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文
谢章伯益惠砚 文
人生对门东西陌,口耳一间心谁传。
况乃天地相去远,一在南海一在燕。
古今万世复万世,彼亦居下此在前。
是非得失错且繁,以情相话何由缘。
造化岂不大且渊,到此缩缩智且悭。
圣人智出造化先,始独俯仰模坤乾。
一人诘曲意百千,以文写意意乃宣。
简书轴载道相联,驰夷走貊通百蛮。
义皇向今谷屡迁,言语应接旦暮间。
圣人不死术以此,又与其类殊蚑蠕。
外之君臣内父子,仁义礼乐定笔端。
砚与笔墨乃舟船,论功次第谁能攀。
伯益于文敏且颛,......更多
游金山寺作 文
候潮动鸣舻,出浦纵方舟。
举箔见兹山,岿然峙中流。
朱堂出烟雾,缥缈若瀛洲。
十年入梦想,一日恣寻游。
屐屦上层阁,披襟当九秋。
地势已潇洒,风飙更飕飕。
远挹蜀浪来,旁临沧海浮。
壶觞对京口,笑语落扬州。
久闻神龙伏,况睹鸷鸟投。
行缘石径尽,却倚岩房幽。
颇谐云林思,顿豁尘土忧。
昏钟满江路,归榜尚夷犹。
水香亭 文
扬颜 文
闻喜亭 文
赠黎安二生序 文翻
城南 文翻注赏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春雨迅猛,池塘水满,遥望群山,高低不齐,东边西侧,山路崎岖。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热热闹闹地开了一阵的桃花和李花,此刻已开过时了,只见眼前春草萋萋,碧绿一片。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雨过横塘(táng)水满堤(dī),乱山高下路东西。
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横塘:古塘名,在今南京城南秦淮河南岸。
乱山高下:群山高低起伏。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诗人通过桃花、李花容易凋谢与小草青色长久相对比,暗示了这样的一个哲理:桃花、李花虽然美丽,生命力却弱小;
青草虽然朴素无华,生命力却很强大。
《城南》二首描写了暮春时节大雨过后的山野景象,笔调流畅优美,读来琅琅上口,令人赏心悦目。
特别是“惟有青青草色齐”这一句,沁着水珠的草地鲜亮碧绿,表明雨后的大自然依然充满生机,这是作者的神来之笔。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格调超逸,清新隽永。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西楼 文翻译赏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海上滔天的巨浪,像云彩般高涨,涌过去了,又急急退了回来;
强劲的北风刮着,夹杂着数声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我站在楼上把四面的帘子高高挂起,然后静静地躺下,欣赏着暴雨,欣赏着雨中重峦叠岫的风采。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49-50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海上滔天的巨浪,像云彩般高涨,涌过去了,又急急退了回来;
强劲的北风刮着,夹杂着数声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bó),卧看千山急雨来。
我站在楼上把四面的帘子高高挂起,然后静静地躺下,欣赏着暴雨,欣赏着雨中重峦叠岫的风采。
朱楼:富丽华美的楼阁。
即标题的“西楼”。
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疏箔:稀疏的竹帘。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49-50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钱钟书先生称曾巩的绝句“有王安石的风致”,从这首诗就可以看得出来。
这首诗写在海边的高楼上欣赏暴风雨的状况。
前两句为后两句蓄势,照例描写暴风雨到来前的风云雷电,因为在海边,便加上了浪,更显得气派场面的闳大。
第一句把云与浪混写,说海浪像云一样,滚滚而去,又逆涌而回,暗藏了下句的风。
“浪如云”是说浪大,而暴风雨前的乌云低垂海面,与浪相接,因此写了浪“去却回”,也就等于写了云“去却回”。
第二句着意在风,带出了雷,便把暴风雨前应有的景况都写全了。
诗写这派景象,仅淡笔以“如云”二字轻点浪,没有作过多的铺排,但自然能让人感受到雨前风吼、浪涌、云压、电闪、雷鸣等雄伟场面。
比曾巩稍后的苏轼,写过很多首暴雨诗,名句如“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都以奇特的语句具体描写暴风雨飘骤迅猛的场面,令人震撼。
曾巩这首诗虽然没用什么气势雄壮的语言来造成直观的形象,同样表现了暴风雨的壮观,也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朱楼四面钩疏箔”,此句在全诗结构上位置颇为重要,起一种衬垫作用。
有了这一句,全诗避免了一气直下,显得跌宕有致。
西楼是处在海山之间,诗写景是由海(楼前)——楼侧——楼——山(楼后)的顺序。
此句写“朱楼”既是点题,更是从楼前海景通向楼后山景的桥梁,也是由写景转向抒情的过渡。
考察诗意,此楼当雄踞于某座近海的青山之上,视野开阔,可回顾千山。
“四面钩疏箔”,指楼上人也即诗人把楼四面窗户垂挂的疏帘用钩卷起。
按常理推测,风雨将至之际,应当闭窗才是。
但诗人此刻偏要敞开四面窗户,这个动作颇出人意料,似乎觉得逆情悖理,在“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时,只有垂帘,一般不会挂帘。
但这恰恰是真情的流露,诗人想“卧看千山急雨来”,已经到了痴情的地步,因而能够使人思而生奇趣。
这和李益的“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张先的“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李白的“铲却君山好,平铺江水流”等一样,“愈无理而愈妙”(《词筌》)。
“卧看千山急雨来”,诗人于尾句道出了内心的豪情,也解除了疑问。
前两句写风吹、云涌、浪卷、雷鸣,这是一支壮美的序曲,诗人最欲欣赏的乃是作为“主角”登场的“千山急雨来”的出色表演。
他要看“急雨”打破雨前沉闷局面而呈现的新鲜境界,以开阔心胸。
这种美学境界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力求上进、欲有所作为的思想境界。
诗中一个“卧”字亦耐人寻味,它把诗人那种雍容气度生动表现出来,动中寓静,以静衬动,跌宕有致之妙于此可见。
曾巩是有名的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不以诗名,宋惠洪《冷斋夜话》曾记有彭渊材说“恨曾子固不能作诗”的话,陈师道《后山诗话》也说他“短于韵语”。
但平心而论,这首小诗置于宋诗佳作之中,是毫不比其他人的上乘之作逊色的。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84-186 2、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