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一首别子固 文翻注译赏
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 文翻注译赏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几间茅草屋悠闲地面临着水面,我穿着窄小的衣衫戴着短小的帽子徜徉在那垂杨的树丛里边。
要说花朵还是去年开得最鲜红,那可是一夜之间春风把它吹开了,它怎能不红艳艳。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可是今夜的新月在那树梢上仰卧着,我中午喝酒一喝也就醉倒了,直到醒来便是这夜晚。
什么东西最关系到人的感情,想去想来还是那深藏在那树丛里面的黄鹂鸟叫唤的两三声。
参考资料: 1、 杨国孚等编著.韵译历代经典诗词歌赋曲: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1.12:第299页 2、 管士光选注.宋词精选:大象出版社,2012.06:第35页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闲:悠闲,闲适。
窄袖短帽:指便装衣帽。
梢梢:树梢。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新月:农历月初形状如钩的月亮。
偃:息卧。
关情:使人动情;
关,牵动,动心。
参考资料: 1、 杨国孚等编著.韵译历代经典诗词歌赋曲: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1.12:第299页 2、 管士光选注.宋词精选:大象出版社,2012.06:第35页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几间茅草屋悠闲地面临着水面,我穿着窄小的衣衫戴着短小的帽子徜徉在那垂杨的树丛里边。
要说花朵还是去年开得最鲜红,那可是一夜之间春风把它吹开了,它怎能不红艳艳。
闲:悠闲,闲适。
窄袖短帽:指便装衣帽。
梢梢:树梢。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可是今夜的新月在那树梢上仰卧着,我中午喝酒一喝也就醉倒了,直到醒来便是这夜晚。
什么东西最关系到人的感情,想去想来还是那深藏在那树丛里面的黄鹂鸟叫唤的两三声。
新月:农历月初形状如钩的月亮。
偃:息卧。
关情:使人动情;
关,牵动,动心。
参考资料: 1、 杨国孚等编著.韵译历代经典诗词歌赋曲: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1.12:第299页 2、 管士光选注.宋词精选:大象出版社,2012.06:第35页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菩萨蛮》是一首集句词,即全用前人诗句杂缀成词。
王安石一生写了不少集句诗,当时人们竟相仿效,成为一种风气。
他不仅集句为诗,也集句为词,这也可以说是他的首创,同时的苏轼、黄庭坚,后来的辛弃疾等,皆相效法。
集句为词,除了要谙熟前人作品外,还要考虑句式长短,对偶声韵,但最主要的是在词意上须安排妥帖,情思连续,使之如出己口,真正为自己表情达意服务。
只有如此,集句词才算是一种艺术创作,否则只是一领破衲衣而已。
王安石卜居半山是他晚年罢相后回到金陵时,此时王安石所推行的新法遭到废除,自己也落职出京,政治局面以至自己的身份地位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开首二句明白地表示自己目前的生活环境与身份。
往昔重楼飞檐、雕栏画栋的官宦居处换成了筑篱为墙,结草作舍的水边茅屋;
如今窄衫短帽的闲人装束取代了过去的冠带蟒服。
作者从九重宸阙的丹墀前来到了水边桥畔的垂杨里。
对于这种遭际的变化,王安石采取一种安然自适的态度。
一个“闲”字渲染出淡泊宁静的生活环境。
也点出了作者摆脱宦海远离风尘的村野情趣。
两句闲雅从容,虽然是从前人诗句中摘录而成,但指事类情,贴切自然,不啻如出己口。
接着两句是写景:“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一夕春风来,吹开万紫千红,风光正似去年。
但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参照唐人的原句“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殷益《看牡丹》),不难觉得作者也包含着与前人相同的感慨。
但是,作为一个曾经励志改革的政治家,他对花事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就不仅仅是时光流逝、老之将至的叹息,更包含着他壮志末酬的忧愁。
这种忧愁和叹息并不仅仅是关乎自已个人宠辱得失,更包含着对政局国事的关切忧虑。
因此在看似闲适的生活里,自然界的月色风声,都会引起这位政治家的敏感与关注,而被赋予某种象征的意义:“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作者醉洒昼寝,再不必随班上朝参预政事,生活是如此闲逸,但是,酒醒梦回,陪伴他的并不是清风明月,而是风吹云走、月翳半规的昏沉夜色。
如果将“新月偃”这一富于象征的景象联系当时新法废除,新派落职,宋哲宗年幼不能理事,太皇人后高氏听政起用旧党的政治局而,认为作者用比兴的手法寓示对国家政局的关怀,恐怕也不是郢书燕说。
但是,自己下野的身份,茅舍卜居的环境毕竟是远离了政治中心,他此时的所志所适,也惟有闲逸而已,因此最后二句自然地归结到闲情上:“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作者自问自答,写得含蓄而余韵悠长。
据冯贽《云仙杂记》引《高隐外书》云:“戴颐携黄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黄鹂声。
此俗耳针砭,涛肠鼓吹,汝知之乎?
”可见王安石的寄情黄鹂。
不仅要表现在鸟语花香中的闲情逸趣,更是显示自己孤介傲岸、超尘拔俗的耿直人格。
在安逸澹淡的生活情景中寄寓着政治家的襟怀心志,在闲雅流丽的风调里显示着改革家的才性骨力。
素洁平易而又含蓄深沉是这首词的基本特色,虽是集句,也体现了王安石词“一洗五代旧习”(刘熙载《艺概-词曲慨》)的创作个性。
但是,这首词最值得称道的是集诗句为词这一艺术形式。
这是王安石的发明。
唐人丰富的诗歌遗产,成了王安石现成的词句,除了第三句取自唐人殷益的《看牡丹》外,其余亦多出自唐诗,第一句用的是刘禹锡《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
”第五句的出处是韩愈的《南溪始泛》:“点点暮雨飘,梢梢新月偃。
”第六句来自方械的诗(失题):“午醉醒来晚,无人梦自惊。
”如此信手拈来,随意驱策,使之协律人乐,变诗为词,确实体现了作者学富才高的创作功力。
这首集句词的成功更重要的还是作者用前人的诗句创造出自己心中的意境,为自己表情达意服务,并通过自己的精心组合安排,使之浑然无迹,如同己作。
参考资料: 1、 范晓燕著.宋词三百首赏译: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10:第101页 2、 马文作编.唐诗宋词元曲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09:第185页 3、 宋词鉴赏,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12,第186页
钟山即事 文翻赏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山涧中的流水,静悄悄的,绕着竹林流淌。
竹林西畔,那繁花绿草,柔软的枝条在春风中摇晃。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我坐在茅屋檐下,整天看着这明媚的春光;
夕阳西下,耳边听不到一声鸟鸣,山中显得格外的静寂幽旷。
参考资料: 1、 张鸣 .宋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 :164 . 2、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68-69 .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王安石在晚年罢相隐居之后,诗歌创作也发生了变化,政治题材减少了,写湖光山色的小诗多了,壮年时代的豪放雄奇的风格改变了,取而代之的是清空精绝、雅丽低回。
这个时期的作品在艺术上则更为成熟了,有一唱三叹之感。
这是一首饶有风味的小诗。
诗人坐在家门口,对着涧水、绿竹、花草,兴趣盎然。
不知不觉地,白天过去,夕阳下山,山中十分幽静,连鸟都不叫一声。
看似脱去世故,其还是人退而心不退,故作此诗,以表达心中的不平。
在诗人王安石的笔下,一切都是鲜活的,都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涧”是鲜活的,在山间竹林里回环往复,奔腾跳跃,唱着歌,带着笑流向远方;
“竹”也是鲜活的,仿佛在你的思维深处亭亭玉立,舞动腰身,款款弄姿,将那婀娜的影子倒影于流水之中;
再看那“花草”,正在舞弄柔情。
然而,在诗人的笔下,一切又都那么幽深静寂,“涧”是幽静的,“竹”是幽静的,“花草”也是幽静的,无声无息,自生自长,随心所欲,享受春天,自我陶醉。
人,“茅檐相对坐终日”,整天整日一声不响地在屋檐下对着大山静静的坐着,幽闲、寂寞至极。
末句是改用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安石翻过一层,变成“一鸟不鸣山更幽”。
对这样的改写,前人多有讥刺,认为一鸟不鸣,山自然更幽,用不着多说,所以王安石这么一改,是点金成铁。
王安石的诗与王籍的诗实际上代表了两种修辞手法。
王籍是用反衬。
山中鸟雀齐鸣,声音扑耳,是因为山里已没有人,成了鸟的世界,鸟才会如此啼鸣,就像欧阳修《醉翁亭记》所说,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群鸟乐也”。
这样写,寓静于闹,更富有情理韵味,经常被诗家所采用,如杜甫《题张氏隐居》:“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就是用此手法。
王安石的诗是直写,从正面渲染静态,显得平淡自然,直截明快。
从诗歌的底蕴来说,王籍的诗更耐读一些。
王安石善于融合前人诗句入诗,有很多成功的例子。
这首诗从这一点上来说,改得似乎太不高明,与他的学养不称。
从这一反常来考虑,古人常以鼠雀喻谗佞的人攻击别人,王安石推行新法,受到很多人反对,在诗中也许即以“一鸟不鸣”表示自己退居后再也听不到这些攻讦声因此而很高兴。
参考资料: 1、 张鸣 .宋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 :164 . 2、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68-69 .
千秋岁引·秋景 文翻注译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
可惜风流总闲却!
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传入旅舍的捣衣声,应和着孤城城头的画角,一片秋声在广阔的天地间回荡。
归去的燕子向东从海上飞走,南来的大雁自空中落下,栖息在沙滩上。
这儿有楚王携宋玉游兰台时感受到的惬意的凉风,有庾亮与殷浩辈在南楼吟咏戏谑时的大好月色,清风明月的景象,还都与当年一样。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
可惜风流总闲却!
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真是无可奈何啊!
我被那微不足道的名利所羁缚,又被那难以割舍的感情所耽搁,可惜那些风流韵事都被丢到一边了。
当初徒然许下功成身退时,要去求仙访道,潇潇度日的诺言。
到如今,反误了我与佳人的秦楼约会。
当睡梦觉来时、酒醉清醒后,我细细地思量着这一切。
参考资料: 1、 沙灵娜 .宋词三百首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0 :93-95 . 2、 蔡义江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59-60 . 3、 李炳勋 .宋词三百首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1 :49-50 .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别馆:客馆。
砧(zhēn):捣衣石。
这里指捣衣声。
画角:古代军中乐器。
寥廓(liáo kuò):空阔,此处指天空。
楚台风:楚襄王兰台上的风。
宋玉《风赋》:“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至,王乃披襟以当之曰:‘快哉此风!
’”庾(yǔ)楼月:庾亮南楼上的月。
《世说新语》:“晋庾亮在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乘夜月共上南楼,据胡床咏谑。
”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
可惜风流总闲却!
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他情:暗指皇上的恩情。
担阁:延误。
漫:徒然,白白地。
华表语:指向皇上进谏的奏章。
华表,又名诽谤木,立于殿堂前。
秦楼约:指与恋人的约会。
秦楼,代指女子居住处。
梦阑(lán):梦醒。
阑,残,尽。
参考资料: 1、 沙灵娜 .宋词三百首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0 :93-95 . 2、 蔡义江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59-60 . 3、 李炳勋 .宋词三百首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1 :49-50 .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传入旅舍的捣衣声,应和着孤城城头的画角,一片秋声在广阔的天地间回荡。
归去的燕子向东从海上飞走,南来的大雁自空中落下,栖息在沙滩上。
这儿有楚王携宋玉游兰台时感受到的惬意的凉风,有庾亮与殷浩辈在南楼吟咏戏谑时的大好月色,清风明月的景象,还都与当年一样。
别馆:客馆。
砧(zhēn):捣衣石。
这里指捣衣声。
画角:古代军中乐器。
寥廓(liáo kuò):空阔,此处指天空。
楚台风:楚襄王兰台上的风。
宋玉《风赋》:“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至,王乃披襟以当之曰:‘快哉此风!
’”庾(yǔ)楼月:庾亮南楼上的月。
《世说新语》:“晋庾亮在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乘夜月共上南楼,据胡床咏谑。
”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
可惜风流总闲却!
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真是无可奈何啊!
我被那微不足道的名利所羁缚,又被那难以割舍的感情所耽搁,可惜那些风流韵事都被丢到一边了。
当初徒然许下功成身退时,要去求仙访道,潇潇度日的诺言。
到如今,反误了我与佳人的秦楼约会。
当睡梦觉来时、酒醉清醒后,我细细地思量着这一切。
他情:暗指皇上的恩情。
担阁:延误。
漫:徒然,白白地。
华表语:指向皇上进谏的奏章。
华表,又名诽谤木,立于殿堂前。
秦楼约:指与恋人的约会。
秦楼,代指女子居住处。
梦阑(lán):梦醒。
阑,残,尽。
参考资料: 1、 沙灵娜 .宋词三百首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0 :93-95 . 2、 蔡义江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59-60 . 3、 李炳勋 .宋词三百首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1 :49-50 .
题张司业诗 文翻注译赏
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
苏州司业的诗歌久负盛名,人人称赞他的乐府高妙入神。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看似寻常实际最奇崛,写成好像容易却饱含艰辛。
参考资料: 1、 黄士吉.历代哲理诗巡礼: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11.08:第232页 2、 马秀娟.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王安石诗文选译: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17页
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
苏州司业:张籍原籍苏州(吴郡),故称。
老:历时长久。
乐府:本指汉代音乐机关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也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这里指张籍所作的新乐府诗。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奇崛:奇异特出。
参考资料: 1、 黄士吉.历代哲理诗巡礼: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11.08:第232页 2、 马秀娟.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王安石诗文选译: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17页
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
苏州司业的诗歌久负盛名,人人称赞他的乐府高妙入神。
苏州司业:张籍原籍苏州(吴郡),故称。
老:历时长久。
乐府:本指汉代音乐机关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也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这里指张籍所作的新乐府诗。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看似寻常实际最奇崛,写成好像容易却饱含艰辛。
奇崛:奇异特出。
参考资料: 1、 黄士吉.历代哲理诗巡礼: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11.08:第232页 2、 马秀娟.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王安石诗文选译: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17页
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这首诗是对张籍创作经验,也是诗人自己经验的总结。
就诗歌创作而言,看上去平淡无奇,无华丽辞藻,无艰字僻典,无斧凿痕。
但这是平淡,而不是平庸。
这是淡而有味,是诗人着力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
然而这种境界并不容易达到。
金代诗人元好问评陶渊明诗的语言风格时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一说:“大抵欲造平淡,当自绮丽中来,落其华芬,然后可造平淡之境。
”宋梅尧臣《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庭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至辄书一时之语以奉呈》说:“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
”这种平淡无奇的诗,可细味之下便觉奇崛无比。
这种诗看似很容易,而写的过程却煞费苦心,惨淡经营。
从“豪华”到“真淳”,从“绮丽”到“平淡”,可能是一条漫长的路,不走完这条路很难写出激动人心的作品来的。
其实,“看似寻常却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不仅适用于诗歌创作,也适合于其它事物。
对于看似“寻常”的东西,不要轻视,不可忽视,有的“奇崛”就隐藏在看似平常的外表中。
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做出貌似寻常而实为奇崛的事来。
参考资料: 1、 黄士吉.历代哲理诗巡礼: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11.08:第2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