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辽东二首 文翻赏
饮马长城窟行 文注赏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
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
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
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
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岩驿马上,乘空烽火发。
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
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
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横漠:横贯北部边境的沙漠。
古人常以北部沙漠泛称北部边塞。
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
“岂台”两句:台:从口,与表示喜悦有一定的联系。
本义,喜悦,也可表示“我”的谦称。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并不是我的才能,而是祖辈们世代经营的结果。
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树兹” 两句:兹,此。
生,人民。
这两句是说,定下这次远征辽东的长策,是为了统一国家,消灭战乱,让广大人民长期安居乐业,永世太平。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
“讵敢” 两句:讵,岂。
焦思,忧愁焦虑。
上京,即首都。
这两句是说,我哪里敢惧怕劳苦焦虑而在京都高枕无忧地享乐呢?
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北河”句:北河,河名。
黄河由甘肃流向河套,至阴山南麓,分为南北二河,北边一河称北河。
《汉书·武帝纪》载:武帝曾于元封元年“北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
武节,犹武德,武道。
《汉书·武帝纪》元封元年诏:“朕将巡边垂,择兵振旅,躬秉武节,置十二部将军,亲帅师焉。
” 秉武节,有些版本作“见武节”。
戎旌:军旗。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
出没:时隐时现。
超忽:旷远之貌。
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撞金:打击金钲;
金,指钲,行军布阵时用来节制步伐,指挥行阵。
鸣鼓:击鼓。
军队用以振奋士气,发起进攻。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关山:指关塞险隘,崇山峻岭。
缘岩驿马上,乘空烽火发。
“缘岩”两句:乘空,犹凌空,耸立空中。
这两句是说,送物资军情的马匹在边道上快速奔跑,空中燃起了战争的烽火。
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侯:古时候在关隘道路上迎送宾客、侦察敌情的小吏。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
天山:山名,即祁连山。
以匈奴称天为祁连而得名。
这里泛指边塞。
高阙:塞名。
故址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北。
《史记·匈奴列传》载:战国时,赵武灵王自代旁阴山下,至高阙为塞。
《水经注·河水》谓山下有长城,长城之际,连山刺天,其山中断,举望若阙,故名。
阙口有城,跨山结局,谓之高阙戍。
汉卫青率十万人击匈奴,败右贤王于此。
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释兵:放下武器,比喻平息战争。
振旅:即整顿部队。
古代军队胜利归来谓之振旅。
这句意思是说,即使没有军事行动我们也振奋士气。
要荒:要,要服;
荒,荒服。
古称王畿外极远之地。
亦泛指远方之国。
这句的大致意思是使远方向我朝俯首称臣。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饮至”两句:饮至,古代国君外出,临行必告于宗庙,返回也必告于宗庙。
对从者有所慰劳,集群官共饮,谓之“饮至”。
清庙:即宗庙、太庙,取其清静肃穆之意,故称。
这两句是说,待战事结束,凯旋了,将告祭宗庙,设宴庆功,慰劳特士,赏赐功臣。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
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
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
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
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岩驿马上,乘空烽火发。
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
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早年隋炀帝杨广西巡张掖时所作饮马长城窟行,“通首气体强大,颇有魏武之风。
”后代文人对他诗篇的评价极高。
“混一南北,炀帝之才,实高群下。
”,“隋炀起敝,风骨凝然。
隋炀从华得素,譬诸红艳丛中,清标自出。
隋炀帝一洗颓风,力标本素。
古道于此复存。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春江花月夜二首 文
失题 文翻注译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寒鸦点点,上下翻飞,流水潺潺,环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傍晚西斜的太阳将落,这场景让人一看就不免黯然惆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寒鸦:寒天的乌鸦;
受冻的乌鸦。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寒鸦点点,上下翻飞,流水潺潺,环绕孤村。
寒鸦:寒天的乌鸦;
受冻的乌鸦。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傍晚西斜的太阳将落,这场景让人一看就不免黯然惆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从军行 文翻赏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
白云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更多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北方边塞的战火已照在秦汉离宫故地的甘泉山上,似同李广那样的飞将军兵出长安再出祁连山关隘。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执掌犀皮之盾和冰玉利剑的士兵都是征来的良家子弟,跨白马执金缰的都是侠义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凌晨起就在边塞之地摆下“偃月”之阵,夜幕临近时便以“鱼丽”之阵战胜驱除匈奴的左贤之官。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历战的山谷中都留下了状如李广以石为虎箭入石中的神力无穷的故事,山岭上则是汉将霍去病胜敌后缴械敌方祭天用具的的美传。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战事绵绵似天涯般没有穷尽,战场距蓟门(今北京城北)迢迢三千里之遥。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早上见到的是马岭关上的滚滚黄沙,晚上看见的是匈奴王庭处的兵阵如云。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
(征人行前)庭院中植下的佳树已长到可以攀人的大小,可塞外作战的亲人仍未回还。
白云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
心如飘雪随夫远至于新疆中部的天山之外,又若浮云飞悬到内蒙西部的五原城中。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而那万里之遥的关隘高山是不可穿越的,如何独自应对百花芬芳下的清明月色呢?
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
别离后的时光飞逝似流水使人有断肠之痛,那塞外的苦战和寒冷连战马之骨都屡屡受伤。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塞外的节气与物候与内地大不相同,冬秋长而春季短。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萧萧长风尚可伴河而渡,南归之雁也可依时不断的逝向天边。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从军而去,直到离皇城万里去远征。
想那汉宣帝渭桥见匈奴单于而和好罢战之事(事在公元前51年),欲战不能的将军们还将何处寻求征战以邀功名呢?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
白云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从军行》属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
在历代众多《从军行》诗作中,卢思道的这首是传播得较为广泛的。
据《古今诗话》载:唐玄宗自巴蜀回,夜登勤政楼就吟咏了本诗中的“庭前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句,可见在唐代这首诗就很受欣赏。
古乐府《从军行》大多写军旅生活的艰苦和征人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本篇也是如此。
这首诗的前半部是写征战将士英勇奋战,长戍不归的戎马生活。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诗篇一开头,便渲染了强烈的战争气氛:北方的烽火接连不断地传来战争的消息,军情紧急,令人担忧。
甘泉是西汉的皇宫名,“照甘泉”在这里代指向朝廷报警。
“飞将”即西汉著名将领李广。
接着,诗中便描绘了这位“长安飞将”的英姿。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载:“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箫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犀渠”是盾的一种。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这两句中“右地”指右北平,左贤代指匈奴的重要首领。
“平明”和“薄暮”写出了将士们在边塞度过了数不清的日日夜夜。
“偃月”和“鱼丽”是古代的两种战阵的名称。
这里诗人用了极简炼的文字,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紧张的征战生活。
“屯右地”“逐左贤”都是李广所为。
接下来“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用了两个典故。
《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记道:“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山上金人曾祭天”也用的是汉代典故,汉大将霍去病出征西域,获胜,“收休屠祭天金人”。
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进一步表现出征匈奴的将士的神威,也正因为有了这些英勇的将士,才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诗的前半部着重塑造了飞将军李广的形象,以李广来代指当时的征战将士,采取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写法,既是赞扬汉代名将李广的业绩,又是当时征战将士生活的写照。
把历史和现实揉合在一起。
自“天涯一去无穷已”开始,写将士和他们妻子的两地相思。
诗从两处落笔,感情转为忧怨。
“无穷已”原指路途遥远,这里写出了将士们遥无归期的征战生活。
“蓟门”“马岭”“龙城”均为北方的地名,在这里都是虚指。
连年的战争使将士家中的亲人,对着遥远的塞北望眼欲穿,但是“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诗人用衬托的手法写出了战争的长期和残酷。
“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五原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北,这里写了亲人们在极寒冷的塞外,远隔千里,因此人们只能发出“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的叹息。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中有《关山月》曲,《乐府题解》说:“关山月,伤离别也”在写征夫思妇的诗中,常用到关山和月。
人们想着万里之外的亲人,谁能独自欣赏那美丽动人的月亮呢?“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既写出了边地将上的生活苦寒,又写出了他们悲切的怨情。
“伤马骨”出自陈琳的“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冬去春来,在远离故土的异地他乡,将士们度过了多少日日夜夜,“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雁归而人未归,萧萧长风,行行归雁,蕴含着征夫思妇无限的思乡离情。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可说是全诗的总结,龙庭是匈奴祭祀的地方,“出龙庭”在诗中指出征之远。
“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意思是说匈奴已投降了,将军再到哪里去建功立业呢?言外之意是:边塞的将士总该回来了吧! 《诗薮》说“六朝歌行可入初唐者,卢思道《从军行》,薛道衡《豫章行》,音响格调咸自停匀,气体丰神,尤为焕发。
”可以说《从军行》影响了唐以来的七言歌行。
隋朝统一了分裂三百来年的中国,结束了东晋以来南北对峙的局面。
作为隋代的诗人卢思道,在他的诗中,也融会了南朝和北朝的风格,在《从军行》中,既写将士的英勇出征,又写了思妇闺怨,既有“长安飞将出祁连”“白马金羁侠少年”的奔放、雄健,又有“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的清丽、哀怨,南北的风格在卢思道的《从军行》里得到了较和谐的统一。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人日思归 文翻注译赏
长相思·长相思 文
宛转歌 文
七夕天河白露明。
八月涛水秋风惊。
楼中恒闻哀响曲。
塘上复有辛苦行。
不解何意悲秋气。
直置无秋悲自生。
不怨前阶促织鸣。
偏愁别路捣衣声。
别燕差池自有返。
离蝉寂寞讵含情。
云聚怀情四望台。
月冷相思九重观。
欲题芍药诗不成。
来采芙蓉花已散。
金樽送曲韩娥起。
玉柱调弦楚妃叹。
翠眉结恨不复开。
宝鬓迎秋度前乱。
湘妃拭泪洒贞筠。
筴药浣衣何处人。
步步香飞金薄履。
盈盈扇掩珊瑚唇。
已言采桑期陌上。
复能解佩就江滨。
竞入华堂要花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