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越州能仁寺壁

作者: 刘过 朝代: 宋代

流年转眼一飞梭,如此头颅奈老何。

狼籍落花春不老,竹鸡滂处雨声多。

上周少保

作者: 刘过 朝代: 宋代

游戏公孤了,归来不爱名。

昌黎前进士,司马老先生。

有节化宜晚,无波水自平。

翳云遮不得,南极益精明。

上金陵章侍郎

作者: 刘过 朝代: 宋代

龙虎东西两踞盘,帝教弹压此山川。

风行魏蜀三分国,浪静江淮万里天。

半壁旌旗佳丽地,十州鼓角郁葱边。

便当击楫中流誓,莫使鞭为祖逖先。

书越州能仁寺壁

作者: 刘过 朝代: 宋代

流光转眼一飞梭,如此头颅奈老何。

狼藉落花春不管,竹鸡啼处雨声多。

贺新郎·老去相如倦

作者: 刘过 朝代: 宋代

老去相如倦。

向文君、说似而今,怎生消遣?

衣袂京尘曾染处,空有香红尚软。

料彼此、魂消肠断。

一枕新凉眠客舍,听梧桐疏雨秋风颤。

灯晕冷,记初见。

楼低不放珠帘卷。

晚妆残,翠蛾狼藉,泪痕凝脸。

人道愁来须殢酒,无奈愁深酒浅。

但托意焦琴纨扇。

莫鼓琵琶江上曲,怕荻花枫叶俱凄怨。

云万叠,寸心远。

老去相如倦。

向文君、说似而今,怎生消遣?

衣袂京尘曾染处,空有香红尚软。

料彼此、魂消肠断。

一枕新凉眠客舍,听梧桐疏雨秋风颤。

灯晕冷,记初见。

我似相如,君似文君。

相如如今老了,常感精力不济,请问文君,我们现在如此穷困潦倒、疲惫不堪,今后的日子该如何打发呢?

回顾当年我们一起赴京居住过的地方,恐怕至今还留着我们依红偎翠恩爱相处的痕迹吧。

想想你我那时的情景,怎不让人魂销肠断地悲伤呢?

那时,我们在充满凉意的客舍中同眠共枕,一起聆听秋天的绵绵细雨敲打窗外梧桐树叶的响声。

眼前昏暗摇曳的烛火中,我们初见时的情景总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楼低不放珠帘卷。

晚妆残,翠蛾狼藉,泪痕凝脸。

人道愁来须殢酒,无奈愁深酒浅。

但托意焦琴纨扇。

莫鼓琵琶江上曲,怕荻花枫叶俱凄怨。

云万叠,寸心远。

看如今,在这低矮的楼阁中,帘幕无精打采地低垂着,你晚妆脱落,一脸憔悴,首饰、器物摆放得一片狼藉,泪水挂满了你的脸庞。

人们都说,忧伤可用酒来驱散,可无奈的是我们的忧伤那么深重,而酒却这么薄浅,怎么能消解我们的愁苦呢?

为解忧我们能做的只有弹几下焦尾琴,摇几下细绢扇而已。

我告诉你,千万不要到江边弹奏那凄切的琵琶曲,我真怕会招惹得荻花也跟我们一起伤心,枫叶也和我们一起凄怨。

云海层层高如山,但怎能比得上我们心中积压着的那么多的伤感?

参考资料: 1、 周密 .绝妙好词注评 :凤凰出版社 ,2008年12月 .

老去相如倦。

向文君、说似而今,怎生消遣?

衣袂京尘曾染处,空有香红尚软。

料彼此、魂消肠断。

一枕新凉眠客舍,听梧桐疏雨秋风颤。

灯晕冷,记初见。

相如:西汉文人司马相如,此指作者。

文君:即卓文君,此指作者在客舍所遇的一歌妓。

消遣:消解,排解。

衣袂京尘曾染处:指自己在京城艰苦谋生。

空有香红尚软:意为自己漂泊多年只落得歌楼妓馆中的风流名声。

香红,指代歌妓。

楼低不放珠帘卷。

晚妆残,翠蛾狼藉,泪痕凝脸。

人道愁来须殢酒,无奈愁深酒浅。

但托意焦琴纨扇。

莫鼓琵琶江上曲,怕荻花枫叶俱凄怨。

云万叠,寸心远。

翠钿狼藉:此指歌妓身上杂乱地穿戴一些首饰。

狼藉,杂乱的样子。

酒:醉酒。

焦琴:琴名,即焦尾琴。

《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琵琶江上曲:指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云万叠:形容云海苍茫辽远之貌。

参考资料: 1、 周密 .绝妙好词注评 :凤凰出版社 ,2008年12月 .

老去相如倦。

向文君、说似而今,怎生消遣?

衣袂京尘曾染处,空有香红尚软。

料彼此、魂消肠断。

一枕新凉眠客舍,听梧桐疏雨秋风颤。

灯晕冷,记初见。

我似相如,君似文君。

相如如今老了,常感精力不济,请问文君,我们现在如此穷困潦倒、疲惫不堪,今后的日子该如何打发呢?

回顾当年我们一起赴京居住过的地方,恐怕至今还留着我们依红偎翠恩爱相处的痕迹吧。

想想你我那时的情景,怎不让人魂销肠断地悲伤呢?

那时,我们在充满凉意的客舍中同眠共枕,一起聆听秋天的绵绵细雨敲打窗外梧桐树叶的响声。

眼前昏暗摇曳的烛火中,我们初见时的情景总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相如:西汉文人司马相如,此指作者。

文君:即卓文君,此指作者在客舍所遇的一歌妓。

消遣:消解,排解。

衣袂京尘曾染处:指自己在京城艰苦谋生。

空有香红尚软:意为自己漂泊多年只落得歌楼妓馆中的风流名声。

香红,指代歌妓。

楼低不放珠帘卷。

晚妆残,翠蛾狼藉,泪痕凝脸。

人道愁来须殢酒,无奈愁深酒浅。

但托意焦琴纨扇。

莫鼓琵琶江上曲,怕荻花枫叶俱凄怨。

云万叠,寸心远。

看如今,在这低矮的楼阁中,帘幕无精打采地低垂着,你晚妆脱落,一脸憔悴,首饰、器物摆放得一片狼藉,泪水挂满了你的脸庞。

人们都说,忧伤可用酒来驱散,可无奈的是我们的忧伤那么深重,而酒却这么薄浅,怎么能消解我们的愁苦呢?

为解忧我们能做的只有弹几下焦尾琴,摇几下细绢扇而已。

我告诉你,千万不要到江边弹奏那凄切的琵琶曲,我真怕会招惹得荻花也跟我们一起伤心,枫叶也和我们一起凄怨。

云海层层高如山,但怎能比得上我们心中积压着的那么多的伤感?

翠钿狼藉:此指歌妓身上杂乱地穿戴一些首饰。

狼藉,杂乱的样子。

酒:醉酒。

焦琴:琴名,即焦尾琴。

《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琵琶江上曲:指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云万叠:形容云海苍茫辽远之貌。

参考资料: 1、 周密 .绝妙好词注评 :凤凰出版社 ,2008年12月 .

老去相如倦。

向文君、说似而今,怎生消遣?

衣袂京尘曾染处,空有香红尚软。

料彼此、魂消肠断。

一枕新凉眠客舍,听梧桐疏雨秋风颤。

灯晕冷,记初见。

楼低不放珠帘卷。

晚妆残,翠蛾狼藉,泪痕凝脸。

人道愁来须殢酒,无奈愁深酒浅。

但托意焦琴纨扇。

莫鼓琵琶江上曲,怕荻花枫叶俱凄怨。

云万叠,寸心远。

  这首词写贫士失职之悲,却巧妙地把一个歌楼商女的飘零身世打并其中,加以映衬烘托,笔极曲折,意极凄怨,缠绵悱恻,哀感无端。

此词可与白居易诗《琵琶行》并读,两者虽立意和主旨都有所不同,但失意文人与沦落商女的情节模式极为相似。

  “老去”三句,起笔斩绝,将一种黯然的心境,劈头点出,直贯篇末。

卓文君慧眼识英才,与司马相如结成美眷,本是文坛的佳话。

刘过却用来与形容他们的穷途邂逅,除了某种惺惺相惜的心情而外,恐怕更多的还是自嘲和悲凉。

一个“倦”字包含了说不清的挫折与酸辛。

“说似”犹“说与”,即“与说”。

同她说到此时的落魄,怎样才能排遣掉胸中的郁闷呢?

文士失职感,英雄失路之悲,于此尽现。

“衣袂”二句逆插而入,以虚间实,引入一段帝京往事的回忆。

  刘过自公元1186年(宋孝宗淳熙十三年)离家赴试已快七年,这期间他曾应试求仕,也曾伏阙上书,几年奔走,一事无成。

临安都城,留在他记忆里的不过是一身尘垢和在衣袂上的残红而已。

“香红尚软”,借指当年倚红偎翠、秦楼楚馆的冶游生活句子香艳。

可是一经“京尘”的铺垫,就变得凄艳入骨。

句中连用“曾”、“空”、“尚”三个虚字转折提顿,笔势峭折而意有余悲了。

刘过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士,他同那种“名士无家多好色”的浪漫文人是不同的。

他混迹青楼,是为了排解和麻痹那种“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痛苦,在红巾翠袖的抚慰中得到些许人生的温暖。

  其实,他从没有过真正的欢悦。

“彼此”句小作绾结,此时一个是应举无成的青衫士子,一个是孑然一身的半老徐娘,都是生活的失败者和失意者。

此时相对,实在是令人肠断魂消。

“一枕”四句实情实境:窗外是愁人的梧桐秋雨,室内是摇曳的如豆青灯。

两个苦命人就这样在一起相濡以沫。

  过片四句紧承前结的词意,将“初见”时的居处情态用琐笔描出。

“楼低不放珠帘卷”(不放,不让之意),珠帘不卷,恐人窥视也。

一个“低”字见出楼居之寒伧来。

“晚妆”,本是展示女性美的重要手段,对于以色事人的商女来说,更要以此邀宠。

可是词里的女主人竟是黛眉狼藉,泪痕满面,这不是在风月场中的卖笑,而是在同病相怜时倾诉破碎的心声。

“人道”三句,层层笔势曲折,层层推进。

人们说饮酒可以浇愁,可是酒力太小,奈何不得这深重的愁苦。

“愁深酒浅”四字重逾千斤,让人深味那不尽的哀愁。

那么,怎么办呢?

“但托意焦琴纨扇”,就是作者为自己所开列的解脱之方。

他试图从历史和哲理的角度去寻取慰藉和超脱。

“焦琴”,即“焦尾琴”,喻指良材之被毁弃。

《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

邕闻火烈之声,知其为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其尾犹焦。

”“纨扇”,指恩爱之易断绝。

班婕妤被谮,退处长信宫,赋诗以自诉哀衷。

中有“新裂齐纨素”、“裁成合欢扇”、“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之语。

作者用这两个典故自比,生动贴切,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悲慨。

“莫鼓”二句从白居易《琵琶行》中化出。

谪宦九江的青衫司马与沦为商妇的长安故倡,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相遇。

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自然容易引起共鸣,唤起温柔的怜悯来。

刘过此时的处境与白相似,这样用典真如天造地设,精当无比。

歇拍两句“云万叠,寸心远”,于凄咽中翻出激昂的异响。

这是借万叠之云山,抒寸心之积郁,一种将身许国的壮怀远抱都于此六字中汩汩流出,情景融会,意象深远,是非常精彩的结笔。

真正的志士永远不会屈从于冷酷的现实,他在温柔中得到片刻的抚慰后,将继续奋发前行,去实现他澄清四海、匡复天下的理想。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 :第1682-1684页 .

六州歌头·寄稼轩承旨

作者: 刘过 朝代: 宋代
寄辛承旨。时承旨招,不赴。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寄辛承旨。时承旨招,不赴。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劈头三句,就是豪放之极的文字。“斗酒彘肩”,用樊哙事。《史记·项羽本纪》载“樊哙见项王,项王赐与斗卮酒与彘肩。”樊哙在鸿门宴上一口气喝了一斗酒,吃了一只整猪腿。凭仗着他的神力与胆气,保护刘邦平安脱险。作者用这个典故,以喻想稼轩招待自己之饮食。他与稼轩皆天下豪士,则宴上所食自与项羽、樊哙相若也。这段文字劈空而来,突兀而起,写得极有性格和气势,真是神来之笔。然而就在这文意奔注直下的时候,却突然来了一个大兜煞。词人被几位古代的文豪勒转了他的车驾,只得回头。笔势陡转,奇而又奇,真是天外奇想,令人无法琢磨。如果说前三句以赴会浙东为一个内容的话,那么第四句以下直至终篇,则以游杭州为另一内容。从章法上讲,它打破了两片的限制,是一种跨片之路,也显示出词人独创一格的匠心和勇气。香山居士为白居易的别号,坡仙就是苏东坡,他们都当过杭州长官,留下了许多名章句。林如靖是宋初高士,梅妻鹤子隐于孤山,诗也作得很好。刘过把这些古代的贤哲扯到一起不是太离奇了么?因为这些古人曾深情地歌咏过这里的山水,实际上与他住已与杭州的湖光山色融为一体。东坡有“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妙句。白居易也有“一山分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寄韬光禅师诗》)等讴歌天竺的名篇。而林和靖呢,他结庐孤山,并曾吟唱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梅花佳句。风景与名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湖光山气增添了人物的逸兴韵致,名人又加深了风景的文化内涵。   刘过将不同时代的文人放在一起,也体现了词人想象的独创性。刘勰主张“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苏轼也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这首词是恢奇的,但并不荒诞。他掇拾珠玉,别出心裁,给读者带来一阵清新的空气,带来一种审美的愉悦。   刘过的行辈比辛弃疾晚,地位也相差悬殊。但他照样不拘礼数地同这位元老重臣、词坛泰斗呼名道姓,开些玩笑。这种器量胸襟不是那些镂红刻翠、秦楼楚馆的词客所能企及的。洋溢于词中的豪情逸气、雅韵骚心是同他的“天下奇男子”的气质分不开的。俞文豹《吹剑录》云:“此词虽粗而局段高,固可睨视稼轩。视林、白之清致,则东坡所谓淡妆浓抹已不足道。稼轩富贵,焉能凂我哉。”这首词的体制和题材都富有创造性,它大起大落,纵横捭阖,完全解除了格律的拘束,因而显得意象峥嵘,运意恣肆,虽略失之于粗犷,仍不失为一首匠心独运的好词。当然像这样调侃古人、纵心玩世的作品,在当时的词坛上的确是罕见的。难怪岳珂要以“白日见鬼”相讥谑。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浣溪沙(赠妓徐楚楚)

作者: 刘过 朝代: 宋代

黄鹤楼前识楚卿。

彩云重叠拥娉婷。

席间谈笑觉风生。

标格胜如张好好,情怀浓似薛琼琼。

半帘花月听弹筝。

沁园春(御阅还上郭殿帅)

作者: 刘过 朝代: 宋代

玉带猩袍,遥望翠华,马去似龙。

拥貂蝉争出,千官鳞集,貔貅不断,万骑云从。

细柳营开,团花袍窄,人指汾阳郭令公。

山西将,算韬钤有种,五世元戎。

旌旗蔽满寒空。

鱼阵整、从容虎帐中。

想刀明似雪,纵横脱鞘,箭飞如雨,霹雳鸣弓。

威撼边城,气吞胡虏,惨淡尘沙吹北风。

中兴事,看君王神武,驾驭英雄。

霜天晓角

作者: 刘过 朝代: 宋代

宝鉴年来微有晕。

懒照容华,人远天涯近。

昨夜灯花还失信。

无心更唱江城引。

行过短墙回首认。

醉撼花梢,红雨飞成阵。

拌了为郎憔悴损。

庞儿恰似江梅韵。

临江仙

作者: 刘过 朝代: 宋代

长短驿亭南北路,蒙茸醉拥驼裘。

雪天行计欠人留。

严风催酒醒,微雨替梅愁。

自作小词呵冻写,冷金淡衬银钩。

此恨知得几时休。

寒云迷洛浦,残梦绕秦楼。

2627282930 共34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