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思五首

作者: 元稹 朝代: 唐代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山泉绕着街道缓缓流去,万树桃花掩映着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我(在楼上)悠闲地翻看道教书籍慵懒着没有起身,隔着水晶帘看(你在妆台前)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著压(一种织布工艺)的红罗总是追逐时髦新颖的花样,绣着秦吉了(一种类似鹦鹉的鸟)花纹的纱布染着酒曲一样的嫩色。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你说)不要首先嫌布料的材质太薄弱,稍微有些经纬稀疏的帛才是最宜人的。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当时百花齐放,我却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给你这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如今我就像那两三棵树一样静静地站在江边,可怜只有一树绿叶和我一起度过残春。 参考资料: 1、 王明韶,曾凡星,王传光.《走进诗歌部落》: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08:152-153 2、 《古诗文诵读》编写组.《古诗文诵读 初中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05:第81页 3、 方鸣.《一生最爱古诗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7:第436页 4、 李杰虎,李婕,路开源.《新编大学语文》: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09:73-74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zān)绿丝丛。篸:古同“簪”。 须臾(yú)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须臾:片刻,很短的时间。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散漫:慢慢的。 闲读道书慵(yōng)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慵:懒惰,懒散。水晶帘:石英做的帘子;一指透明的帘子。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liǎo)花纱嫩麴(qū)尘。吉了:又称秦吉了,八哥。嫩麴:酒曲一样的嫩色。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pī)缦(màn)最宜人。纰缦:指经纬稀疏的披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曾经沧海难为水:此句由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意思是已经观看过茫茫大海的水势,那江河之水流就算不上是水了。除却巫山不是云:此句化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意思是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称不上彩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取次:随便,草率地。缘:因为,为了。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发:开放。白人:皮肤洁白的人。诗中指亡妻。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参考资料: 1、 王明韶,曾凡星,王传光.《走进诗歌部落》: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08:152-153 2、 《古诗文诵读》编写组.《古诗文诵读 初中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05:第81页 3、 方鸣.《一生最爱古诗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7:第436页 4、 李杰虎,李婕,路开源.《新编大学语文》: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09:73-74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zān)绿丝丛。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篸:古同“簪”。 须臾(yú)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须臾:片刻,很短的时间。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山泉绕着街道缓缓流去,万树桃花掩映着小楼。散漫:慢慢的。 闲读道书慵(yōng)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我(在楼上)悠闲地翻看道教书籍慵懒着没有起身,隔着水晶帘看(你在妆台前)梳头。慵:懒惰,懒散。水晶帘:石英做的帘子;一指透明的帘子。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liǎo)花纱嫩麴(qū)尘。著压(一种织布工艺)的红罗总是追逐时髦新颖的花样,绣着秦吉了(一种类似鹦鹉的鸟)花纹的纱布染着酒曲一样的嫩色。吉了:又称秦吉了,八哥。嫩麴:酒曲一样的嫩色。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pī)缦(màn)最宜人。(你说)不要首先嫌布料的材质太薄弱,稍微有些经纬稀疏的帛才是最宜人的。纰缦:指经纬稀疏的披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曾经沧海难为水:此句由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意思是已经观看过茫茫大海的水势,那江河之水流就算不上是水了。除却巫山不是云:此句化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意思是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称不上彩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取次:随便,草率地。缘:因为,为了。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当时百花齐放,我却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给你这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发:开放。白人:皮肤洁白的人。诗中指亡妻。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如今我就像那两三棵树一样静静地站在江边,可怜只有一树绿叶和我一起度过残春。 参考资料: 1、 王明韶,曾凡星,王传光.《走进诗歌部落》: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08:152-153 2、 《古诗文诵读》编写组.《古诗文诵读 初中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05:第81页 3、 方鸣.《一生最爱古诗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7:第436页 4、 李杰虎,李婕,路开源.《新编大学语文》: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09:73-74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其一   其一是回忆情人晓镜中残妆慵懒的可人情态。诗人同韦丛结婚,二人恩爱无比,这首诗是“思”情人一夜恩爱晓起后残妆慵懒的动人情态。诗人不直接去抒写,而是“自爱残妆晓镜中”的情人,残妆晓镜中的她,钗环参差不齐,绿色丝缕丛杂不整。很快日出东方映照面颊红如一朵胭脂,脸庞肌肤红润柔腻好像要立即融化消溶一样,给读者展示了一幅明丽动人娇媚的风姿。   其二   元稹这首诗的一、二句,也给人以超凡绝尘之感。碧山清泉漫流,万树桃花掩映,已非崔护《题城南庄》“人面桃花”小家碧玉,楼中丽人定是美艳绝伦的仙姝无疑。置景由远及近,敷色自浅人深,焦点渐次凸现,为人物登场设置了悬念及具体环境氛围。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诗。如果两者与规定戏剧情景浑融,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绝佳艺术效果。   三、四两句推出人物,工笔细描闺中“画眉”故事,对照着笔,角度则从一方眼中写出,此亦有助于丰富潜在的戏剧因素与人物心理层次。“闲读道书慵未起”,“道书”不管是致用明道的儒家经籍,或是羽客仙心的方外秘篆,“闲”字传神地刻画了心不在焉的可笑情态,是一层深曲对比;“慵”既描述一方眼中的楚楚可怜,又流露无限呵护挚爱深情,是二层深曲对比;风光旖旎的闺房之乐出以如此潇洒高雅笔致,是三层深曲对比。“水晶帘下看梳头”也有许多曲折:水晶帘与美人妆,一层;情人眼里看与被看,又一层;好景不长,水月镜花,则更深一层。苏轼《江城子》词云:“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同样以“乐境写悲哀”,同样表现对亡妻死生不渝的深长思念,同样打破并浓缩了时空界限。所不同的是,苏词托之以梦,入而即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元诗则沉浸一往情深的回忆,仿佛在银幕“定格”,痴看而竟不知所以了。水晶帘下看梳头”感性的神往,都能引导读者走向真善美诗境,从而具有普遍的道德价值与美学意义。        其三   这首诗运用了暗喻的手法,首二句写著压的红罗总是追逐新颖的花样,就好像别的女子总是一个比一个动人。绣着秦吉了花纹的轻纱染上了迷人的酒曲一样的嫩色,你不要说纱太薄,因为只有这样的纱才是最好的。正是因为亡妻韦丛典雅淡泊,贤惠端庄,诗人才把她比作经纬稀疏的纱布才是最好的,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却也只有深情者才能才能表现出这种天长地久的真挚。   其四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像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   其五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春天里百花齐放,诗人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与自己的妻子,那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春天百花争奇斗艳,诗人摘了梨花,不就是因为自己的妻子不像其她女色,不仅贤惠端庄、通晓诗文,更重要的是出身富贵,却不好富贵,不慕虚荣,就好像那洁白的梨花,静静地在枝头绽放。可是,妻子已经过世,满树的梨花凋谢了,只剩下绿叶,孤零零地度过残春。诗人把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梨花比作妻子,自己比作绿叶,抒发了对亡妻的无尽怀念。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12:第1217页

桃花

作者: 元稹 朝代: 唐代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桃花朵朵盛开,那或深或浅的颜色,好似美貌姑娘面容上浓淡相宜的薄妆,让人心怡。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可无情的春风却将那美丽的花瓣吹落于我的白衣之上,这让人情何以堪啊!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遣悲怀三首·其三

作者: 元稹 朝代: 唐代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闲坐无事为你悲伤为我感叹,人生短暂百年时间又多长呢!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邓攸没有后代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念亡妻只是徒然悲鸣。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即使能合葬也无法倾诉衷情,来世结缘是多么虚幻的企望。

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只能睁着双眼整夜把你思念,报答你平生不得伸展的双眉。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36-338页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63-164页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pān)岳悼亡犹费词。

邓攸:西晋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

《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

潘岳:西晋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

这两句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

同穴窅(yǎo)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窅冥:深暗的样子。

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36-338页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63-164页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闲坐无事为你悲伤为我感叹,人生短暂百年时间又多长呢!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pān)岳悼亡犹费词。

邓攸没有后代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念亡妻只是徒然悲鸣。

邓攸:西晋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

《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

潘岳:西晋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

这两句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

同穴窅(yǎo)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即使能合葬也无法倾诉衷情,来世结缘是多么虚幻的企望。

窅冥:深暗的样子。

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只能睁着双眼整夜把你思念,报答你平生不得伸展的双眉。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36-338页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63-164页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首句“闲坐悲君亦自悲”,承上启下。

以“悲君”总括上两首,以“自悲”引出下文。

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的有限。

人生百年,也没有多长时间。

诗中引用了邓攸、潘岳两个典故。

邓攸心地如此善良,却终身无子,这就是命运的安排。

潘岳《悼亡诗》写得再好,对于死者来说,也没有什么意义,等于白费笔墨。

诗人以邓攸、潘岳自喻,故作达观无谓之词,却透露出无子、丧妻的深沉悲哀。

接着从绝望中转出希望来,寄希望于死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

但是,再冷静思量:这仅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更是难以指望的,因而更为绝望:死者已矣,过去的一切永远无法补偿了!

诗情愈转愈悲,不能自已,最后逼出一个无可奈何的办法:“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诗人仿佛在对妻子表白自己的心迹:我将永远永远地想着你,要以终夜“开眼”来报答你的“平生未展眉”。

真是痴情缠绵,哀痛欲绝。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942-944页

一七令·茶

作者: 元稹 朝代: 唐代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碾雕白玉:茶碾是白玉雕成的。

罗织红纱:茶筛是红纱制成的。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铫:煎茶器具。

曲尘花:指茶汤上面的饽沫。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一字至七字诗,俗称宝塔诗,在中国古代诗中较为少见。

元稹的这首宝塔诗,先后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从茶的本性说道了人们对茶的喜爱;

二是从茶的煎煮说到了人们的饮茶习俗;

三是就茶的功用说到了茶能提神醒酒。

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

此茶不仅可以消暑解渴生津,而且还有激情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

此诗一开头,就点出了主题是茶。

接着写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

第三句是倒装句,说茶深受“诗客”和“僧家”的爱慕,茶与诗,总是相得益彰的。

第四句写的是烹茶,因为古代饮的是饼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叶碾碎,再用红纱制成的茶罗把茶筛分。

第五句写烹茶先要在铫中煎成“黄蕊色”,尔后盛载碗中浮饽沫。

第六句谈到饮茶,不但夜晚要喝,而且早上也要饮。

到结尾时,指出茶的妙处,不论古人或者今人,饮茶都会谈到精神饱满,特别是酒后饮茶有助醒酒。

  这首诗饶有趣味,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

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享受着神仙般快乐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痴绝翁》)。

茶还可以洗尽古人今人之不倦,这是茶的神奇妙用。

  首先要说这首诗的独特之处。

元稹以宝塔的形式来排列诗歌,不仅形式特别,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也描绘了茶的形态、功用和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遣悲怀三首·其一

作者: 元稹 朝代: 唐代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荩箧 一作:画箧)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你如同谢公最受偏爱的女儿,嫁给我这个贫士事事不顺利。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荩箧 一作:画箧)你见我没有衣衫就在箱子找,你拔下金钗因我相求而买酒。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你用野蔬充饥却说食物甘美,你用落叶作薪你用枯枝做炊。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如今我高官厚禄你却离人间,为你寄点延请僧道超度士灵。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36-338页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63-164页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qián)娄(lóu)百事乖。

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

此自喻。

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

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顾我无衣搜荩(jìn)箧(qiè),泥他沽酒拔金钗。

(荩箧 一作:画箧)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泥:软缠,央求。

野蔬充膳甘长藿(huò),落叶添薪(xīn)仰古槐。

藿:豆叶,嫩时可食。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diàn)复营斋(zhāi)。

奠:祭奠,设酒食而祭。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36-338页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63-164页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qián)娄(lóu)百事乖。

你如同谢公最受偏爱的女儿,嫁给我这个贫士事事不顺利。

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

此自喻。

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

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顾我无衣搜荩(jìn)箧(qiè),泥他沽酒拔金钗。

(荩箧 一作:画箧)你见我没有衣衫就在箱子找,你拔下金钗因我相求而买酒。

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泥:软缠,央求。

野蔬充膳甘长藿(huò),落叶添薪(xīn)仰古槐。

你用野蔬充饥却说食物甘美,你用落叶作薪你用枯枝做炊。

藿:豆叶,嫩时可食。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diàn)复营斋(zhāi)。

如今我高官厚禄你却离人间,为你寄点延请僧道超度士灵。

奠:祭奠,设酒食而祭。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36-338页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63-164页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荩箧 一作:画箧)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这首诗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

一、二句引用典故,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

“百事乖”,任何事都不顺遂,这是对韦氏婚后七年间艰苦生活的简括,用以领起中间四句。

“泥”,软缠。

“长藿”,长长的豆叶。

中间这四句是说:看到我没有可替换的衣服,就翻箱倒柜去搜寻;

我身边没钱,死乞活赖地缠她买酒,她就拔下头上金钗去换钱。

平常家里只能用豆叶之类的野菜充饥,她却吃得很香甜;

没有柴烧,她便靠老槐树飘落的枯叶以作薪炊。

这几句用笔干净,既写出了婚后“百事乖”的艰难处境,又能传神写照,活画出贤妻的形象。

这四个叙述句,句句浸透着诗人对妻子的赞叹与怀念的深情。

末两句,仿佛诗人从出神的追忆状态中突然惊觉,发出无限抱憾之情:而今自己虽然享受厚俸,却再也不能与爱妻一道共享荣华富贵,只能用祭奠与延请僧道超度亡灵的办法来寄托自己的情思。

“复”,写出这类悼念活动的频繁。

这两句,出语虽然平和,内心深处却是极其凄苦的。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942-944页 .

春晓

作者: 元稹 朝代: 唐代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

猧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

樱桃花

作者: 元稹 朝代: 唐代

樱桃花,一枝两枝千万朵。

花砖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

樱桃花,一枝两枝千万朵。

花砖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

  元稹此诗描写樱桃花,就全诗来看,意境生动活泼,给人一种明艳、清晰的视觉感官体会,描写静景,却能给人以动态的体验感。

另外全诗不过寥寥几句,但简明凝练,描景抒情,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第一句“樱桃花”开门见山的推出所要描写的景物。

第二句马上承接上一句并运用一系列的量词由一到二到千万,恰似人的视线般由远及近,由一处及整体。

这样的描写手法立马使静默沉寂的樱桃花有了一种爆发般活泼、热闹的气氛,恰拟于宋子京“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却又比宋句写的更含蓄,若绵酒般可令人回味无穷。

第三句笔锋一转却是睹物思人,“花砖曾立摘花人”便是物是人非,然而无论作者或读者却都能将摘花人的形象还原回樱桃花枝下的花砖上面。

于是便有了最后一句:一袭罗裙,红艳似火,花衬人娇,人比花灿。

素手若玉,皓腕凝霜,折花微扬,婷婷玉立,回眸嫣然一笑,热情似火,瞬间黯淡了周围。

  然而片刻的恍惚过后呢?

却是油然而至的失落。

譬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那喧闹开着的花儿,那一池的活泼美丽,终却只化作了一句叹息:“那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又譬若六一居士的《元夕》“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一句。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那如火般的樱桃花渲染出来的热闹却愈发衬出一份斯人不再的惆怅与落寞来。

写乐景,喻哀情,恰似我们读完这首诗后没由来的失落一样,我们不知何时,似也陷入了无尽的回忆之中。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素弦风断上传),版权归原作者素弦风断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岳阳楼

作者: 元稹 朝代: 唐代

岳阳楼上日衔窗,影到深潭赤玉幢。

怅望残春万般意,满棂湖水入西江。

岳阳楼上日衔窗,影到深潭赤玉幢。

怅望残春万般意,满棂湖水入西江。

  看来此诗的第二句似包含了《柳毅传》的故事,其作者李朝威恰与元稹同时,说不定这是最早涉及龙女故事的一首诗,其新颖独到之处,不言而喻。

在写作上此诗与作者的《行宫》诗相类似,虽然只有四句,读者不觉其短,足见手法之妙。

  说它别有意蕴,是指作者的醉翁之意不在登楼观景,而在于借以表达他在残春时节的怅然情怀。

“万般意”,犹言各种况味,其中既有惜春之叹,亦有人生失意之嗟。

末句“满棂湖水入西江”,字面上是景语,谓倒映在洞庭湖中的岳阳楼的雕花窗棂,随着湖水将流入长江,而其间仿佛是在表达作者这样一种内心独白——满腹忧愁啊,何日能象湖水那样西入长江!

富有戏剧性的是,此后不久,作者奉诏西归长安时,颇有“春风得意”之概。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得乐天书

作者: 元稹 朝代: 唐代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远来的信使刚进门,我就流下眼泪。

妻子吃惊女儿哭,探询:这是什么原因?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她们猜想:“平常不曾有过这样的事情,应该是江州司马白乐天寄来了书信。

” 参考资料: 1、 吴大奎 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40-41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远信:远方的书信、消息。

元稹《哭女樊四十韵》:“解怪还家晚,长将远信呈。

”何如:如何,怎么样。

用于询问。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子木问于赵孟曰:‘范武子之德何如?

’”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寻常:平常,平时。

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不省(xǐng):谓未见过。

杜甫《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诗之二:“黑鹰不省人间有,度海疑从北极来。

”江州司马:即白居易。

白居易曾被贬为江州司马,其诗《琵琶引》云:“就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 参考资料: 1、 吴大奎 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40-41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远来的信使刚进门,我就流下眼泪。

妻子吃惊女儿哭,探询:这是什么原因?

远信:远方的书信、消息。

元稹《哭女樊四十韵》:“解怪还家晚,长将远信呈。

”何如:如何,怎么样。

用于询问。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子木问于赵孟曰:‘范武子之德何如?

’”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她们猜想:“平常不曾有过这样的事情,应该是江州司马白乐天寄来了书信。

”寻常:平常,平时。

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不省(xǐng):谓未见过。

杜甫《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诗之二:“黑鹰不省人间有,度海疑从北极来。

”江州司马:即白居易。

白居易曾被贬为江州司马,其诗《琵琶引》云:“就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 参考资料: 1、 吴大奎 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40-41

洞庭湖

作者: 元稹 朝代: 唐代

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

驾浪沉西日,吞空接曙河。

虞巡竟安在,轩乐讵曾过。

唯有君山下,狂风万古多。

2627282930 共49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