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其八 文
春日书怀四首 文
观灯口号 文
昔游诗 文
暗香·旧时月色 文翻注译赏
忆王孙·番阳彭氏小楼作 文赏
冷红叶叶下塘秋。
长与行云共一舟。
零落江南不自由。
两绸缪。
料得吟鸾夜夜愁。
冷红叶叶下塘秋。
长与行云共一舟。
零落江南不自由。
两绸缪。
料得吟鸾夜夜愁。
这首词题下有序云:“鄱阳彭氏小楼作。
”鄱阳,即今江西波阳县,是词人的故乡。
彭氏为宋代鄱阳世族,神宗时彭汝砺官至宝文阁直学士,家声颇为显赫。
此词写秋日登彭氏小楼,伤飘泊、怀远人是这首小词的主题。
起句以写景引起,并点明节序。
冷红,盖指枫叶。
霜后的枫叶一片绯红,在肃杀的秋风中,正一叶一叶飘落到秋塘中去。
白石词多用“冷”字,如《扬州慢》“波心荡,冷月无声”,《踏莎行》“淮南皓月冷千山”,《念奴娇》“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暗香》“香冷入瑶席”,而且往往以通感的形式出现,将自己凄凉的身世之感移情到几个创造的意象中。
用“冷红”形容飘散的枫叶,顿觉凄冷的气氛笼罩全词。
古代文人伤时悲秋,见秋风落叶,或怀念故土,或忧伤身世,并不稀见。
不过,次句“长与行云共一舟”,句法颇为新颖。
行云,常用来比喻飘泊江湖的游子。
如曹植《王仲宣诔》:“行云徘徊,游鱼失浪。
”张协《杂诗》:“流波恋旧浦,行云思故山。
”姜夔一生未仕,四处飘泊,行踪不定,用“行云”来象征其身世,很为恰切。
这里他不直说身如行云,而偏说“长与行云共一舟”,这就不落俗套。
词人浪迹江湖,居无定所,乘舟走到哪里,天上的行云也仿佛跟到哪里,这难道不是与行云“共一舟”么?
以上两句,泛写登楼所见所感,不仅切合当时所处的环境,其创意出奇之处,也透露出白石词“气体超妙”(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张炎《词源》)的特色。
下一句承上意,具体点明所处之地。
不自由,即不由自主。
白石一生未仕,布衣终身,穷愁潦倒的知识分子为生计所迫,以请客身份或寄人篱下,或因人远游,辗转风尘,哪有安身立命之地?
“不自由”,看似浅淡,却道出了飘泊江湖的无穷酸辛。
游子在孤独落寞之际,总要想起知心体贴自己的故旧或亲人,结尾两句即由伤飘泊转到怀远人。
“两绸缪”,一笔两用,兼写男女双方。
绸缪,缠绵之意。
《诗。
唐风盈觞酒,与子结绸缪。
“此句写自己与合肥情侣双方情意绵绵,相互思念。
”料得吟鸾夜夜愁“则专写对方。
古人觉以鸾凤喻夫妇,此处”吟鸾“而加上”料得“,当指因相思之苦而夜不成寐的伊人。
让人想起李商隐的诗句”夜吟应觉月光寒。
“由自己思念对方而想到对方会无限思念自己,透过一层,感情更为深至,意境更为深远。
”夜夜愁“,写出对方无夜不思,无夜不愁。
词人相信对方对自己如此真挚思念,也正反映了词人对于对方的一往深情。
白石的羁旅飘泊之词不重对飘泊的具体抒写,而重在抒发一种孤独、伤感的内在情绪,将人引向更幽微之处。
这首词的妙处在于将身世之感与怀人之思打并在一处,因而显得蕴藉含蓄,别绕风致。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文翻译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
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穴来去。
使君心在,苍_绿嶂,苦被北门留住。
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
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
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
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
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穴来去。
使君心在,苍_绿嶂,苦被北门留住。
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扬州城外云雾弥漫,很石四周已遍布苔藓,当年的英雄人物现在又去了哪里?
只有秋烟中的征骑、寒潮中的船只,仍然年复一年地空自来去。
他的心,已热爱上了青崖绿嶂的田园生活,却苦于被委派到京口这个北疆的门户,虽有樽中酒可供饮用,却仍需举起满绣着熊虎的大旗。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
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
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
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你是昔日的诸葛在世,到此一游,军事上寥寥数语便可得“三顾茅庐”般的赏识。
而今扬州城外昏暗不明,江边隐约看不清,(稼轩你却能)辨认得清征西之路。
中原地区民多财足,汴京的老人们,日夜南望盼望着你的北伐。
稼轩啊,在这北伐的前夕,你在想什么?
你是否想问那当年自己亲手种下的依依垂柳:而今,你可安好?
参考资料: 1、 姜夔著,陈书良笺注. 《姜白石词笺注》 .北京:中华书局,2013.1:166-168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
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穴来去。
使君心在,苍_绿嶂,苦被北门留住。
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扬州城外云雾弥漫,很石四周已遍布苔藓,当年的英雄人物现在又去了哪里?
只有秋烟中的征骑、寒潮中的船只,仍然年复一年地空自来去。
他的心,已热爱上了青崖绿嶂的田园生活,却苦于被委派到京口这个北疆的门户,虽有樽中酒可供饮用,却仍需举起满绣着熊虎的大旗。
迷楼:楼名,隋炀帝建于扬州。
与北固亭隔江相望。
楼回环四合,工巧闳丽,自古无有。
楼成之日,隋炀帝曰:“使真仙游其中,亦当自迷也,可目之曰迷楼。
”很石:石名,在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形如伏羊。
相传孙权刘备曾经于石头上论事。
罗隐诗:“紫髯桑盖两沉吟,很石空存事莫寻。
”人:指隋炀帝、孙权、刘备等人。
骑(jì):一人一马。
篙:撑船的竹竿。
汐:晚潮。
“使君”三句:是说辛弃疾喜欢田园生活,却苦于国事需要,镇守京口,不得遂愿隐居。
使君:汉代对州郡的刺史的称呼,这里指辛弃疾。
苍厓绿嶂:苍翠碧绿的山峦。
厓:同“崖”。
北门:指南宋北疆门户京口。
《旧唐书·裴度传》载,开成二年,裴度以本官兼任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皇帝遣使宣旨曰:“卿虽多病,年未甚老,为朕卧镇北门可也。
”“尊中酒”二句:《世说新语·捷悟》注引《南徐州记》载,徐州人多劲悍,号精兵,故桓温常曰:“京口酒可饮,箕了用,兵可使。
”尊:酒器。
差:略微。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
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
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
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你是昔日的诸葛在世,到此一游,军事上寥寥数语便可得“三顾茅庐”般的赏识。
而今扬州城外昏暗不明,江边隐约看不清,(稼轩你却能)辨认得清征西之路。
中原地区民多财足,汴京的老人们,日夜南望盼望着你的北伐。
稼轩啊,在这北伐的前夕,你在想什么?
你是否想问那当年自己亲手种下的依依垂柳:而今,你可安好?
前身诸葛:以诸葛亮比辛弃疾。
酬:酬答,报谢。
三顾:指刘备的三顾茅庐。
冥冥:昏暗不明的样子。
皋(gāo):水边高地。
隐隐:隐约不清晰。
征西:桓温西征蜀地,得胜回到金陵后,进位为征西大将军。
中原:这里指沦陷的北方地区。
生聚:繁衍人口,积聚物力。
神京:指北宋都城汴京。
耆(qí)老:老人。
耆,六十岁曰耆。
“南望”句:是说盼望北伐。
长淮:淮河,是南宋时宋金对峙的前线。
金鼓:军中用器。
金:即金钲,用以收兵,鼓用以进攻。
“问当时”二句:《世说新语·言语》:桓温北征,路过金城,看见自己以前种的柳树已经有十围之粗了,感慨道:“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庾信《枯树赋》:“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凄怆江潭。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 参考资料: 1、 姜夔著,陈书良笺注. 《姜白石词笺注》 .北京:中华书局,2013.1:166-168
永遇乐·次韵辛克清先生 文翻注
我与先生,夙期已久,人间无此。
不学杨郎,南山种豆,十一征微利。
云霄直上,诸公衮衮,乃作道边苦李。
五千言、老来受用,肯教造物儿戏?
东冈记得,同来胥宇,岁月几何难计。
柳老悲桓,松高对阮,未办为邻地。
长干白下,青楼朱阁,往往梦中槐蚁。
却不如、洼尊放满,老夫未醉。
我与先生,夙期已久,人间无此。
不学杨郎,南山种豆,十一征微利。
云霄直上,诸公衮衮,乃作道边苦李。
五千言、老来受用,肯教造物儿戏?
我与先生交往已久,人间没有我们这样的深厚的友谊。
不学杨恽那样谋求钱财,在南山种豆,以求获得十分之一的微利。
也不学衮衮诸公青云直上,而作道路边的酸苦李子。
五千言的《道德经》让我一生受用不尽,任其自然,因缘自适,哪能受造化的戏弄?
东冈记得,同来胥宇,岁月几何难计。
柳老悲桓,松高对阮,未办为邻地。
长干白下,青楼朱阁,往往梦中槐蚁。
却不如、洼尊放满,老夫未醉。
还记得我们当年曾一同到山冈间相宅卜邻,欲求结邻定居,哪年哪月已难计算。
如今正像桓温对老柳兴悲,犹如阮籍抚高松述怀,岁月蹉跎,卜邻之计未能办成。
长干白下,青楼朱阁,无非是南柯梦中的槐树蚁穴。
还不如斟满酒杯,放怀一醉,来得潇洒雅洁。
参考资料: 1、 刘乃昌.姜夔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221-224
我与先生,夙期已久,人间无此。
不学杨郎,南山种豆,十一征微利。
云霄直上,诸公衮衮,乃作道边苦李。
五千言、老来受用,肯教造物儿戏?
夙(sù)期:早有交往。
杨郎:指汉代杨恽,字子幼,西汉华阴(今属陕西)人。
十一:十分之一。
征:征收,求取。
诸公衮衮:言官宦众多。
道边苦李:《晋书》载:(王戎)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兢趣之,戎独不往。
或问其故,其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
”取之信然。
五千言:指《老子》(《道德经》)一书。
造物:指创造万物的天地宇宙。
东冈记得,同来胥宇,岁月几何难计。
柳老悲桓,松高对阮,未办为邻地。
长干白下,青楼朱阁,往往梦中槐蚁。
却不如、洼尊放满,老夫未醉。
东冈:泛指山冈。
胥宇:犹言看房子。
语出《诗经·大雅·緜》。
悲桓:桓指桓温。
《世说新语·言语》载:桓温见昔年种柳,皆已十围。
叹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对阮:阮指阮籍。
这里用杜甫《绝句四首》之一“梅熟喜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诗意。
长干白下:长干与白下都是古代金陵(今南京)地名。
梦中槐蚁:谓荣华富贵无常。
典出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洼尊:即窊(wā)尊,指酒器。
参考资料: 1、 刘乃昌.姜夔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221-224
解连环·玉鞭重倚 文
玉鞭重倚。
却沈吟未上,又索离思。
为大乔、能拨春风,小乔妙移筝,雁啼秋水。
柳怯云松,更何必、十发梳洗。
道郎携羽扇,那日隔帘,半面曾记。
西窗夜凉雨霁。
叹幽欢未足,何事轻弃。
问后约、空指蔷薇,算如此溪山,甚时重至。
水驿灯昏,又见在、曲屏近底。
念唯有、夜来皓月,照伊自睡。
平甫见招不欲往 文翻译赏
老去无心听管弦,病来杯酒不相便。
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
老去无心听管弦,病来杯酒不相便。
我年龄渐渐增大,已经没有心情聆听那急管繁弦;
疾病缠身,更不适宜饮酒欢宴。
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
人生在世,难得碰到这秋前消暑的好雨;
乘着凉快,请让我自在地在家,一枕酣甜。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5月1日:第261-262页
老去无心听管弦,病来杯酒不相便。
我年龄渐渐增大,已经没有心情聆听那急管繁弦;
疾病缠身,更不适宜饮酒欢宴。
平甫:张鉴。
他是张俊的孙子,曾任州推官,家豪富。
管弦:指音乐。
便:适宜。
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
人生在世,难得碰到这秋前消暑的好雨;
乘着凉快,请让我自在地在家,一枕酣甜。
虚堂:空阔的厅堂。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5月1日:第261-262页
老去无心听管弦,病来杯酒不相便。
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
好朋友邀请赴宴,自己不想去,这是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事。
面对这种情况,要借故推辞,很难措词。
姜夔这首诗却推辞得很得体,既道出了不想去的原因,又说得不俗,耐人寻味。
诗首句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一天天衰老,对世间的事渐渐淡漠,提不起兴致,因此懒得出门,没有心情听到宴饮中的嘈杂的管弦,也更无心应酬。
这句是实写,企图通过自己的种种不堪,引起对方的同情,但作为不去赴席的理由,仍嫌不足,于是第二句再加以补足,请出万能挡箭牌,以身体不好,不适宜饮酒为托词,谢绝邀请。
这样拒绝,既说明了自己不去的原因,又等于告诉对方,自己的现状,去了后反而会因了自己一人向隅而使满座不欢,于是主人就不便再勉强了。
三、四句说自己不去,但与前两句直接表示不同,换个角度,说自己愿意留在家中。
留在家里的理由也很充分,时逢夏末,碰到了难得碰到的好雨,驱尽了残暑,在这样凉爽的天气里,正好可以在家中舒舒服服地睡一觉。
虚堂的幽静,与上面管弦的热闹成对比,走向年老而又在病中的他自然适宜乘凉快在家好好休息;
而白天高卧,又带有几分高士的闲适意趣,很切合诗人自己的身份。
听了这些,张平甫就更加不会因为诗人不答应赴宴而不快了。
姜夔一生困顿失意,为生计所迫,羁旅天涯。
他写这首诗时,生活主要依靠张鉴、张镃和范成大的资助,人到中年,彷徨无措,使他倍感寥落。
他在《忆王孙》词中自述“零落江南不自由,雨绸缪,料得吟鸾夜夜愁”,正是他当时生活及心情写照。
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辞谢友人的邀请,三、四句甚至带有些豁达,但隐藏在诗后的是很浓重的牢愁,因此读来使人觉得有些压抑。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5月1日:第261-2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