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听角·席箕风起雁

作者: 高骈 朝代: 唐代

席箕风起雁声秋,陇水边沙满目愁。

三会五更欲吹尽,不知凡白几人头。

蜀路感怀

作者: 高骈 朝代: 唐代

蜀山苍翠陇云愁,銮驾西巡陷几州。

唯有萦回深涧水,潺湲不改旧时流。

春日招宾

作者: 高骈 朝代: 唐代

花枝如火酒如饧,正好狂歌醉复醒。

对酒看花何处好,延和阁下碧筠亭。

南征叙怀

作者: 高骈 朝代: 唐代

万里驱兵过海门,此生今日报君恩。

回期直待烽烟静,不遣征衣有泪痕。

杂歌谣辞·步虚词

作者: 高骈 朝代: 唐代

青溪道士人不识,上天下天鹤一只。

洞门深锁碧窗寒,滴露研朱写周易。

平流园席上

作者: 高骈 朝代: 唐代

画舸摇烟水满塘,柳丝轻软小桃香。

却缘龙节为萦绊,好是狂时不得狂。

对雪

作者: 高骈 朝代: 唐代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雪花飘舞着飞入了窗户,我坐在窗前,看着青青的竹子变成白玉般洁白。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此时正好登上高楼去远望,那人世间一切险恶的岔路都被大雪覆盖了。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qióng)枝。

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

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qí)。

恶路歧:险恶的岔路。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qióng)枝。

雪花飘舞着飞入了窗户,我坐在窗前,看着青青的竹子变成白玉般洁白。

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

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qí)。

此时正好登上高楼去远望,那人世间一切险恶的岔路都被大雪覆盖了。

恶路歧:险恶的岔路。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这是一首借景抒怀之作,写得别具一格。

  诗人坐在窗前,欣赏着雪花飘入庭户,雪花把窗外的竿竿青竹变成了洁白的琼枝,整个世界都变得明亮了。

于是诗人想到此时如果登上高楼观赏野景,那野外一切崎岖(qíqū)难走的道路都将被大雪覆盖,展现在眼前的将是坦荡无边的洁白世界。

  高楼四望,一片洁白,诗人希望白雪能掩盖住世上一切丑恶,让世界变得与雪一样洁白美好。

结尾一句,道出了作者胸中的感慨与不平。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山亭夏日

作者: 高骈 朝代: 唐代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水晶帘 一作 水精帘)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水晶帘 一作 水精帘) 水精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433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78-779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qiáng)薇(wēi)一院香。

(水晶帘 一作 水精帘) 水精帘:又名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

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

唐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蔷薇:植物名。

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

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

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唐韩愈《题于宾客庄》诗:“榆荚车前盖地皮,蔷薇蘸水笋穿篱。

”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433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78-779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qiáng)薇(wēi)一院香。

(水晶帘 一作 水精帘) 水精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水精帘:又名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

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

唐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蔷薇:植物名。

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

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

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唐韩愈《题于宾客庄》诗:“榆荚车前盖地皮,蔷薇蘸水笋穿篱。

”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433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78-779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水晶帘 一作 水精帘)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

这“浓”除有树阴特别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十分变态。

《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

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短的感觉。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

“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

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

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

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

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

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

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

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

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看到了蔷薇,十分漂亮,诗人精神为之一振。

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

  诗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

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

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当人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参考资料: 1、 唐永德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65-1266

风筝(一作题风筝寄意)

作者: 高骈 朝代: 唐代

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

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移将别调中。

边方春兴

作者: 高骈 朝代: 唐代

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

笙歌嘹亮随风去,知尽关山第几重。

12345 共5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