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试行不由径

作者: 张籍 朝代: 唐代

田里有微径,贤人不复行。

孰知求捷步,又恐异端成。

从易众所欲,安邪患亦生。

谁能达天道,共此竞前程。

子羽有遗迹,孔门传旧声。

今逢大君子,士节自光明。

送枝江刘明府

作者: 张籍 朝代: 唐代

老著青衫为楚宰,平生志业有谁知。

家僮从去愁行远, 县吏迎来怪到迟。

定访玉泉幽院宿,应过碧涧早茶时。

向南渐渐云山好,一路唯闻唱竹枝。

杂曲歌辞。春江曲

作者: 张籍 朝代: 唐代

春江无云潮水平,蒲心出水凫雏鸣。

长干夫婿爱远行, 自染春衣缝已成。

妾身生长金陵侧,去年随夫住江北。

春来未到父母家,舟小风多渡不得。

欲辞舅姑先问人, 私向江头祭水神。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作者: 张籍 朝代: 唐代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你明知我已经有了丈夫,还偏要送给我一对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我心中感激你情意缠绵,把明珠系在我红罗短衫。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我家的高楼就连着皇家的花园,我丈夫拿着长戟在皇宫里值班。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虽然知道你是真心朗朗无遮掩,但我已发誓与丈夫生死共患难。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归还你的双明珠我两眼泪涟涟,遗憾没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22-323页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妾: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这里是诗人的自喻。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rú)。

缠绵:情意深厚。

罗:一类丝织品,质薄、手感滑爽而透气。

襦:短衣、短袄。

妾家高楼连苑(yuàn)起,良人执戟(jǐ)明光里。

高楼连苑起:耸立的高楼连接着园林。

苑:帝王及贵族游玩和打猎的风景园林。

起:矗立着。

良人:旧时女人对丈夫的称呼。

执戟:指守卫宫殿的门户。

戟:一种古代的兵器。

明光:本汉代宫殿名,这里指皇帝的宫殿。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用心:动机目的。

如日月:光明磊落的意思。

事:服事、侍奉。

拟:打算。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恨不:一作“何不”。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22-323页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你明知我已经有了丈夫,还偏要送给我一对明珠。

妾: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这里是诗人的自喻。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rú)。

我心中感激你情意缠绵,把明珠系在我红罗短衫。

缠绵:情意深厚。

罗:一类丝织品,质薄、手感滑爽而透气。

襦:短衣、短袄。

妾家高楼连苑(yuàn)起,良人执戟(jǐ)明光里。

我家的高楼就连着皇家的花园,我丈夫拿着长戟在皇宫里值班。

高楼连苑起:耸立的高楼连接着园林。

苑:帝王及贵族游玩和打猎的风景园林。

起:矗立着。

良人:旧时女人对丈夫的称呼。

执戟:指守卫宫殿的门户。

戟:一种古代的兵器。

明光:本汉代宫殿名,这里指皇帝的宫殿。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虽然知道你是真心朗朗无遮掩,但我已发誓与丈夫生死共患难。

用心:动机目的。

如日月:光明磊落的意思。

事:服事、侍奉。

拟:打算。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归还你的双明珠我两眼泪涟涟,遗憾没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

恨不:一作“何不”。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22-323页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载于《全唐诗》卷三八二。

下面是国学大师、全国首批博士生导师钱仲联先生与苏州大学文学院徐永端教授对此诗的赏析。

  此诗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

单看表面完全是一首抒发男女情事之言情诗,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抒情诗,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

  此诗似从汉乐府《陌上桑》、《羽林郎》脱胎而来,但较之前者更委婉含蓄。

  首二句说:这位既明知我是有夫之妇,还要对我用情,此君非守礼法之士甚明,语气中带微辞,含有谴责之意。

这里的“君”,喻指藩镇李师道,“妾”是自比,十字突然而来,直接指出师道的别有用心。

  接下去诗句一转,说道:我虽知君不守礼法,然而又为你情意所感,忍不住亲自把君所赠之明珠系在红罗襦上。

表面看,是感师道的知己;

如果深一层看,话中有文章。

  继而又一转,说自己家的富贵气象,良人是执戟明光殿的卫士,身属中央。

古典诗词,传统的以夫妇比喻君臣,这两句意谓自己是唐王朝的士大夫。

  紧接两句作波澜开合,感情上很矛盾,思想斗争激烈:前一句感谢对方,安慰对方;

后一句斩钉截铁地申明己志,“我与丈夫誓同生死”。

  最后以深情语作结,一边流泪,一边还珠,言词委婉,而意志坚决。

  诗中所说“双明珠”是李师道用来拉拢、引诱作者为其助势的代价,也就是常人求之不得的声名地位、富贵荣华一类的东西。

作者慎重考虑后委婉的拒绝了对方的要求,做到了“富贵不能淫”,像一个节妇守住了贞操一样的守住了自己的严正立场。

但当时李师道是个炙手可热的藩镇高官,作者并不想得罪他、让他难堪,因此写了这首非常巧妙的双层面的诗去回拒他。

  此诗富有民歌风味,它的一些描写,在心理刻画中显示,写得如此细腻,熨贴,入情入理,短幅中有无限曲折,真所谓“一波三折”。

  此诗词浅意深,言在意外,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立场。

全诗情理真挚,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委婉曲折而动人。

除了它所表现的是君子坦荡胸怀这一因素外,其在艺术上的高妙也是促使它成为名作的重要原因。

据说由于这首诗情词恳切,连李师道本人也深受感动,不再勉强。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758-759页

短歌行

作者: 张籍 朝代: 唐代

青天荡荡高且虚,上有白日无根株。

流光暂出还入地, 使我年少不须臾。

与君相逢勿寂寞,衰老不复如今乐。

玉卮盛酒置君前,再拜愿君千万年。

酬朱庆馀

作者: 张籍 朝代: 唐代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版本一)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版本二)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一个刚刚经过修饰打扮,从清澈明净,风景优美的鉴湖中走出来的采菱女。采菱女自己也知道自己长得漂亮,但因过分爱美,却又自我思量起来。 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版本一)尽管有许多别的姑娘身上穿着齐地出产的精美绸缎做成的衣服,却并不值得世人看重,唯有这采菱女的一曲歌才值千金。 参考资料: 1、 赵彩娟,郁慧娟,温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补选》: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46页 2、 刘士林.《床前明月光:唐诗阅读笔记,》:济南出版社,2005年05月:第204页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越女:越国美女,西施。出镜心:出现任明镜中,意即揽镜自照。更:又。沉吟:犹豫不决。 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版本一)齐纨(wán):齐地出产的细绢。菱歌:采菱所唱的歌。敌:通“抵”,比得上。 参考资料: 1、 赵彩娟,郁慧娟,温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补选》: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46页 2、 刘士林.《床前明月光:唐诗阅读笔记,》:济南出版社,2005年05月:第204页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一个刚刚经过修饰打扮,从清澈明净,风景优美的鉴湖中走出来的采菱女。采菱女自己也知道自己长得漂亮,但因过分爱美,却又自我思量起来。越女:越国美女,西施。出镜心:出现任明镜中,意即揽镜自照。更:又。沉吟:犹豫不决。 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版本一)尽管有许多别的姑娘身上穿着齐地出产的精美绸缎做成的衣服,却并不值得世人看重,唯有这采菱女的一曲歌才值千金。齐纨(wán):齐地出产的细绢。菱歌:采菱所唱的歌。敌:通“抵”,比得上。 参考资料: 1、 赵彩娟,郁慧娟,温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补选》: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46页 2、 刘士林.《床前明月光:唐诗阅读笔记,》:济南出版社,2005年05月:第204页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版本一)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版本二)  “越女新妆出镜心”,越地出美女,而朱庆馀恰好又是越州人,这简直是天缘巧合,作者把朱庆馀比做一个刚刚经过修饰打扮,从清澈明净,风景优美的鉴湖中走出来的采菱女。这一句,表面上说越女天生丽质,再加上精心的妆饰打扮,自然更加美艳动人,实际上是说朱庆馀有良好的先天素质,再加上后天的刻苦学习,自然是德才兼备,文质彬彬。   “自知明艳更沉吟”,表面上是说采菱女自己也知道自己长得漂亮,但因过分爱美,却又自我思量起来,实则是说朱庆馀虽然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文章不错,但还没有足够的信心,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得到考官的赏识。诗的后两句,紧扣“更沉吟”三个字,针对朱庆馀的疑虑,作了肯定的回答,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朱庆馀的赞赏之情。   “齐纨未足人间贵”,这句表面是说,尽管有许多别的姑娘身上穿着齐地出产的精美绸缎做成的衣服,却并不值得世人看重。“齐纨”,在这里比喻表面的、花哨的东西。整句是说,表面的华而不实的东西并不值得看重,言外之意是,朱庆馀并不是一个华而不实、徒有其表的人,便自然引出最后一句“一曲菱歌敌万金”。   “一曲菱歌敌万金”,《采菱》是古曲,是高雅的曲子,在这里意指真才实学。一益高雅的《采菱曲》比万金都有价值。同时也是告诉朱庆余你的文章很有价值,我很欣赏,金榜题名没有问题。结合后两句,作者除回答了朱庆余的疑问以外,还肯定了朱庆余的德行文章.告诉朱庆馀:在我眼里你不是一个徒有其表、华而不实的人。我很欣赏你。   该诗表达含蓄蕴藉,趣味横生,当人们透过它的字面意思而体味到它的内在含义的时候,往往不由自主地发出会心的微笑。结构上,全诗四句,浑然一体,结构谨严。前两句针对朱庆馀的原诗,首先肯定了朱庆馀的人品文章,指出他虽自负才华但仍信心不足;三四两句紧扣“更沉吟”三字,一方面回答了朱庆馀的疑问,另一方面对朱庆馀的文章作了高度评价。 参考资料: 1、 刘士林.《床前明月光:唐诗阅读笔记,》:济南出版社,2005年05月:第204页 2、 陶文鹏.《唐诗鉴赏》: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年:第302页

送远曲

作者: 张籍 朝代: 唐代

戏马台南山簇簇,山边饮酒歌别曲。

行人醉后起登车,席上回尊向僮仆。

青天漫漫复长路,远游无家安得住。

愿君到处自题名,他日知君从此去。

重阳日至峡道

作者: 张籍 朝代: 唐代

无限青山行已尽,回看忽觉远离家。

逢高欲饮重阳酒,山菊今朝未有花。

沙堤行·呈裴相公

作者: 张籍 朝代: 唐代

长安大道沙为堤,早风无尘雨无泥。

宫中玉漏下三刻,朱衣导骑丞相来。

路傍高楼息歌吹,千车不行行者避。

街官闾吏相传呼,当前十里惟空衢。

白麻诏下移相印,新堤未成旧堤尽。

长安大道沙为堤,早风无尘雨无泥。

长安城中专为丞相和枢密重臣从私邸前往宫中通行车马所铺筑的沙面大路,早上即使刮风也不会尘土飞扬,即使下雨也不会有污泥。

宫中玉漏下三刻,朱衣导骑丞相来。

宫中用于记时的玉制漏壶显示过了三刻(推测为五更三刻,一般官员五更二刻上朝列队),丞相才在身着红色服饰为前导的骑士引导下来到宫门前。

路傍高楼息歌吹,千车不行行者避。

在前来的路上,两旁高楼上的歌姬和乐师都停息了歌声和演奏,路上车马和行人都不得不停下回避。

街官闾吏相传呼,当前十里惟空衢。

掌管巡察街道和里巷的官吏前后大声呼喊着为丞相车马队喝道,车马队前十里以外都成了无人阻挡的空路。

白麻诏下移相印,新堤未成旧堤尽。

然而,这表面的威仪和煊赫都是暂时的,白麻制成的皇帝诏书一下发,丞相的官印就要移交,朝中权位就要更替,为新任丞相和枢密重臣新铺筑的沙面大路还没建好,为前任旧臣所铺筑的沙面大路就因无人看管维护而湮灭了。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张佑纬上传),版权归原作者张佑纬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思远人(一作寄远客)

作者: 张籍 朝代: 唐代

野桥春水清,桥上送君行。

去去人应老,年年草自生。

出门看远道,无信向边城。

杨柳别离处,秋蝉今复鸣。

12345 共42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