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忧患

作者: 龚自珍 朝代: 清代
故物人寰少,犹蒙忧患俱。春深恒作伴,宵梦亦先驱。不逐年华改,难同逝水徂。多情谁似汝?未忍托禳巫。

点绛唇·十月二日马上作

作者: 龚自珍 朝代: 清代
一帽红尘,行来韦杜人家北。满城风色,漠漠楼台隔。目送飞鸿,景入长天灭。关山绝,乱云千叠,江北江南雪。
一帽红尘,行来韦杜人家北。满城风色,漠漠楼台隔。帽上积着城市中的风尘,我来到都城的城北。城中正刮着大风,卷起尘土,满城都漠漠一片,人家的楼台隔着尘土,模糊不清。 目送飞鸿,景入长天灭。关山绝,乱云千叠,江北江南雪。我仰望飞雁,直到雁影消失在遥远的天空中。天边的山脉一线,云层重重叠叠,要下雪了,这雪花将洒遍大江南北。 参考资料: 1、 罗斯宁,罗镇邦选注.历代词三百首: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第316页 2、 龚自珍著;侯荣荣解评.龚自珍集:三晋出版社,2008:第149页
一帽红尘,行来韦杜人家北。满城风色,漠漠楼台隔。帽上积着城市中的风尘,我来到都城的城北。城中正刮着大风,卷起尘土,满城都漠漠一片,人家的楼台隔着尘土,模糊不清。一帽:暗用“侧帽”典。《周书·独孤信传》:“(独孤)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吉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本处取其风流自赏意。宋·陈纪《倦寻芳》:“满簪霜雪,一帽尘埃,消几寒食。”红尘:闹市的飞尘。韦杜:唐代韦氏、杜氏的并称。韦氏居韦曲,杜氏居杜曲,皆在长安城南,世为望族。时称“韦杜”,世人有“城南韦杜,离天尺五”之称。这里指北京城中贵族豪门所集中居住的地方。“满城”二句:全城的豪门楼台广漠一片,但又互相隔绝。暗示对豪门之间争斗的厌倦。漠漠:形容分布。 目送飞鸿,景入长天灭。关山绝,乱云千叠,江北江南雪。我仰望飞雁,直到雁影消失在遥远的天空中。天边的山脉一线,云层重重叠叠,要下雪了,这雪花将洒遍大江南北。目送飞鸿:眺望天边雁影。景:同“影”,这里指雁影。关山:关隘和山川。这里指北京郊区的西山等。 参考资料: 1、 罗斯宁,罗镇邦选注.历代词三百首: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第316页 2、 龚自珍著;侯荣荣解评.龚自珍集:三晋出版社,2008:第149页
一帽红尘,行来韦杜人家北。满城风色,漠漠楼台隔。目送飞鸿,景入长天灭。关山绝,乱云千叠,江北江南雪。  上片开头便由骑马出游写起。先写骑马出游的风貌。“一帽红尘”,点明出游时风尘仆仆, 同时,还说明了出游所经之路是尘埃飞扬的闹市。再写骑马出游的行踪,以“韦杜人家北”代指清都京师中的显贵豪门的住宅区。随后, 写所见到的显贵豪门住宅区的楼台,并以“满城风色”作比,认为有“隔”。作者在此未发一个议论, 但却表示了对显贵豪门厌弃的态度。   下片转写飞鸿南去。飞鸿飞去的地方正是作者家乡所在的江南,于是,禁不住对家乡的思念而“目送飞鸿”,一直望到飞鸿的影子在远天消失。作者的思乡之心便飞过了隔绝的关山,从千迭的乱云中穿过,想象到家乡可能也正是千里飞雪。下片写南去的飞鸿,进而抒发了思乡之情,表面上看来与上片表达的思想关系不大,实际上,越写思乡之切,就越使得对显贵豪门厌弃的态度更加鲜明。   词的上、下两片,虽各有侧重,但又是完整的一体。两片相接,照视线的移动,由望高楼到望空中,再到望飞鸿,合理而自然。全词无议论,以形象的语言写所见、所想,再透过所见、所想显露出要表达的思想。写所想,能驰骋想象,飞过关山,穿过乱云,展现了千里飞雪的壮阔图景。 参考资料: 1、 刘福元.古代词曲名篇选读:河北人民出版社,1983:第240页

已亥杂诗 246

作者: 龚自珍 朝代: 清代

对人才调若飞仙,词令聪华四座传。

撑住东南金粉气,未须料理五湖船。

已亥杂诗 129

作者: 龚自珍 朝代: 清代

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

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

逆旅题壁,次周伯恬原韵

作者: 龚自珍 朝代: 清代

名场阅历莽无涯,心史纵横自一家。

秋气不惊堂内燕,夕阳还恋路旁鸦。

东邻嫠老难为妾,古木根深不似花。

何日冥鸿踪迹遂,美人经卷葬年华。

已亥杂诗 245

作者: 龚自珍 朝代: 清代

豆蔻芳温启瓠犀,伤心前度语重提。

牡丹绝色三春暖,岂是梅花处士妻。

已亥杂诗 248

作者: 龚自珍 朝代: 清代

小语精微沥耳圆,况聆珠玉泻如泉。

一番心上温 过,明镜明朝定少年。

已亥杂诗 250

作者: 龚自珍 朝代: 清代

去时栀子压犀簪,次第寒花掐到今。

谁分江湖摇落后,小屏红烛话冬心。

已亥杂诗 249

作者: 龚自珍 朝代: 清代

何须宴罢始留髡,绛蜡床前款一尊。

姊妹隔花催送客,尚拈罗带不开门。

已亥杂诗 247

作者: 龚自珍 朝代: 清代

鹤背天风堕片言,能苏万古落花魂。

征衫不渍寻常泪,此是平生未报恩。

5152535455 共196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