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二首 文翻注译赏
江村 文翻注译赏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堂上 一作:梁上)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雅。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堂上 一作:梁上)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相近,相伴相随。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老妻正在用纸画一张棋盘,小儿子敲打着针作一只鱼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钱米,我还有什么奢求呢?
参考资料: 1、 李晓明 .唐诗三百首 学生版 .长春市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6年 :135-136页 . 2、 沃薇 许鸿 张润秀 .古诗词50首 .杭州市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1年 :109页 .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清江:清澈的江水。
江:指锦江,岷江的支流,在成都西郊的一段称浣花溪。
曲:曲折。
抱:怀拥,环绕。
长夏:长长的夏日。
江村:江畔村庄。
幽:宁静,安闲。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堂上 一作:梁上)自去自来:来去自由,无拘无束。
相亲相近:相互亲近。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zhì)子敲针作钓钩。
画纸为棋局:在纸上画棋盘。
稚子:年幼的儿子。
但有故人供禄(lù)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禄米: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米。
”但有“句,一说为”多病所须惟药物“。
微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
参考资料: 1、 李晓明 .唐诗三百首 学生版 .长春市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6年 :135-136页 . 2、 沃薇 许鸿 张润秀 .古诗词50首 .杭州市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1年 :109页 .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雅。
清江:清澈的江水。
江:指锦江,岷江的支流,在成都西郊的一段称浣花溪。
曲:曲折。
抱:怀拥,环绕。
长夏:长长的夏日。
江村:江畔村庄。
幽:宁静,安闲。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堂上 一作:梁上)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相近,相伴相随。
自去自来:来去自由,无拘无束。
相亲相近:相互亲近。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zhì)子敲针作钓钩。
老妻正在用纸画一张棋盘,小儿子敲打着针作一只鱼钩。
画纸为棋局:在纸上画棋盘。
稚子:年幼的儿子。
但有故人供禄(lù)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钱米,我还有什么奢求呢?
禄米: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米。
”但有“句,一说为”多病所须惟药物“。
微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
参考资料: 1、 李晓明 .唐诗三百首 学生版 .长春市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6年 :135-136页 . 2、 沃薇 许鸿 张润秀 .古诗词50首 .杭州市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1年 :109页 .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堂上 一作:梁上)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作者杜甫在饱经颠沛流离之后,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
这首诗在一片宁静的氛围里,细腻地描画了优美恬淡的景物,随意地叙写了闲适温馨的生活情趣,表现出作者杜甫难得的一段安定生活给他带来的满足和欣然。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在初夏时节的村庄,一条曲曲折折的江水环绕着村子静静流淌,水色清澈,有鱼儿在水中戏耍、来去无声,整个村庄的一切都是那么幽静。
一曲清江,给村落带来了安宁和清幽,这“清江”即成都的浣花溪,诗人以“清”称之,大概是喜爱它悠悠然绕村而流。
因此给它一个美称。
“抱村流“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它的可爱,同时也照应了“江村”的诗题。
开头两句,就定下了全诗的氛围,挈领了全诗的旨意。
万事悠悠,历经磨难的诗人不再有担忧和愁烦,且自怡然欣赏这村中的景色。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看吧,新建的草堂刚刚落成,就有顽皮的小燕子轻快地飞过来又飞过去,没有人去理会它们,可是它们自在地玩得那么开心,真像活泼的小孩子一样。
诗人捋着胡子呵呵笑着,信步走到了江边,江上有两只白鸥在轻柔地浮游,它们或前或后,时而交颈而鸣,时而追逐着在水面上打着圈儿——它们一定是一对相亲相爱的情侣。
南朝诗人何逊曾有“可怜双自鸥,朝夕水上游”的句子,杜甫曾学习何逊的诗,当他看到这种场景,想必会心有所会、悠然忘机。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诗人怀着愉快的心情缓步向家中走去,看见老伴正坐在门前的树荫下,在纸上画着什么,走近看时,原来是一个棋局。
“叮叮”的声音传来,小儿子在埋头认真地敲着一根针,这个贪玩的孩子,他是要自己做个鱼钩儿,好去江边钓鱼玩。
这样的场面大概是村中常可见到的,可是对于经历了安史之乱,屡受挫折、颠沛半生的作者杜甫来说,是他少有的珍贵的福气,令他心头为之一暖。
在他“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时候,他何曾想象过这样温馨的时刻。
这两句捕捉到生活中最普通的画面,传达出一种普遍的亲情的温暖和生活的闲适美好。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诗人从眼前和乐安宁的生活场景中发出感叹:有老朋友赠送我粮食和他的俸禄,我这个平凡卑贱的人还有什么可求的呢?
这两句看似庆幸、表示满足的话,仔细读来,其实不知潜含着多少悲苦和酸辛。
杜甫能够居住在成都草堂,全赖友人的帮助,眼前虽有这样的和乐与安宁,却是建立在对别人的依赖之上的。
被后人尊为“诗圣”的伟大诗人,却要靠着别人的赠与才能活下去,而且还要说自己“更何求”,即没有别的要求。
这语言越是平静从容,越是让读者心感酸楚、为之落泪。
他的志向本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然而数十个春秋过去了,如今人到晚年,要求仅只是一蔬一饭而已。
诗人说得这样闲淡,仿佛他的心头已经不再有生活的阴霾,再也不愿去迎接那些纷扰和喧嚣。
从作诗的艺术角度来看,这首诗写法精严而又流转自然;
字句精炼、刻画细微,而又让人无迹可寻。
这是杜甫律诗的老到之处。
尾联上句“但有故人供禄米”,一作“多病所需唯药物”,无论从平仄还是诗意上看,都以“但有”之句更佳。
参考资料: 1、 谢真元 .一生必读唐诗300首鉴赏 汉英对照 .北京市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2006年 :41-42页 .
野望 文翻注译赏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惟 通:唯)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西山终年积雪,三城都有重兵驻防;
南郊外的万里桥,跨过泱泱的锦江。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海内连年战乱,几个兄弟音讯阻隔;
彼此天涯海角,只我一人好不凄怆?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惟 通:唯)惟将迟暮的年光,交与多病的身躯;
至今无点滴功德,报答贤明的圣皇。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我独自地骑马郊游,常常极目远望,世事一天天萧条,真叫人不堪想象。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556页 2、 张忠纲.杜甫诗选:巴蜀书社,2004:174-175 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pǔ)清江万里桥。
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岭终年积雪。
三城:指松(今四川松潘县)、维(故城在今四川理县西)、保(故城在理县新保关西北)三州。
城,一作“年”,一作“奇”。
戍:防守。
三城为蜀边要镇,吐蕃时相侵犯,故驻军守之。
南浦:南郊外水边地。
清江:指锦江。
万里桥:在成都城南。
蜀汉费祎访问吴国,临行时曾对诸葛亮说:“万里之行,始于此桥。
”这两句写望。
海内风尘诸(zhū)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
诸弟:杜甫四弟:颖、观、丰、占。
只杜占随他入蜀,其他三弟都散居各地。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juān)埃答圣朝。
(惟 通:唯)迟暮:这时杜甫年五十。
供多病:交给多病之身了。
供,付托。
涓埃:滴水、微尘,指毫末之微。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日:一作“自”。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556页 2、 张忠纲.杜甫诗选:巴蜀书社,2004:174-175 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pǔ)清江万里桥。
西山终年积雪,三城都有重兵驻防;
南郊外的万里桥,跨过泱泱的锦江。
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岭终年积雪。
三城:指松(今四川松潘县)、维(故城在今四川理县西)、保(故城在理县新保关西北)三州。
城,一作“年”,一作“奇”。
戍:防守。
三城为蜀边要镇,吐蕃时相侵犯,故驻军守之。
南浦:南郊外水边地。
清江:指锦江。
万里桥:在成都城南。
蜀汉费祎访问吴国,临行时曾对诸葛亮说:“万里之行,始于此桥。
”这两句写望。
海内风尘诸(zhū)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海内连年战乱,几个兄弟音讯阻隔;
彼此天涯海角,只我一人好不凄怆?
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
诸弟:杜甫四弟:颖、观、丰、占。
只杜占随他入蜀,其他三弟都散居各地。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juān)埃答圣朝。
(惟 通:唯)惟将迟暮的年光,交与多病的身躯;
至今无点滴功德,报答贤明的圣皇。
迟暮:这时杜甫年五十。
供多病:交给多病之身了。
供,付托。
涓埃:滴水、微尘,指毫末之微。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我独自地骑马郊游,常常极目远望,世事一天天萧条,真叫人不堪想象。
日:一作“自”。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556页 2、 张忠纲.杜甫诗选:巴蜀书社,2004:174-175 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惟 通:唯)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诗以“野望”为题 ,是诗人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写照。
首两句写野望时所见西山和锦江。
西山主峰终年积雪,因此以“白雪”形容。
三城,在当时驻军严防吐蕃入侵,是蜀地要镇。
中间四句是野望时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
三四句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
海内外处处烽火,诸弟流散,此时“一身遥”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
诗人怀念家国,不禁“涕泪”横流。
真情实感尽皆吐露不由人不感动。
五六句又由“ 天涯”“一身”引出残年“多病”,“未”贡微力,无补“圣朝”的内愧。
杜甫时年五十,因此说已入“迟暮”之年。
他叹息说:我只有将暮年付诸给“多病”之身,但“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是很感惭愧的。
杜甫虽流落西蜀,而报效李唐王朝之心,却始终未改,足见他的爱国意识是很强烈的。
中间四句,由于连用对偶尔将诗人的家国之忧,身世之感,特别是报效李唐王朝之心,艺术地得到有效概括。
七八句最后点出“野望”的方式和深沉的忧虑。
“人事”,人世间的事。
由于当时西山三城列兵防戍,蜀地百姓赋役负担沉重,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 转“萧条”的隐忧。
这是结句用意所在。
诗人从草堂“跨马”,走“出”南“郊”,纵目四“望”。
“ 南浦清江万里桥”是近望之景。
“西山白雪三城戍 ”,是远望之景。
他由“三城戍”引出成乱的感叹,由“万里桥”兴起出蜀之意。
这是中间四句有关家国和个人忧念产生的原因。
杜甫“跨马出郊 ”,“极目”四“望”,原本为了排遣郁闷 。
但爱国爱民的感情,却驱迫他由“望 ”到的自然景观引出对国家大事、弟兄离别和个人经历的种种反思。
一时间,报效国家、怀念骨肉和伤感疾病等等思想感情,集结心头。
尤其为“迟暮”“多病”发愁,为“涓埃”未“答”抱愧。
此诗前三联写野望时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即由向外观察转为向内审视。
尾联才指出由外向到内向的原因。
在艺术结构上,颇有控纵自如之妙。
参考资料: 1、 张忠纲.杜甫诗选:巴蜀书社,2004:174-175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文翻注译赏
戏为六绝句 文翻注译赏
绝句六首 文翻注译
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
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鹍鸡。
蔼蔼花蕊乱,飞飞蜂蝶多。
幽栖身懒动,客至欲如何。
凿井交棕叶,开渠断竹根。
扁舟轻褭缆,小径曲通村。
急雨捎溪足,斜晖转树腰。
隔巢黄鸟并,翻藻白鱼跳。
舍下笋穿壁,庭中藤刺檐。
地晴丝冉冉,江白草纤纤。
江动月移石,溪虚云傍花。
鸟栖知故道,帆过宿谁家。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曲江对雨 文翻注译赏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曲江是杜甫长安诗作的一个重要题材。
安史之乱前,他以曲江游宴为题,讽刺诸杨的豪奢放荡。
陷居时期,他潜行曲江,抒发深重的今昔兴亡之感。
而平乱之后,则大多寓凄寂之境于浓丽之句,表达深沉的悲感与愤慨。
《曲江对雨》就是这样的一首作品。
此诗景丽情深,抚今追昔,低徊蕴藉,其艺术之美主要在于: 一、绘景动静结合。
首联写景,先大处落墨,勾出全景,重在写静态。
春云低垂,笼罩宫城,覆压苑墙;
斜晖脉脉,江亭寂寂,暮霭沉沉,芳草萋萋:虽是春景,生意盎然,却了无人迹,一派荒凉落寞。
一“覆”,一“静”,既凸显眼前之景的冷清郁闷,又透露出时移世易,物是人非的沧桑感。
俞陛云说此二句隐“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之慨叹,颇有见地。
曾见证过开元盛世的繁华与奢靡的曲江,安史乱后曾沉寂近八十载,直至唐文宗时,才稍有修整,但亦难挽颓势。
此联景中藏情,耐人寻味。
“静年芳”三字尤为痛切,年年芳草,而盛况无存,令人嗟叹。
颔联直承而下,从细部用笔,由面到点,写曲江胜景,重在写动态,将满怀幽思作进一步渲染。
杂花生树,落英缤纷,本已迷人眼目,又经如酥春雨的润泽,更觉楚楚可怜,娇媚动人。
王彦辅《尘史》言:“此诗题于院壁,‘湿’字为蜗涎所蚀。
苏长公、黄山谷、秦少游偕僧佛印,因见缺字,各拈一字补之:苏云‘润’,黄云‘老’,秦云‘嫩’,佛印云‘落’。
觅集验之,乃‘湿’字也,出于自然。
而四人遂分生老病苦之说。
诗言志,信矣。
”(见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湿”字,也有选本作“落”,以为用“落”字更有余韵。
春雨迷蒙,飞红万点,飘零曲江,随波逐流。
枯坐江亭的诗人面对此景,不禁生出万分惆怅与凄苦之情,恰如落红离枝,盛唐气象已渐行渐远,诗人不免潸然掉泪。
这是移情于景的妙句。
“水荇牵风翠带长”,此句脱胎于杜审言的“绾雾清条弱,牵风紫蔓长”,敷色浓艳,姿态飘逸。
本是风吹水荇,诗人却反道“水荇牵风”,赋景以人格化动作,似乎这“水荇”也难耐乏人问津的寂寞,欲招揽清风一缕与之共话沧桑。
以“雨”“风”来烘托“林花”“水荇”,景更丰富了,意境也更深了一层。
二、抒情含蓄深婉。
诗题是“曲江对雨”,前两联写曲江春雨图,紧扣题中“雨”字;
后两联是写“对雨”之思,触景生情,但这情又非直白宣泄,而融于翩翩遐想,更见含蓄深婉。
颈联讲当年玄宗皇帝,曾率领龙武禁军,自夹城趋芙蓉园,笳鼓齐鸣,车声雷动,旌麾蔽日。
到此时,驰道依存,空余废辇,殿门深锁,无人焚香,戒备森严。
杜少陵曾有诗云“青春波浪芙蓉园,白日雷霆夹城仗”,然而兴衰无常,此刻曲江一派凄清冷寂,空自让人凭悼。
尾联再折一层,写诗人之狂想。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诗人描绘了一个君臣同欢、歌舞升平的宴饮嬉游之景。
遥想昔日承天门赐宴,列教坊之歌妓,翠袖承花,朱弦按曲,觥筹交错,为乐未央,那才是盛世华章人生尽欢。
(《旧唐书》载:“开元元年九月,宴王公百僚于承天门,令左右于楼下撒金钱,许中书以上五品官及诸司三品以上官争拾之。
”)“何时”表明这种狂想充其量是一场豪梦而已。
杜甫曾受用于玄宗,安史劫后,新君(即肃宗)上场,肃宗因当日分镇之命,几撼其储皇之位,衷心隐处,不搛于若翁,故将玄宗移居西内,并将其旧侍翦除殆尽,玄宗暮境悲凉,杜甫不得新君恩宠,也就愈念当日如鱼得水的佳境了。
此联抒情极其惨痛。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明知逝水难回,却渴盼恩泽重沐,一展怀抱,这不能不令人伤感。
“暂醉”,其实只能是转瞬即逝的精神麻醉罢了。
全诗绘景浓艳,意境静穆清冷;
抒情婉转,感慨深沉曲折。
在忆旧与憧憬中隐约可见诗人的忠君忧国之心以及颓然自放之念。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绝句漫兴九首 文翻注译赏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文翻注译赏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刘备出兵伐吴就驻扎在三峡,无奈战败归来去世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昔日翠旗飘扬空山浩浩荡荡,永安宫湮灭在这荒郊野庙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古庙里杉松树上水鹤做了巢,每逢节令仍举行隆重的祭祀。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丞相的祠庙就在先王庙临近,君臣共同享受着礼仪和祭礼。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52-256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56-158 3、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25-327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蜀主:指刘备。
永安宫:在今四川省奉节县。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野寺:原注今为卧龙寺,庙在宫东。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伏腊:伏天腊月。
指每逢节气村民皆前往祭祀。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52-256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56-158 3、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25-327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刘备出兵伐吴就驻扎在三峡,无奈战败归来去世在永安宫。
蜀主:指刘备。
永安宫:在今四川省奉节县。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昔日翠旗飘扬空山浩浩荡荡,永安宫湮灭在这荒郊野庙中。
野寺:原注今为卧龙寺,庙在宫东。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古庙里杉松树上水鹤做了巢,每逢节令仍举行隆重的祭祀。
伏腊:伏天腊月。
指每逢节气村民皆前往祭祀。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丞相的祠庙就在先王庙临近,君臣共同享受着礼仪和祭礼。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52-256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56-158 3、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25-327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第四首咏怀的是刘备在白帝城的行宫永安宫。
诗人称颂了三国时刘备和诸葛亮君臣一体的亲密关系,抒发了自己不受重用抱负难展的悲怨之情。
作者借村翁野老对刘备诸葛亮君臣的祭祀,烘托其遗迹之流泽。
诗歌先叙刘备进袭东吴失败而卒于永安宫,继叹刘备的复汉大业一蹶不振,当年的翠旗行帐只能在空山想象中觅得踪迹,玉殿虚无缥缈,松杉栖息水鹤。
歌颂了刘备的生前事业,叹惋大业未成身先去,空留祠宇在人间的荒凉景象。
最后赞刘备诸葛亮君臣一体,千百年受人祭祀,表达了无限敬意,发抒了无限感慨。
此诗通过先主庙和武侯祠邻近的描写,进而赞颂刘备、诸葛亮君臣际遇、同心一体,含有作者自己论事被斥,政治理想不能实现,抱负不能施展的感慨。
在艺术描写上和前几首又有所不同。
全诗平淡自然,写景状物形象明朗,以咏古迹为主而隐含咏怀。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56-158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25-327 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75-580
壮游 文翻注译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
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
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
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
王谢风流远,阖庐丘墓荒。
剑池石壁仄,长洲荷芰香。
嵯峨阊门北,清庙映回塘。
每趋吴太伯,抚事泪浪浪。
枕戈忆勾践,渡浙想秦皇。
蒸鱼闻匕首,除道哂要章。
越女天下白,......更多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