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行四首

作者: 陈陶 朝代: 唐代
汉主东封报太平,无人金阙议边兵。纵饶夺得林胡塞,碛地桑麻种不生。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陇戍三看塞草青,楼烦新替护羌兵。同来死者伤离别,一夜孤魂哭旧营。 黠虏生擒未有涯,黑山营阵识龙蛇。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汉主东封报太平,无人金阙议边兵。 纵饶夺得林胡塞,碛地桑麻种不生。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誓死要横扫匈奴个个都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真怜那无定河边暴弃的粼粼白骨,还是少妇们春闺里思念的梦中人。 陇戍三看塞草青,楼烦新替护羌兵。 同来死者伤离别,一夜孤魂哭旧营。 黠虏生擒未有涯,黑山营阵识龙蛇。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03-704
汉主东封报太平,无人金阙议边兵。 纵饶夺得林胡塞,碛地桑麻种不生。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誓死要横扫匈奴个个都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匈奴:指西北边境部族。貂锦:这里指战士,指装备精良的精锐之师。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真怜那无定河边暴弃的粼粼白骨,还是少妇们春闺里思念的梦中人。无定河:黄河中游支流,在陕西北部。春闺: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 陇戍三看塞草青,楼烦新替护羌兵。 同来死者伤离别,一夜孤魂哭旧营。 黠虏生擒未有涯,黑山营阵识龙蛇。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03-704
汉主东封报太平,无人金阙议边兵。纵饶夺得林胡塞,碛地桑麻种不生。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陇戍三看塞草青,楼烦新替护羌兵。同来死者伤离别,一夜孤魂哭旧营。 黠虏生擒未有涯,黑山营阵识龙蛇。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陇西行》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内容写边塞战争。陇西,即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这首《陇西行》诗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虚实相对,宛若电影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诗情凄楚,吟来潸然泪下。诗人共写了《陇西行四首》,此处赏析第二首。   首二句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唐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胡尘”。“誓扫”、“不顾”,表现了唐军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部队如此精良,战死者达五千之众,足见战斗之激烈和伤亡之惨重。   接着,笔锋一转,逼出正意:“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里没有直写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也没有渲染家人的悲伤情绪,而是匠心独运,把“河边骨”和“春闺梦”联系起来,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知道亲人死去,固然会引起悲伤,但确知亲人的下落,毕竟是一种告慰。而这里,长年音讯杳然,征人早已变成无定河边的枯骨,妻子却还在梦境之中盼他早日归来团聚。灾难和不幸降临到身上,不但毫不觉察,反而满怀着热切美好的希望,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明代杨慎《升庵诗话》认为,此诗化用了汉代贾捐之《议罢珠崖疏》“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女子乘亭鄣,孤儿号于道,老母、寡妻饮泣巷哭,遥设虚祭,想魂乎万里之外”的文意,称它“一变而妙,真夺胎换骨矣”。贾文着力渲染孤儿寡母遥祭追魂,痛哭于道的悲哀气氛,写得沉痛而富有情致。文中写家人“设祭”、“想魂”,已知征人战死。而陈陶诗中的少妇则深信丈夫还活着,丝毫不疑其已经死去,几番梦中相逢。诗意更深挚,情景更凄惨,因而也更能使人一洒同情之泪。   这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两句。“可怜”句紧承前句,为题中之义;“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赞赏此诗后二句“用意工妙”,但指责前二句“筋骨毕露”,后二句为其所累。其实,首句写唐军将士奋不顾身“誓扫匈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次句写五千精良之兵,一旦之间丧身于“胡尘”,确实令人痛惜。征人战死得悲壮,少妇的命运就更值得同情。所以这些描写正是为后二句表现少妇思念征人张本。可以说,若无前二句明白畅达的叙述描写作铺垫,想亦难见后二句“用意”之“工妙”。 参考资料: 1、 阎昭典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24-1125

种兰

作者: 陈陶 朝代: 唐代

种兰幽谷底,四远闻馨香。

春风长养深,枝叶趁人长。

智水润其根,仁锄护其芳。

蒿藜不生地,恶鸟弓已藏。

椒桂夹四隅,茅茨居中央。

左邻桃花坞,右接莲子塘。

一月薰手足,两月薰衣裳。

三月薰肌骨,四月薰心肠。

幽人饥如何,采兰充餱粮。

幽人渴如何,酝兰为酒浆。

地无青苗租,白日如散王。

不尝仙人药,端坐红霞房。

日夕望美人,佩花正煌煌。

美人久不来,佩花徒生光。

刈获及葳蕤,无令见雪霜。

清芬信神鬼,......更多

赋得池塘生春草

作者: 陈陶 朝代: 唐代

谢公遗咏处,池水夹通津。

古往人何在,年来草自春。

色宜波际绿,香异雨中新。

今日青青意,空悲行路人。

草木言

作者: 陈陶 朝代: 唐代

何生我苍苍,何育我黄黄。

草木无知识,幸君同三光。

始自受姓名,葳蕤立衣裳。

山河既分丽,齐首乳青阳。

甘辛各有荣,好丑不相防。

常忧刀斧劫,窃慕仁寿乡。

愿天雨无暴,愿地风无狂。

雨足因衰惫,风多因夭伤。

在山不为桂,徒辱君高冈。

在水不为莲,徒占君深塘。

勿轻培塿阜,或有奇栋梁。

勿轻蒙胧泽,或有奇馨香。

涓毫可粗差,朝菌寿为长。

拥肿若无取,大椿命为伤。

婆娑不材生,苒苒向秋荒。

幸遭薰风日,......更多

洛城见贺自真飞升(一作登仙)

作者: 陈陶 朝代: 唐代

子晋鸾飞古洛川,金桃再熟贺郎仙。

三清乐奏嵩丘下, 五色云屯御苑前。

朱顶舞低迎绛节,青鬟歌对驻香輧。

谁能白昼相悲泣,太极光阴亿万年。

关山月

作者: 陈陶 朝代: 唐代

昔年嫖姚护羌月,今照嫖姚双鬓雪。

青冢曾无尺寸归, 锦书多寄穷荒骨。

百战金疮体沙碛,乡心一片悬秋碧。

汉城应期破镜时,胡尘万里婵娟隔。

度碛冲云朔风起, 边笳欲晚生青珥。

陇上横吹霜色刀,何年断得匈奴臂。

清源途中旅思

作者: 陈陶 朝代: 唐代

古木闽州道,驱羸落照间。

投村碍野水,问店隔荒山。

身事几时了,蓬飘何日闲。

看花滞南国,乡月十湾环。

古镜篇

作者: 陈陶 朝代: 唐代

紫皇玉镜蟾蜍字,堕地千年光不死。

发匣身沈古井寒, 悬台日照愁成水。

海户山窗几梳绾,菱花开落何人见。

野老曾耕太白星,神狐夜哭秋天片。

下国青铜旋磨灭, 回鸾万影成枯骨。

会待搏风雨泬寥,长恐莓苔蚀明月。

题赠高闲上人

作者: 陈陶 朝代: 唐代

檐卜花间客,轩辕席上珍。

笔江秋菡萏,僧国瑞麒麟。

内殿初招隐,曹溪得后尘。

龙蛇惊粉署,花雨对金轮。

白马方依汉,朱星又入秦。

剧谈凌凿齿,清论倒波旬。

拂石先天古,降龙旧国春。

珠还合浦老,龙去玉州贫。

鸳鹭输黄绢,场坛绕白蘋.鼎湖闲入梦,金阁静通神。

海气成方丈,山泉落净巾。

獮猴深爱月,鸥鸟不猜人。

拂岳萧萧竹,垂空澹澹津。

汉珠难觅对,荆璞本来真。

伊傅多联壁,刘雷竞买邻。

江边有国宝,时为劚星辰。

赠野老

作者: 陈陶 朝代: 唐代

何年种芝白云里,人传先生老莱子。

消磨世上名利心,澹若岩间一流水。

12345 共12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