另一方面,她何尝不希望早日结束征战生涯,向往和平宁静的少女生活。
“梦里”、“画眉”形象地表达了英雄的女儿情怀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憧憬。
如果说,“弯弓征战”是表现这位巾帼英雄外在的“阳刚”之美,那么,“梦里”、“画眉”则是表示英雄内在的少女本色,使得对人物的描写入木三分,有血有肉,增强了诗的艺术魅力。
诗歌的最后,陡翻新意,生发出卓特的史论。
木兰把酒思乡的时候,居然想到了汉朝远嫁番邦和亲的明妃王昭君。
诗歌在构思上和诗意上的跳跃,细想,她们之间有着太多的相似了,正是这些相似,才能藉此来抒发花木兰内心的郁结。
一则,她们二人都是女子;
再者,二人都是离家别亲来到边塞;
更为重要的是:虽然她们的身份、经历以及到边关的原因各不一样,但是她们这两位弱女子的身上都承载着家国、民族的重大责任,她们是来为国纾难的。
这样的重任本应是男性担当的,现在却让两位红颜女子来背负,并且还要承受着离别的痛苦,在男权社会中,这是不正常的。
难怪中唐诗人戎昱在《咏史》一诗中对这一历史现象发出了如此的质问:“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这便是杜牧在此诗中没有直接发出,但却深蕴其中的议论,新见迭出,确实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这首咏史绝句写得很有特色,一没有引用典故,二没有发表议论,而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巾帼英雄的感人形象。
诗人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把女英雄的思想境界推向高峰,从而突出了这首诗的主旨。
参考资料: 1、 李月辉.《名画唐诗佳句欣赏》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 :349
鹭鸶 文翻赏
雪衣雪发青玉觜,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雪衣雪发青玉觜,群捕鱼儿溪影中。
全身羽毛雪白,又如穿着一个雪白的绒衣,衬托着青玉般的长嘴,漂亮极了。
它们成群结队的在溪中捕食鱼虾,洁白的身影在清澈的水中荡漾。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一但惊动了它们就会远走高飞的离去,在青山映存下,姿态是那么的优美,正像那满树的梨花在晚风中飞荡!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雪衣雪发青玉觜,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这首诗分别从个体、群体、近景、远景等不同的角度来刻画鹭鸶的形象,描绘出鹭鸶的优美姿态。
三、四两句,以远方碧山为衬,用梨花作喻,境界尤为开阔。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秋思 文
早行 文赏
垂鞭信马行,数里未鸡鸣。
林下带残梦,叶飞时忽惊。
霜凝孤鹤迥,月晓远山横。
僮仆休辞险,时平路复平。
垂鞭信马行,数里未鸡鸣。
林下带残梦,叶飞时忽惊。
霜凝孤鹤迥,月晓远山横。
僮仆休辞险,时平路复平。
前四句写早行所感。
起早赶路,诗人没有明说早到什么时候,他只说自己上马启程以后,无力地垂着马鞭,而让马自己自由地前进;
走过了数里,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还未听见鸡鸣。
“林下带残梦”使人意会到诗人是由梦乡中被唤起来上路的。
以致出发以后,依然梦思缕缕,睡意绵绵,足见其赶路之早。
“叶飞时忽惊”,是对上一句诗的承接和申述,进一步强调出“早行”来。
“林下”和“叶飞”互文,只有在林下路过,才会被落叶所惊醒。
这就把行旅者早行时的情景,十分真切地描摹了出来。
第五、六句是诗人通过自己身处的环境来写早行。
“霜凝孤鹤迥,月晓远山横”正反映出晚唐时期动乱的社会现实中,诗人早行时的心理状态。
此刻天时尚早,天宇大地还笼罩于一片迷蒙的夜色之中。
这种情景,对于一个野旅行役者来说,是会产生一种孤独寂寞之感的。
前路漫漫,思绪纷乱,各种各样的操心也就油然而生。
“孤鹤”与其说是真实之景,还不如说是作者的自况。
诗人的心绪不宁、心神不定,不言而喻。
因此,这两句诗明显地表达出诗人早行时的那种特有的悲怆、孤度寂莫的心理感受。
至此,早行时的凄清气氛、早行者的孤苦情绪,情景交融地表现了出来。
后两句写作者和僮仆的交流和行为。
“僮仆休辞险”,当僮仆抱怨路途艰险,漫漫无际的时候,作者回答说“时平路复平”,当然,此“平”非彼“平”,作者结尾用这种与僮仆之间近乎玩笑般的对话作结,也正反映出了自己对于时局的忧虑和担忧。
作为晚唐的一位诗人,杜牧对于晚唐的时局有着较为深切的了解和关切,他的许多诗歌反映了这方面的内容。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