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作者: 黄庭坚 朝代: 宋代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qú)塘滟滪关。投送边荒经历万死两鬓斑斑,如今活着走出瞿塘峡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还未到江南先自一笑,站在岳阳楼上对着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满江的风雨独自倚靠栏杆,挽成湘夫人的十二髻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可惜我不能面对湖水,只在银山堆里看君山。 参考资料: 1、 金性尧.宋诗三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70-171 2、 朱安群 等.黄庭坚诗文选译:巴蜀书社,1991:162-164 3、 黄宝华.黄庭坚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41-142 4、 陈永正.黄庭坚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01-102 5、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255-256
投荒万死鬓(bìn)毛斑,生出瞿(qú)塘滟(yàn)滪(yù)关。投荒:被流放到荒远边地。鬓毛:鬓发。斑:花白。瞿塘:瞿塘峡,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长江三峡之首。滟滪关:滟滪堆是矗立在瞿塘峡口江中的一块大石头,突兀江心,形势险峻。附近的水流得非常急,是航行很危险的地带。生入瞿塘滟滪关:东汉班超从军西域三十一年,年老思归,有“但愿生入玉门关”的话。此用其语。入:一作“出”。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江南:这里泛指长江下游南岸,包括作者的故乡分宁在内。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wǎn)结湘娥十二鬟(huán)。川:这里指洞庭湖。“绾结”句:写风雨凭栏时所见君山。绾结:(将头发)向上束起。一作“绾髻”。湘娥:《楚辞·九歌》中的湘君和湘夫人,相传即帝舜二妃娥皇和女英,君山是她们居住的地方。鬟:发髻。十二鬟:是说君山丘陵起伏,有如女神各式各样的发髻。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当:正对着,指在湖面上面对着湖水。银山:一作“银盘”。 参考资料: 1、 金性尧.宋诗三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70-171 2、 朱安群 等.黄庭坚诗文选译:巴蜀书社,1991:162-164 3、 黄宝华.黄庭坚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41-142 4、 陈永正.黄庭坚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01-102 5、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255-256
投荒万死鬓(bìn)毛斑,生出瞿(qú)塘滟(yàn)滪(yù)关。投送边荒经历万死两鬓斑斑,如今活着走出瞿塘峡滟滪关。投荒:被流放到荒远边地。鬓毛:鬓发。斑:花白。瞿塘:瞿塘峡,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长江三峡之首。滟滪关:滟滪堆是矗立在瞿塘峡口江中的一块大石头,突兀江心,形势险峻。附近的水流得非常急,是航行很危险的地带。生入瞿塘滟滪关:东汉班超从军西域三十一年,年老思归,有“但愿生入玉门关”的话。此用其语。入:一作“出”。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还未到江南先自一笑,站在岳阳楼上对着君山。江南:这里泛指长江下游南岸,包括作者的故乡分宁在内。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wǎn)结湘娥十二鬟(huán)。满江的风雨独自倚靠栏杆,挽成湘夫人的十二髻鬟。川:这里指洞庭湖。“绾结”句:写风雨凭栏时所见君山。绾结:(将头发)向上束起。一作“绾髻”。湘娥:《楚辞·九歌》中的湘君和湘夫人,相传即帝舜二妃娥皇和女英,君山是她们居住的地方。鬟:发髻。十二鬟:是说君山丘陵起伏,有如女神各式各样的发髻。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可惜我不能面对湖水,只在银山堆里看君山。当:正对着,指在湖面上面对着湖水。银山:一作“银盘”。 参考资料: 1、 金性尧.宋诗三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70-171 2、 朱安群 等.黄庭坚诗文选译:巴蜀书社,1991:162-164 3、 黄宝华.黄庭坚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41-142 4、 陈永正.黄庭坚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01-102 5、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255-256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第一首诗写遇赦归来的欣悦之情。首句写历尽坎坷,九死一生,次句谓不曾想还活着出了瞿塘峡和滟滪关,表示劫后重生的喜悦。三四句进一步写放逐归来的欣幸心情:还没有到江南的家乡就已欣然一笑,在这岳阳楼上欣赏壮阔景观,等回到了家乡,还不知该是如何的欣慰。此诗意兴洒脱,诗人乐观豪爽之情可以想见,映照出诗人不畏磨难、豁达洒脱的情怀。全诗用语精当,感情表述真切。   诗以望君山一个动作,让读者自己去猜测揣摸,去体会。这样的结尾,与王维《酬张少府》结句“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及杜甫《缚鸡行》结句“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相同,都是不写之写,有有余不尽之意。   第二首诗写凭栏远眺洞庭湖时的感受。“满川风雨”,隐指作者所处的恶劣的政治形势。即使是在这样一个困苦的环境中,他还兴致勃勃地凭栏观赏湖山胜景,足见其胸次之高。次句写凭栏时所得印象,说放眼远望,君山众峰的形状好像湘水女神盘结起的十二个发髻,写出了君山的灵秀之气。三四句推开一步,设想如能在湖风扑面白浪掀天的波心浪峰上,细细观赏君山,当是非常惬意。“银山堆里看青山”,以简洁的笔墨,写出了极为壮丽景观。诗人忧患余生,却能以如此开阔之胸襟,写出如此意气风发的诗句,千载之下,令人钦佩不已。   独上高褛,可以望洞庭湖;楼在岳阳城西门上,和湖还有一段距离,则在风雨中又不能在“银山堆里看青山”,所以只好出之以想象,而将其认作湘峨鬟髻了。刘禹锡《望洞庭》云:“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雍陶《望君山》云:“应是水仙梳洗罢,一螺青黛镜中心。”可能给黄庭坚以某种启发,给他提供了想象的依据。   诗人自绍圣初因修国史被政敌诬陷遭贬,到徽宗即位,政治地位才略有改善。此时从湖北沿江东下,经过岳阳,准备回到故乡去。诗人历经磨难,长途漂泊,旅况萧条,在风雨中独上高楼,所以一方面为自己能够在投荒万死之后平安地通过滟滪天险活着生还而感到庆幸,另一方面回首平生,瞻望前路,又不能不痛定思痛,黯然伤神。因而欣慨交心,凄然一笑。苏轼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中“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此老真是胸次浩然,早已将一切忧患置之度外,真像关汉卿在套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所说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槌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黄庭坚与之相比,似乎还未能完全忘怀得失。这种气质上的差异,很准确地表现在作品中。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560-561

蓦山溪(春晴)

作者: 黄庭坚 朝代: 宋代

朝来风日,陡觉春衫便。

翠柳艳明眉,戏秋千、谁家倩盼。

烟匀露洗,草色媚横塘,平沙软。

雕轮转。

行乐闻弦管。

追思年少,走马寻芳伴。

一醉几缠头,过扬州、珠帘尽卷。

而今老矣,花似雾中看,欢喜浅。

天涯远。

信马归来晚。

木兰花令

作者: 黄庭坚 朝代: 宋代

新年何许春光漏。

小院闭门风日透。

酥花入坐颇欺梅,雪絮因风全是柳。

使君落笔春词就。

应唤歌檀催舞袖。

得开眉处且开眉,人世可能金石寿。

木兰花令(次前韵再呈功甫)

作者: 黄庭坚 朝代: 宋代

青壶乃似壶中谪。

万象光辉森宴席。

红尘闹处便休休,不是个中无皂白。

歌烦舞倦朱成碧。

春草池塘凌谢客。

共君商略老生涯,归重玉田秧白石。

戏和答禽语

作者: 黄庭坚 朝代: 宋代

南村北村雨一犁,新妇饷姑翁哺儿。

田中啼鸟自四时,催人脱袴著新衣。

著新替旧亦不恶,去年租重无袴著。

戏咏蜡梅二首

作者: 黄庭坚 朝代: 宋代

体薰山麝脐,色染蔷薇露。

披拂不满襟,时有暗香度。

戏咏零陵李宗古居士家驯鹧鸪二首

作者: 黄庭坚 朝代: 宋代

真人梦出大槐宫,万里苍梧一洗空。

终日忧兄行不得,鹧鸪应是鼻亭公。

临河道中

作者: 黄庭坚 朝代: 宋代

村南村北禾黍黄,穿林入坞岐路长。

据鞍梦归在亲侧,弟妹妇女笑两厢。

甥侄跳梁暮堂下,惟我小女始扶床。

屋头扑枣烂盈(左豆右斗),嬉戏欢争挽衣裳。

觉来去家三百里,一园兔丝花气香。

可怜此物无根本,依草著木浪自芳。

风烟雨露非无力,年年结子飘路傍。

不如归种秋柏实,他日随我到冰霜。

和答魏道辅寄怀十首

作者: 黄庭坚 朝代: 宋代

排江鬼瞰室,贯朽粟红陈。

君行谁为容,款门定生嗔。

谅无绨袍故,尽是白头新。

天涯阿介老,有鼻可挥斤。

和师厚栽竹

作者: 黄庭坚 朝代: 宋代

大隐在城市,此君真友生。

根须辰日斸,笋要上番成。

龙化葛陂去,凤吹阿阁鸣。

草荒三径断,岁晚见交情。

12345 共213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