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江头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

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祖居少陵的野老(杜甫自称)无声地痛哭,春天偷偷地来到了曲江边。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江岸的宫殿千门闭锁,细细的柳丝和新生的水蒲为谁而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回忆当初皇帝的彩旗仪仗下了南苑,苑里的万物都生出光辉。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昭阳殿里的第一美人也同车出游,随侍在皇帝身旁。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车前的宫中女官带着弓箭,白马套着带嚼子的黄金马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翻身朝天上的云层射去,一笑之间双飞的一对鸟儿便坠落在地。

明眸皓齿今何在?

血污游魂归不得。

杨贵妃明亮的眼睛和洁白的牙齿在哪里呢?

鲜血玷污了她的游魂,再也不能归来!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清清的渭水向东流去,而玄宗所在的剑阁是那么深远。

走的和留下的彼此没有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人生有情,泪水沾湿了胸臆,江水的流淌和江花的开放哪里会有尽头呢?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黄昏时,胡骑扬起满城的尘土,我想去城南,却望着城北。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少陵:杜甫祖籍长安杜陵。

少陵是汉宣帝许皇后的陵墓,在杜陵附近。

杜甫曾在少陵附近居住过,故自称“少陵野老”。

吞声哭:哭时不敢出声。

潜行:因在叛军管辖之下,只好偷偷地走到这里。

曲江曲:曲江的隐曲角落之处。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江头”一句:写曲江边宫门紧闭,游人绝迹。

江头宫殿:《旧唐书·文宗纪》:“上(文宗)好为诗,每诵杜甫《曲江行》(即本篇)......乃知天宝以前,曲江四岸皆有行宫台殿、百司廨署。

”王嗣奭《杜臆》卷二:“曲江,帝与妃游幸之所,故有宫殿。

”为谁绿:意思是国家破亡,连草木都失去了故主。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霓旌:云霓般的彩旗,指天子之旗。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拖蜺(同‘霓’)旌。

”李善注引张揖曰:“析羽毛,染以五采,缀以缕为旌,有似虹蜺之气也。

”南苑:指曲江东南的芙蓉苑。

因在曲江之南,故称。

生颜色:万物生辉。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昭阳殿:汉代宫殿名。

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之妹为昭仪,居住于此。

唐人多以赵飞燕比杨贵妃。

第一人:最得宠的人。

辇:皇帝乘坐的车子。

古代君臣不同辇,此句指杨贵妃的受宠超出常规。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才人:宫中的女官。

嚼啮:咬。

黄金勒:用黄金做的衔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仰射云:仰射云间飞鸟。

一笑:杨贵妃因才人射中飞鸟而笑。

正坠双飞翼:或亦暗寓唐玄宗和杨贵妃的马嵬驿之变。

明眸皓齿今何在?

血污游魂归不得。

“明眸皓齿”两句:写安史之乱起,玄宗从长安奔蜀,路经马嵬驿,禁卫军逼迫玄宗缢杀杨贵妃。

《旧唐书·杨贵妃传》:“及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

既而四军不散,玄宗遣力士宣问,对曰:‘贼本尚在。

’盖指贵妃也。

力士复奏,帝不获已,与妃诀,遂缢死于佛室。

时年三十八,瘗于驿西道侧。

”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清渭东流两句:仇兆鳌注:“马嵬驿,在京兆府兴平县(今属陕西省),渭水自陇西而来,经过兴平。

盖杨妃藳葬渭滨,上皇(玄宗)巡行剑阁,市区住西东,两无消息也。

”(《杜少陵集详注》卷四)清渭,即渭水。

剑阁,即大剑山,在今四川省剑阁县的北面,是由长安入蜀必经之道。

《太平御览》卷一六七引《水经注》:“益昌有小剑城,去大剑城三十里,连山绝险,飞阁通衢,故谓之剑阁也。

”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人生两句:意谓江水江花年年依旧,而人生有情,则不免感怀今昔而生悲。

以无情衬托有情,越见此情难以排遣。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胡骑:指叛军的骑兵。

欲往城南句:写极度悲哀中的迷惘心情。

原注:“甫家住城南。

”望城北:走向城北。

北方口语,说向为望。

望,一作“忘”。

城北,一作“南北”。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祖居少陵的野老(杜甫自称)无声地痛哭,春天偷偷地来到了曲江边。

少陵:杜甫祖籍长安杜陵。

少陵是汉宣帝许皇后的陵墓,在杜陵附近。

杜甫曾在少陵附近居住过,故自称“少陵野老”。

吞声哭:哭时不敢出声。

潜行:因在叛军管辖之下,只好偷偷地走到这里。

曲江曲:曲江的隐曲角落之处。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江岸的宫殿千门闭锁,细细的柳丝和新生的水蒲为谁而绿?

“江头”一句:写曲江边宫门紧闭,游人绝迹。

江头宫殿:《旧唐书·文宗纪》:“上(文宗)好为诗,每诵杜甫《曲江行》(即本篇)......乃知天宝以前,曲江四岸皆有行宫台殿、百司廨署。

”王嗣奭《杜臆》卷二:“曲江,帝与妃游幸之所,故有宫殿。

”为谁绿:意思是国家破亡,连草木都失去了故主。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回忆当初皇帝的彩旗仪仗下了南苑,苑里的万物都生出光辉。

霓旌:云霓般的彩旗,指天子之旗。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拖蜺(同‘霓’)旌。

”李善注引张揖曰:“析羽毛,染以五采,缀以缕为旌,有似虹蜺之气也。

”南苑:指曲江东南的芙蓉苑。

因在曲江之南,故称。

生颜色:万物生辉。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昭阳殿里的第一美人也同车出游,随侍在皇帝身旁。

昭阳殿:汉代宫殿名。

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之妹为昭仪,居住于此。

唐人多以赵飞燕比杨贵妃。

第一人:最得宠的人。

辇:皇帝乘坐的车子。

古代君臣不同辇,此句指杨贵妃的受宠超出常规。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车前的宫中女官带着弓箭,白马套着带嚼子的黄金马勒。

才人:宫中的女官。

嚼啮:咬。

黄金勒:用黄金做的衔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翻身朝天上的云层射去,一笑之间双飞的一对鸟儿便坠落在地。

仰射云:仰射云间飞鸟。

一笑:杨贵妃因才人射中飞鸟而笑。

正坠双飞翼:或亦暗寓唐玄宗和杨贵妃的马嵬驿之变。

明眸皓齿今何在?

血污游魂归不得。

杨贵妃明亮的眼睛和洁白的牙齿在哪里呢?

鲜血玷污了她的游魂,再也不能归来!

“明眸皓齿”两句:写安史之乱起,玄宗从长安奔蜀,路经马嵬驿,禁卫军逼迫玄宗缢杀杨贵妃。

《旧唐书·杨贵妃传》:“及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

既而四军不散,玄宗遣力士宣问,对曰:‘贼本尚在。

’盖指贵妃也。

力士复奏,帝不获已,与妃诀,遂缢死于佛室。

时年三十八,瘗于驿西道侧。

”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清清的渭水向东流去,而玄宗所在的剑阁是那么深远。

走的和留下的彼此没有消息。

清渭东流两句:仇兆鳌注:“马嵬驿,在京兆府兴平县(今属陕西省),渭水自陇西而来,经过兴平。

盖杨妃藳葬渭滨,上皇(玄宗)巡行剑阁,市区住西东,两无消息也。

”(《杜少陵集详注》卷四)清渭,即渭水。

剑阁,即大剑山,在今四川省剑阁县的北面,是由长安入蜀必经之道。

《太平御览》卷一六七引《水经注》:“益昌有小剑城,去大剑城三十里,连山绝险,飞阁通衢,故谓之剑阁也。

”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人生有情,泪水沾湿了胸臆,江水的流淌和江花的开放哪里会有尽头呢?

人生两句:意谓江水江花年年依旧,而人生有情,则不免感怀今昔而生悲。

以无情衬托有情,越见此情难以排遣。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黄昏时,胡骑扬起满城的尘土,我想去城南,却望着城北。

胡骑:指叛军的骑兵。

欲往城南句:写极度悲哀中的迷惘心情。

原注:“甫家住城南。

”望城北:走向城北。

北方口语,说向为望。

望,一作“忘”。

城北,一作“南北”。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

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分句分析  全诗分为三部分。

前四句是第一部分,写长安沦陷后的曲江景象。

曲江原是长安有名的游览胜地,713年——741年期间(开元年间)经过疏凿修建,亭台楼阁参差,奇花异卉争芳,一到春天,彩幄翠帱,匝于堤岸,鲜车健马,比肩击毂,有说不尽的烟柳繁华、富贵风流。

但这已经成为历史了,以往的繁华像梦一样过去了。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一个泣咽声堵的老人,偷偷行走在曲江的角落里,这就是曲江此时的“游人”。

第一句有几层意思:行人少,一层;

行人哭,二层;

哭又不敢大放悲声,只能吞声而哭,三层。

第二句既交代时间、地点,又写出诗人情态:在春日游览胜地不敢公然行走,却要“潜行”,而且是在冷僻无人的角落里潜行,这是十分不幸的。

重复用一个“曲”字,给人一种纡曲难伸、愁肠百结的感觉。

两句诗,写出了曲江的萧条和气氛的恐怖,写出了诗人忧思惶恐、压抑沉痛的心理,诗句含蕴无穷。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写诗人曲江所见。

“千门”,极言宫殿之多,说明昔日的繁华。

而着一“锁”字,便把昔日的繁华与眼前的萧条冷落并摆在一起,巧妙地构成了今昔对比,看似信手拈来,却极见匠心。

“细柳新蒲”,景物是很美的。

岸上是依依袅袅的柳丝,水中是抽芽返青的新蒲。

“为谁绿”三字陡然一转,以乐景反衬哀恸,一是说江山换了主人,二是说没有游人,无限伤心,无限凄凉,这些场景令诗人肝肠寸断。

  “忆昔霓旌下南苑”至“一笑正坠双飞翼”是第二部分,回忆安史之乱以前春到曲江的繁华景象。

这里用“忆昔”二字一转,引出了一节极繁华热闹的文字。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先总写一笔。

南苑即曲江之南的芙蓉苑。

732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自大明宫筑复道夹城,直抵曲江芙蓉苑。

玄宗和后妃公主经常通过夹城去曲江游赏。

“苑中万物生颜色”一句,写出御驾游苑的豪华奢侈,明珠宝器映照得花木生辉。

  然后是具体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游苑的情景。

“同辇随君”,事出《汉书·外戚传》。

汉成帝游于后宫,曾想与班婕妤同辇载。

班婕妤拒绝说:“观古图画,圣贤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

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

”汉成帝想做而没有做的事,唐玄宗做出来了;

被班婕妤拒绝了的事,杨贵妃正干得自鸣得意。

这就清楚地说明,唐玄宗不是“贤君”,而是“末主”。

笔墨之外,有深意存在。

下面又通过写“才人”来写杨贵妃。

“才人”是宫中的女官,她们戎装侍卫,身骑以黄金为嚼口笼头的白马,射猎禽兽。

侍从们就已经像这样豪华了,那“昭阳殿里第一人”的妃子、那拥有大唐江山的帝王就更不用说了。

才人们仰射高空,正好射中比翼双飞的鸟。

可惜,这精湛的技艺不是去用来维护天下的太平和国家的统一,却仅仅是为了博得杨贵妃的粲然“一笑”。

这些帝王后妃们没有想到,这种放纵的生活,却正是他们亲手种下的祸乱根苗。

  “明眸皓齿今何在”以下八句是第三部分,写诗人在曲江头产生的感慨。

分为两层。

第一层(“明眸皓齿今何在”至“去住彼此无消息”)直承第二部分,感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悲剧。

“明眸皓齿”照应“一笑正坠双飞翼”的“笑”字,把杨贵妃“笑”时的情态补足,生动而自然。

“今何在”三字照应第一部分“细柳新蒲为谁绿”一句,把“为谁”二字说得更具体,感情极为沉痛。

“血污游魂”点出了杨贵妃遭变横死。

长安失陷,身为游魂亦“归不得”,他们自作自受,结局十分凄惨。

杨贵妃埋葬在渭水之滨的马嵬,唐玄宗却经由剑阁深入山路崎岖的蜀道,死生异路,彼此音容渺茫。

昔日芙蓉苑里仰射比翼鸟,后来马嵬坡前生死两离分,诗人运用这鲜明而又巧妙的对照,指出了他们逸乐无度与大祸临头的因果关系,写得惊心动魄。

第二层(“人生有情泪沾臆”至“欲往城南望城北”)总括全篇,写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

前两句是说,人是有感情的,触景伤怀,泪洒胸襟;

大自然是无情的,它不随人世的变化而变化,花自开谢水自流,永无尽期。

这是以无情反衬有情,而更见情深。

最后两句,用行为动作描写来体现他感慨的深沉和思绪的迷惘烦乱。

“黄昏胡骑尘满城”一句,把高压恐怖的气氛推向顶点,使开头的“吞声哭”、“潜行”有了着落。

黄昏来临,为防备人民的反抗,叛军纷纷出动,以致尘土飞扬,笼罩了整个长安城。

本来就忧愤交迫的诗人,这时就更加心如火焚,他想回到长安城南的住处,却反而走向了城北。

心烦意乱竟到了不辨南北的程度,充分而形象地揭示诗人内心的巨大哀恸。

意境赏析  在这首诗里,诗人流露的感情是深沉的,也是复杂的。

当他表达出真诚的爱国激情的时候,也流露出对蒙难君王的伤悼之情。

这是李唐盛世的挽歌,也是国势衰微的悲歌。

全篇表现的,是对国破家亡的深哀巨恸。

  “哀”字是这首诗的核心。

开篇第一句“少陵野老吞声哭”,就创造出了强烈的艺术氛围,后面写春日潜行是哀,睹物伤怀,忆昔日此地的繁华,而今却萧条零落,还是哀。

进而追忆贵妃生前游幸曲江的盛事,以昔日之乐,反衬今日之哀;

再转入叙述贵妃升天,玄宗逃蜀,生离死别的悲惨情景,哀之极矣。

最后,不辨南北更是极度哀伤的表现。

“哀”字笼罩全篇,沉郁顿挫,意境深邈。

结构分析  诗的结构,从时间上说,是从眼前翻到回忆,又从回忆回到现实。

从感情上说,首先写哀,触类伤情,无事不哀;

哀极而乐,回忆唐玄宗、杨贵妃极度逸乐的腐朽生活;

又乐极生悲,把亡国的哀恸推向高潮。

这不仅写出“乐”与“哀”的因果关系,也造成了强烈的对比效果,以乐衬哀,今昔对照,更好地突出诗人难以抑止的哀愁,造成结构上的波折跌宕,纡曲有致。

文笔则发敛抑扬,极开阖变化之妙,“其词气如百金战马,注坡蓦涧,如履平地,得诗人之遗法”(见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四)。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柏学士茅屋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

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

安史之乱的战火使柏学士失去了官职,昔日常参议朝政,直言相谏的他,将茅屋搭建在险峻的碧山之中,隐居于此。

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但他仍象汉代文学家东方朔一样的刻苦读书,虽然他年少,但已学业有成。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观茅屋户外,那祥云如车盖一样密密地聚集,秋水顺着道路,如大水决渠一样地湍急流去。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从勤苦中得到,有识之男应当如柏学士一样去博览群书,以求功名。

参考资料: 1、 丁宁:《杜甫七律全注》.第191-192页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

碧山:指柏学士隐居山中。

碧山应该是泛指,即青山。

学士,即柏学士。

唐朝时学士职位一般至少为五品,六品及以下的称为直学士。

银鱼,指唐朝五品以上官员佩戴的银质鱼章。

白马:见《后汉书》卷27:张湛常骑白马。

帝每见湛,辄言“白马生且复谏矣”。

这里用来指代柏学士。

身岩居,指在安史之乱中,逃到这里的山中居住。

此句可以与《寄柏学士林居》的“天下学士亦奔波”参看。

仇兆鳌注:银鱼见焚,白马却走,遭禄山之乱也。

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足”字放到最后,是为了对仗的需要。

此句顺说就是,古人已用足三冬。

农历将冬天分为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共三个月,故称“三冬”。

古时人们认为冬季是用来读书的时间。

用足三冬,即是用足全部时间来读书。

年少:指住在这里的柏学士子侄,一说指柏学士本人。

开,开卷,指读书。

杜甫有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中国古代在隋唐以前的书,主要是竹简和帛书。

到了杜甫所在的时期,一般是手写的卷轴纸书。

由于行格疏阔,字体又大,每卷字数并不太多。

《史记》平均每卷四千字左右,《魏书》平均每卷六千余字。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团:意为圆,在此形容“倾盖”。

团作为“圆”字解,也见于其他唐诗,例如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荷露虽团岂是珠”,贾岛《忆江上吴处士》“蟾蜍亏复团”等。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五车书:出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后喻指读书多,学问深,例如唐王维《戏赠张五弟湮三首·之二》:“张弟五车书,读书仍隐居”。

参考资料: 1、 丁宁:《杜甫七律全注》.第191-192页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

安史之乱的战火使柏学士失去了官职,昔日常参议朝政,直言相谏的他,将茅屋搭建在险峻的碧山之中,隐居于此。

碧山:指柏学士隐居山中。

碧山应该是泛指,即青山。

学士,即柏学士。

唐朝时学士职位一般至少为五品,六品及以下的称为直学士。

银鱼,指唐朝五品以上官员佩戴的银质鱼章。

白马:见《后汉书》卷27:张湛常骑白马。

帝每见湛,辄言“白马生且复谏矣”。

这里用来指代柏学士。

身岩居,指在安史之乱中,逃到这里的山中居住。

此句可以与《寄柏学士林居》的“天下学士亦奔波”参看。

仇兆鳌注:银鱼见焚,白马却走,遭禄山之乱也。

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但他仍象汉代文学家东方朔一样的刻苦读书,虽然他年少,但已学业有成。

“足”字放到最后,是为了对仗的需要。

此句顺说就是,古人已用足三冬。

农历将冬天分为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共三个月,故称“三冬”。

古时人们认为冬季是用来读书的时间。

用足三冬,即是用足全部时间来读书。

年少:指住在这里的柏学士子侄,一说指柏学士本人。

开,开卷,指读书。

杜甫有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中国古代在隋唐以前的书,主要是竹简和帛书。

到了杜甫所在的时期,一般是手写的卷轴纸书。

由于行格疏阔,字体又大,每卷字数并不太多。

《史记》平均每卷四千字左右,《魏书》平均每卷六千余字。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观茅屋户外,那祥云如车盖一样密密地聚集,秋水顺着道路,如大水决渠一样地湍急流去。

团:意为圆,在此形容“倾盖”。

团作为“圆”字解,也见于其他唐诗,例如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荷露虽团岂是珠”,贾岛《忆江上吴处士》“蟾蜍亏复团”等。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从勤苦中得到,有识之男应当如柏学士一样去博览群书,以求功名。

五车书:出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后喻指读书多,学问深,例如唐王维《戏赠张五弟湮三首·之二》:“张弟五车书,读书仍隐居”。

参考资料: 1、 丁宁:《杜甫七律全注》.第191-192页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

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此诗当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当时杜甫56岁,居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

  黄鹤注:依旧次,编在大歴二年。

盖寄诗在先而题屋在后也。

顾宸注:公过学士茅屋,羡其立品之高,读书之勤,故题其茅屋如此。

按诗言读书以取富贵,于学士尚不相似。

黄氏谓朂其子侄者得之。

  仇兆鳌《杜诗详注》:学士茅居旧有藏书,上四句叙事,五六句写屋前秋景,七八句勉其子侄。

下截承上。

杜诗近体有两段分截之格,有两层遥顶之格。

此章若移晴云、秋水二句,上接首聨;

移古人、年少二句,下接末聨,分明是两截体。

今用遥顶,亦变化法耳。

又中间四句,平仄仄平俱不合律,葢亦古诗体也。

  黄生曰:旧疑此诗不似对学士语。

今考《寄柏学士诗》及《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诗》始知其说,一则云自胡之反,持干戈,天下学士,亦奔波,叹彼幽居,载典籍,萧然暴露依山阿。

一则云叔父朱门贵,郎君玉树高。

山居精典籍,文雅涉风骚。

是学士乃柏大之叔父。

柏大之山居,即学士之茅屋,学士奔波之所载,即柏大山居之所精。

二诗语意互见。

此诗则合而言之,勉其子弟。

而本其父兄以为劝言勤苦以取富贵尔。

叔父业有前效,则年少积学之功,安可少哉。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赠李白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

旅居东都的两年中,我所经历的那些机智灵巧的事情,最使人讨厌。

我是个居住在郊野民间的人,但对于发了臭的牛羊肉,也是不吃的,即使常常连粗食都吃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难道我就不能吃青精饭,使脸色长得好一些吗?

我感到最困难的是缺乏炼金丹的药物(原材料),在这深山老林之中,好像用扫帚扫过了一样,连药物的痕迹都没有了。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您这个朝廷里才德杰出的人,脱身金马门,独去寻讨幽隐。

我也要离开东都,到梁宋去游览,到时我一定去访问您。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

客:旅居他乡。

历:经过。

厌:厌恶。

机巧:机智灵巧。

习俗难居也。

东都,隋置,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废。

公元628年(唐贞观二年),号洛阳宫,公元657年(唐显庆二年),诏改东都。

腥羶:则臭味弗投。

草食曰羶,牛羊之属。

水族曰腥,鱼鳖之属。

对,对头,敌手。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岂:难道。

无,没有。

青精饭,《陶隐居登真隐诀》:“太极真人青精乾食(饣迅)饭法。

采用南烛草带有露水的叶及茎皮,煮取汁,浸米蒸之,令饭作青碧色,高格曝乾,当三蒸曝,每蒸辄以叶汁溲令浥浥。

日可服二升,勿服血食,填胃补髓,消灭三虫。

久服可延寿益颜。

”饣迅(xùn音迅),鸟饭。

苦:因某种情况而感到困难。

大药,道家的金丹。

青精不如大药,叹避世引年之无术也。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金闺:金马门的别称,亦指封建朝廷。

彦,旧时士的美称。

《孔安国传》:“美士曰彦。

”幽讨,谓寻讨幽隐。

瑶草:仙草,也泛指珍异之草。

汉东方朔《与友人书》:“不可使尘网名韁拘锁,怡然长笑,脱去十洲三岛,相期拾瑶草,吞日月之精华,共轻擧耳。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

旅居东都的两年中,我所经历的那些机智灵巧的事情,最使人讨厌。

我是个居住在郊野民间的人,但对于发了臭的牛羊肉,也是不吃的,即使常常连粗食都吃不饱。

客:旅居他乡。

历:经过。

厌:厌恶。

机巧:机智灵巧。

习俗难居也。

东都,隋置,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废。

公元628年(唐贞观二年),号洛阳宫,公元657年(唐显庆二年),诏改东都。

腥羶:则臭味弗投。

草食曰羶,牛羊之属。

水族曰腥,鱼鳖之属。

对,对头,敌手。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难道我就不能吃青精饭,使脸色长得好一些吗?

我感到最困难的是缺乏炼金丹的药物(原材料),在这深山老林之中,好像用扫帚扫过了一样,连药物的痕迹都没有了。

岂:难道。

无,没有。

青精饭,《陶隐居登真隐诀》:“太极真人青精乾食(饣迅)饭法。

采用南烛草带有露水的叶及茎皮,煮取汁,浸米蒸之,令饭作青碧色,高格曝乾,当三蒸曝,每蒸辄以叶汁溲令浥浥。

日可服二升,勿服血食,填胃补髓,消灭三虫。

久服可延寿益颜。

”饣迅(xùn音迅),鸟饭。

苦:因某种情况而感到困难。

大药,道家的金丹。

青精不如大药,叹避世引年之无术也。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您这个朝廷里才德杰出的人,脱身金马门,独去寻讨幽隐。

我也要离开东都,到梁宋去游览,到时我一定去访问您。

金闺:金马门的别称,亦指封建朝廷。

彦,旧时士的美称。

《孔安国传》:“美士曰彦。

”幽讨,谓寻讨幽隐。

瑶草:仙草,也泛指珍异之草。

汉东方朔《与友人书》:“不可使尘网名韁拘锁,怡然长笑,脱去十洲三岛,相期拾瑶草,吞日月之精华,共轻擧耳。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这首五言古诗《赠李白》为杜甫公元744年(唐天宝三载)所作。

此诗共分两段,前八句为一段,后四句为一段。

第一段八句自叙,表达厌都市而羡山林之情。

第二段四句方及李白,赠李,表明欲遂偕隐之志。

公元744年,李白受诏供奉翰林,旋被高力士谮言,帝赐金放还。

李白讬鹦鹉以赋曰:“落羽辞金殿,是脱身也。

”是年,李白从高天师授箓,同时事华盖君,隐王屋山艮岑。

因此说“脱身事幽讨”。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望岳三首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歘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祝融五峯尊,峯峯次低昴。紫盖......更多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于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我的心灵,睁大眼睛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山林,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在我眼中是多么的渺小。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西岳高耸似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群峰在其周围则像他的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怎么才能求得仙人杖,拄着它登上华山去玉女祠呢?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可进了车箱谷就难以回归了,而山峰像通天的箭尾直抵天门,难以登爬。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稍稍等待天气转凉后,登上山顶去,看山本貌。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传说南岳有朱雀,从百代以前的帝王开始,就有为岳分上下之礼。 歘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在大半广阔的南方之地祀岳时,迅速吸取天地灵气。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朝廷对衡山施以祭祀之典,但治理国家在于德政而不是烧香点蜡。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巡视地方祭祀南岳,何等寂寥,当年的先人已早离去。 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我身受世俗的法礼教德的阻碍,现在终于越潇湘,来到衡山了。 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我终日或游走于山崖峻岭中,或在泛起清光的河上泛舟。 祝融五峯尊,峯峯次低昴。祝融山极为高耸,山顶似乎直触低处的昴星。。 紫盖独不朝,争长嶫相望。但诸峰中唯有紫盖山与华山不相上下,似与华山争高。 恭闻魏夫人,羣仙夹翱翔。又听说以前的魏夫人成仙后与群仙翱翔于华山之空。 有时五峯气,散风如飞霜。有时群峰顶上的气候,刮起的风像飞霜一样。 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走长途的时间很紧,没有时间拄着杖爬上高崇的山岭。 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登完山后,希望立即下山,到休玉堂去洗澡。 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多次和郡守对话,问他这怎会有这样雄伟的衡山?这不得不咏赞我皇了。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祭祀用的玉忍耐世间之俗,而用于祭祀,但神会因此而降福人间的。 参考资料: 1、 李渗 .杜甫诗集选 :长江出版社 ,2009年 :26-28 . 2、 仇兆鳌 .杜诗详注 :中华书局 ,2004年 . 3、 马雅涵·《望岳》三首新释译考究·广西民联教育研究院·2007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夫:读“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如何:怎么样。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未了:不尽,不断。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割:分。夸张的说法。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荡胸:心胸摇荡。曾:同“层”,重叠。决眦(zì):眦:眼角。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决:裂开。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终当,定要。凌:登上。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崚嶒:高耸突兀。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九节杖:《刘根外传》:“汉武登少室,见一女子以九节杖仰指日,闭左目,东方朔曰:‘此食日精者。’”《真诰》:“杨羲梦蓬莱仙翁,拄赤九节杖而视白龙。”玉女洗头盆:《集仙录》:“明星玉女,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祠前有五石白,号玉女洗头盆。其水碧绿澄彻,雨不加溢,旱不减耗。祠有玉女马一匹。”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车箱入谷:《太平寰宇记》:“车箱谷,一名车水涡,在华阴县西南二十五里,深不可测。祈雨者以石投之,中有一鸟飞出,应时获雨。”箭栝:箭的末端。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白帝: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古代指西方之神。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朱鸟:这里指四灵之一的南方朱雀。秩礼:古代辨上下﹑贵贱之礼。自百王:从百代以前的帝王开始。自,从……开始。 歘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歘(xū)吸领地灵:指祀岳时迅速吸取天地灵气。歘,快速。鸿洞:这里是广阔之意。炎方:泛指南方炎热地区。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邦家:国家。祀典:祭祀的仪礼。馨香:这里指燃烧香蜡飘出的香气。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巡守: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有虞(yú):上古有虞部落,这里指古代居民。 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洎(jì):到,及。世网:比喻社会上法律礼教、伦理道德对人的束缚。行迈:远行。潇湘:潇水和湘水,指南方之地。 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渴日:尽日,终日。绝壁: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漾舟:泛舟。清光:清亮的光辉。 祝融五峯尊,峯峯次低昴。祝融:指祝融山。峯(fēng)峯次低昴(mǎo):山峰高耸直触昴星。这里是夸张的写法。峯峯:这里是很高之意。昴,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紫盖独不朝,争长嶫相望。紫盖:指紫盖山。嶫(yè):高耸。 恭闻魏夫人,羣仙夹翱翔。羣仙:群仙,众仙。 有时五峯气,散风如飞霜。 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牵迫:很紧迫。修途:长途。未暇:没有时间顾及。杖崇冈:拄着拐杖登高山。杖,拄着(拐杖),这里用作动词。 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命驾:命人驾车马。谓立即动身。 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府主:指州郡长官。曷(hé)以:怎么能。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牲璧:即牲玉,供祭祀用的牺牲和玉器。衰俗:衰败的世俗。 参考资料: 1、 李渗 .杜甫诗集选 :长江出版社 ,2009年 :26-28 . 2、 仇兆鳌 .杜诗详注 :中华书局 ,2004年 . 3、 马雅涵·《望岳》三首新释译考究·广西民联教育研究院·2007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夫:读“fú”。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如何:怎么样。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未了:不尽,不断。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于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割:分。夸张的说法。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我的心灵,睁大眼睛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山林,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荡胸:心胸摇荡。曾:同“层”,重叠。决眦(zì):眦:眼角。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决:裂开。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在我眼中是多么的渺小。会当:终当,定要。凌:登上。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西岳高耸似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群峰在其周围则像他的儿孙。崚嶒:高耸突兀。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怎么才能求得仙人杖,拄着它登上华山去玉女祠呢?九节杖:《刘根外传》:“汉武登少室,见一女子以九节杖仰指日,闭左目,东方朔曰:‘此食日精者。’”《真诰》:“杨羲梦蓬莱仙翁,拄赤九节杖而视白龙。”玉女洗头盆:《集仙录》:“明星玉女,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祠前有五石白,号玉女洗头盆。其水碧绿澄彻,雨不加溢,旱不减耗。祠有玉女马一匹。”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可进了车箱谷就难以回归了,而山峰像通天的箭尾直抵天门,难以登爬。车箱入谷:《太平寰宇记》:“车箱谷,一名车水涡,在华阴县西南二十五里,深不可测。祈雨者以石投之,中有一鸟飞出,应时获雨。”箭栝:箭的末端。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稍稍等待天气转凉后,登上山顶去,看山本貌。白帝: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古代指西方之神。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传说南岳有朱雀,从百代以前的帝王开始,就有为岳分上下之礼。朱鸟:这里指四灵之一的南方朱雀。秩礼:古代辨上下﹑贵贱之礼。自百王:从百代以前的帝王开始。自,从……开始。 歘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在大半广阔的南方之地祀岳时,迅速吸取天地灵气。歘(xū)吸领地灵:指祀岳时迅速吸取天地灵气。歘,快速。鸿洞:这里是广阔之意。炎方:泛指南方炎热地区。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朝廷对衡山施以祭祀之典,但治理国家在于德政而不是烧香点蜡。邦家:国家。祀典:祭祀的仪礼。馨香:这里指燃烧香蜡飘出的香气。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巡视地方祭祀南岳,何等寂寥,当年的先人已早离去。巡守: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有虞(yú):上古有虞部落,这里指古代居民。 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我身受世俗的法礼教德的阻碍,现在终于越潇湘,来到衡山了。洎(jì):到,及。世网:比喻社会上法律礼教、伦理道德对人的束缚。行迈:远行。潇湘:潇水和湘水,指南方之地。 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我终日或游走于山崖峻岭中,或在泛起清光的河上泛舟。渴日:尽日,终日。绝壁: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漾舟:泛舟。清光:清亮的光辉。 祝融五峯尊,峯峯次低昴。祝融山极为高耸,山顶似乎直触低处的昴星。祝融:指祝融山。峯(fēng)峯次低昴(mǎo):山峰高耸直触昴星。这里是夸张的写法。峯峯:这里是很高之意。昴,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紫盖独不朝,争长嶫相望。但诸峰中唯有紫盖山与华山不相上下,似与华山争高。紫盖:指紫盖山。嶫(yè):高耸。 恭闻魏夫人,羣仙夹翱翔。又听说以前的魏夫人成仙后与群仙翱翔于华山之空。羣仙:群仙,众仙。 有时五峯气,散风如飞霜。有时群峰顶上的气候,刮起的风像飞霜一样。 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走长途的时间很紧,没有时间拄着杖爬上高崇的山岭。牵迫:很紧迫。修途:长途。未暇:没有时间顾及。杖崇冈:拄着拐杖登高山。杖,拄着(拐杖),这里用作动词。 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登完山后,希望立即下山,到休玉堂去洗澡。命驾:命人驾车马。谓立即动身。 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多次和郡守对话,问他这怎会有这样雄伟的衡山?这不得不咏赞我皇了。府主:指州郡长官。曷(hé)以:怎么能。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祭祀用的玉忍耐世间之俗,而用于祭祀,但神会因此而降福人间的。牲璧:即牲玉,供祭祀用的牺牲和玉器。衰俗:衰败的世俗。 参考资料: 1、 李渗 .杜甫诗集选 :长江出版社 ,2009年 :26-28 . 2、 仇兆鳌 .杜诗详注 :中华书局 ,2004年 . 3、 马雅涵·《望岳》三首新释译考究·广西民联教育研究院·2007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歘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祝融五峯尊,峯峯次低昴。紫盖独不朝,争长嶫相望。恭闻魏夫人,羣仙夹翱翔。有时五峯气,散风如飞霜。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第一首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可谓匠心独具。   接下来“齐鲁青未了”一句,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仙字精神。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壕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更以后出之作难以企及。 第二首   咏华山一首,作者所写的华山亦同样雄伟。不过,与年青时代一首相比,这无疑是一首失意之作。自天宝乱来,作者饱历忧患方得重返朝廷,而今因宰相房琯败绩丧师于陈涛斜被罚,抗疏救之而获罪被贬。作者人至中年,除了官拜左拾遗一年境遇较佳,一直极备艰辛。因此,诗中亦有流露出失意徬徨之感。作者发端“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即写华山崇高。作者虽然极欲登山,但“安得仙人九节杖”一句“安得”二字诘问,已表明了作者之愿难以实现。这好比作者欲要报国,却总是报国无门,无可奈何的心情。“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两句写作者仰望之余,预计攀登之路。不过这始终并未实行,只是作者在望岳时的盘算,藉以自我安慰而已。情况一如作者纵有一腔抱负理想,却只能空自盘算,无法行之于世。最后,本诗以“稍待西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作结,作者宦途的坎坷更是可见。现实环境的不顺,使得作者产生了厌倦宦途之情,期望于热闹中寻得凉冷以自疗创痛。以华山之顶比白帝之居,更表现了作者自感理想无可实现的失意徬徨。 第三首   咏衡山的《望岳》写于作者晚暮之年,首尾抒发议论,中间写景叙事。“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几句写历代帝王皆设职官崇礼衡山。“在德非馨香”句,寓有讽喻之意,以微婉之词道出,劝勉君主要以德治国。九、十两句,作者叙自己因世乱所驱投奔南国,所以有望岳的机会。接下来自“渴日绝壁出”至“散风如飞霜”写衡山景色,乃全篇中心所在。最后以祀岳之意作结,呼应起笔“秩礼”。而“曷以赞我皇”一句,杜甫爱国之心,强烈地洋溢于字里行间。这首《望岳》通篇皆流露着作者忠君爱国的情怀,即使飘泊江湖,仍是关心朝政,无日或忘。 总结   三首《望岳》旨趣、风格的不同,恰好能代表杜甫在青年、中年、暮年三个时期的心态。咏泰山的《望岳》表现的是一种积极用世的思想,代表杜甫青年时期光芒四射,积极进取的人生,因而予人雄奇壮阔的感觉,全诗形成了遒劲峻洁、气魄雄放的风格;咏华山一首流露作者宦途失意,报国无门之情,代表杜甫中年时期失徨,动极思静的人生,此诗因而显得委婉曲折,沉郁顿挫;咏衡山的《望岳》即或是有所讽喻,代表杜甫晚年时期内敛安命,与人为善的人生。从中可稍得杜甫思想转变的轨迹。不过,无论他的心态如何改变,有一点始终是相同的,那就是他的忠君爱国之心了。青年时杜甫想要为国出力,中年时他虽不得意,却仍有报国之思,晚年时他念兹在兹仍是君主与朝政。 参考资料: 1、 李渗 .杜甫诗集选 :长江出版社 ,2009年 :26-28 . 2、 萧涤非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320-321 . 3、 《书立方》编委会编著 .中国最美传世诗词 :重庆出版社 ,2011年9月 :69-71 . 4、 蔡永凡 .杜甫诗评析集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0年 :75 .

悲陈陶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十月里西北十郡那些良家子弟,鲜血流成了陈陶斜的泽国水乡。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原野空旷苍天清远停息了战声,四万义军在同一天理慷慨阵亡。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那些胡寇归来时箭上还在滴血,仍然高唱胡歌狂饮在长安市上。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京都百姓转头往北方痛哭流涕,日夜盼望官军早来到退敌安邦。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13 2、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67-68 3、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263-264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陈陶:地名,即陈陶斜,又名陈陶泽,在长安西北。

孟冬:农历十月。

十郡:指秦中各郡。

良家子:从百姓中征召的士兵。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旷:一作“广”。

清:一作“晴”。

无战声:战事已结束,旷野一片死寂。

义军:官军,因其为国牺牲,故称义军。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群胡:指安史叛军。

安禄山是奚族人,史思明是突厥人。

他们的部下也多为北方少数民族人。

血:一作“雪”。

仍唱:一作“捻箭”。

都市:指长安街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向北啼:这时唐肃宗驻守灵武,在长安之北,故都人向北而啼。

都人:长安的人民。

回面:转过脸。

“日夜”句:一作“前后官军苦如此”。

官军:旧称政府的军队。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13 2、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67-68 3、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263-264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十月里西北十郡那些良家子弟,鲜血流成了陈陶斜的泽国水乡。

陈陶:地名,即陈陶斜,又名陈陶泽,在长安西北。

孟冬:农历十月。

十郡:指秦中各郡。

良家子:从百姓中征召的士兵。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原野空旷苍天清远停息了战声,四万义军在同一天理慷慨阵亡。

旷:一作“广”。

清:一作“晴”。

无战声:战事已结束,旷野一片死寂。

义军:官军,因其为国牺牲,故称义军。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那些胡寇归来时箭上还在滴血,仍然高唱胡歌狂饮在长安市上。

群胡:指安史叛军。

安禄山是奚族人,史思明是突厥人。

他们的部下也多为北方少数民族人。

血:一作“雪”。

仍唱:一作“捻箭”。

都市:指长安街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京都百姓转头往北方痛哭流涕,日夜盼望官军早来到退敌安邦。

向北啼:这时唐肃宗驻守灵武,在长安之北,故都人向北而啼。

都人:长安的人民。

回面:转过脸。

“日夜”句:一作“前后官军苦如此”。

官军:旧称政府的军队。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13 2、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67-68 3、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263-264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这是一场遭到惨重失败的战役。

杜甫不是客观主义地描写四万唐军如何溃散,乃至横尸郊野,而是第一句就用了郑重的笔墨大书这一场悲剧事件的时间、牺牲者的籍贯和身份。

这就显得庄严,使“十郡良家子”给人一种重于泰山的感觉。

因而,第二句“血作陈陶泽中水”,便叫人痛心,乃至目不忍睹。

这一开头,把唐军的死,写得很沉重。

  至于下面“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两句,不是说人死了,野外没有声息了,而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

是说战罢以后,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天空显得清虚,天地间肃穆得连一点声息也没有,好像天地也在沉重哀悼“四万义军同日死”这样一个悲惨事件,渲染“天地同悲”的气氛和感受。

  诗的后四句,从陈陶斜战场掉转笔来写长安。

写了两种人,一是胡兵,一是长安人民。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两句活现出叛军得志骄横之态。

胡兵想靠血与火,把一切都置于其铁蹄之下,但这是怎么也办不到的,读者于无声处可以感到长安在震荡。

人民抑制不住心底的悲伤,他们北向而哭,向着陈陶战场,向着肃宗所在的彭原方向啼哭,更加渴望官军收复长安。

一“哭”一“望”,而且中间着一“更”字,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情绪。

  陈陶之战伤亡是惨重的,但是杜甫从战士的牺牲中,从宇宙的沉默气氛中,从人民流泪的悼念,从他们悲哀的心底上仍然发现并写出了悲壮的美。

它能给人们以力量,鼓舞人民为讨平叛乱而继续斗争。

  从这首诗的写作,说明杜甫没有客观主义地展览伤痕,而是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他根据战争的正义性质,写出了人民的感情和愿望,表现出他在创作思想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参考资料: 1、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51-452

公安县怀古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此地空旷,原是吕蒙的营地;

江深流急,刘备又在此筑过坚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天寒而时日渐短,风起则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

刘备孙权的君臣们都潇洒磊落,互相契合,终于战功显赫,飞黄腾达,天下闻名。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我系船在这前面的水边,凭吊往事,不禁一声长啸,发出思古之幽情。

参考资料: 1、 荆州地委宣传部.历代诗人咏荆州:荆州地委宣传部,1982:89-90 2、 陈元生,高金波.历代长江诗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8:295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吕蒙营:东吴大将军吕蒙曾驻军公安一带,与蜀军对峙。

吴大帝封吕蒙为孱陵候,吕蒙营即蒙所屯兵处,在公安县北二十五里。

刘备城:三国蜀先主刘备曾为汉左将军荆州牧,镇油江口(故址在公安县西),即居此城,时人号为“左公”,故名其城为公安。

这两句是:诗人到一马平川、江深水阔的公安县,回忆律枣,臆叹不已。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与云平:风浪高与云齐。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

洒落:不受拘束。

这句说刘备待关羽、张飞谊同兄弟,得孔明欢如鱼水,君臣契合,臣在君前不感到拘束。

飞腾战伐名:说吕蒙是当时声播四方的良将。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维舟:系舟。

是说在江边系舟嘹望,即景生情,忆古抚今,只有含情长叹。

参考资料: 1、 荆州地委宣传部.历代诗人咏荆州:荆州地委宣传部,1982:89-90 2、 陈元生,高金波.历代长江诗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8:295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此地空旷,原是吕蒙的营地;

江深流急,刘备又在此筑过坚城。

吕蒙营:东吴大将军吕蒙曾驻军公安一带,与蜀军对峙。

吴大帝封吕蒙为孱陵候,吕蒙营即蒙所屯兵处,在公安县北二十五里。

刘备城:三国蜀先主刘备曾为汉左将军荆州牧,镇油江口(故址在公安县西),即居此城,时人号为“左公”,故名其城为公安。

这两句是:诗人到一马平川、江深水阔的公安县,回忆律枣,臆叹不已。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天寒而时日渐短,风起则浪与云平。

与云平:风浪高与云齐。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

刘备孙权的君臣们都潇洒磊落,互相契合,终于战功显赫,飞黄腾达,天下闻名。

洒落:不受拘束。

这句说刘备待关羽、张飞谊同兄弟,得孔明欢如鱼水,君臣契合,臣在君前不感到拘束。

飞腾战伐名:说吕蒙是当时声播四方的良将。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我系船在这前面的水边,凭吊往事,不禁一声长啸,发出思古之幽情。

维舟:系舟。

是说在江边系舟嘹望,即景生情,忆古抚今,只有含情长叹。

参考资料: 1、 荆州地委宣传部.历代诗人咏荆州:荆州地委宣传部,1982:89-90 2、 陈元生,高金波.历代长江诗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8:295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诗为怀古而作,所以首先提出与公安县有历史关系的两个古人——吕蒙和刘备。

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合破曹操。

战争结束,“周瑜为南郡(汉置,郡治江陵,吴移治公安)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备。

备别立营于油江口,改名为公安。

备以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民,复从权满刺州数郡。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注引《江表传》)刘备“借剃州”不还,孙权便要用武力夺取,任其事者为吕蒙。

吕蒙趁蜀将关羽伐魏之机,奇袭南郡。

事后,孙权以吕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也治公安。

这是几百年前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早就过去了。

如今只剩得“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营已不在,只有遗址,所以说是“野旷”;

城在江边,所以说是“江深”。

这是首联,是写“古”。

  下面接着写景:“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这副颔联,上句写时,下句写地。

这时正是冬天,夜长昼短,才见旭日东升,忽又夕阳西下,好象有人催着似的。

“催”字用得好,极见作者炼字功夫。

诗人这时正坐在江边的小船上,面对风急天高、波涛汹涌的景色,不禁感慨系之。

“与云平”,极言浪高。

杜诗《秋兴八首》之一有句云:“江间波浪兼天涌”。

清人钱谦益笺注:“江间汹涌,则上接风云。

”这也可以作为“波浪与云平”的注脚。

颈联“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是承首联的:上句指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下句指吕蒙擒关羽的战功。

首联说的是“古”,此联说的是“怀”,说古处接“景”(寒天、风浪),说怀处接“情”:所以尾联写出了“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两句。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中的情包含了两层意思。

首先是“思古之幽情”。

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关系,非同等闲。

刘备三顾茅庐,孔明隆中决策。

刘备临终时,托诸葛亮以后事。

其次是“讽今之隐情”。

唐代的李光弼、郭子仪就是像吕蒙那样的名将,可惜他们不遇明主。

唐代宗宠信鱼朝恩、程元振,李、郭同受其害。

所以他们虽然都有“飞腾战伐”之名,仍然不能取得全国安定团结的局面,这是诗人引以为恨的。

由吊古伤今而托古讽今,这首诗的弦外之音是可以想见的。

参考资料: 1、 长江日报编辑部.楚天诗话:长江文艺出版社,1981.09:87-89

寒食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

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

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

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咏春笋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无数的春笋生满竹林,不仅封住了柴门还堵住了道路。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那些踏着新竹来欣赏竹林的人,来到我这我都怒而不欢迎他们。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上番:乃川语。

《猗觉寮杂记》:杜诗:“会须上番看成竹。

”元诗:“飞舞先春雪,因依上番梅。

”俱用上番字,则上番不独为竹也。

韩退之《笋》诗:“且叹高无数,庸知上几番。

”又作平声押。

斩新、上番,皆唐人方言。

独孤及待:“旧日霜毛一番新。

”亦读去声。

杨慎《丹铅录》番作筤引《易》苍筤竹为证。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无数的春笋生满竹林,不仅封住了柴门还堵住了道路。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那些踏着新竹来欣赏竹林的人,来到我这我都怒而不欢迎他们。

上番:乃川语。

《猗觉寮杂记》:杜诗:“会须上番看成竹。

”元诗:“飞舞先春雪,因依上番梅。

”俱用上番字,则上番不独为竹也。

韩退之《笋》诗:“且叹高无数,庸知上几番。

”又作平声押。

斩新、上番,皆唐人方言。

独孤及待:“旧日霜毛一番新。

”亦读去声。

杨慎《丹铅录》番作筤引《易》苍筤竹为证。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无数的春笋生满竹林,不仅封住了柴门还堵住了道路,那些踏着新竹来欣赏竹林的人,来到我这我都怒而不欢迎!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爱护竹子的心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漫成一绝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水中的月影离我只有数尺之远,船中桅杆上的风灯照耀着夜空,时间马上就要进入三更天。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栖息在沙滩上的白鹭静静地蜷身而睡,突然船尾方向传来“拨剌”一声,原来有一条鱼儿跃出水面。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去人”句:意谓月影靠船很近。

江月:江面上空的月亮。

南朝梁何逊《宿南洲浦》诗:“违乡已信次,江月初三五。

”风灯:船中桅杆上挂着照夜的灯,有纸罩避风。

清陈维嵩《桂殿秋·淮河夜泊》词:“船头水笛吹晴碧,樯尾风灯飐夜红。

”三更: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子夜变歌一》:“三更开门去,始知子夜变。

”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沙头”句:指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静静地蜷躺在沙滩上。

沙头:沙滩边;

沙洲边。

北周庾信《春赋》:“树下流杯客,沙头渡水人。

”拳:屈曲貌。

唐杜甫《雕赋》:“联拳拾穗,长大如人。

”一说“联拳”通“连蜷”,蜷身之意。

静:一作“起”。

拨剌:鱼在水里跳动所发出的声音。

拨:一作“跋”,一作“泼”。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水中的月影离我只有数尺之远,船中桅杆上的风灯照耀着夜空,时间马上就要进入三更天。

“去人”句:意谓月影靠船很近。

江月:江面上空的月亮。

南朝梁何逊《宿南洲浦》诗:“违乡已信次,江月初三五。

”风灯:船中桅杆上挂着照夜的灯,有纸罩避风。

清陈维嵩《桂殿秋·淮河夜泊》词:“船头水笛吹晴碧,樯尾风灯飐夜红。

”三更: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子夜变歌一》:“三更开门去,始知子夜变。

”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栖息在沙滩上的白鹭静静地蜷身而睡,突然船尾方向传来“拨剌”一声,原来有一条鱼儿跃出水面。

“沙头”句:指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静静地蜷躺在沙滩上。

沙头:沙滩边;

沙洲边。

北周庾信《春赋》:“树下流杯客,沙头渡水人。

”拳:屈曲貌。

唐杜甫《雕赋》:“联拳拾穗,长大如人。

”一说“联拳”通“连蜷”,蜷身之意。

静:一作“起”。

拨剌:鱼在水里跳动所发出的声音。

拨:一作“跋”,一作“泼”。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在绝句体中,有一种“一句一绝”的格调。

即每句写一景,多用两联骈偶,句子之间似无关联。

它最初起源于晋代《四时咏》(“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唐代作者已不多,唯杜甫最喜运用这种体格。

或许是因为他太精于诗律,运用这种绝体,可以因难见巧。

他最脍炙人口的绝句如“两个黄鹂鸣翠柳”“糁径杨花铺白毡”“迟日江山丽”等,也都是用这种体格。

这些诗的优点不只在于写景生动,律对精切,而尤其在于能形成一个统一完美的意境,句与句彼此照应,融为一幅完整图画。

  这首诗写夜泊之景。

诗人写月夜,不从空中之月写起,而写水中月影(“江月”),一开始就抓住江上夜景的特色。

“去人只数尺”是说月影靠船秀近,“江清月近人”,它同时写出江水之清明。

江中月影近人,画出了“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江间月夜美景,境界是宁静而安谧的。

第二句写舟中樯竿上挂着照夜的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而柔和。

桅灯当有纸罩避风,故曰“风灯”。

其时江间并没有风,否则江水不会那样宁静,月影也不会那样清晰可接了。

一二句似乎都是写景,但已暗示出一个未眠人的存在(第一句已点出“人”字),这就是诗人自己。

从“江月”写到“风灯”,从舟外写到舟内,由远及近。

然后再写到江岸,又是由近移远。

由于月照沙岸如雪,沙头景物隐略可辨,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它们睡得那样安恬,与环境极为和谐;

同时又表现出宁静的景物中有生命的呼吸。

这和平境界的可爱,惟有饱经丧乱的不眠人才能充分体会。

  诗句中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这与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是一脉相通的。

诗人对着“沙头宿鹭”,不禁衷心赞美夜的“静”美。

由于他与自然万类息息相通,这“静”与“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的寂静幽独该有多少不同。

忽然船尾传来“拨剌”的声响,使凝神睇视着的诗人猛地惊醒,他转向船尾,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跃起一条大鱼,在夜空中画了一条若隐若现的弧线后,又潜入水中。

  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都在一个“静”字,末句却写动、写声,似乎破了静谧之境,然而其表达效果恰好相反,以动破静,愈见其静;

以声破静,愈见其静。

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有异曲同工之处。

这是陪衬的手法,适当把对立因素渗入统一的基调,可以强化总的基调。

这是诗、画、音乐都常采用的手法。

诗的末两句分写鱼、鸟,一动一静,相反相成,抓住了江上月夜最有特点同时又最富于诗意的情景,写得逼真、亲切而又传神,可见诗人体物之工。

  此诗乍看上去,四句分写月、灯、鸟、鱼,各成一景,不相联属,确是“一句一绝”。

然而,诗人通过远近推移、动静相成的手法,使舟内舟外、江间陆上、物与物、情与景之间相互关联,浑融一体,读之如身历其境,由境会意。

因而决不是什么“断锦裂缯”(胡应麟)。

“老去诗篇浑漫与”,从诗题“漫成”可知是诗人一时得心应手之作,这种工致而天然的境界不是徒事雕章琢句者能达到的。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90-591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作者: 杜甫 朝代: 唐代

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

将军得名三十载,人间又见真乘黄。

曾貌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

内府殷红玛瑙盘,婕妤传诏才人索。

盘赐将军拜舞归,轻纨细绮相追飞。

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

昔日太宗拳毛騧,近时郭家狮子花。

今之新图有二马,复令识者久叹嗟。

此皆骑战一敌万,缟素漠漠开风沙。

其余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动烟雪。

霜蹄蹴踏长楸间,马官厮养森成列。

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

借问苦心爱者谁,......更多

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

开国以来善画鞍马的画家中,画技最精妙传神只数江都王。

将军得名三十载,人间又见真乘黄。

曹将军画马出名已有三十载,人间又见古代真正神马“乘黄”。

曾貌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

他曾描绘玄宗先帝的“照夜白”,画得象池龙腾飞十日声如雷。

内府殷红玛瑙盘,婕妤传诏才人索。

皇宫内库珍藏的殷红玛瑙盘,婕妤传下御旨才人将它取来。

盘赐将军拜舞归,轻纨细绮相追飞。

将军接受赐盘叩拜皇恩回归,轻纨细绮相继赐来快速如飞。

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

贵戚们谁得到曹将军亲笔迹,谁就觉得府第屏障增加光辉。

昔日太宗拳毛騧,近时郭家狮子花。

当年唐太宗著名宝马“拳毛?”。

近代郭子仪家中好驹“狮子花”。

今之新图有二马,复令识者久叹嗟。

而今新画之中就有这两匹马,使得识马的人久久感慨赞夸。

此皆骑战一敌万,缟素漠漠开风沙。

这都是战骑以一胜万的好马,展开画绢如见奔马扬起风沙。

其余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动烟雪。

其余七匹也都是特殊而奇绝,远远看去象寒空中飘动烟雪。

霜蹄蹴踏长楸间,马官厮养森成列。

霜蹄骏马蹴踏在长楸大道间,专职马倌和役卒肃立排成列。

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

可爱的九匹马神姿争俊竞雄,昂首阔视显得高雅深沉稳重。

借问苦心爱者谁,后有韦讽前支遁。

请问有谁真心喜爱神姿骏马?

后世韦讽前代支遁名传天下。

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拂天来向东。

想当年玄宗皇上巡幸新丰宫,车驾上羽旗拂天浩荡朝向东。

腾骧磊落三万匹,皆与此图筋骨同。

腾飞跳跃精良好马有三万匹,匹匹与画图中马的筋骨雷同。

自从献宝朝河宗,无复射蛟江水中。

譬如河宗献宝之后穆王归天,唐玄宗再也不能去射蛟江中。

君不见金粟堆前松柏里,龙媒去尽鸟呼风。

你没看见金粟堆前松柏林里,良马去尽徒见林鸟啼雨呼风。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525-526 . 2、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

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

将军得名三十载,人间又见真乘黄。

曾貌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

照夜白:马名。

龙池:在唐宫内。

内府殷红玛瑙盘,婕妤传诏才人索。

盘赐将军拜舞归,轻纨细绮相追飞。

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

昔日太宗拳毛騧,近时郭家狮子花。

今之新图有二马,复令识者久叹嗟。

此皆骑战一敌万,缟素漠漠开风沙。

其余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动烟雪。

霜蹄蹴踏长楸间,马官厮养森成列。

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

借问苦心爱者谁,后有韦讽前支遁。

支遁:东晋名僧,养马数匹,有人说道人养马不清高,答:“贫道爱其神骏。

”此处比喻韦讽极爱曹霸的画马。

“自从献宝朝河宗”:此句意指玄帝已经去世。

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拂天来向东。

腾骧磊落三万匹,皆与此图筋骨同。

自从献宝朝河宗,无复射蛟江水中。

君不见金粟堆前松柏里,龙媒去尽鸟呼风。

金粟堆:玄宗的陵墓,在今陕西省蒲城县东。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525-526 . 2、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

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

开国以来善画鞍马的画家中,画技最精妙传神只数江都王。

将军得名三十载,人间又见真乘黄。

曹将军画马出名已有三十载,人间又见古代真正神马“乘黄”。

曾貌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

他曾描绘玄宗先帝的“照夜白”,画得象池龙腾飞十日声如雷。

照夜白:马名。

龙池:在唐宫内。

内府殷红玛瑙盘,婕妤传诏才人索。

皇宫内库珍藏的殷红玛瑙盘,婕妤传下御旨才人将它取来。

盘赐将军拜舞归,轻纨细绮相追飞。

将军接受赐盘叩拜皇恩回归,轻纨细绮相继赐来快速如飞。

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

贵戚们谁得到曹将军亲笔迹,谁就觉得府第屏障增加光辉。

昔日太宗拳毛騧,近时郭家狮子花。

当年唐太宗著名宝马“拳毛?”。

近代郭子仪家中好驹“狮子花”。

今之新图有二马,复令识者久叹嗟。

而今新画之中就有这两匹马,使得识马的人久久感慨赞夸。

此皆骑战一敌万,缟素漠漠开风沙。

这都是战骑以一胜万的好马,展开画绢如见奔马扬起风沙。

其余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动烟雪。

其余七匹也都是特殊而奇绝,远远看去象寒空中飘动烟雪。

霜蹄蹴踏长楸间,马官厮养森成列。

霜蹄骏马蹴踏在长楸大道间,专职马倌和役卒肃立排成列。

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

可爱的九匹马神姿争俊竞雄,昂首阔视显得高雅深沉稳重。

借问苦心爱者谁,后有韦讽前支遁。

请问有谁真心喜爱神姿骏马?

后世韦讽前代支遁名传天下。

支遁:东晋名僧,养马数匹,有人说道人养马不清高,答:“贫道爱其神骏。

”此处比喻韦讽极爱曹霸的画马。

“自从献宝朝河宗”:此句意指玄帝已经去世。

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拂天来向东。

想当年玄宗皇上巡幸新丰宫,车驾上羽旗拂天浩荡朝向东。

腾骧磊落三万匹,皆与此图筋骨同。

腾飞跳跃精良好马有三万匹,匹匹与画图中马的筋骨雷同。

自从献宝朝河宗,无复射蛟江水中。

譬如河宗献宝之后穆王归天,唐玄宗再也不能去射蛟江中。

君不见金粟堆前松柏里,龙媒去尽鸟呼风。

你没看见金粟堆前松柏林里,良马去尽徒见林鸟啼雨呼风。

金粟堆:玄宗的陵墓,在今陕西省蒲城县东。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525-526 . 2、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

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

将军得名三十载,人间又见真乘黄。

曾貌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

内府殷红玛瑙盘,婕妤传诏才人索。

盘赐将军拜舞归,轻纨细绮相追飞。

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

昔日太宗拳毛騧,近时郭家狮子花。

今之新图有二马,复令识者久叹嗟。

此皆骑战一敌万,缟素漠漠开风沙。

其余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动烟雪。

霜蹄蹴踏长楸间,马官厮养森成列。

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

借问苦心爱者谁,后有韦讽前支遁。

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拂天来向东。

腾骧磊落三万匹,皆与此图筋骨同。

自从献宝朝河宗,无复射蛟江水中。

君不见金粟堆前松柏里,龙媒去尽鸟呼风。

  这首诗是广德二年(764),杜甫在阆州录事参军韦讽宅观看他收藏的曹霸所画的“九马图”后所作的题画诗。

唐朝初年,江都王李绪善画马,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称他“多才艺,善书画,鞍马擅名。

”到开元、天宝时代,曹霸画马出神入化,名声更显,赵子昂说:“唐人善画马者众,而曹、韩(干)为之最。

”(汤垕《画鉴》引)所以开端四句,诗人先引江都王衬托曹霸,说曹霸“得名三十载”,人们才又能见到神骏之马。

将军,因为曹霸官至左武卫将军,故以“将军”代曹霸以显尊金。

乘黄,马名,其状如狐,背上有两角,出《山海经》,本诗特借以形容马的神奇骏健。

  诗人不落窠臼,却先用八句诗,从曹霸画“照夜白”马说来,详细叙述曹霸受到玄宗恩宠和艺名大振的往事,为描写九马图铺叙,并伏下末段诗意。

“曾貌先帝照夜白”,貌,描画;

先帝,指玄宗;

照夜白,玄宗坐骑名。

曹霸所画照夜白,形象夺真,感动龙池里的龙,连日挟带风雷飞舞,此谓“龙池十日飞霹雳”。

“内府”二句,写玄宗喜爱曹霸的马画,命婕妤传达诏书,才人手捧“内府殷红玛瑙盘”,向曹霸索取并盛放照夜白图。

婕妤,正三品女官,才人,正四品女官,玛瑙盘极为名贵,足见恩宠之重。

“ 盘赐将军”,以下四句,描写曹霸受玄宗赏识、恩赐以后,声名大振,带着“轻纨细绮”上门求画的人,络绎不绝,连达官贵戚也以求得曹霸画作而感到光荣。

这一段,上四句用仄声韵,药、陌、锡韵通押,下四句用平声微韵,诗韵的转换与诗意的递变、层进相切合。

  “昔日太宗拳毛騧”以下十四句,转入写马正位,具体绘写“九马图”。

诗人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曹霸所画的九匹马,错综写来,鲜活生动。

前六句,先写二马,“今之新图有二马”,一为唐太宗的拳毛騧,是太宗平定刘黑闼时所乘的战骑,一为郭家狮子花,即九花虬,是唐代宗赐给郭子仪的御马。

二马都是战骑,一以当万,因此诗人赞道:“此皆战骑一敌万,缟素漠漠开风沙。

”缟素,是画绢。

一打开画卷,就见到二马在广邈的战地风沙中飞驰,诗人从逼真的角度,称誉图上二马画艺高超。

“其余七匹”以下四句,分别从七马的形貌、奔驰、伏枥三个方面,再现画上七马“殊绝”的神态,都是与众不同的良马。

“迥若”句,描摹七马形貌,七马毛色或红、或白、或红白相间,如霞雪飞动。

“霜蹄”句,是说有些马奔驰在长楸道上,践踏霜雪。

“马官”句,是说有些马在厩里排列成行,由马官悉心厮养。

诗人先写二马,后写七马,又对“九马图”作出总的评价:“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

”九马匹匹神骏,昂首顾视,神采飞扬,气度稳健,惹人喜爱。

这二句诗,深得马的神趣,杨伦评之为“警句”(《杜诗镜铨》),谁是苦心爱马的人呢?

诗人再一次运用陪衬法,写道:“后有韦讽前支遁。

”,以支遁衬托,是突现收藏九马图的韦讽。

这句诗赞誉韦讽风韵不凡的品格和酷爱绘画艺术的高深素养,也遥扣题意。

本段前六句用平声麻韵,中四句用仄声屑韵,后四句用仄声韵,上声阮、去声震通押,韵转意换,诗思层次分明。

  最后一段共八句,押平声东韵(只有一处为冬韵,通押),一韵到底。

前四句写玄宗巡幸骊山的盛况。

新丰宫,即骊山华清宫,唐京兆昭应县,汉代本名新丰,骊山在县境内。

玄宗巡幸至骊山,帝辇翠华葳蕤,旌旗拂天,数万匹厩马随从,每种毛色的马列为一队,马队相间,远望如锦绣一般。

“皆与此图筋骨同”,是指真马与图上之马都是良马。

着此一句,扣全诗咏“九马图”的题旨。

后四句写玄宗入葬泰陵后的萧竦景况,表现其“衰”。

“自从献宝朝河宗”句,借周穆王的升遐比喻唐玄宗崩驾。

河宗,即河伯,周穆王西征,河伯朝见并献上宝物,引导他西行,穆王由此归天,(《穆天子传》)。

“无复射蛟江水中”,玄宗已卒,无人再来江边射蛟。

此处用汉武帝的故事,《汉书·武帝纪》:“元封五年,武帝自浔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

”“君不见”二句,描写玄宗陵前的萧条。

龙媒,骏马,语出《汉书·礼乐志》:“天马来,龙之媒。

”玄宗陵前松柏里,骏马都已离去,只剩下鸟儿在松风中鸣叫。

唐玄宗喜爱马图,宠幸曹霸,巡幸新丰宫,数万骏马随从,一旦归命,群马尽去,松柏含悲,这一结,韵致悠长,盛衰之叹,俯仰感慨,尽在其中。

  题画诗常见以画作真的手法,而杜甫这首题画马的诗,更是淋漓尽致,变幻莫测。

“人间又见真乘黄”,“龙池十日飞霹雳”、“缟素漠漠开风沙”等句,以画马作真马,夸饰曹霸画艺神妙。

诗人从画马说到画家的受宠幸,从画马说到真马,从真马说到时事,从玄宗的巡幸说到升遐,诗思不断拓展,寄托了诗人对玄宗的深情眷念。

叙述真马、时事的时候,又不时插带一笔,照应马画,以画、以马作为线索,绾带全篇,正如陆时雍所论:“画中见真,真中带画,尤难。

”(《唐诗镜》)全诗感慨深沉,波澜迭起,转笔陡健,脉络细密,章法纵横跌宕,气势雄浑激荡,情韵极尽沉郁顿挫,实为古今长篇题画诗中的杰作。

在章法上错综绝妙。

第一段四句先赞曹氏画技之高超。

第二段八句追叙曹氏应诏画马时所得到荣誉和宠幸。

第三段十句,写九马图之神妙及各马之姿态。

第四段八句是照应第二段“先帝”的伏笔,从而产生今昔迥异之感。

诗以奇妙高远开首,中间翻腾跌宕,又以突兀含蓄收尾。

写骏马极为传神,写情感神游题外,感人至深,兴味隽永。

浦起龙《读杜心解》说:“身历兴衰,感时抚事,惟其胸中有泪,是以言中有物。

”此言极是。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2627282930 共94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