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愁歌 文翻注译赏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萧瑟秋风吹得大地百草枯干,华山苍碧的身影傍晚带微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我年当二十仕途坎坷不得意,心中愁苦颓丧如衰枯的秋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衣服烂得像飞鹑胯下马如狗,面临岔路口拔剑向天发怒吼。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酒店下马后脱下秋衣作抵押,请赊给我这宜阳人一壶美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酒醉中我呼唤老天层云不散,万里白昼顷刻之间一片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店主人劝我好好保养身子骨,别让那尘世俗物填塞在心里。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59-160 2、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24-625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飞鹑(chún):形容衣衫褴褛。
马如狗:形容马极瘦小。
《后汉书》“车如鸡栖马如狗。
”临歧:面临岔路。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旗亭:此指酒肆。
贳(shì):赊欠。
宜阳:地名,即福昌县,在今河南省。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填豗(huī):豗,相击。
填豗,就是填塞心胸的意思。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59-160 2、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24-625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萧瑟秋风吹得大地百草枯干,华山苍碧的身影傍晚带微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我年当二十仕途坎坷不得意,心中愁苦颓丧如衰枯的秋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衣服烂得像飞鹑胯下马如狗,面临岔路口拔剑向天发怒吼。
飞鹑(chún):形容衣衫褴褛。
马如狗:形容马极瘦小。
《后汉书》“车如鸡栖马如狗。
”临歧:面临岔路。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酒店下马后脱下秋衣作抵押,请赊给我这宜阳人一壶美酒。
旗亭:此指酒肆。
贳(shì):赊欠。
宜阳:地名,即福昌县,在今河南省。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酒醉中我呼唤老天层云不散,万里白昼顷刻之间一片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店主人劝我好好保养身子骨,别让那尘世俗物填塞在心里。
填豗(huī):豗,相击。
填豗,就是填塞心胸的意思。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59-160 2、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24-625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
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开头二句写景。
秋风萧瑟,草木干枯,傍晚时分,寒气袭人,路旁的花树呈现出愁惨的容颜。
诗人把自己的心理因素融合在外界的景物之中,使外在景物增添了生命的光彩,带有一种神秘的诱惑力。
三、四句写情。
秋气肃杀,满目萧条,诗人触景生情,直抒胸臆,表达了深沉的痛苦。
李贺二十一岁应河南府试。
初试告捷,犹如雏鹰展翅,满以为从此便可扶摇直上,不料有人以李贺“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为由,阻挠他参加进士考试。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正是这种抑郁悲愤心境的写照。
这里的“枯兰”是由眼前的秋花引起的联想,用它来形容受到沉重打击之后忧伤绝望的“心”,奇特而又妥帖,形象鲜明,含义深厚。
兰花素雅,象征诗人高洁的胸怀;
兰花枯谢,则是他那颗被揉碎了的心的生动外现。
中间四句进一步描述诗人愁苦愤懑的情怀。
“衣如飞鹑马如狗”写衣着和坐骑,用漫画式的夸张手法,显示他穷困不堪的处境,笔墨清新,形象突出。
“临歧击剑”句,写行动而重在抒情。
击剑不是为了打斗,而是为了发泄心中的怨气。
“吼”字是拟物,也是拟人。
剑本来是不会“吼”的,这里用猛兽的咆哮声来比拟击剑人心底的“怒吼”。
如此辗转寄托,把抽象的感情变成具体的物象,不断地撼动着读者的心灵。
句首的“临歧”二字,含有哭穷途的意思。
站在十字路口,不知走哪条路好。
事实上眼前没有一条路可以通向理想境界了,这使诗人悲愤填膺。
“临歧击剑”,愁苦愤懑已极,要得解脱,唯一的办法只有求救于酒,以酒浇愁。
可是诗人身无分文,于是下马脱下“秋衣”,拿到酒店换酒。
这两句进一步表现诗人穷愁潦倒的生活境况。
秋天的傍晚,寒气侵肤,诗人竟在这时脱衣换酒,他已经穷困到了食不果腹的地步。
衣不可脱而非脱不可,酒可不喝而非喝不行,表现了诗人极度苦闷的心情。
衣服当了,酒也喝上了,心中的愁苦却还是没有解除。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醉后呼天,天也不应,浮云蔽日,白昼如冥,看不到一点希望的光亮,诗人忧心如焚。
写到这里,痛苦、绝望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结尾二句,诗意一折,写酒店主人好言劝慰,要他注意保重身体,不要让俗物填塞心胸。
感情愤闷到了极致,语气却故作跌落缓和之势,这二句,既起了点题的作用(诗题“开愁”,含有排解愁闷之意),同时深化了诗歌所表达的愤世嫉俗思想,显得深沉有力而又回荡多姿。
全诗意脉连贯,一气呵成,由悲秋而起失意之感,由失意至激愤、至绝望、至自我解脱,情感变化轨迹分明、自然。
笔调豪放,意境苍凉。
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浑然一体,又脉络清晰,被钱钟书称为“眉疏目爽之作”(《谈艺录》一三)。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24-625 2、 朱世英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28-1029
七夕 文翻注译赏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天河隐隐逢七夕,独处罗帐半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乌鹊离去穿线月,萤火飞入晒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牛女双星合又分,人世情侣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不见钱塘苏小小,独处寂寞又一秋。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73 2、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9-11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浦:水边。
别浦:指天河、银河。
王琦云:“以其为牛女二星隔绝之地,故谓之曰别浦。
”罗帷:丝制帷幔。
战国楚宋玉《风赋》:“跻于罗帷,经于洞房。
”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鹊辞”句:七夕乌鹊填河成桥,以渡织女。
事见应劭《风俗通义》。
又七夕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除,以乞巧。
事见宗懔《荆楚岁时记》。
花:黎简校作“萤”。
曝(pù)衣楼:皇宫中帝后于七月七日曝衣之处。
唐沈佺期《七夕曝衣篇》诗:“宫中扰扰曝衣楼,天上娥娥红粉席。
”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金镜:圆月。
七夕,月未圆,故云“分金镜”,又借用陈代徐德言与妻子乐昌公主分镜的故事(《本事诗》),暗喻自己与所眷恋的女子不能团圆。
玉钩:状新月、缺月,望月而冀其复圆,寓人间别而重逢意。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苏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三·〈苏小小歌〉序》:“《乐府广题》曰:‘苏小小,钱塘名倡也。
盖南齐时人。
’”这里指自己曾经欢遇的女郎。
更:《全唐诗》校“一作又”。
一秋:即一年。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73 2、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9-11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天河隐隐逢七夕,独处罗帐半夜愁。
浦:水边。
别浦:指天河、银河。
王琦云:“以其为牛女二星隔绝之地,故谓之曰别浦。
”罗帷:丝制帷幔。
战国楚宋玉《风赋》:“跻于罗帷,经于洞房。
”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乌鹊离去穿线月,萤火飞入晒衣楼。
“鹊辞”句:七夕乌鹊填河成桥,以渡织女。
事见应劭《风俗通义》。
又七夕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除,以乞巧。
事见宗懔《荆楚岁时记》。
花:黎简校作“萤”。
曝(pù)衣楼:皇宫中帝后于七月七日曝衣之处。
唐沈佺期《七夕曝衣篇》诗:“宫中扰扰曝衣楼,天上娥娥红粉席。
”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牛女双星合又分,人世情侣望玉钩。
金镜:圆月。
七夕,月未圆,故云“分金镜”,又借用陈代徐德言与妻子乐昌公主分镜的故事(《本事诗》),暗喻自己与所眷恋的女子不能团圆。
玉钩:状新月、缺月,望月而冀其复圆,寓人间别而重逢意。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不见钱塘苏小小,独处寂寞又一秋。
苏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三·〈苏小小歌〉序》:“《乐府广题》曰:‘苏小小,钱塘名倡也。
盖南齐时人。
’”这里指自己曾经欢遇的女郎。
更:《全唐诗》校“一作又”。
一秋:即一年。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73 2、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9-11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一写天上七夕,牛郎织女相会;
一写人间孤男,夜半怅然怀愁。
银河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后重又分手的地方,因此称“别浦”。
今夜别浦云水迷茫,星汉闪烁,牛女在鹊桥上还能依相偎珍惜这美好的一瞬,互诉别后一年来的相思深情。
虽然匆匆一面,仍不免执手相看泪眼而黯然离去,但他们毕竟是喜得重逢,欢情如旧,悲中有乐。
默想自身,一年前此夕定情以后就天各一方,重会无日。
此刻已到了夜半,正是牛女情浓时;
而诗人则只能怅卧罗帷之中,瞪大了眼,在相思中煎熬,心头的愁云越压越重,何况今后能否再见一面也在未知之天,真是“思牵今夜肠应直”(李贺《秋来》)。
相比之下,自己的苦况远远超过了牛女。
首联透过对比,宾主分明地对自己的相思苦情作了深一层的刻划,可谓出手不凡。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一夜容易,但在离人的心里却又是那般漫长。
新月终于悄悄地挂在天边,喜鹊搭桥的时限也已到来。
鹊群无可奈何地辞别了银月照映下的人间穿线乞巧的少女,鼓翅飞离而去。
牛女重又陷入痛苦相思岁月之中。
天色渐明,拂晓的轻寒,秋花映入诗人的曝衣楼。
七夕曝衣,是当时的习俗。
“花入曝衣楼”这一凄清的情景,定会勾起诗人对一年前七夕定情的缅怀,曝衣楼或许就是他们定情的场所。
本来,诗人长夜不寐,一缕情思时时萦绕着那远去的恋人;
如今七夕刚过,只有秋花辉映于曝衣楼上,当年伊人的倩影却已渺如黄鹤,杳不可见。
这一颔联借用环境的陪衬和触景生情的手法,表现出时间的推移和诗人难以为怀的悲怆心情。
“天上分金境,人间望玉钩。
”天已经大亮了,诗人还痴痴地凝望着碧空的半弯缺月,潸然欲涕。
月亮本就像一面明镜,眼下却只剩下半轮,真成了破镜。
牛郎织女可能都各自拿了一半,苦苦地隔河相望了。
然而人间的破镜却难能重圆。
望着望着,他多么想借助天上的玉钩把两颗破碎的心钩连到一起,有情人总该重归于好。
颈联又着想天外,运用浪漫主义的妙笔,给这一幕爱情悲剧渲染上几丝美丽的光彩,虽然这毕竟属于幻想。
“钱塘苏小小,又值一年秋。
”幻想终于破灭了,诗人又回到了残酷的现实中。
他日思夜想的恋人,可能是像南齐钱塘苏小小那样的名妓。
年前一别,刻骨铭心,不觉又到了秋风瑟瑟的季节。
别时容易见时难,诗人的遭际竟然比牛女还要不幸。
面对茫茫的前景,一阵阵难以言说的隐痛又袭上诗人心头。
这一貌似平谈的结尾,蕴蓄着无限缠绵的情思,表现出怅恨不尽的意味。
全诗以构思的新奇、抒情的深细以及语言的工整稳贴见胜,与李贺歌诗常见的惊才绝艳、秾丽诡奇多少有些不同。
他遣词造句均是生活中的常语,抒情含而不露,味而愈出。
特别是章法构思之妙实足令人折服,全诗从夜半写到天明,又以牛女的相会映衬自身的孤处,天上人间,融处生哀,充分显示出作者过人的功力。
黎简《李长吉集评》说:“昌谷于章法每不大理会,然亦有井然者,须细心寻绎始见。
”此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9-11
马诗二十三首·其三 文翻译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忽然想起天子周穆王,浩浩荡荡驾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跟随驺从离开游乐苑,赤骥终能驰骋至天边。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忽然想起天子周穆王,浩浩荡荡驾车上玉山。
周天子:指周穆王。
玉山:神话中的山名。
《山海经》:“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
”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跟随驺从离开游乐苑,赤骥终能驰骋至天边。
鸣驺:前呼后拥的驺从。
驺:古代养马兼管驾车的人。
赤骥:指火红色的马,传说中周穆王驾车用的八匹骏马之一。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春坊正字剑子歌 文翻注译赏
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
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
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鹈淬花白鹇尾。
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
挼丝团金悬簏簌,神光欲截蓝田玉。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
在太子宫中担任正字老前辈的剑匣中,装着一柄光芒耀眼如三尺秋水的宝剑,它曾上山刺虎、入水斩蛟,来历不凡。
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
远远看去,这柄宝剑好似从云隙中射下来的一抹月光,寒气侵人;
又像是一条平铺着的洁白的绢带。
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鹈淬花白鹇尾。
银光闪闪,老鲨鱼皮制成的剑鞘呈现出蒺藜刺般光彩艳发的花纹,剑身上涂抹着一层厚厚的鸊鹈油像雄鹇鸟的尾羽毛般锃亮,永不生锈。
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
这柄宝剑不仅精美绝伦,锋利无比,而且有一颗像战国时期的著名侠士荆轲那样的侠义之心,分分明明照映着春坊的图书文字。
挼丝团金悬簏簌,神光欲截蓝田玉。
它那剑柄上垂着的金色丝缚还是那样鲜艳夺目,它在匣中发出的奇异光芒,随时都在跃跃欲试,想把那坚硬无比的兰田美玉切削成泥呢!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西方的白帝看见它也会惊惶失色,神母也会吓得嗷嗷大哭。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0-12
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
先辈:指春坊正字。
《演繁露》记载:唐代举人称已经及第为先辈。
三尺水:三尺剑。
吴潭斩龙子:西晋周处在义兴(江苏宜兴)斩蛟龙除害的故事。
见《世说新语·自新》。
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
隙月:缝隙中的月光。
比喻剑。
练带:白色的绢带。
剑光像白色的绢带。
比喻剑很重。
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鹈淬花白鹇尾。
蛟胎:沙鱼皮做的剑鞘。
蛟胎皮,就是鲨鱼皮,有珠纹而坚硬,古代的剑鞘多用它做成。
蒺藜:草木植物,果实圆而有刺。
这里用来形容剑鞘的花纹。
鸊鹈(pìtí):水鸟名,用它的脂肪涂剑可以防锈。
淬:涂抹的意思。
白鹇(xián):鸟名,似山鸡而色白,尾长三尺,这里用以形容剑的锃亮。
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
荆轲:战国时卫国人,曾刺杀秦始皇。
挼丝团金悬簏簌,神光欲截蓝田玉。
挼丝团金:用金丝编制成的圆形繐子。
簏簌(lùsú,竹字头应改为罒字头):下垂的样子。
蓝田玉:蓝田的美玉。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西方白帝:神话中西方的神。
鬼母秋郊哭:《史记·高祖本纪》:刘邦酒醉夜行,挥剑斩杀了拦路的大蛇,后来见一老母哭泣,自称我的儿子是西方白帝子,现在被赤帝子杀了。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0-12
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
在太子宫中担任正字老前辈的剑匣中,装着一柄光芒耀眼如三尺秋水的宝剑,它曾上山刺虎、入水斩蛟,来历不凡。
先辈:指春坊正字。
《演繁露》记载:唐代举人称已经及第为先辈。
三尺水:三尺剑。
吴潭斩龙子:西晋周处在义兴(江苏宜兴)斩蛟龙除害的故事。
见《世说新语·自新》。
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
远远看去,这柄宝剑好似从云隙中射下来的一抹月光,寒气侵人;
又像是一条平铺着的洁白的绢带。
隙月:缝隙中的月光。
比喻剑。
练带:白色的绢带。
剑光像白色的绢带。
比喻剑很重。
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鹈淬花白鹇尾。
银光闪闪,老鲨鱼皮制成的剑鞘呈现出蒺藜刺般光彩艳发的花纹,剑身上涂抹着一层厚厚的鸊鹈油像雄鹇鸟的尾羽毛般锃亮,永不生锈。
蛟胎:沙鱼皮做的剑鞘。
蛟胎皮,就是鲨鱼皮,有珠纹而坚硬,古代的剑鞘多用它做成。
蒺藜:草木植物,果实圆而有刺。
这里用来形容剑鞘的花纹。
鸊鹈(pìtí):水鸟名,用它的脂肪涂剑可以防锈。
淬:涂抹的意思。
白鹇(xián):鸟名,似山鸡而色白,尾长三尺,这里用以形容剑的锃亮。
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
这柄宝剑不仅精美绝伦,锋利无比,而且有一颗像战国时期的著名侠士荆轲那样的侠义之心,分分明明照映着春坊的图书文字。
荆轲:战国时卫国人,曾刺杀秦始皇。
挼丝团金悬簏簌,神光欲截蓝田玉。
它那剑柄上垂着的金色丝缚还是那样鲜艳夺目,它在匣中发出的奇异光芒,随时都在跃跃欲试,想把那坚硬无比的兰田美玉切削成泥呢!
挼丝团金:用金丝编制成的圆形繐子。
簏簌(lùsú,竹字头应改为罒字头):下垂的样子。
蓝田玉:蓝田的美玉。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西方的白帝看见它也会惊惶失色,神母也会吓得嗷嗷大哭。
西方白帝:神话中西方的神。
鬼母秋郊哭:《史记·高祖本纪》:刘邦酒醉夜行,挥剑斩杀了拦路的大蛇,后来见一老母哭泣,自称我的儿子是西方白帝子,现在被赤帝子杀了。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0-12
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
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
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鹈淬花白鹇尾。
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
挼丝团金悬簏簌,神光欲截蓝田玉。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春坊正字剑子歌》,是李贺乃至整个中国诗歌史上的一首著名的咏剑诗。
它以构思新颖、设想新奇、比喻奇异、主题深刻而著称于世。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这首诗说:“从来咏剑者只形其利,此并传其神”。
这个切中肯綮的评语,为读者指出了理解这首诗的主旨。
诗的写作时间,可能在入京作奉礼郎任内。
“春坊正字”,唐太子宫中掌校正经史文字的官名,隶属于左春坊,所以称为“春坊正字”。
“剑子”,即剑。
“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
”读的开头二句,直接入题,说在太子宫中担任正字老前辈的剑匣中,装着一柄光芒耀眼如三尺秋水的宝剑,它曾上山刺虎、入水斩蛟,来历不凡。
“吴潭斩龙子”;
暗用《世说新语》中载周处在古吴地的义兴长桥斩蛟的故事。
“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
蛟胎皮志蒺藜刺,鸊鹈淬花白鹇尾”。
这四句紧接着说,远远看去,这柄宝剑好似从云隙中射下来的一抹月光,寒气侵人;
又像是一条平铺着的洁白的绢带。
银光闪闪,老鲨鱼皮制成的剑鞘呈现出蒺藜刺般光彩艳发的花纹,剑身上涂抹着一层厚厚的鸊鹈油像雄鹇鸟的尾羽毛般锃亮,永不生锈。
“蛟胎皮”,就是鲨鱼皮,有珠纹而坚硬,古代的剑鞘多用它做成。
“蒺藜”,草木植物,果实圆而有刺。
这里用来形容剑鞘的花纹。
“鸊鹈”,水鸟名,用它的脂肪涂剑可以防锈,“淬”,是涂抹的意思。
“白鹇”鸟名,似山鸡而色白,尾长三尺,这里用以形容剑的锃亮。
在这六句里,诗人用“三尺水”、“隙月斜明”、“练带平铺”、“白鹇尾”等一连串的比喻,渲染宝剑的光亮,用“蒺藜刺”形容剑鞘的精美,并用周处长桥斩蛟的故事,极力赞美宝剑的不凡经历,重点在“形其利”,下面的六句则把笔力的重点转向“传其神”。
“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这柄宝剑不仅精美绝伦,锋利无比,而且有一颗跳动着的心——一颗像战国时期的著名侠士荆轲那样的侠义之心,希望为国解愁、为人赴难,盼望着难能再有一试锋芒的时刻;
然而它却长时间地被闲置不用,整天被佩在一个九品文官春坊正字的身上。
它会感到委曲、羞愧的。
所以在这里诗人呼告、祈求:不要让这柄满怀侠义之心的剑宝整天无所事事,徒然让它的光辉照映着春坊的图书文字吧!
这两句是全诗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在这两个诗句里,诗人想落天外,比喻新奇,以飞扬之笔,点燃了全诗光照之火,成为统帅全诗的灵魂,把咏剑的主题升华到了咏人的高度,它十分自然地把宝剑的被抛弃、春坊正字的大材小用和诗人的失意不遇绾合在一起,咏剑的不能尽其用,实写人的不能尽其材;
剑的不遇,正是春坊正字和诗人的不遇的真实写照。
咏剑是宾,咏人才是主。
王琦评云:“通篇供剑以抒不遇知己之感。
”可谓中的之言,接着诗人又写道:“挼丝团金悬,神光欲截兰田玉。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挼丝团金”:用金丝编制成的圆形繐子。
“簏簌”(lùsú,竹字头应改为罒字头):下垂的样子。
这四句的意思是说:这柄宝剑虽然久遭废弃,不得其用,但它的神威却不减当年。
它那剑柄上垂着的金色丝缚还是那样鲜艳夺目,它在匣中发出的奇异光芒,随时都在跃跃欲试,想把那坚硬无比的兰田美玉切削成泥呢!
西方的白帝看见它也会惊惶失色,神母也会吓得嗷嗷大哭。
在最后两个诗句里,诗人用了刘邦斩蛇的故事。
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酒醉夜行,遇一大蛇当道。
刘邦挥剑把蛇斩为两段。
后来有人经过这里,见一老妇啼哭。
问她的原因,她说她的儿子是西方之神白帝的儿子,化成龙,被赤帝的儿子(刘邦)杀了,所以伤心啼哭。
说完这个老妇就不见了,她原来是西方的神母。
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进一步渲染春坊正字宝剑的神奇威力。
全诗由形到神,由物及人,构思新颖,设想奇特,比喻连珠,绾合自然,炼字妍冶而传神,用典多而不晦涩,跳跃大而脉络暗藏,主题深刻而无枯燥之嫌,不愧为咏剑的名篇。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南山田中行 文翻译赏
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
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
秋风掠过,秋野明净,池塘积水深又清,草中虫儿唧唧鸣。
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长满苔藓的山石,浮起浓密的云气。
挂着露珠的秋花,在娇滴滴地哭泣。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九月,荒地里的稻子参差不齐,发着冷光的萤火虫在斜径上低飞。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石缝里渗出的泉水滴入沙地,鬼火如墓中漆灯,花朵似的点缀着松林。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76 2、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91-92
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
秋风掠过,秋野明净,池塘积水深又清,草中虫儿唧唧鸣。
秋风白:古人以白色象征秋天。
秋风又称素风,素的意思是白。
漻(liáo)漻:水清而深。
啧啧:虫鸣声。
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长满苔藓的山石,浮起浓密的云气。
挂着露珠的秋花,在娇滴滴地哭泣。
云根:云雾升起之处。
苔藓:青苔。
冷红:秋寒时节开的花。
泣露:露珠凝聚,有如泪珠。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九月,荒地里的稻子参差不齐,发着冷光的萤火虫在斜径上低飞。
荒畦:荒芜的田地。
叉牙:参差不齐。
蛰(zhé)萤:藏起来的萤火虫。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石缝里渗出的泉水滴入沙地,鬼火如墓中漆灯,花朵似的点缀着松林。
石脉:石缝。
鬼灯:磷火。
如漆:明亮如漆。
点:一作“照”。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76 2、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91-92
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
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诗歌开头三句吸收古代民间歌谣起句形式,运用了“三、三、七”的句法。
连出两个“秋”字,语调明快轻捷;
长句连用两个迭音词,一清一浊,有抑有扬,富于节奏感。
令读者读后仿佛置身空旷的田野,皓月当空,秋风万里,眼前塘水深碧,耳畔虫声轻细,有声有色,充满诗情画意。
四、五句写山。
山间云绕雾漫,岩石上布满了苔藓,娇弱的红花在冷风中瑟缩着,花瓣上的露水一点一点地滴落下来,宛如少女悲啼时的泪珠。
写到这里,那幽美清朗的境界蓦然升起一缕淡淡的愁云,然后慢慢向四周铺展,轻纱般笼罩着整个画面,为它增添了一种迷幻的色调。
六、七句深入一层,写田野景色:“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深秋九月,田里的稻子早就成熟了,枯黄的茎叶横七竖八地丫叉着,几只残萤缓缓地在斜伸的田埂上低飞,拖带着暗淡的青白色的光点。
八、九句再深入一层,展示了幽冷凄清甚至有点阴森可怖的境界:从石缝里流出来的泉水滴落在沙地上,发出幽咽沉闷的声响,远处的燐火闪烁着绿荧荧的光,像漆那样黝黑发亮,在松树的枝丫间游动,仿佛松花一般。
泉水是人们喜爱的东西,看着泉水流淌,听着它发出的声响,会产生轻松欢快的感觉。
人们总是爱用“清澈”、“明净”、“淙淙”、“潺潺”、“叮咚”之类的字眼来形容泉水。
李贺却选用“滴沙”这样的词语,描摹出此处泉水清幽而又滞涩的形态和声响,富有艺术个性,色调也与整个画面和谐一致。
末句描写的景是最幽冷不过的了。
“鬼灯如漆”,阴森森地令人毛骨悚然;
“点松花”三字,又多少带有生命的光彩,使读者在承受“鬼气”重压的同时,又获得某种特殊的美感,有一种幽冷清绝的意趣。
参考资料: 1、 朱世英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20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八 文翻译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伯乐走到跟前一看,这是千里马哪,旋毛就长在它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如今却克扣它的草料,什么时候它才能够腾飞跨越青山?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伯乐走到跟前一看,这是千里马哪,旋毛就长在它腹间!
伯乐:古之善相马者,相传为春秋秦穆公时人。
旋毛:蜷曲的马毛。
王琦注:“郭璞《尔雅注》:‘伯乐相马法,旋毛有腹下如乳者,千里马也。
’颜师古《汉书注》:‘白草似莠而细,无芒,其干熟时,正白色,牛马所嗜也。
”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如今却克扣它的草料,什么时候它才能够腾飞跨越青山?
只今:如今。
掊(póu):克减,克扣。
白草:牛马爱吃的一种草。
蓦:超越,跨越。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帝子歌 文注
洞庭明月一千里,凉风雁啼天在水。
九节菖蒲石上死,湘神弹琴迎帝子。
山头老桂吹古香,雌龙怨吟寒水光。
沙浦走鱼白石郎,闲取真珠掷龙堂。
洞庭明月一千里,凉风雁啼天在水。
洞庭:在长沙巴陵,广圆五百里。
九节菖蒲石上死,湘神弹琴迎帝子。
菖蒲:香草名。
《神仙传》:“中岳石上菖蒲,一寸九节,王兴采食之,得长生焉。
” 山头老桂吹古香,雌龙怨吟寒水光。
桂老:故其香为古香。
《史记.夏纪》:“天降龙二,有雌雄。
”帝子女神,故 曰雌龙。
沙浦走鱼白石郎,闲取真珠掷龙堂。
白石郎:水神。
古乐府《白石郎曲》:“白石郎,临江居。
前导江伯后从 鱼。
”龙堂:河伯之所居。
《楚辞》:“鱼鳞屋兮龙堂。
”此句犹《楚辞》“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之意。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唐儿歌(杜豳公之子) 文
江楼曲 文翻注译赏
楼前流水江陵道,鲤鱼风起芙蓉老。
晓钗催鬓语南风,抽帆归来一日功。
鼍吟浦口飞梅雨,竿头酒旗换青苎。
萧骚浪白云差池,黄粉油衫寄郎主。
新槽酒声苦无力,南湖一顷菱花白。
眼前便有千里愁,小玉开屏见山色。
楼前流水江陵道,鲤鱼风起芙蓉老。
楼前的江水,一直通往江陵郡。
如今今秋风遍地,寒冷的风直吹得万木萧索,就连亭亭玉立的荷花都变得苍老了。
晓钗催鬓语南风,抽帆归来一日功。
一大早急着梳妆打扮,等丈夫回来,却又是一场空,只能对着南风说:这么方便的水上交通,起锚扬帆,你一天就可到家,却竟迟迟不归,叫我天天等得好苦哇!
鼍吟浦口飞梅雨,竿头酒旗换青苎。
回想春夏之交,猪婆龙在江边鸣声如鼓,连绵的梅雨已经开始;
就连招商的酒旗也因怕梅雨的腐烂而换成了苎麻布的。
萧骚浪白云差池,黄粉油衫寄郎主。
那时,眼看着荡漾的江水和参差滚动的密云,便想到丈夫在江陵经商的苦辛,因而想方设法给他寄去了粉黄的油布雨衣。
新槽酒声苦无力,南湖一顷菱花白。
喝了槽床新沥的美酒佳酿,还是无力驱遣那愁绪,想观南湖佳景来散心遣愁,那里菱花盛开,连缀成白茫茫的一片。
眼前便有千里愁,小玉开屏见山色。
触目驰怀,又想起远方的亲人来,忙命侍女推开屏风,希望看得更远更远,但映入眼帘的却是连绵不断的山色。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570-572 2、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808-811
楼前流水江陵道,鲤鱼风起芙蓉老。
鲤鱼风:九月风。
语出梁简文帝诗《艳歌篇》“灯生阳燧火,尘散鲤鱼风”,《岁时记》云:“九月风日鲤鱼风。
”这里指寒秋之风。
芙蓉:荷花的别名。
晓钗催鬓语南风,抽帆归来一日功。
催鬓: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注曰:“‘催鬓’,《文苑英华》作‘摧鬓’,犹言掠鬓也。
”《全唐诗》校:“催一作拥”。
抽帆:即扬帆起航。
鼍吟浦口飞梅雨,竿头酒旗换青苎。
鼍(tuó):又名鼍龙,俗名猪婆龙,即扬子鳄,传说欲雨则鸣,鸣声似鼓。
鼍吟:鼍鸣叫,古人听鼍叫以占雨。
《埤雅》云:“将风则涌,鼍欲雨则鸣。
”浦口:即水滨。
梅雨:指梅熟季节下起的连绵细雨。
酒旗:即酒帘。
酒店的标帜。
唐刘长卿《春望寄王涔阳》诗:“依微水戍闻钲鼓,掩映沙村见酒旗。
” 萧骚浪白云差池,黄粉油衫寄郎主。
萧骚:水波动荡的样子。
差池:即参差不齐貌。
一作“参差”。
油衫:用桐油涂制而成的雨衣。
郎主:旧时妻妾对夫主的称呼。
新槽酒声苦无力,南湖一顷菱花白。
新槽:指制新酒的槽床。
一顷:为一百亩。
菱花:镜子的雅称。
《尔雅翼》云:“昔人取菱花六觚之象以为镜。
”唐李白《代美人愁镜》诗之二:“狂风吹却妾心断,玉箸并堕菱花前。
” 眼前便有千里愁,小玉开屏见山色。
千里愁:一作“千里思”。
小玉:唐人对侍女的通称。
元稹诗“栖乌满树声声绝,小玉床上铺夜衾”、路德延诗“酒殢丹砂暖,茶催小玉煎”都是明证。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570-572 2、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808-811
楼前流水江陵道,鲤鱼风起芙蓉老。
楼前的江水,一直通往江陵郡。
如今今秋风遍地,寒冷的风直吹得万木萧索,就连亭亭玉立的荷花都变得苍老了。
鲤鱼风:九月风。
语出梁简文帝诗《艳歌篇》“灯生阳燧火,尘散鲤鱼风”,《岁时记》云:“九月风日鲤鱼风。
”这里指寒秋之风。
芙蓉:荷花的别名。
晓钗催鬓语南风,抽帆归来一日功。
一大早急着梳妆打扮,等丈夫回来,却又是一场空,只能对着南风说:这么方便的水上交通,起锚扬帆,你一天就可到家,却竟迟迟不归,叫我天天等得好苦哇!
催鬓: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注曰:“‘催鬓’,《文苑英华》作‘摧鬓’,犹言掠鬓也。
”《全唐诗》校:“催一作拥”。
抽帆:即扬帆起航。
鼍吟浦口飞梅雨,竿头酒旗换青苎。
回想春夏之交,猪婆龙在江边鸣声如鼓,连绵的梅雨已经开始;
就连招商的酒旗也因怕梅雨的腐烂而换成了苎麻布的。
鼍(tuó):又名鼍龙,俗名猪婆龙,即扬子鳄,传说欲雨则鸣,鸣声似鼓。
鼍吟:鼍鸣叫,古人听鼍叫以占雨。
《埤雅》云:“将风则涌,鼍欲雨则鸣。
”浦口:即水滨。
梅雨:指梅熟季节下起的连绵细雨。
酒旗:即酒帘。
酒店的标帜。
唐刘长卿《春望寄王涔阳》诗:“依微水戍闻钲鼓,掩映沙村见酒旗。
” 萧骚浪白云差池,黄粉油衫寄郎主。
那时,眼看着荡漾的江水和参差滚动的密云,便想到丈夫在江陵经商的苦辛,因而想方设法给他寄去了粉黄的油布雨衣。
萧骚:水波动荡的样子。
差池:即参差不齐貌。
一作“参差”。
油衫:用桐油涂制而成的雨衣。
郎主:旧时妻妾对夫主的称呼。
新槽酒声苦无力,南湖一顷菱花白。
喝了槽床新沥的美酒佳酿,还是无力驱遣那愁绪,想观南湖佳景来散心遣愁,那里菱花盛开,连缀成白茫茫的一片。
新槽:指制新酒的槽床。
一顷:为一百亩。
菱花:镜子的雅称。
《尔雅翼》云:“昔人取菱花六觚之象以为镜。
”唐李白《代美人愁镜》诗之二:“狂风吹却妾心断,玉箸并堕菱花前。
” 眼前便有千里愁,小玉开屏见山色。
触目驰怀,又想起远方的亲人来,忙命侍女推开屏风,希望看得更远更远,但映入眼帘的却是连绵不断的山色。
千里愁:一作“千里思”。
小玉:唐人对侍女的通称。
元稹诗“栖乌满树声声绝,小玉床上铺夜衾”、路德延诗“酒殢丹砂暖,茶催小玉煎”都是明证。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570-572 2、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808-811
楼前流水江陵道,鲤鱼风起芙蓉老。
晓钗催鬓语南风,抽帆归来一日功。
鼍吟浦口飞梅雨,竿头酒旗换青苎。
萧骚浪白云差池,黄粉油衫寄郎主。
新槽酒声苦无力,南湖一顷菱花白。
眼前便有千里愁,小玉开屏见山色。
《江楼曲》是一篇思夫之作。
从作品描写的情况看,女主人公的丈夫,可能是在江陵的从商者,经年不归,因而使得妻子百般思念和难堪。
首四句虽无肖像描写,却典型地突现了一位思妇的形象:“楼前流水江陵道,鲤鱼风起芙蓉老。
晓钗催鬓语南风,抽帆归来一日功。
”这显然是写她登楼所望,心有所想。
这里虽没直说女主人公的幽怨,但幽怨之情已分明可见。
既然“楼前流水”直通江陵,那么“江陵”自然也是直通“楼前”,这样便利的水上交通,而竟然丈夫未归,这不能不使她生怨。
“鲤鱼风起”,这也正是古人所谓“见秋风起”而思归的时刻,就连晋代在外为官的张季鹰,都因此季候自动罢官归里,而丈夫却不见回来,这又是一层怨情。
一个夫君在外的青春女子,见荷花在秋风中变老,不能不生出“荷犹此变,人何以堪”的悲叹。
一个“老”字,写出了她心中的无限幽怨之情。
后两句更进一步写她的动作细节和心理;
也许是她晚上做了一个好梦,梦见丈夫今日归来,因而一大早便起来梳洗打扮。
“晓钗催鬓”是写她见曙色而早起急忙梳妆的情景,一个“催”字,写出了她急理云鬓、忙插花黄、又生怕误了迎夫婿的动作和心态;
“语南风”三字,又写出她盼夫情切到见夫未归时的自言自语之状。
而“抽帆归来一日功”简直变成了对丈夫遥遥的责问。
这里表现出她不可扼制地责怨。
由此不难看出,首四句字面温和,似乎未见怨言,但细分析却内含着几层的幽怨和责问,这责怨又深深地蕴含着她对丈夫的深情厚爱。
好的诗歌总是波澜起伏。
中四句掉回头来,回想丈夫出外贸易的苦辛,以及她对丈夫的体贴之情。
“鼍吟浦口飞梅雨,竿头酒旗换青苎。
萧骚浪白云差池,黄粉油衫寄郎主。
”从这四句之中,起码看到了两层意思:第一,她江楼盼夫归,非只一日,亦非只一月;
至少是由春至夏,又由夏至秋,思夫的痛苦,折磨了她多么长久的时光。
第二,她时时思念着丈夫,也时时疼爱着丈夫,无时无刻不惦念着他的生活、起居;
梅雨中遥寄黄粉油衣,这分明寄去了一片爱情的赤诚之心。
将首四句和次四句联系起来看,就将“相思”和“厚爱”联结成了一体,这就不仅增加了作品的深度和厚度,同时也是为了末段的描写张本。
末四句将女主人公的思夫之苦表现得更为深致曲折:“新槽酒声苦无力,南湖一顷菱花白。
眼前便有千里愁,小玉开屏见山色。
”这几句颇具画家和摄影师的表现技巧,语言简括而情致遥深。
“新槽”句,显然是写女主人公在极端苦闷之中,想借酒遣愁;
但她喝了槽床新沥的美酒佳酿,愁绪却并未因此而稍减,因而发出“新槽酒声苦无力”之慨叹,这就用形象的举措表现了她“借酒浇愁愁更愁”的绪怀,显示了她的愁情难遣。
“南湖”句,是写她想观南湖佳景以散愁。
回想当年,夫妻双双游湖,见到的是湖水澄彻,少女采莲,鸳鸯戏水,真是心旷神怡,令人陶醉。
而今想借观南湖散心,不仅是只身孑影,而且眼中所见,冷风飕飕,荻花瑟瑟,残荷败叶,令人目不忍睹。
她离开这“鲤鱼风起芙蓉老”的惨景,想开“菱花”镜以自慰,但一照明镜,便想起昔日丈夫在家之时,镜中的映像是郎才女貌相伴,鸳鸯一对相偎,因而又引起她“眼前便有千里愁”的慨叹。
这“千里愁”三字,双关了两层含义:一是思念丈夫远在千里之外,不得相见;
一是写自己愁绪万千,犹如千里愁云蒙心,无法解脱。
因为千愁万绪,郁结心头,于是她命侍女推开屏风,以观远景而驱散结闷,但“小玉开屏见山色”,看到的遥山叠叠,无边无际,这就更增加了她朦茫的千里愁绪。
为了解脱这思夫的离愁别绪,在她生活的范围之内,能想到的办法她都想到了,能试用的方法她都用过了;
她想借酒消愁,结果是“借酒浇愁愁更愁”;
她想观南湖而散心,结果却是“残荷败叶”更生愁;
她想照“菱花”以自赏,结果却“眼前便有千里思”;
她想推开屏风以观远释怀,结果却山峦重叠而更增加胸中块垒。
她再也难以想出其他办法以遣愁怀了。
此诗的第一个突出特点,便是完全忽略去了肖像描写,而采取了略貌取神之笔。
诗人从她的举止中揭示其心态,从她的动作细节中揭示其情思,以某些似露非露的心态和情思,让读者去管窥其痛苦的心情和难堪的处境,这样便使作品具备了既简括灵妙,又深致婉转、含而不露的艺术特点。
在诗的结构上,诗人从女主人公的目前神貌着笔,着重揭示其盼夫早归的心态和处境;
第二段由目前转折到她回思其痛苦的相思之历程;
第三段又回到描写其痛苦相思的画面上来。
这样的构思,不仅增加了作品的深厚度,而且也显得自然而巧妙,波澜起伏而无雕琢的痕迹。
从诗歌的造语设色上看,也很有特色。
在《诗辩坻》中记:“大历以来,解乐府遗法者,唯李贺一人,设色秾妙,而词旨多寓篇外,刻意撰语,浑于用意。
”以此评语套用在这首诗的设色命意上来,简直是恰当之极,妙合无间,像“晓钗催鬓语南风,抽帆归来一日功”,像“萧骚浪白云差池,黄粉油衫寄郎主”,不仅是一笔钩锁于两地,情与景贯通于双方,而且把闺中怀远的热情痴态,细腻而透彻地表达尽致。
诗的最末四句,命意用语更加深婉曲折,细致灵妙,使人读来余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570-572 2、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808-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