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酸缺乏病


拼音:yan

症状: 一、发病 中青年女性多见,好发于春夏季节。 二、症状 典型者皆有皮肤(皮炎)、消化道(腹泻)及神经系统(痴呆)表现。 (一)皮肤表现 皮损多对称分布于肢端暴露部位如手背、足背、前臂、面颈等,部分可见于易摩擦部位。早期为境界清楚的鲜红或紫红色斑,后变成棕黑色,其周有一到两毫米宽的红晕。晚期皮肤粗糙、脱屑,常有皲裂或出血,表面覆黑痂,愈后留色素沉着。自觉灼热感。皮损呈光敏性,夏季加剧,冬季减轻或消退。 (二)消化道表现 早期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胀、腹痛及腹泻。有口腔粘膜溃疡,口角炎,舌质鲜红、光滑发亮,似牛肉外观,舌乳头萎缩或肥大。 (三)神经系统表现 有失眠、乏力、头昏、健忘,也可出现手套或袜套型肢端皮肤感觉减退、肢体麻木或疼痛等。重者可出现痴呆、幻觉、谵妄、昏迷等。有严重精神神经症者预后差。 三、辅助检查 血清烟酸水平降低,胃酸减少。

治疗: 去除病因,纠正偏食,戒酒,给于富含烟酸和B族维生素食物,长期服用异烟肼者应同时服用烟酰胺。烟酰胺每次100毫克,每日3次,严重者60-100毫克,肌注或静滴。皮炎可用温和保护剂,有舌炎及腹泻等时应对症处理。

烟酸缺乏病又称陪拉格、糙皮病、房皮病。

[病因] 是由于烟酸缺乏或不足所致。

白癜风


拼音:bai

症状: 本病青年多见。皮损为大小不等的局限性色素脱失斑,呈乳白色,边界清楚,周边色素增加。可单发或多发,也可融合成大片,患处毛发可发白,全身各部均可发生,局限或散在,单侧或对称,可呈节段性或带状分布。病程缓慢,不影响身体健康。

治疗: 全身治疗可用烟酸每次100毫克,每日3次;8-甲氧补骨月旨素(8-MOP)每日20-40克,服药后一到两小时照射紫外线。局部外用30%补骨脂酊或白癜净、0.5%氮芥酒精,每日2次;或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如倍他米松二甲基亚砜霜、肤轻松霜等。中药白驳丸每次20-30丸,每日3次,连服半年至1年;或白癜风胶囊每次四粒,每日4次。自体表皮移植术适用于小片皮损的治疗。近年来出现的自体黑素细胞移植术效果更好。

相关信息:

白癜风是一种后天性局限性的皮肤色素脱失病。

[病因] 病因末明,可能与遗传、自体免疫及神经因素有关。

淋 病


拼音:ling

症状: 一、发病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主要以性活跃的中青年为多。 二、症状 (一)急性淋病 有不洁性交史,潜伏期3-5日。男性以尿道炎为主,表现为尿道口红肿,轻度刺痒,伴尿频、尿急、尿道流黄色粘液或脓性分泌物,排尿时疼痛和灼热感。女性症状较轻,但易扩散至膀胱及会阴部,伴钝痛及压迫感,尿频,尿急,血尿,大量带脓血的白带等。病程第一星期最严重,2-3星期后症状开始减轻或消失。 (二)慢性淋病 急性淋病治疗不合理或未经治疗,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自觉症状轻微,女性有下腹部坠胀、腰痛、白带增多。男性排尿灼热、微痒、尿流细、排尿无力、滴尿,未经治疗者数月或数年后可发生尿道狭窄。 (三)其他 淋菌性结膜炎以新生儿多见,表现为眼睑肿胀,结膜充血,脓液外溢。淋菌性咽炎多见于女性,咽部充血水肿,有炎性分泌物。播散性淋病主要通过血行播散到全身,常表现为淋菌性关节炎、菌血症,可伴胸膜炎、心内膜炎,还可出现一过性红斑、脓疱或紫癜。 三、辅助检查 分泌物涂片、培养阳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查淋球菌核酸可助诊断。

治疗: 一、无合并症淋病的治疗 普鲁卡因青霉素G480万u,分两侧臀部肌注,同时口服丙磺舒1克;或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3克,同时口服丙磺舒1克。青霉素过敏者可用氟哌酸800毫克,1次口服;或四环素每次0.5克,每日4次,共用7日。青霉素耐药者可用壮观霉素(淋必治),每次2克,肌注;或头孢三嗪(菌必治)每次250克,肌注。 二、有合并症淋病的治疗 指合并淋菌性输卵管炎、附件炎或前列腺炎、附睾炎。普鲁卡因青霉素G每次480万U,肌注,同时给丙磺舒1克,1次口服,以后继续服用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0.5克,每日4次,同时口服丙磺舒1克,每日2次,共10日。青霉素耐药者给予大观霉素(淋必治),每次2克,肌注,每日1次,连用10日;或头孢三嗪(菌必治)每次250毫克,肌注,每日1次,连用10日;或氟嗪酸每次200毫克,每日2次,共7日。

相关信息:

淋病是急性或慢性泌尿系统的化脓性感染。

可引起关节炎、心内膜炎、脑膜炎等。

[病因] 本病由淋球菌引起。

主要通过性交直接传染,也可通过污染的衣服、被褥、便盆、医疗器械间接传染,幼女常通过间接途径感染,新生儿可通过产道感染而发病。

蜂蜇伤


拼音:feng

症状: 蜂蜇伤是由蜜蜂、黄蜂、土蜂的尾部毒刺蜇人皮肤所致。蜂尾的毒刺连于毒腺,蜂蜇人后,毒液即注入皮内,毒刺常留于皮内。有蜂蜇史,被蜇处皮肤潮红、肿胀、疼痛,蜇处有瘀点或水疱,严重者可出现全身风团,并有恶心、无力、休克、昏迷、肺水肿,甚至死亡。

治疗: 黄蜂蜇伤外涂食醋,蜜蜂蜇伤外涂5%苏打水、肥皂水或3%氨水,疼痛剧烈者可于患处近心端皮下注射1%盐酸吐根碱水溶液。严重者可口服抗组胺类或皮质类固醇激素,休克者应立即抢救。

相关信息:

斑 秃


拼音:ban

症状: 常突然发现一片或数片脱发区,大小不定,边界清楚,圆形或椭圆形,脱发区头皮正常。病情发展时周边毛发松动,易拔出,此时脱发斑继续增多,甚至成全秃,严重者眉毛、睫毛、腋毛、阴毛、毳毛全脱光成普秃。病情好转,开始长出黄白色纤细、柔软毛发,痊愈后可长出黑色正常头发。病情常反复不定,新生细毛可再脱落,使病程延长到数月或1年以上。

治疗: 尽量寻找病因,消除紧张情绪。胱氨酸每次50毫克,每日3次。严重者可用强的松每次5-10毫克,每日3次,病情减轻后渐停用,不宜长期应用。并用维生素B1、B12及普鲁卡因溶液,每日1-2次。外擦生姜汁、大蒜汁有助于生发。电火花法或梅花针弹刺或光化学治疗有效。

相关信息:

斑秃是一种限局性斑片状脱发,常骤然发生,俗称"鬼剃头"。

整个头皮头发全脱光称全秃,伴全身毛发均脱落者称普秃。

病因不明,多认为和精神因素、免疫因素、内分泌紊乱、遗传素质等有关。

过敏性紫癜


拼音:guo

症状: [诊断] 一、分型 可分为关节型、胃肠型、肾型和皮肤型四型。 二、症状 本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年。皮肤紫癜为其主要特征,并有低热、乏力或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症状。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其他脏器也可受累。 皮肤型紫癜又称单纯性紫癜,儿童多见。起病急,损害仅限于皮肤,为散在的瘀点或瘀斑,多对称、成批出现于四肢、臀部,尤其是小腿伸侧。多无全身症状。 三、辅助检查 束臂试验阳性,血沉加快,白细胞轻度增高,嗜酸性白细胞增高。肾型患者可有血尿、蛋白尿及管型。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消除致敏因素,发作时注意卧床休息。 二、全身治疗 抗组胺药物如扑尔敏每次4毫克,每日3次,或赛庚啶、息斯敏、特非那丁、仙特敏、克敏能等。维生素C每次200毫克,每日3次,口服或静滴;芦丁每次20毫克,每日3次;或维生素E、钙剂。强的松小儿每日每千克1-2毫克,成人每日不超过60毫克,分3-4服用,症状控制后递减;消化道症状明显者选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静滴。免疫抑制剂适用于肾型紫癜,疗效以环磷酰胺、硫唑嘌呤较明显,均为每次50毫克,每日2次。 三、中医中药 中医将本病分为三型施治。血热型用犀角地黄汤、气虚型用归脾汤、肾阴虚型用六味地黄汤。

相关信息:

过敏性紫癜是皮肤或其他器官的过敏性血管炎,引起血液外渗至皮肤、皮下、粘膜或浆膜下的综合症。

[病因] 由某些变应原如食物、药物、感染等所致的过敏性血管炎。

臭汗症


拼音:chou

症状: 臭汗症为全身性或局限性汗腺分泌液有特殊臭味。 一、全身性臭汗症 往往和服特殊类药物或食咖喱、洋葱等食物及其他原因引起小汗腺分泌增多,被微生物分解而产生特殊臭味。治疗应避免诱发因素。 二、局限性臭汗症 多发生于腋下、外阴、腹股沟、肛周等大汗腺分布区,大汗腺分泌物被细菌分解,产生不饱和脂肪酸而放出臭味。腋臭俗称"狐臭",患者以成年妇女较多,与遗传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渐减轻。脚臭男性多见,常伴足多汗,部分患者外阴部也放出臭味。患者受热、饮酒或情绪激动时汗液增多,臭味也常更加浓烈,多数伴外耳道内柔软耵聍。

治疗: 腋臭外涂5%福尔马林酒精溶液、枯矾散、腋臭粉、密陀僧散或手术切除大汗腺。脚臭要勤洗脚,穿透气的鞋,并可外搽乌洛托品粉,减少汗液分泌。

相关信息:

接触性皮炎


拼音:jie

症状: [诊断] 有接触外界某些物质史,在接触部位发病。皮疹主要表现为红斑水肿,严重者有水疱和大疤,界限清楚。去除病因后皮疹很快消退。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三期。确定本病可疑致敏物可作斑贴试验,但须在皮疹消退并停用脱敏药物1-2个星期周后进行。

治疗: [治疗] 一、病因和一般治疗 应尽快去除病因,避免再接触,避免搔抓及肥皂和热水烫洗。 二、全身治疗 抗组胺类药如赛庚啶每次2-4毫克,每日3次;特非那丁每次60毫克,每日2次;或克敏能、仙特敏等;以上药物任选1-2种。维生素C每次0.2克,每日3次。皮损较重或广泛时可选用强的松,每次10-15毫克,或地塞米松1.5~3毫克,每日3、4次。 三、局部治疗 以消炎、止痒、预防感染为主。急性期有红斑、水肿、小水疱、无糜烂渗出时,选用酚炉甘石洗剂或乐肤液;有渗出时选用0.1%雷夫奴尔溶液或3%硼酸溶液湿敷。亚急性期皮损红肿减轻,渗出减少,可选用雷夫奴尔糠馏油乳剂、皮炎平霜或肤轻松霜等。慢性期皮肤有浸润、肥厚时选用去炎松尿素软膏、黑豆馏油软膏、糠馏油糊膏、肤疾宁硬膏或防裂护肤霜等。

相关信息: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粘膜接触外界某些刺激物或致敏物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病因] 能引起接触性皮炎的物质有原发性刺激物和致敏物。

分为动物性如动物毒素、昆虫毒毛等;

植物性如某些植物的叶、茎、花、果等或其产物;

化学性物质为主要原因,如镍、铬等金属及其制品,肥皂、洗衣粉、皮革等日用品,化妆品、外用药物、杀虫剂及除臭剂、化工原料等。

湿 疹


拼音:shi

症状: [诊断] 一、症状 (一)各期表现 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三期。 1.急性湿疹:起病急在红斑、水肿的基础上,出现米粒大的丘疹或小水疱。因水疱破裂可出现糜烂、渗出、结痂,皮疹融合成片,中心较重,渐向外扩展,界限不清。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多对称分布。自觉瘙痒。 2.亚急性湿疹:急性炎症减轻后,皮疹以小丘疹和结痂为主,有少量疱疹及糜烂,伴轻度浸润,表面有少许鳞屑。 3.慢性湿疹:由急性、亚急性湿疹演变而来,皮损主要为皮肤粗糙、抓痕、血痂、浸润肥厚、苔藓样变,伴色素沉着。 (二)特定部位表现 1耳部湿疹:以红斑、渗液、结痂为主。 2.乳房湿疹:皮疹呈棕红色斑、糜烂,表面有薄痂,有皲裂,瘙痒伴疼痛。。 3.外阴、阴囊湿疹:多奇痒 皮损以红肿、糜烂、浸润肥厚、色素沉着为主。 4.手部湿疹:以皮肤粗糙、干燥、皲裂为主,冬季加重。

治疗: [治疗] 同本节接触性皮炎部分。

相关信息:

湿疹是一种具有多形性皮疹及渗出倾向,伴剧烈瘙痒,易反复发作的皮肤炎症。

[病因] 本病是由内因如过敏体质、慢性感染、内分泌紊乱、精神、神经因素等;

外因如搔抓、化妆品、肥皂等刺激,吸人花粉、尘螨等,或吃鱼虾、蛋类食物等引起。

坠积性皮炎和淤积性溃疡


拼音:zhui

症状: [诊断] 本病主要发生于经常站立或下肢用力过多的成人。发病前有患侧下肢静脉曲张史。多发于小腿胫前中部与内踝以上部位。水肿为最早的局部症状,呈凹陷性。渐出现淡黄色至黄褐色沉着斑,表面可有鳞屑伴肥厚、苔藓样变,称为坠积性皮炎。发生湿疹样变时称为坠积性湿疹。损害日久,轻微外伤或严重者可见溃疡,称为淤积性溃疡。常为少数孤立、圆形、椭圆或不规则形,钱币大小,边缘坚实削直,基底水肿有暗红色肉芽组织,其上覆有浆液或腐物,有时表面形成坏死,周围皮肤坚硬、紧张,溃疡一般表浅,但也有深达肌肉者。自觉瘙痒,溃疡者可伴痒痛。腹股沟淋巴结常肿大。经过缓慢,常迁延数月或长年不愈。

治疗: 适当休息,抬高患肢,避免长期站立及外伤。芦丁每次20毫克,每日3次;或复方丹参片等活血化瘀的中药。维生素C每次0.2克,每日3次。维生素E每次0.2克,每日3次。硫酸锌每次200毫克,每日3次。局部皮炎或湿疹样损害者可外涂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如肤轻松、去炎松霜或雷夫奴尔松馏油乳剂等。溃疡者可用5%红降汞软膏、复方硝酸银软膏、紫草膏等常规换药。静脉曲张轻者可包扎弹性绷带或穿弹性医疗袜,严重者可考虑外科手术。

相关信息:

坠积性皮炎和淤积性溃疡 是由下肢静脉功能不全,血液循 环淤滞所致的局限性慢性皮肤 炎症及溃疡。

前者为早中期表 现,后者为最终结局。

12345 共6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