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 文
长安旅宿 文
送杨錥归隐 文
送张管书记(一作送张管记从军) 文
送陈供奉恩敕放归觐省 文
陪郭常侍令公东亭宴集 文
盛业山河列,重名剑履荣。
珥貂为相子,开阁引时英。
美景池台色,佳期宴赏情。
词人载笔至,仙妓出花迎。
暗竹朱轮转,回塘玉佩鸣。
舞衫招戏蝶,歌扇隔啼莺。
饮德心皆醉,披云兴转清。
不愁欢乐尽,积庆在和羹。
逢侠者 文译
燕赵悲歌士,相逢剧孟家。
寸心言不尽,前路日将斜。
燕赵悲歌士,相逢剧孟家。
赵、燕两地多慷慨悲歌的侠士,今天我们相逢于侠士剧孟的故乡洛阳。
燕赵:古时燕、赵两个国出了许多勇士,因此后人就用燕赵人士指代侠士。
剧孟:剧孟:汉代著名的侠士,洛阳人,素有豪侠的名声。
杜甫有诗句:“剧孟七国畏,马卿四赋良”,说得就是剧孟武艺的高强。
这里“剧孟”是用来指代洛阳的。
寸心言不尽,前路日将斜。
心中悲壮不平之事向你诉说不完,无奈太阳西斜,只好再次分手而去。
寸心:心中。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赠阙下裴舍人 文翻注译赏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二月天黄莺鸟飞到上林苑,春天早上紫禁城郁郁葱葱。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长乐宫钟声消逝在花丛外,龙池杨柳沐春雨翠色更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和煦春日也难消穷途遗恨,耿耿胸中永怀着捧日忠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献赋十年至今仍未得恩遇,如今白发丛生羞对裴舍人。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602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216-217 . 3、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637-638 . 4、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160 .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黄莺:一作“黄鹂”。
上林:指上林苑,汉武帝时据旧苑扩充修建的御苑。
此处泛指宫苑。
紫禁:皇宫。
一作“紫陌”。
阴阴:一作“沈沈”。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长乐:即长乐宫。
西汉主要宫殿之一,在长安城内。
这里借指唐代长安宫殿。
龙池:唐玄宗登位前王邸中的一个小湖,后王邸改为兴庆宫,玄宗常在此听政,日常起居也多在此。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阳和:指二月仲春,与开头二月相应。
霄汉:指高空。
长怀:一作“长悬”。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献赋:西汉时司马相如向汉武帝献赋而被进用,后为许多文人效仿。
此指参加科举考试。
遇:遇时,指被重用。
华簪:古人戴帽,为使帽子固定,便用簪子连帽穿结于发髻上。
有装饰的簪,就是华簪,是达官贵人的冠饰。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602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216-217 . 3、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637-638 . 4、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160 .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二月天黄莺鸟飞到上林苑,春天早上紫禁城郁郁葱葱。
黄莺:一作“黄鹂”。
上林:指上林苑,汉武帝时据旧苑扩充修建的御苑。
此处泛指宫苑。
紫禁:皇宫。
一作“紫陌”。
阴阴:一作“沈沈”。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长乐宫钟声消逝在花丛外,龙池杨柳沐春雨翠色更深。
长乐:即长乐宫。
西汉主要宫殿之一,在长安城内。
这里借指唐代长安宫殿。
龙池:唐玄宗登位前王邸中的一个小湖,后王邸改为兴庆宫,玄宗常在此听政,日常起居也多在此。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和煦春日也难消穷途遗恨,耿耿胸中永怀着捧日忠心。
阳和:指二月仲春,与开头二月相应。
霄汉:指高空。
长怀:一作“长悬”。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献赋十年至今仍未得恩遇,如今白发丛生羞对裴舍人。
献赋:西汉时司马相如向汉武帝献赋而被进用,后为许多文人效仿。
此指参加科举考试。
遇:遇时,指被重用。
华簪:古人戴帽,为使帽子固定,便用簪子连帽穿结于发髻上。
有装饰的簪,就是华簪,是达官贵人的冠饰。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602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216-217 . 3、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637-638 . 4、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160 .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这是一首投赠诗。
是作者落第期间所作。
献诗给在朝姓裴的中书舍人,弦外之音,是希望裴舍人给予援引。
开头四句,诗人并未切入正题,像不经意地描绘了一幅艳丽的宫苑春景图:早春二月,在上林苑里,黄鹂成群地飞鸣追逐;
紫禁城中春意盎然,拂晓时分,在树木葱茏之中,洒下一片淡淡的春阴。
长乐宫的钟声飞过宫墙,飘到空中,又缓缓散落在花树之外。
那曾是玄宗皇帝居住之地的龙池,千万株杨柳,在细雨中越发显得苍翠欲滴。
这四句诗,写的都是皇宫苑囿殿阁的景色。
那么,钱起赠诗给裴舍人,为什么要牵扯上这些宫殿苑囿呢?
这就要看看舍人的日常活动情况了。
在唐代,皇帝身边的职官,有通事舍人、起居舍人、中书舍人。
这些“侍从之臣”每天都要随侍皇帝左右,过问机密大事,其实际权力范围很大。
不难理解,此诗的开头四句,并不是为写景而写景,他的目的,是在“景语”中烘托出裴舍人的特殊身份地位。
由于裴舍人追随御辇,侍从宸居,就能看到一般官员看不到的宫苑景色。
当皇帝行幸到上林苑时,裴舍人看到上林苑的早莺;
皇帝在紫禁城临朝时,裴舍人又看见皇城的春阴晓色;
裴舍人草诏时,更听到长乐宫舒缓的钟声;
而龙池的柳色变化及其在雨中的浓翠,自然也是裴舍人平日所熟知的。
四种景物都若隐若现地使人看到裴舍人的影子。
可见,虽然没有一个字正面提到裴舍人,但实际上句句都在恭维裴舍人。
恭维十足,却又不露痕迹,可见手法高妙。
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就写到请求援引的题旨上:“阳和”句是说:虽有和暖的太阳,毕竟无法使自己的穷途落魄之恨消散。
“霄汉”句说:但我仰望天空,我还是时时刻刻倾向着太阳(指当朝皇帝),意指自己有一颗为朝廷做事的衷心。
“献赋”句说:十年来,我不断向朝廷献上文赋(指参加科举考试),可惜都没有得到知音者的赏识。
“羞将”句说:如今连头发都变白了,看见插着华簪的贵官,我不能不感到惭愧。
意思说得很清楚,但言语含蓄,保持了一定的身份。
这首诗,通篇表示了一种恭维、求援之意,却又显得十分隐约曲折,尤其是前四句,虽然是在恭维,由于运用了“景语”,便不觉其庸俗了。
由此颇见钱起娴熟的艺术技巧。
全诗富丽精工,又不流于藻饰堆砌,十分难得。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637-638 . 2、 刘扬.以乐景写哀——读钱起《赠阙下裴舍人》[J].课外语文,2010,11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文翻注译赏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僮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山泉沟壑绕着我的茅舍,云霞掩映帷幕般的薜荔。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新雨过后青竹更是苍翠,夕阳挥中山色增添秀美。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悠闲的白鹭早早就栖息,秋日的花朵迟迟不凋谢。
家僮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家僮清扫着松萝的小径,早与故人相约盼他到来。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29页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泉壑(hè):这里指山水。
茅茨(cí):原指用茅草盖的屋顶,此指茅屋。
薜(bì)帷:生长似帷帐的薜荔。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怜:可爱。
新雨:刚下过的雨。
山:即谷口。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迟:晚。
家僮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家僮(tóng):即家童,旧时对私家奴仆的统称。
萝径:长满绿萝的小路。
昨:先前。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29页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山泉沟壑绕着我的茅舍,云霞掩映帷幕般的薜荔。
泉壑(hè):这里指山水。
茅茨(cí):原指用茅草盖的屋顶,此指茅屋。
薜(bì)帷:生长似帷帐的薜荔。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新雨过后青竹更是苍翠,夕阳挥中山色增添秀美。
怜:可爱。
新雨:刚下过的雨。
山:即谷口。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悠闲的白鹭早早就栖息,秋日的花朵迟迟不凋谢。
迟:晚。
家僮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家僮清扫着松萝的小径,早与故人相约盼他到来。
家僮(tóng):即家童,旧时对私家奴仆的统称。
萝径:长满绿萝的小路。
昨:先前。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29页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僮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从诗题中不难看出这是一首邀请朋友赴约的诗歌,诗人着力刻画他的书斋的清幽雅致,意在表达对杨补阙的盛情,期待他能如期来访,而这些主要是通过对书斋周围景物的准确、细腻的描绘来实现的。
首联中“茅茨”为“茅屋”之意,在这里指的是诗人简朴的书斋。
“薜帷”指“薜荔的墙帷”。
应理解为墙上长满了薜荔,显示了居所的自然状态。
句中用得最妙的是“带”字,应为动词“像带子一样环绕”,与第二句中的“生”相对应,能充分的引发读者的想象:山泉沟壑萦绕着诗人的小屋,浮云彩霞似从小院中升腾而起。
此联为全诗的起笔,远观书斋,山环水绕,云蒸霞蔚,如赏人间仙境。
颔联与颈联写书斋周围的景物,“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是此诗是最出彩的句子,二者为倒装句,先突出了竹林山色令人怜爱,而后又以“新雨后”“夕阳时”修饰,指出它们令人怜爱的原因是雨后新绿、夕阳渲染,如此遣词造句,不仅让这些景物融入了人的情感,而且让它们具有了极强的色彩感,使读者很有质感地感受到竹林高山的清秀壮丽。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写了这里的鸟与花。
白鹭早早的休息,只因一个“闲”字,充分说明了这里的幽静:鸟儿少有人打扰,便可过着悠闲舒适的生活。
秋花迟迟不肯落下,只能说明这里的环境适宜它们生长,便可久驻枝头。
写鸟、花意在突出书斋环境的清幽雅致、清新宜居。
尾联写诗人早已让家人把那缀满绿萝的小径打扫干净,原因是昨天与杨补阙的约定。
一如“花径缘客扫,蓬门为君开”之妙。
诗人在上文极力地推崇书斋的环境,意在引出这个约定,希望朋友能如约而至。
此诗用字精准,形式工整,手法独到,写景唯美,表意含蓄,值得后人品读。
参考资料: 1、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06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