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题

作者: 刘昚虚 朝代: 唐代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山路被白云隔断在尘境之外,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柳荫深处蕴藏着读书的斋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每当太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47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道由白云尽:指山路在白云尽处,也即在尘境之外。

道:道路。

由:因为。

春:春意,即诗中所说的花柳。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闲门:指门前清净,环境清幽,俗客不至的门。

深柳:即茂密的柳树。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幽映:指“深柳”在阳光映照下的浓荫。

每:每当。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47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山路被白云隔断在尘境之外,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长。

道由白云尽:指山路在白云尽处,也即在尘境之外。

道:道路。

由:因为。

春:春意,即诗中所说的花柳。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柳荫深处蕴藏着读书的斋堂。

闲门:指门前清净,环境清幽,俗客不至的门。

深柳:即茂密的柳树。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每当太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幽映:指“深柳”在阳光映照下的浓荫。

每:每当。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47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这首诗句句写景,画意诗情,佳句盈篇,可推为刘眘虚的代表作。

诗描写深山中一座别墅及其幽美环境。

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

“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高峻。

这样开头,便已藏过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许多拖沓。

同时,它暗示诗人已是走在通向别墅的路上,离别墅并不太远了。

  “春与青溪长”,伴随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时正当春暖花开,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同其悠长。

为什么春色也会“悠长”呢?

因为沿着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无尽春色源源而来。

青溪行不尽,春色也就看不尽,似乎春色也是悠长的了。

  三、四两句紧接上文,细写青溪和春色,透露了诗人自己的喜悦之情。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二句,要特别注意“随”字。

它赋予落花以人的动作,又暗示诗人也正在行动之中,从中可以体味出诗人遥想青溪上游花在春光中静静绽放的景象。

此时,水面上漂浮着花瓣,流水也散发出香气。

芬芳的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诗人完全被青溪春色吸引住了。

他悠然自适,丝毫没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感伤情调。

他沿着青溪远远地走了一段路,还是不时地看到落花飘洒在青溪中,于是不期而然地感觉到流水也是香的了。

  总括上面四句:开头是用粗略的笔墨写出山路和溪流,往下就用细笔来特写青溪,仿佛是把镜头里的景物从远处拉到眼前,让读者也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还可以闻到花香水香。

  一路行走,一路观赏,别墅终于出现在眼前。

抬头一看,“闲门向山路”。

这里是没有多少人来打扰的,所以门也成了“闲门”。

主人分明爱好观山,所以门又向山路而设。

进门一看,院子里种了许多柳树,长条飘拂,主人的读书堂就深藏在柳影之中。

原来这位主人是在山中专心致志研究学问的。

  写到这里,诗人从登山到进门的一路经历,都曲曲折折地描述下来了。

但他不过把几件景物摄进镜头,并没有叙述经过,仅仅给你以几种不同的变化着的形象。

  结末两句,诗人仍然只就别墅的光景来描写。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这里的“每”作“虽然”讲。

因为山深林密,所以虽然在白天里,也有一片清幽的光亮散落在衣裳上面。

那环境的安谧,气候的舒适,真是专志读书的最好地方了。

诗到这里,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思索余地,更增加了诗的韵味。

  全诗都用景语织成,没有一句直接抒情,然而情韵盈然,意境幽美。

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人间词话》删稿)诗人巧妙地运用景语,不但写出风景,给风景抹上感情色彩,而且又藏有人物,人物的行动、神态、感情、心理活动乃至身份、地位等等,给读者带来了直觉的美感和形象之外的趣味。

因而这首诗余韵萦绕,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1、 刘逸生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64-365

越中问海客

作者: 刘昚虚 朝代: 唐代

风雨沧洲暮,一帆今始归。

自云发南海,万里速如飞。

初谓落何处,永将无所依。

冥茫渐西见,山色越中微。

谁念去时远,人经此路稀。

泊舟悲且泣,使我亦沾衣。

浮海焉用说,忆乡难久违。

纵为鲁连子,山路有柴扉。

寄阎防(防时在终南丰德寺读书)

作者: 刘昚虚 朝代: 唐代

青冥南山口,君与缁锡邻。

深路入古寺,乱花随暮春。

纷纷对寂寞,往往落衣巾。

松色空照水,经声时有人。

晚心复南望,山远情独亲。

应以修往业,亦惟立此身。

深林度空夜,烟月资清真。

莫叹文明日,弥年徒隐沦。

赠乔琳(一作张谓诗)

作者: 刘昚虚 朝代: 唐代

去年上策不见收,今年寄食仍淹留。

羡君有酒能共醉, 羡君无钱能不忧。

如今五侯不待客,羡君不问五侯宅。

如今七贵方自尊,羡君不过七贵门。

丈夫会应有知己, 世上悠悠何足论。

作者: 刘昚虚 朝代: 唐代

归梦如春水,悠悠绕故乡。

驻马渡江处,望乡待归舟。

相和歌辞。江南曲

作者: 刘昚虚 朝代: 唐代

美人何荡漾,湖上风月长。

玉手欲有赠,裴回双鸣珰。

歌声随渌水,怨色起朝阳。

日暮还家望,云波横洞房。

茙葵花歌(一作岑参诗)

作者: 刘昚虚 朝代: 唐代

昨日一花开,今日一花开;

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

人生不得长少年,莫惜床头酤酒钱;

请君有钱向酒家,君不见茙葵花。

九日送人

作者: 刘昚虚 朝代: 唐代

海上正摇落,客中还别离。

同舟去未已,远送新相知。

流水意何极,满尊徒尔为。

从来菊花节,早已醉东篱。

12 共1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