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沟

作者: 王安石 朝代: 宋代

霹雳沟西路,柴荆四五家。

忆曾骑款段,随音入桃花。

江宁夹口三首

作者: 王安石 朝代: 宋代

茅屋沧洲一酒旗,午烟孤起隔林炊。

江清日暖芦花转,只似春风柳絮时。

云之祁祁答董传

作者: 王安石 朝代: 宋代

云之祁祁,或雨于渊。

苗之翘翘,或槁于田。

云之祁祁,或雨于野。

有槁于田,岂不自我。

荟兮其隮,其在西郊。

匪我为之,我歌且谣。

蔚兮其复,南山之侧。

我歌且谣,维以育德。

和金陵怀古

作者: 王安石 朝代: 宋代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过刘全美所居

作者: 王安石 朝代: 宋代

西崦晴天得强扶,出林知有故人居。

数能过我论奇字,当复令公见异书。

寄虞氏兄弟

作者: 王安石 朝代: 宋代

一身兼抱百忧虞,忽忽如狂久废书。

畴昔心期俱丧勇,此来腰疾更悉虚。

久闻阳羡安家好,自度渊明与世疏。

亦有未归沟壑日,会应相近置田庐。

弯碕

作者: 王安石 朝代: 宋代

残暑安所逃,弯碕北窗北。

伐翳作清旷,培芳卫岑寂。

投衣挂青枝,敷簟取一息。

凉风过碧水,俯见游鱼食。

永怀少陵诗,菱叶净如拭。

谁当共新甘,紫角方可摘。

叠题乌江亭

作者: 王安石 朝代: 宋代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上百次的征战使壮士疲劳、士气低落,中原之战的失败之势再难挽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虽然江东子弟现在仍在,但他们是否还愿意跟楚霸王卷土重来?

参考资料: 1、 高克勤.王安石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67-68 2、 卢如山.绝句选译: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2:168-169 3、 高克勤.王安石诗词文选注:上海远东出版社,2013:19-20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壮士:指项羽。

中原一败:括项羽垓下之败。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肯:岂肯,怎愿。

卷土来:即卷土重来。

指失败之后,整顿以求再起。

参考资料: 1、 高克勤.王安石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67-68 2、 卢如山.绝句选译: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2:168-169 3、 高克勤.王安石诗词文选注:上海远东出版社,2013:19-20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上百次的征战使壮士疲劳、士气低落,中原之战的失败之势再难挽回。

壮士:指项羽。

中原一败:括项羽垓下之败。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虽然江东子弟现在仍在,但他们是否还愿意跟楚霸王卷土重来?

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肯:岂肯,怎愿。

卷土来:即卷土重来。

指失败之后,整顿以求再起。

参考资料: 1、 高克勤.王安石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67-68 2、 卢如山.绝句选译: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2:168-169 3、 高克勤.王安石诗词文选注:上海远东出版社,2013:19-20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杜牧在他的《题乌江亭》中写到:“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意思是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卷土重来。

而王安石则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以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诗歌开篇就以史实扣题,针对项羽的失败直接指出“势难回”。

楚霸王的转折点在“鸿门宴”,没能杀成刘邦,到“垓下之围”时已经面临着众叛亲离的境地。

而细数项羽失败的原因,最大的因素恐怕就是他自身的刚愎自用了吧。

所以文章“壮士哀”就隐含着这样的信息,那时的项羽已经失去人心,天时、地利、人和中,人和是最重要的因素,而项羽已经失去,要挽回大业是十分艰难,概率也是很低的。

  所以,王安石在三、四两句中进一步阐释“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他以辛辣的口吻明确地表示,即使项羽真的重返江东,江东子弟是不会替他卖力的。

杜、王的观点不同是因为他们的出发点和立场不同。

杜牧着眼于宣扬不怕失败的精神,是借题发挥,是诗人咏史;

王安石则审时度势,指出项羽败局已定,势难挽回,反驳了杜牧的论点,是政治家的咏史。

诗中最后的反问道出了历史的残酷与人心向背的变幻莫测,也体现出王安石独到的政治眼光。

  如果说杜牧是为项羽翻案,那么王安石则是为历史本身翻案,人与历史的关系本来就是“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这首诗中,作为北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将变法中的革新精神带到咏史诗的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对前人提出质疑,这也是一种创新。

这种史论史评是王安石完成咏史诗从叙事体向抒情体,最终走向议论体的转变,对当时的诗文革新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王安石则属意史论史评,延伸了咏史诗的内容深度,有着独到的政治见解。

  王安石的诗,十分辛辣冷峻,但却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参考资料: 1、 高克勤.王安石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67-68 2、 高克勤.王安石诗词文选注:上海远东出版社,2013:19-20

谒金门·春又老

作者: 王安石 朝代: 宋代

春又老。

南陌酒香梅小。

遍地落花浑不扫。

梦回情意悄。

红笺寄与添烦恼。

细写相思多少。

醉后几行书字小。

泪痕都揾了。

春又老。

南陌酒香梅小。

遍地落花浑不扫。

梦回情意悄。

红笺寄与添烦恼。

细写相思多少。

醉后几行书字小。

泪痕都揾了。

  南陌酒香梅小,南陌是一个地名,南陌的酒,还是很香,满树的梅花却瘦弱了。

这里有对比的意思。

虽然对比的意思很糟糕,酒香对梅小。

但这正是高明之处,酒香是过去闻到的,梅小是此时的。

是回忆和现实的比较。

回忆是美好的,现实是潦倒的。

  遍地落花浑不扫 梦回情意悄 红笺寄与添烦恼 细写相思多少 醉后几行书字小 泪痕都揾了 。

这几句就很简单了。

遍地落花浑不扫,落花满地也不曾去扫,此时的我仍旧是在梦中啊。

梦里我回到了那个恋爱的季节,多么狂热、多么美好。

(红笺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喜欢把信纸折成笺。

)写信给他只是让自己越来越想他,徒增烦恼,在信中寄托了我多少的相思之情。

醉后,)古人无论男子还是女子都爱喝酒,因为诗歌都是这么写的,其实这多半是配合诗词的意境罢了。

)这句的表面意思就是喝酒了后,给你想情书,一边哭,一边写。

哭的眼泪都干了,眼睛也模糊了,字也越写越小。

  这就是以一个女子口吻来写的词,宋朝的人为什么喜欢这么写的。

可怜永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是唐朝,唐朝的男人出外打战,女人在家想男人。

建功立业是每个男人的梦想。

然而宋朝太弱小了,他们不能。

所以只好回忆回忆了。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清平乐

作者: 王安石 朝代: 宋代

云垂平野。

掩映竹篱茅舍。

阒寂幽居实潇洒。

是处绿娇红冶。

丈夫运用堂堂。

且莫五角六张。

若有一卮芳酒,逍遥自在无妨。

6667686970 共117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