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房千里博士

作者: 许浑 朝代: 唐代

春风白马紫丝缰,正值蚕眠未采桑。

五夜有心随暮雨, 百年无节待秋霜。

重寻绣带朱藤合,更认罗裙碧草长。

为报西游减离恨,阮郎才去嫁刘郎。

出关

作者: 许浑 朝代: 唐代

朝缨初解佐江滨,麋鹿心知自有群。

汉囿猎稀慵献赋, 楚山耕早任移文。

卧归渔浦月连海,行望凤城花隔云。

关吏不须迎马笑,去时无意学终军。

酬邢杜二员外

作者: 许浑 朝代: 唐代

雪带东风洗画屏,客星悬处聚文星。

未归嵩岭暮云碧, 久别杜陵春草青。

熊轼并驱因雀噪,隼旟齐驻是鸿冥。

岂知京洛旧亲友,梦绕潺湲江上亭。

正元

作者: 许浑 朝代: 唐代

高揭鸡竿辟帝阍,祥风微暖瑞云屯。

千官共削奸臣迹,万国初衔圣主恩。

宫殿雪华齐紫阁,关河春色到青门。

华夷一轨人方泰,莫学论兵误至尊。

奉和卢大夫新立假山

作者: 许浑 朝代: 唐代

岩谷留心赏,为山极自然。

孤峰空迸笋,攒萼旋开莲。

黛色朱楼下,云形绣户前。

砌尘凝积霭,檐溜挂飞泉。

树暗壶中月,花香洞里天。

何如谢康乐,海峤独题篇。

送从兄别驾归蜀

作者: 许浑 朝代: 唐代

闻与湘南令,童年侍玉墀。

家留秦塞曲,官谪瘴溪湄。

道直奸臣屏,冤深圣主知。

逝川东去疾,霈泽北来迟。

青汉龙髯绝,苍岑马鬣移。

风凄闻笛处,月惨罢琴时。

客路黄公庙,乡关白帝祠。

已称鹦鹉赋,宁诵鶺鴒诗。

远道书难达,长亭酒莫持。

当凭蜀江水,万里寄相思。

途经秦始皇墓

作者: 许浑 朝代: 唐代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客有卜居不遂薄游汧陇因题

作者: 许浑 朝代: 唐代

海燕西飞白日斜,天门遥望五侯家。

楼台深锁无人到,落尽东风第一花。

海燕西飞白日斜,天门遥望五侯家。

海燕西飞:喻客西去陇地。

斜:韵脚念xiá。

天门:宫殿之门、指皇宫。

五侯:东汉恒帝时,同日封宦官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五人为侯,号“五侯”。

此处泛指朱门显贵人家。

楼台深锁无人到,落尽东风第一花。

第一花:指名贵的花。

参考资料: 1、 伍心铭.新编唐诗三百首鉴赏:时事出版社,2004:504-505 2、 张国动.中国历代讽刺诗选注: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133-134

海燕西飞白日斜,天门遥望五侯家。

楼台深锁无人到,落尽东风第一花。

  若无诗题,这首绝句就像是一首写景诗。

它写的是在落花时节、日斜时光,遥望王侯第宅,所见到的楼台层叠、重门深闭之景。

但联系诗题看,它显然是一首因事而题的托讽诗。

它采用借物取喻,托景见意的艺术手法,收到了言微旨远、节短音长的效果。

  诗的第一句“海燕西飞白日斜”,表面写日斜燕飞之景,实写在长安“卜居不遂”之客。

周邦彦《满庭芳》词“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几句,也是以燕喻人。

但周词中的“燕”还有修椽可寄,而许诗所写的“燕”则因无椽可寄而孤飞远去。

据《幽闲鼓吹》记述,白居易应举时曾谒见顾况,顾看了白的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住下来可不容易。

这一传说未必可信,却可以说明,在唐代想卜居长安是很艰难的。

诗中之客既“卜居不遂”,只得“薄游汧陇”,而水和陇州在长安西方,所以诗句以“海燕西飞”影射此行。

  与这第一句诗形成对照的是第三句“楼台深锁无人到”。

两句诗合起来,自然呈现出一个极不公平、极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这就是:一方面,来到长安的贫士难找一处栖身之地;

另方面,重楼空闭,无人居住。

根据一些记载,当时的长安城内,高楼深院的甲第固比比皆是,长期废弃的大宅也所在多有。

白居易的《秦中吟》曾对此加以揭露和抨击。

如《伤宅》诗说:“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边。

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

累累六七堂,檐宇相连延。

一堂费百万,郁郁起青烟。

”又《凶宅》诗说:“长安多大宅,列在街西东。

往往朱门内,房廊相对空。

······风雨坏檐隙,蛇鼠空墙墉。

”这些诗句都是径陈其事,直指其失。

但许浑的这首绝句,因为总共只有四句,二十八个字,不可能这样铺叙,就化繁为简,化实为虚。

在这句中只从楼台的寂寞景象显示白诗中所描述的事实。

它虽然不及白诗那样强烈鲜明,却有含蓄之妙、空灵之美。

  尾句“落尽东风第一花”,可说是第三句的补充和延伸。

它把第三句所写的那样一个楼台深锁、空无一人的景象烘托得倍加寂寥,起了深化诗境、加强诗意的作用。

这句表现的花开花落、空负东风的意境,有点像汤显祖《牡丹亭》中所说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曲词隐含无限的惆怅和幽怨,这句诗同样是怅怨之情,浮现纸面。

此处,不仅楼台任其废弃,无人居住,而且名花也空自飘落,无人欣赏,就更令人惋惜不尽了。

  一首托讽诗,虽是意在彼而言在此,把本事、本意寓藏在对景物的描摹中,但作者总要在字里行间传情示意,或明或暗地点出他的真正意图。

这首诗,除了通过诗题表明写作动机外,诗中透露消息的主要是第二句“天门遥望五侯家”。

句中的“遥望”二字显露了西去之客在临行前的依恋、怅惘、愤恨之情;

“天门”二字则点出遥望之地在京城,望到的就是禁门外的景色。

而句中的“五侯家”,在全诗中是承上启下的关捩。

承上,是说上句暗指的西去陇之客此时视线所投向的是五侯之家,他的怅愤不平之气所投向的也是五侯之家;

启下,是说在下两句中出现的空锁的楼台是属于五侯的,落尽的名花也是属于五侯的。

联系唐代历史,自从安史乱后,宦官的权势愈来愈大,后来,连军队的指挥、皇帝的废立等大权也落到他们的手里。

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也是一首托讽诗。

两诗都以“五侯家”三字点明作者所要讽刺的对象,其所揭示的都是成为唐代政治上一大祸患的宦官专权问题。

  在许浑这首诗中,所写的时间既是白日斜,季节又是残花落尽。

全诗的色调暗淡,情调低沉,这是“卜居不遂、薄游陇”之客的黯然心情的反映,也可以看作唐王室衰败没落的预兆。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1074-1076

湖上

作者: 许浑 朝代: 唐代

仿佛欲当三五夕,万蝉清杂乱泉纹。

钓鱼船上一尊酒,月出渡头零落云。

颍州从事西湖亭宴饯

作者: 许浑 朝代: 唐代

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离歌酒一杯。

城带夕阳闻鼓角, 寺临秋水见楼台。

兰堂客散蝉犹噪,桂楫人稀鸟自来。

独想征车过巩洛,此中霜菊绕潭开。

12345 共40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