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破浣溪沙·风絮飘残已化萍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

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

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鹧鸪天·别绪如丝睡不成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别绪如丝睡不成,那堪孤枕梦边城。

因听紫塞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

书郑重,恨分明,天将愁味酿多情。

起来呵手对题处,偏到鸳鸯两字冰。

拟古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予生未三十,忧愁居其半。

心事如落花,春风吹已断。

行当适远道,作记殊汗漫。

寒食青草多,薄暮烟冥冥。

山桃一夜红,茵箔随飘零。

愿餐玉红草,一醉不复醒。

浣溪沙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风髻抛残秋草生。

高梧湿月冷无声。

当时七夕记深盟。

信得羽衣传钿合,悔教罗袜葬倾城。

人间空唱雨淋铃。

凤髻(jì)抛残秋草生。

高梧湿月冷无声。

当时七夕记深盟(méng)。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

此调有平仄两体。

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

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凤髻(jì)抛残:谓凤髻散乱。

比喻为爱妻逝去,掩埋了。

凤髻:古代女子的一种发型。

唐宇文氏《妆台记》载:“周文王于髻上加珠翠翘花,傅之铅粉,其髻高名曰凤髻。

”此处借指亡妻。

湿月:湿润之月。

形容月亮给人以湿润的感觉。

信得羽衣传钿(diàn)合,悔教罗袜葬(zàng)倾城。

人间空唱雨淋铃。

羽衣:原指鸟羽毛所织之衣,后代指道士或神仙所著之衣,此处借指神仙。

钿(diàn)合:镶有金、银、玉、贝等之首饰合。

古代常以之作为表示爱情的信物。

白居易《长恨歌》:“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罗袜:丝罗织成之袜。

此处代指亡妻的遗物。

倾城,美女之代称,语出《汉书·外戚传上·李夫人》。

这里代指亡妻。

雨淋铃:即雨霖铃。

唐教坊曲名。

据唐郑处诲《唐明皇杂录补遗》云:“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

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这里是说亡妻已逝,如今唯有自己空自怅痛了。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2000.4:146-147 2、 (清)纳兰性德著;

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129页

南乡子 为亡妇题照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泪咽却无声。

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

盈盈。

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

午夜鹣鹣梦早醒。

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

泣尽风檐夜雨铃。

浪淘沙 望海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蜃阙半模糊,踏浪惊呼。

任将蠡测笑江湖。

沐日光华还浴月,我欲乘桴。

钓得六鳖无?

竿拂珊瑚。

桑田清浅问麻姑。

水气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壶?

于中好 咏史

作者: 纳兰性德 朝代: 清代

马上吟成促渡江,分明闲气属闺房。

生憎久闭金铺暗,花冷回心玉一床。

添哽咽,足凄凉。

谁教生得满身香。

只今西海年年月,犹为萧家照断肠。

题画兰

作者: 郑燮 朝代: 清代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兰花生长在山岩的顶处,它的香气飘散四溢,在突出的岩石和岩缝中,美妙的花香浓郁芬芳。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不是脚下没有浮云翻滚的喧闹,只是兰花不愿去理睬它们,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来到,更不会在它们离去时去挽留。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chóu)。

顶:顶头。

突:高出周围。

稠:浓郁。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非:不是。

浮云:天上的云。

闹:喧哗。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chóu)。

兰花生长在山岩的顶处,它的香气飘散四溢,在突出的岩石和岩缝中,美妙的花香浓郁芬芳。

顶:顶头。

突:高出周围。

稠:浓郁。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不是脚下没有浮云翻滚的喧闹,只是兰花不愿去理睬它们,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来到,更不会在它们离去时去挽留。

非:不是。

浮云:天上的云。

闹:喧哗。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全诗是借咏物表达高人隐士的情操,孤芳自赏而不为世俗纷扰打动。

诗文赞美了兰花在艰苦恶劣的环境里,卓尔独立的品行,歌咏了兰花淡泊的心态,借此表白自己坚持操守、淡薄自足、追求个性自由的情怀。

抒发了作者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

全诗的重点在后两句,可以对照五柳先生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来理解。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新竹

作者: 郑燮 朝代: 清代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下年 一作:明年)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下年 一作:明年) 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下年 一作:明年) 龙孙:竹笋的别称。

凤池:凤凰池,古时指宰相衙门所在地,这里指周围生长竹子的池塘。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下年 一作:明年) 下年又有新长出来的,会长得更高。

龙孙:竹笋的别称。

凤池:凤凰池,古时指宰相衙门所在地,这里指周围生长竹子的池塘。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下年 一作:明年)   比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新生力量的成长又须老一代积极扶持。

前两句是回顾,既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又表达了后辈不忘前辈扶持教导之恩;

后两句是展望,用以表达新生力量将更好更强大。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 墨竹图题诗

作者: 郑燮 朝代: 清代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参考资料: 1、 冯天瑜主编.《朝读经典》.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84 2、 袁世硕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简编》.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5:762
衙斋(zhāi)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署:衙门。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称“同年”的父辈为年伯。中丞:清代将巡抚称为中丞。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萧萧:拟声词,形容草木摇动声。些小: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吾曹:我们。关情:牵动情怀。 参考资料: 1、 冯天瑜主编.《朝读经典》.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84 2、 袁世硕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简编》.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5:762
衙斋(zhāi)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署:衙门。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称“同年”的父辈为年伯。中丞:清代将巡抚称为中丞。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萧萧:拟声词,形容草木摇动声。些小: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吾曹:我们。关情:牵动情怀。 参考资料: 1、 冯天瑜主编.《朝读经典》.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84 2、 袁世硕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简编》.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5:762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是一首题画诗,从写竹入手,托物言志,表达了对民众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的责任感与清官心态。由于画是送给上司兼长辈的,因此语多谦逊委婉之辞。   首句点明身份与环境,紧扣画中风来疏竹的主题。“衙斋”即衙门中的静室,说明自己身为官员;不言“官邸”“府第”等,既表明自己的官阶较低,又有谦逊之意。忙中偷闲,静卧休息,却听得似有风雨之中,原来那是衙中自己亲手所埴的竹林幽篁为清风所动,萧萧作响,意趣横生。从中见出本属嘈杂冗浊之地的官衙竟然如许优雅,诗人自己的风雅本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如按照常理写法,既如此开篇,以下就极易流为吟风弄月之作,但第二句却出人意料地振腕转笔,由竹叶声响联想到民间疾苦,“疑”字道出了诗人的爱民之心与勤政之意,表达了他对百姓的真挚情感。他在任期间确实也是对百姓关怀备至,深得百姓的感戴。最后因擅自开仓赈济,触犯了贪官污吏的直接利益,被诬告罢官。   诗人极为重视诗、书、画三者的结合,常用诗文点题,将书法题i只穿插F画面形象之中,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全诗语言质朴,不用典故堆砌,纯以白描手法作诗。但时日以比喻、双关的手法穿插其中,以诗提升画的意境,以画增添诗的韵致,相得益彰。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2122232425 共196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