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忆故人 文
朝中措·先生筇杖是生涯 文翻
先生筇杖是生涯,挑月更担花。
把住都无憎爱,放行总是烟霞。
飘然携去,旗亭问酒,萧寺寻茶。
恰似黄鹂无定,不知飞到谁家?
先生筇杖是生涯,挑月更担花。
把住都无憎爱,放行总是烟霞。
我每日里携杖云游四海为家,秋夜赏月,春日品花。
逢人见事不再起憎爱之心,把自己的身心都交付大自然的山水云霞。
飘然携去,旗亭问酒,萧寺寻茶。
恰似黄鹂无定,不知飞到谁家?
飘飘然来去随心所欲,有时到酒肆里打酒,有时到萧寺里讨茶。
我就像一只黄鹂栖飞不定,不知道明天又落到了谁家。
参考资料: 1、 李鸿昌编著.古代诗文名篇选注: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6:第296页 2、 刘石主编 清华大学《宋词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宋词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08:第604页 3、 禾火,王彦丽注译.宋词三百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7:第127页
木兰花慢 文
折芙蓉弄水,动玉佩、起秋风。
正柳外闲云,溪头淡月,映带疏钟。
人间厌谪堕久,恨霓旌未返碧楼空。
且与时人度日,自怜怀抱谁同。
当时种玉五云东。
露冷夜耕龙。
念瑞草成畦,琼蔬未采,尘染衰容。
谁知素心未已,望清都绛阙有无中。
寂寞归来隐几,梦听帝乐冲融。
念奴娇(垂虹亭) 文
放船纵棹,趁吴江风露,平分秋色。
帆卷垂虹波面冷,初落萧萧枫叶。
万顷琉璃,一轮金鉴,与我成三客。
碧空寥廓,瑞星银汉争白。
深夜悄悄鱼龙,灵旗收暮霭,天光相接。
莹澈乾坤,全放出、叠玉层冰宫阙。
洗尽凡心,相忘尘世,梦想都销歇。
胸中云海,浩然犹浸明月。
一落索 文
临江仙 文
醉春风 文
浣溪沙·雨湿清明香火残 文翻注赏
雨湿清明香火残。
碧溪桥外燕泥寒。
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
江南春好与谁看。
雨湿清明香火残。
碧溪桥外燕泥寒。
日长独自倚阑干。
清明时节的雨水落在祭拜后残留的香烛纸钱上,桥下溪水碧绿,桥外燕子衔湿泥筑巢。
白日渐长,独自一人人寂寞的倚着栏杆。
脱箨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
江南春好与谁看。
刚退去竹皮的竹子正散发着嫩绿之色,刚掉落花瓣的新杏,还未散发出酸味。
如此好的江南美景与谁一起观赏呢。
参考资料: 1、 倪木兴.《唐宋词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第100页
雨湿清明香火残。
碧溪桥外燕泥寒。
日长独自倚阑干。
香火:香烛纸钱.用以祭祀鬼神。
燕泥寒:燕子衔湿泥筑巢。
日长:春分后,夜短日长。
脱箨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
江南春好与谁看。
箨(tuò):竹皮,笋壳。
修篁(huáng):美好的竹子。
篁:竹.褪花:花瓣掉落。
与谁看:与谁一起观赏。
参考资料: 1、 倪木兴.《唐宋词精华》: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第100页
雨湿清明香火残。
碧溪桥外燕泥寒。
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
江南春好与谁看。
这首小词写于南渡后的某个清明节。
全词以生动朴素的语言勾画了江南清明时节如画的风光,抒发了远离家乡的孤独感和忧时伤事的苦闷心情。
上片抓住清明时节江南特有的风光展开画面。
“雨湿清明”,既点明了时间,又描状了江南一带清明时节雨纷纷的特色。
“香火残”,指清明扫墓时焚烧的香烛纸钱被雨水打湿后的情状。
“碧溪”,写江满溪碧青色的春水。
“燕泥寒”,说南来的燕子正啄着带寒意的泥土准备筑巢。
词人面对以上这些风物,不由得件件触起深沉悲凉的感慨。
由清明扫墓而联想起自己逃离家乡客居江南,无法祭扫先人之坟;
由燕子啄泥做窠,而联想起自己四处飘零无以为家,更由霏霏淫雨,料峭春寒,而联想起国事的暗淡艰难。
透过歇拍“日长独自倚阑干”的背后,可以想见词人心中蕴含着多少辛酸沉痛的潜台词啊!
上片中迷漾的景色又正与词人凄迷的心境妙合交融,富有一种深沉动人的韵。
下片写江南美好的春景及悲苦的心绪。
首句描画出刚脱了笋壳的修长的新竹青翠欲滴,散发出一片耀眼的绿色,沁人心脾。
次句化用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蝶恋花》)句意,状写新近褪落了娇艳花瓣的杏花杏子尚小,嫩绿而酸,清新可爱。
这样美妙的江南春色是多么令人心花怒放,神怡颜开啊!然而词人笔锋陡转,以反诘句“江南春好与谁看”收结全词。
既与上片歇拍孤独怆然韵心境相呼应,又表达了自己失国亡家、忧念时事而无心观赏的沉痛心情,烙上了时代的印记。
这正是朱敦儒南渡后中期词作的可贵之处。
这首词如同这一时期其它同类题材的词作一样,如“独倚危楼,无限伤心处。
芳草连天云薄暮”(《苏幕遮》)’“东风寂寞,可怜谁为攀折”(《念奴娇》),“秋风又到人间,叶珊珊。
四望烟波无尽,欠青山”(《相见欢》),以真性情写真景物,将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地交织成浑然一体的境界,思想性和艺术性均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资料: 1、 田宝琴,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辞典 词曲赋卷,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第2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