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夏日史遽庵先生招饮即用先生喜余归自吴阊过访原韵

作者: 陈维崧 朝代: 清代

分手柳花天,雪向晴窗飘落。

转眼葵肌初绣,又红欹栏角。

别来世事一番新,只吾徒犹昨。

话到英雄失路,忽凉风索索。

分手柳花天,雪向晴窗飘落。

转眼葵肌初绣,又红欹栏角。

柳花天:即暮春,杨柳飞花时节。

雪:指柳絮。

晋时才女谢道韫咏雪,有“未若柳絮因风起”之句,此处是反用。

葵肌:指葵花。

欹(qī):倾斜。

别来世事一番新,只吾徒犹昨。

话到英雄失路,忽凉风索索。

吾徒:我辈,我们。

索索:风声。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沁园春·十万琼枝

作者: 陈维崧 朝代: 清代
题徐渭文《钟山梅花图》,同云臣、南耕、京少赋。 十万琼枝,矫若银虬,翩如玉鲸。正困不胜烟,香浮南内;娇偏怯雨,影落西清。夹岸亭台,接天歌管,十四楼中乐太平。谁争赏?有珠珰贵戚,玉佩公卿。 如今潮打孤城,只商女船头月自明。叹一夜啼乌,落花有恨;五陵石马,流水无声。寻去疑无,看来似梦,一幅生绡泪写成。携此卷,伴水天闲话,江海余生。

点绛唇·夜宿临洺驿

作者: 陈维崧 朝代: 清代
晴髻离离,太行山势如蝌蚪。稗花盈亩,一寸霜皮厚。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悲风吼,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
晴髻离离,太行山势如蝌蚪。稗花盈亩,一寸霜皮厚。晴日丘峦历历在目,就像美人的发髻。远望蜿蜒曲折的太行山如同蝌蝌。稗花开满田中,像浓重的霜雪落了一寸多厚。 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悲风吼,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昔日赵魏燕韩古国,往事历历在目,令人不堪回首。悲风凄厉地吼着,中原大地枯枝败叶到处飞舞。 参考资料: 1、 袁世硕(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简编 下:中国人民出版社,2015:723 2、 邬国平,顾易生编著.古典诗词今译与评析: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723
晴髻(jì)离离,太行山势如蝌蚪。稗(bài)花盈亩,一寸霜皮厚。点绛唇:词牌名。双调,41字,仄韵。驿:驿站。晴髻:晴空中山峰如女子的发髻。髻:本指妇女的发式,此处比喻山峰。离离:分明可见的样子。稗:一种稻田中的害草,其花色白。一寸霜皮厚:指稗花堆积如凝霜一寸。 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悲风吼,临洺(míng)驿口,黄叶中原走。赵魏燕韩:战国时的四个国家。此指作者曾经游历的地方。临洺:县名,在今河北省永年县西。 参考资料: 1、 袁世硕(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简编 下:中国人民出版社,2015:723 2、 邬国平,顾易生编著.古典诗词今译与评析: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723
晴髻(jì)离离,太行山势如蝌蚪。稗(bài)花盈亩,一寸霜皮厚。晴日丘峦历历在目,就像美人的发髻。远望蜿蜒曲折的太行山如同蝌蝌。稗花开满田中,像浓重的霜雪落了一寸多厚。点绛唇:词牌名。双调,41字,仄韵。驿:驿站。晴髻:晴空中山峰如女子的发髻。髻:本指妇女的发式,此处比喻山峰。离离:分明可见的样子。稗:一种稻田中的害草,其花色白。一寸霜皮厚:指稗花堆积如凝霜一寸。 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悲风吼,临洺(míng)驿口,黄叶中原走。昔日赵魏燕韩古国,往事历历在目,令人不堪回首。悲风凄厉地吼着,中原大地枯枝败叶到处飞舞。赵魏燕韩:战国时的四个国家。此指作者曾经游历的地方。临洺:县名,在今河北省永年县西。 参考资料: 1、 袁世硕(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简编 下:中国人民出版社,2015:723 2、 邬国平,顾易生编著.古典诗词今译与评析: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723
晴髻离离,太行山势如蝌蚪。稗花盈亩,一寸霜皮厚。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悲风吼,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  《点绛唇·夜宿临洺驿》是一首纪游怀古词。“临洺驿”在今河北省永年县,离邯郸市很近,是“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的燕赵之地。上阕写登览所见。首二句当是傍晚斜日下远眺太行山的情景一峰峦攒聚。峰如髻,在晴日光照下清晰入目,这是凝视的感觉。当视线扫射呈散点横延时只觉山势起伏蜿蜒,游移如蝌蚪。几句粗笔点画,境界阔大而苍凉。动静相合,以动写静。词一起首就出气势,正好向怀古之情过渡。“稗花”二句是近看,视线下沉。稗花指杂草,望中犹若一层厚霜铺在地面。“盈亩”,意思是一片片有广度感;“一寸”是泛言厚度。田野本应是庄稼物,而今却是“稗花”一片,秋色原应呈绚烂状,可现在灰白迷蒙眼帘映入的是如此单调的色彩。这是写眼前景,但此景呈现的是萧瑟悲凉之感,同时勾出的也是心中情远山雄峙,绵延成势,乃自然之景,山河依然,并不随沧桑剧变而减其势;田亩破败稗花遍地是社会之貌,山河易主,一切都没有从战乱中苏复。   下阕写登临怀古,只用二句略透心绪。“堪回首”三字,当作反诘语气读,即不堪回首。细味又并非历史岁月的不堪回首而是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令人觉得不堪回首。两句表达的是一种失落惆怅的情怀。“悲风吼”三句则紧扣北地霜风,因其风向南故云“黄叶中原走”。这“吼”既是西风怒吼,更是词人心里的悲吼。作者把千头万绪、百折千绕的郁闷、慨叹、愤怨、怅惘、困惑、迷茫等等全都裹进了这一“吼”中。结句“黄叶中原走”所构成的境界更是呈现出大地茫茫、寥阔迷离、一切都在黄叶乱舞随风旋走的色调中。这是景色,也是心态。词人的怀古,似已通感于自然一时“狂飙为我从天落”,令结拍极具神韵。   从全词来看,上阕全着墨于写现实之景,下阕首句写过去之景,结句写现实之景,一古一今。以过去来映衬现实,加强了词的苍凉深沉感,体现了陈维崧词的豪放特色。全词以写景为主,但抒情渗透于写景中,具有十分强烈的抒情性。词中未提到任何具体的历史事件,也没有明言任何具体的历史鉴戒。内容相当含混,同时也留下了很多想像的空间。 参考资料: 1、 黄岳洲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1255 2、 钱钟联等撰.元明清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513

游京口竹林寺

作者: 陈维崧 朝代: 清代

长江之上,看枝峰蔓壑,尽饶霸气。

狮子寄奴生长处,一片雄山莽水。

怪石崩云,乱岗淋雨,下有鼋鼍睡。

层层都挟,飞而食肉之势。

只有铁瓮城南,群山嬴秀,画出吴天翠。

绝似小乔初嫁与,顾曲周郎佳婿。

竹院盘陀,松寮峭蒨,最爱林皋寺。

徘徊难去,夕阳烟磬沉未?

歌筵感旧

作者: 陈维崧 朝代: 清代

谁家摇步障,明月夜,赏花天。

正壁带红稠,帘衣绿绉,夹路钗钿。

从前,也曾听处,渐如尘似梦记难全。

遮莫延秋门里,不然道政坊边。

铜仙,有泪泻如铅。

揽镜恼华颠。

讵飘零江海,重归故国,再上珠筵。

龟年,莫停歌拍,怕举头皓魄不常圆。

正月新蒲细柳,满场横竹哀弦。

江南忆同云臣和蘧庵先生韵

作者: 陈维崧 朝代: 清代

江豚翻碧浪,凭高望极,折戟半沉沙。

鸡笼山下路,记得凤城,数十万人家。

貂禅掩映,钟山翠、叠鼓鸣笳。

更参差、青溪红板,从古说繁华。

堪嗟!

齐台梁苑,残月晓风,剩颓墙败瓦。

只苍凉、半林枫槲,四壁龙蛇。

几番夜雨寒潮泊,空城下、浪打蒹葭。

青衫湿,隔船同诉天涯。

汴梁城内有李师师巷经过感赋

作者: 陈维崧 朝代: 清代

是东京旧迹,愁漠漠,雨丝丝。

怅赵宋繁华,樊楼笑语,总被风吹。

凄其,剩勾栏在,照绿窗曾挂月如规。

今日颓垣废井,当年舞榭歌基。

师师,雪貌玉为肌。

玩月赏花时。

惹君王夜幸,香橙暗擘,腻笋潜携。

谁知,小屏风后,有周郎低唱断肠词。

一代春娇寂寞,半城夜火参差。

客有言西江近事者感而赋此

作者: 陈维崧 朝代: 清代

说西江近事最销魂,啼断竹林猿。

叹灌婴城下,章江门外,玉碎珠残。

争拥红妆北去,何日遂生还。

寂寞词人句,南浦西山。

谁向长生宫殿,对君王试鼓,别鹄离鸾。

恐未歌此曲,先已惨天颜。

只小姑端然未去,伴彭郎烟水月明间。

终古是,银涛雪浪,雾鬓风鬟。

二月十一日夜风月甚佳过水绘园听诸郎弦管灯

作者: 陈维崧 朝代: 清代

弹地弦清,飘来笛脆,曲室诸郎歌管。

他乡风月佳无比,只是中年以后,心情顿懒。

遥忆故园妆楼上,镇玉臂云鬟凄断。

伤心处,何事尊前,一声河满。

却是绛河欲没,珠绳乍转。

画角谯楼哀怨。

旧事如尘,新愁似梦,可惜一场分散。

奈天涯滋味,瞒不过、南归鱼雁。

吮霜毫、才提还倦。

莫虑春寒,罗衾红泪暖。

癸丑除夕

作者: 陈维崧 朝代: 清代

响铜签。

许多年、旧事压眉尖。

记得当初,后堂弟妹,团圞围定红帘。

饮尽了、屠苏千盏,挞画鼓,憨笑赌黄柑。

十里春城,金蛾暗扑,火凤交衔。

自后也逢除夕,叹此身长是,弟北兄南。

第宅俱非,颠毛都换,每因节令生嫌。

只万点、官桥夜火,风吹零乱映疏檐。

羡煞邻家岁酒,隔巷春衫。

12345 共14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