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使至汝州

作者: 王建 朝代: 唐代

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离家麦熟还。

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

小松

作者: 王建 朝代: 唐代

小松初数尺,未有直生枝。

闲即傍边立,看多长却迟。

渡辽水

作者: 王建 朝代: 唐代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

渡过辽水,此时离开咸阳足有五千来里。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出征的时候父母就已知道今生很难再次相聚,便让我重新穿好衣裳,好像是伤悼我去送死一般。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

打仗时还有士兵战死后尸骨被送回咸阳的,这些坟墓的碑石上都刻出了各人的家乡。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

活着的战士知道应该不会有渡河归家的那一天了,只能在辽水边驻马回望远在天边的家乡。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28页 2、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748页

海人谣

作者: 王建 朝代: 唐代

海人无家海里住,采珠役象为岁赋。

恶波横天山塞路,未央宫中常满库。

海人无家海里住,采珠役象为岁赋。

海人:常潜海底的劳动者。

役象:海南出象,采珠人使象作为纳税的交通工具。

恶波横天山塞路,未央宫中常满库。

恶波:指险恶的波涛。

山塞路:言陆运之苦。

未央宫:西汉长安宫名,这里借指唐代皇宫。

杀象:象牙是贡物,杀象可以取牙。

传说生活在海上的人有杀象祭风神以祈求风波平静的习俗。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24-325

海人无家海里住,采珠役象为岁赋。

海人没有家,天天在海船中居住。

他们每天都要出海去采撷珍珠,杀象取牙来缴纳赋税。

海人:常潜海底的劳动者。

役象:海南出象,采珠人使象作为纳税的交通工具。

恶波横天山塞路,未央宫中常满库。

险恶的波浪翻涌连天,道路全被高山阻隔。

皇宫中的珍珠、象牙常常堆满的府库。

恶波:指险恶的波涛。

山塞路:言陆运之苦。

未央宫:西汉长安宫名,这里借指唐代皇宫。

杀象:象牙是贡物,杀象可以取牙。

传说生活在海上的人有杀象祭风神以祈求风波平静的习俗。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24-325

海人无家海里住,采珠役象为岁赋。

恶波横天山塞路,未央宫中常满库。

  此诗是一篇新乐府,通过鲜明的对比,揭示了在封建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下,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

  “海人无家海里住”,诗一开始便交代了“海人”的生活状况及其工作环境。

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家,常下水作业,大部分时间浸泡在又咸又涩的海水里。

一个“住”字形象而准确地反映出“海人”的工作时间之长,劳动强度之大。

用字可谓精准。

次句“采珠役象为岁赋”对首句作了补叙。

“海人”以采珠为业,以交纳赋税为目的。

可见当时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负担何其繁重,工作条件又是何其低劣。

“恶波横天山塞路”乃诗人渲染之笔,对前两句作出具体的描绘。

采珠之时常常是风大浪急、波涛蔽日,运珠之途常常是山陡路仄,坎坷难行。

而“海人”却要年复一年地辛苦劳作,毫无安闲之时。

度日非常艰难。

以上三句对“海人”采珠纳税的整个过程描绘得层层深入,用语简洁生动,形象鲜明,通俗明晰。

  末句“未央宫中常满库”是此诗最为精彩之处。

与“海人”的无家与未央宫里的珠宝常常填满库房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

这里写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未央宫中满库房的珠宝竟是“海人”终年辛苦所得,而“海人”却穷困潦倒至“无家”的地步。

诗人先以“海人”为描写对象,再现了他们工作条件的艰苦及其工作环境的恶劣程度,结尾处用重笔突出主题,戛然而止,用笔简洁峭拔,入木三分。

劳动的果实自己不能享有,而全被统治者拿去,主人公内心的怨恨、哀伤可想而知。

但诗人不予说破,语气含蓄,意在言外,隐含了作者对统治阶级肆意盘剥劳动人民的无耻行经的强烈讽刺和愤慨。

王安石曾这样评价王建的诗:“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   通篇看来,王建的《海人谣》篇幅短小,构思巧妙,语言通俗易懂且凝练精悍,极富表现力,有民歌谚谣的色彩,“独张籍、王建二家体制相似,稍复古意。

或旧曲新声,或新题古意,词旨通畅,悲欢穷泰,慨然有古歌谣之风。

”(《唐音癸签》卷七引)。

通过前三句与尾句的对比,清晰地反映了诗人的不平和愤怒,尾句一出,便于不动声色中将题旨表露出来。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24-325

水夫谣

作者: 王建 朝代: 唐代

苦哉生长当驿边,官家使我牵驿船。

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

逆风上水万斛重,前驿迢迢后淼淼。

半夜缘堤雪和雨,受他驱遣还复去。

夜寒衣湿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

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歌。

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

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

苦哉生长当驿边,官家使我牵驿船。

真是苦啊生长在这驿站旁边,官府强迫我去拉驿站的行船。

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

辛苦的日子多欢乐的时候少,在船上睡在沙上行像只海鸟。

逆风上水万斛重,前驿迢迢后淼淼。

顶风逆流而上好像有千斤重,前面驿站遥遥后面烟波渺渺。

半夜缘堤雪和雨,受他驱遣还复去。

半夜沿着河堤冒着飞雪夹雨,受到府吏的驱使奔来又走去。

夜寒衣湿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

夜里寒冷衣服湿我披上短蓑,胸磨破脚冻裂不忍痛又奈何!

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歌。

到天亮一夜的辛苦无处诉说,只好齐声合步吼起了拉船歌。

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

一间破旧的茅屋能值几个钱,因只是生我的地方离开不得。

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

我愿这河水化做平整的良田,永远让拉船人不再嗟地怨天。

参考资料: 1、 王长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科学出版社,2010:262-263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443-444

苦哉生长当驿边,官家使我牵驿船。

驿(yì)边:释站附近。

驿,古代政府中的交通站。

古代官府传递公文,陆路用马,水路用船,沿途设中间站叫驿站。

水驿附近的百姓,按时都要被官府差遣去服役拉纤,生活极为艰苦。

使:命令。

牵驿船:给驿站的官船拉纤。

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

水宿沙行:夜里睡在船上,白天在沙滩上拉纤。

逆风上水万斛重,前驿迢迢后淼淼。

逆风上水:顶着风逆水而上。

万斛(hú)重:形容船非常非常重。

斛,容量单位,古时十斗为一斛。

迢迢:形容水路的遥远。

淼淼(miǎo):渺茫无边的样子。

半夜缘堤雪和雨,受他驱遣还复去。

缘堤:沿堤。

他:指官家,官府。

驱遣:驱使派遣。

还复去:回来了又要去。

夜寒衣湿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

蓑(suō):一种简陋的防雨用具,用草或棕制成。

臆(yì)穿:指胸口被纤绳磨破。

臆,胸。

穿,破。

足裂:双脚被冻裂。

忍痛何:这种疼痛怎么能够忍受呢?

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歌。

到明:到天亮。

腾踏:形容许多人齐步走时的样子。

歌:高声唱歌,指劳动时为了协调动作高声唱起劳动号子。

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

何所值:值什么钱?

父母之乡:家乡。

去:离开。

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

作:变作、化作。

长:永远。

参考资料: 1、 王长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科学出版社,2010:262-263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443-444

辽东行

作者: 王建 朝代: 唐代

辽东万里辽水曲,古戍无城复无屋。

黄云盖地雪作山,不惜黄金买衣服。

战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乡远。

年年郡县送征人,将与辽东作丘坂。

宁为草木乡中生,有身不向辽东行。

辽东万里辽水曲,古戍无城复无屋。

辽东之地路途遥远,辽水曲曲折折难以横渡。

战士们戍守的古城楼已经破旧不堪,早已没有城楼,城墙之上也早就没有房屋了。

黄云盖地雪作山,不惜黄金买衣服。

那里气候异常寒冷,常常是黄云满天冰雪盖地,战士们身上的衣服真是难以御寒!

如果有厚厚的暖和的衣服可以抵御这异地的寒冷,即使耗费掉万两黄金,又怎会吝惜呢?

战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乡远。

战争结束后战士们各自收回弓箭准备回家,但遥望回家的路,唯觉遥远路漫漫。

年年郡县送征人,将与辽东作丘坂。

年年郡县都有征人而来,将在这凄寒的辽东戍守征战,不知又有多少人牺牲于此。

宁为草木乡中生,有身不向辽东行。

我宁愿生为草木,终生守候在家乡的土地上,至死不往辽东这地方来!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辽东万里辽水曲,古戍无城复无屋。

万里:形容道路遥远。

古戍:指戍守的古城楼。

黄云盖地雪作山,不惜黄金买衣服。

战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乡远。

年年郡县送征人,将与辽东作丘坂。

宁为草木乡中生,有身不向辽东行。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辽东万里辽水曲,古戍无城复无屋。

辽东之地路途遥远,辽水曲曲折折难以横渡。

战士们戍守的古城楼已经破旧不堪,早已没有城楼,城墙之上也早就没有房屋了。

万里:形容道路遥远。

古戍:指戍守的古城楼。

黄云盖地雪作山,不惜黄金买衣服。

那里气候异常寒冷,常常是黄云满天冰雪盖地,战士们身上的衣服真是难以御寒!

如果有厚厚的暖和的衣服可以抵御这异地的寒冷,即使耗费掉万两黄金,又怎会吝惜呢?

战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乡远。

战争结束后战士们各自收回弓箭准备回家,但遥望回家的路,唯觉遥远路漫漫。

年年郡县送征人,将与辽东作丘坂。

年年郡县都有征人而来,将在这凄寒的辽东戍守征战,不知又有多少人牺牲于此。

宁为草木乡中生,有身不向辽东行。

我宁愿生为草木,终生守候在家乡的土地上,至死不往辽东这地方来!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辽东万里辽水曲,古戍无城复无屋。

黄云盖地雪作山,不惜黄金买衣服。

战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乡远。

年年郡县送征人,将与辽东作丘坂。

宁为草木乡中生,有身不向辽东行。

  继隋炀帝出兵辽东,征讨高句丽后,唐代在唐太宗和唐高宗时,持续对高句丽出兵,战争前后长达几十年。

王建的《辽东行》反映了战事的艰苦,流露出反战的情绪。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新晴

作者: 王建 朝代: 唐代

夏夜新晴星校少,雨收残水入天河。

檐前熟著衣裳坐,风冷浑无扑火蛾。

思远人

作者: 王建 朝代: 唐代

妾思常悬悬,君行复绵绵。

征途向何处,碧海与青天。

岁久自有念,谁令长在边。

少年若不归,兰室如黄泉。

落叶

作者: 王建 朝代: 唐代

陈绿向参差,初红已重叠。

中庭初扫地,绕树三两叶。

秋夜

作者: 王建 朝代: 唐代

夜久叶露滴,秋虫入户飞。

卧多骨髓冷,起覆旧绵衣。

678910 共32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