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别离 文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题北榭碑 文翻注译赏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一旦成为贬谪之人,就像贾谊到了长沙,日日西望,望不见长安,也望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黄鹤楼上传来了一声声《梅花落》的笛声,使这五月的江城又见到纷落的梅花。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867 . 2、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297-299 .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迁客:被贬谪之人。
去长沙:用汉代贾谊事。
贾谊因受权臣谗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曾写《吊屈原赋》以自伤。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江城:指江夏(今湖北武昌),因在长江、汉水滨,故称江城。
落梅花:即《梅花落》,古代笛曲名。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867 . 2、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297-299 .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一旦成为贬谪之人,就像贾谊到了长沙,日日西望,望不见长安,也望不见家。
迁客:被贬谪之人。
去长沙:用汉代贾谊事。
贾谊因受权臣谗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曾写《吊屈原赋》以自伤。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黄鹤楼上传来了一声声《梅花落》的笛声,使这五月的江城又见到纷落的梅花。
江城:指江夏(今湖北武昌),因在长江、汉水滨,故称江城。
落梅花:即《梅花落》,古代笛曲名。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867 . 2、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297-299 .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
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
所以诗人引贾谊为同调。
“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他的自我辩白之意。
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有使诗人忘怀国事。
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
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来说十分遥远,充满了隔膜。
望而不见,诗人不免感到惆怅。
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他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
诗人巧借笛声来渲染愁情。
王琦注引郭茂倩《乐府诗集》对此调的题解说:“《梅花落》本笛中曲也。
”江城五月,正当初夏,当然是没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动听,使诗人仿佛看到了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
梅花是寒冬开放的,景象虽美,却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
同时使诗人联想到邹衍下狱、六月飞霜的历史传说。
由乐声联想到音乐形象的表现手法,就是诗论家所说的“通感”。
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所以《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是很有见解的。
清代的沈德潜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
”(《唐诗别裁》卷二十)这首七言绝句,正是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见长,使读者从“吹玉笛”、“落梅花”这些眼前景、口头语,听到了诗人的弦外之音。
此外,这首诗还好在其独特的艺术结构。
诗写听笛之感,却并没按闻笛生情的顺序去写,而是先有情而后闻笛。
前半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
后半部分才点出闻笛,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无垠。
参考资料: 1、 阎昭典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349-350 .
怨情 文翻注译赏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颦 一作:蹙)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颦蛾眉 一作:蹙)美人卷起珠帘,深闺独坐还皱着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只见玉颜上泪痕斑斑,不知她心里究竟恨的是谁。
参考资料: 1、 金性尧 .唐诗三百首新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312-313 . 2、 刘开扬 等 .李白诗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217 . 3、 詹福瑞 .李白诗全译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974-975 .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pín)蛾眉。
(颦蛾眉 一作:蹙)卷珠帘:意指其卷帘相望。
珠帘:珠串的帷帘。
深坐:长久的坐。
颦:皱眉。
蛾眉:蚕蛾触须弯而细长,故以称女子之眉。
《诗·硕人》:“螓首蛾眉。
”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参考资料: 1、 金性尧 .唐诗三百首新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312-313 . 2、 刘开扬 等 .李白诗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217 . 3、 詹福瑞 .李白诗全译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974-975 .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pín)蛾眉。
(颦蛾眉 一作:蹙)美人卷起珠帘,深闺独坐还皱着蛾眉。
卷珠帘:意指其卷帘相望。
珠帘:珠串的帷帘。
深坐:长久的坐。
颦:皱眉。
蛾眉:蚕蛾触须弯而细长,故以称女子之眉。
《诗·硕人》:“螓首蛾眉。
”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只见玉颜上泪痕斑斑,不知她心里究竟恨的是谁。
参考资料: 1、 金性尧 .唐诗三百首新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 :312-313 . 2、 刘开扬 等 .李白诗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217 . 3、 詹福瑞 .李白诗全译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974-975 .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颦 一作:蹙)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五言绝句:语言平浅简易,情态缠绵凄凉,含蓄蕴藉,言短意长。
“含蓄有古意”、“直接国风之遗”,在理解李白诗歌的时候应该注意这些。
古代的“美人”就不是一个普通的词,与现代口头时髦的“美女”很不一样。
《离骚》里的“香草美人”指贤臣明君;
《诗经》中的美人指容德俱美的年轻女子,“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美人卷珠帘”是指品性容貌都美好的闺中女子,李白诗歌的“含蓄蕴藉”是指诗歌中主人公情韵的婉转,而非指寄托兴寓,所以说它“直接国风之遗”。
“深坐颦蛾眉”,“深”的意思是有多层的。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幕帘无重数。
”(欧阳修《蝶恋花》)女子所住的闺房在“幕帘无重数”的深院里,十分幽深,十分寂寞,这是第一层;
“深”还有深情的意思,所谓“美人卷珠帘”,古人思念亲人,总要登高望远,那是男子的做法,女子“养在深闺人未识”,不能抛头露面,于是只好“卷珠帘”望着离人去的方向以寄托思念之情,期待离人回来,这是第二层;
“深”的第三层意思便是“久”,指坐的时间很长了。
颦是皱的意思,吴宫里的西施“颦”起来的样子比平日更加美丽,更加楚楚可怜,才有了东施的效颦。
“颦蛾眉”更显出了“美人”之美。
“但见泪痕湿”,因为思念太深了,情太深了,所以不知不觉就流下相思泪。
“湿”字说明是暗暗地流泪,情不自禁地流泪。
联系到第二句的“颦蛾眉”,比“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怨情更重。
“不知心恨谁”,明明是思念,是爱一个人,却偏偏用“恨”。
女主人公的心底是有点抱怨,离人去外地太久了,害她一个人在这深院里忍受着孤单寂寞,离人却还不回来。
但这种恨,其实就是一种爱。
爱一个人,总是恨对方不能陪伴在身边。
诗的前三句用赋,末尾用问句归结“怨情”。
这里的赋是个动态的过程,首先是“卷珠帘”,然后“深坐”,再“颦蛾眉”,最后“泪痕湿”,行动可见,情态逼人。
李白的这首诗写的就是一个意境,一个孤独的女子的思念之情。
这样一个很平凡的情景,作者捕捉到了几个点,由这几个点勾出一幅简单的画面,同时又留下无限的遐想。
随意的一个小细节,就可以泄露整个主题,可见诗人的洞察力。
全诗哀婉凄凉,缠绵悱恻。
参考资料: 1、 《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
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文翻
寻幽无前期,乘兴不觉远。
苍崖渺难涉,白日忽欲晚。
未穷三四山,已历千万转。
寂寂闻猿愁,行行见云收。
高松来好月,空谷宜清秋。
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
峰峦秀中天,登眺不可尽。
丹丘遥相呼,顾我忽而哂。
遂造穷谷间,始知静者闲。
留欢达永夜,清晓方言还。
寻幽无前期,乘兴不觉远。
苍崖渺难涉,白日忽欲晚。
没有与你约定,我去寻幽去了,兴致勃勃,不觉路远。
云崖苍苍很攀登,时间过得飞快,马上就到黄昏。
未穷三四山,已历千万转。
寂寂闻猿愁,行行见云收。
还没有玩遍三四座山,山路弯弯,已经历千万转。
深山寂寂只闻猿声哀愁,走着走着就见云收雾散。
高松来好月,空谷宜清秋。
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
高松上挂着佼好的月亮,空空的山谷里一派清秋肃穆。
溪壑深幽有千年积雪,崖石断裂,寒泉石上流。
峰峦秀中天,登眺不可尽。
丹丘遥相呼,顾我忽而哂。
峰峦秀丽直插中天,登极顶四望,目不暇接。
元丹丘隔山遥遥相呼,突然朝我大笑起来。
遂造穷谷间,始知静者闲。
留欢达永夜,清晓方言还。
只有造访了这幽幽的山谷,才知道什么叫静者安闲。
整夜都非常欢乐,直到拂晓才告别回家。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时欲东归遂有此赠) 文
裴公有仙标,拔俗数千丈。
澹荡沧洲云,飘飖紫霞想。
剖竹商洛间,政成心已闲。
萧条出世表,冥寂闭玄关。
我来属芳节,解榻时相悦。
褰帷对云峰,扬袂指松雪。
暂出东城边,遂游西岩前。
横天耸翠壁,喷壑鸣红泉。
寻幽殊未歇,爱此春光发。
溪傍饶名花,石上有好月。
命驾归去来,露华生翠苔。
淹留惜将晚,复听清猿哀。
清猿断人肠,游子思故乡。
明发首东路,此欢焉可忘。
登瓦官阁 文翻
晨登瓦官阁,极眺金陵城。
钟山对北户,淮水入南荣。
漫漫雨花落,嘈嘈天乐鸣。
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
杳出霄汉上,仰攀日月行。
山空霸气灭,地古寒阴生。
寥廓云海晚,苍茫宫观平。
门馀阊阖字,楼识凤凰名。
雷作百山动,神扶万栱倾。
灵光何足贵? 长此镇吴京。
晨登瓦官阁,极眺金陵城。
凌晨即起,高攀瓦官寺中高阁,远远望去,金陵城尽在眼中。
钟山对北户,淮水入南荣。
北边是巍峨的钟山,南面的阁檐正对着浩荡的淮河水。
漫漫雨花落,嘈嘈天乐鸣。
寺庙中传来的颂经声里,天花如雨乱坠;
合奏的乐音如同天籁齐鸣。
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
两侧的庙廊鼓声隆隆,飞檐四角的铁马片在风中沉吟叮叮。
杳出霄汉上,仰攀日月行。
阁高耸入云霄,举头仿佛可以将日月攀缘。
山空霸气灭,地古寒阴生。
钟山秋色萧条,霸王之气耗尽;
悠久的历史有多少忧伤的故事沉积。
寥廓云海晚,苍茫宫观平。
夜幕中云海寥廓无边,巍峨的宫观几乎与云海齐平。
门馀阊阖字,楼识凤凰名。
只有门匾上书写的“阊阖”,楼匾中提写的“凤凰”等字尚依稀可辩。
雷作百山动,神扶万栱倾。
雷声隆隆,万山震撼,屋拱欲倾,神人来扶助。
灵光何足贵? 长此镇吴京。
灵光殿何足珍贵?用它可以长期保佑金陵城。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白鼻騧 文
秋夕 文翻注译
叶声落如雨,月色白似霜。
夜深方独卧,谁为拂尘床。
叶声落如雨,月色白似霜。
夜风拂过,树叶纷纷下落好似雨声闯入耳中,皎洁的月光似清霜铺满大地。
夜深方独卧,谁为拂尘床。
正当夜深人静要独自睡去,不禁感慨有谁愿来为我拭去床上的灰尘。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叶声落如雨,月色白似霜。
叶声:树叶掉落的声音。
夜深方独卧,谁为拂尘床。
方:正在,正当。
拂:拭,掸去。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叶声落如雨,月色白似霜。
夜风拂过,树叶纷纷下落好似雨声闯入耳中,皎洁的月光似清霜铺满大地。
叶声:树叶掉落的声音。
夜深方独卧,谁为拂尘床。
正当夜深人静要独自睡去,不禁感慨有谁愿来为我拭去床上的灰尘。
方:正在,正当。
拂:拭,掸去。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和钱员外早冬玩禁中新菊 文
禁署寒气迟,孟冬菊初坼。
新黄间繁绿,烂若金照碧。
仙郎小隐日,心似陶彭泽。
秋怜潭上看,日惯篱边摘。
今来此地赏,野意潜自适。
金马门内花,玉山峰下客。
寒芳引清句,吟玩烟景夕。
赐酒色偏宜,握兰香不敌。
凄凄百卉死,岁晚冰霜积。
唯有此花开,殷勤助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