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邓子平

作者: 柳亚子 朝代: 近代

嘘寒问暖费经营,豪气能消邓子平。

出入车鱼宁有憾?

播迁吴粤岂无名!

狂奴肝胆吾轻剖,琐事眠餐汝总成。

自是人间美男子,翻疑母性太多情。

玉楼春

作者: 郑文焯 朝代: 近代

梅花过了仍风雨,著意伤春天不许。

西园词酒去年同,别是一番惆怅处。

一枝照水浑无语,日见花飞随水去。

断红还逐晚潮回,相映枝头红更苦。

蝶恋花·窈窕燕姬年十五

作者: 王国维 朝代: 近代

窈窕燕姬年十五,惯曳长裾,不作纤纤步。

众里嫣然通一顾,人间颜色如尘土。

一树亭亭花乍吐,除却天然,欲赠浑无语。

当面吴娘夸善舞,可怜总被腰肢误。

蝶恋花·窣地重帘围画省

作者: 王国维 朝代: 近代

窣地重帘围画省,帘外红墙,高与银河并。

开尽隔墙桃与杏,人间望眼何由骋。

举首忽惊明月冷,月里依稀,认得山河影。

问取常娥浑未肯,相携素手层楼顶。

蝶恋花·独向沧浪亭外路

作者: 王国维 朝代: 近代

独向沧浪亭外路,六曲阑干,曲曲垂杨树。

展尽鹅黄千万缕,月中并作濛濛雾。

一片流云无觅处,云里疏星,不共云流去。

闭置小窗真自误,人间夜色还如许。

荷叶杯 戏效花间体

作者: 王国维 朝代: 近代

手把金尊酒满,相劝。

情极不能羞。

乍调筝处又回眸。

留摩留。

留摩留。

矮纸数行草草,书到。

总道苦相思。

朱颜今日未应非。

归摩归。

归摩归。

无赖灯花又结,照别。

休作一生拚。

明朝此际客舟寒。

欢摩欢。

欢摩欢。

谁道闲愁如海,零碎。

雨过一池沤。

时时飞絮上帘钩。

愁摩愁。

愁摩愁。

昨夜绣衾孤拥,幽梦。

一霎钿车尘。

道旁依约见天人。

真摩真。

真摩真。

隐隐轻雷何处,将曙。

隔牖见疏星。

一庭芳树乱啼莺。

醒摩醒。

醒摩醒。

书古书中故纸

作者: 王国维 朝代: 近代

昨夜书中得故纸,今朝随意写新诗。

长绢箧底终无恙,比入怀中便足奇。

黯淡谁能知汝恨,沾涂亦自笑余疾。

书成付与炉中火,了却人间是与非。

烟水寻常事

作者: 鲁迅 朝代: 近代
烟水寻常事,荒村一钓徒。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
烟水寻常事,荒村一钓徒。飘流生涯中的烟雾水浓,看多了就觉得习以为常,这好比烟波钓徒驾着小舟飘荡。 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深夜从沉醉中一觉惊醒,只见荒村萧索江水茫茫,找不到栖身的席草充饥的米粮。 参考资料: 1、 孙郁.走进鲁迅世界 鲁迅著作解读文库 诗歌卷.北京市: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年:173页 2、 吴传玖.鲁迅诗译读:昆仑出版社,2005年:125页
烟水寻常事,荒村一钓徒。烟水:义同“烟波”。指江湖上风雨变幻、飘泊不定的艰苦生活。寻常事:极平常的事。村:荒凉的村庄。也是暗喻所住大陆新村寓所。钓徒:钓鱼人。亦是作者自喻。 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深宵:深夜。沉醉:大醉,在此诗中含有双关意义,带有讽刺意味。菰(gū)蒲:植物名。菰,禾本科,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蒲,水草,嫩芽可食,蒲叶可编席。菰蒲,代指最低饮食所需。 参考资料: 1、 孙郁.走进鲁迅世界 鲁迅著作解读文库 诗歌卷.北京市: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年:173页 2、 吴传玖.鲁迅诗译读:昆仑出版社,2005年:125页
烟水寻常事,荒村一钓徒。飘流生涯中的烟雾水浓,看多了就觉得习以为常,这好比烟波钓徒驾着小舟飘荡。烟水:义同“烟波”。指江湖上风雨变幻、飘泊不定的艰苦生活。寻常事:极平常的事。村:荒凉的村庄。也是暗喻所住大陆新村寓所。钓徒:钓鱼人。亦是作者自喻。 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深夜从沉醉中一觉惊醒,只见荒村萧索江水茫茫,找不到栖身的席草充饥的米粮。深宵:深夜。沉醉:大醉,在此诗中含有双关意义,带有讽刺意味。菰(gū)蒲:植物名。菰,禾本科,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蒲,水草,嫩芽可食,蒲叶可编席。菰蒲,代指最低饮食所需。 参考资料: 1、 孙郁.走进鲁迅世界 鲁迅著作解读文库 诗歌卷.北京市: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年:173页 2、 吴传玖.鲁迅诗译读:昆仑出版社,2005年:125页
烟水寻常事,荒村一钓徒。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  诗的前两句“烟水寻常事,荒村一钓徒”从字面上看似乎有点消极。这里“荒村钓徒”是作者鲁迅的自况,一般说来,这不是一位“战士”而是一位“隐者”的形象。身在山水之间,心在江湖之上,以钓为乐,远避尘世,这种人没有什么积极于人世可言。然而,仔细推敲,作者鲁迅这里虽以“钓徒”自况,但在第一句看似轻松自然地写了一句“烟水寻常事”,对这一句可至关重要,因为这一句旨在说明,他是一位久经风浪,见过世面,敢于“直面人生”的战士。他对风波的险恶不但毫不畏惧,而且已经习惯,可谓是“大风浪里好行船”的水手,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钓者”。在这里,“荒村钓徒”不过是一个比喻,一个代号。即使从字面意思上也说明:在军阀当局的迫害下,危机四伏,荆棘遍地,为了避开特务的监视和袭击,作者鲁迅只能像一个飘泊江湖的渔夫,过着动荡不定的生活。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因此也不以为然,只把它当成正常的情况。   诗的后两句“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是这首诗的重点。这两句诗,含意十分丰富,感情也十分沉重,表现出作者因军阀当局的迫害而生的悲愤就像飘泊于江湖的渔人,深宵酒醒,江水连天,四处茫茫,既寻不到一张栖身的蒲席,也找不到一点充饥的菰米,“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衬托出艰苦困顿的处境,作者鲁迅这里也没有表现出一种消极无奈的情绪,因在前两句诗中,他已经说出了自己对险恶处境十分习惯,并不会被困难和险恶吓倒,这里之所以再一次强调自己所处的境地,更多的还是在揭露和抨击军阀当局对包括鲁迅在内的革命的和进步的文化界人士的残酷打击和迫害,也表现了自己不畏艰难,要继续斗争下去的革命精神。   这首诗在艺术上形象鲜明,意境幽远。全诗短短数句,即有简练明晰的印象,眼前就像展现一幅烟水垂钓图,甚至有如身历其境的感觉,将各种景象完全融化在一起。诗中并无激烈慷慨之语,但诗的后面汹涌着澎湃的激情,有不尽的想象,不尽的思索。全诗比喻都是明喻(如“烟水”、“钓徒”、“深宵”、“菰蒲”等),却又十分含蓄,“明”和“隐”,“含”和“露”,矛盾统一,紧密结合,反而相得益彰。 参考资料: 1、 孙中田.鲁迅诗词解析: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年:202-203页

赠邬其山

作者: 鲁迅 朝代: 近代

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

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

忽而又下野,南无阿弥陀。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

作者: 鲁迅 朝代: 近代

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

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

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

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

678910 共34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