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旅行考察事业

中国古代的旅行考察事业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郑锡煌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或因政治的、或因宗教的、或因经济的目的,经河西走廊到达中亚、南亚各国访问考察,或取海路越南海远航到印度洋沿岸各国访问考察的,不乏其人。

其中以汉代的张骞(前175?

-前114)、晋代的法显、唐代的玄奘(602-664①)、明代的郑和、徐霞客等五人在旅行考察中所取得的成就最为卓著。

   汉代张骞的三次出使   张......更多

指南针和中国古代的磁学知识

指南针和中国古代的磁学知识   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林文照     指南针的发明年代很早,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我国古籍中,有关指南针的记载很多。

在这里,我们只就指南针的发明历史和它对人类的重大贡献,以及我国古代关于磁学方面的初步知识,作一简单的介绍①。

   关于指南针   指南针是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制成的一种指向仪器,它和以齿轮结构的机械指南车不同②。

  我们现在所说的......更多

兰州皮筏

兰州皮筏   皮筏是用羊牛皮扎制成的筏子,为黄河沿岸的民间保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摆渡工具。

当你在中山桥至黄河母亲雕塑之间的河滨小道上信步漫游时,偶尔会看到仍有皮筏子在河道上悠闲漂荡。

远远望去,就象一叶扁舟。

人筏混为一体,随波逐流;

近看则见在紧贴水面的皮袋筏上,坐着五六个客人,随着波涛的起伏,颠簸而行,有惊无险,极富刺激。

这是兰州令人叹服的民俗文化的遗产。

  兰州的皮筏常用羊皮或牛皮做成。

人们在屠......更多

冬至趣话

冬至趣话 冬至为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在阳历的二十二、二十三日间。

按照天文学的解释,冬至日太阳到达黄经纬度270度,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

其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动,白昼渐长。

我国传统的阴阳观念则认为此日阴极而阳至,日南至, 渐长至也。

这些自然现象成为丰富多彩的冬至日活动的依托。

冬至的别称   长至。

也叫长至节。

这是以自然现象为基础的别称。

自夏至以后白昼渐短,到冬至达到极点......更多

剪纸作品的保存

剪纸作品的保存 由于剪纸作品是通过剪刻镂空后,由线条或块面组成的图案,牵一发将动全身,所以如何保存好剪纸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

这里介绍几种保存方法: 1、黑白剪纸的保存 如果作品篇幅不大,比较简单的方法是将剪纸放在书本杂志中平放保存即可。

假如是需要经常翻看的剪纸作品,最好从文具商店里买一本相册来保存,以免因经常翻动而损坏剪纸作品。

如果你买的是带粘胶的相册,但你又不愿意将剪纸粘死,......更多

剪纸作品的装裱

剪纸作品的装裱 剪纸的装裱一般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镜框式 一般市场上出售装照片和画片的就可以。

在装剪纸时需要将剪纸的四周用少量的白色乳胶粘连在托纸上,否则待镜框挂起来后,剪纸往往会掉下来或移动位置,显得东倒西歪不整齐。

托纸的颜色选择主要看剪纸的颜色,起衬托剪纸的作用。

比如剪纸是重颜色时,衬纸就要选择浅色的,剪纸是浅色或白色时,衬色就要选择重颜色。

2.纸版装裱 ......更多

缠足

缠足 牧惠 中国的妇女,长期以来处在奴隶的地位上。

厉害如潘金莲,对于武大郎,也只能向他讨一张“休书”,这就是说,如果武大郎不“开除”她,她根本不拥有自主、离婚的权利。

这就是一例。

缠足,把双脚裹成残废,甚至骨折,也是这种奴隶制下的特产,中国的一种“国粹”。

一直到现在,仍可以见到缠过足的老大娘扭着不稳的身躯在乡村小道上行走,可见影响之深。

究竟缠足起于何时,许多人有过考证。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更多

谜格名

谜格名 一节 一读 一气 乙上 乙中 乙下 入耳 入月 力士 丫髻 三须 三峰 大拢 上水 上楼 下楼 飞花 飞鸟 干戈 公田 止戈 内附 反本 反切 反衬 反映 长心 文娲 分见 分心 比干 比目 不连 不语 立雪 开网 开花 无鱼 五丁 勾连 失马 升冠 风头 凤尾 句连 双用 双腰 丹心 丹忱 包意 乌纱 半句 玉版 玉片 玉颈 玉带 只履 生莲 生虫 巧言 白头 汉印 加冕 加冠 正冠 ......更多

金毛青面的金丝猴

金毛青面的金丝猴   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动物之一,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全国只有60多只,分养在19家动物园中。

它相貌奇特,圆头长尾,青面蓝鼻,鼻孔朝天,肩背毛发光亮如丝,长达30厘米以上,宛如一件金黄色的毛皮“大衣”,因此得名。

金丝猴机警过人,动作灵活,善于攀树,在林中来往如履平川。

跑起来也很快,时速可达50千米。

它没有固定的住处,平时主要生活在树上,偶尔也下地活动,靠吃树皮、树叶......更多

龙舟竞渡夺锦标

龙舟竞渡夺锦标   我国古代关于龙舟的起源,有一个美好的传说,即是为了拯救爱国诗人屈原。

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竞渡,俗谓是屈原死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

”《隋书·地理志》也说:“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

土人追至洞庭,不见。

湖大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日:‘何由得渡?

’因而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传统,为竟渡之戏。

”无论是“拯溺看”的船,还是“争归”的船,都用不着象龙舟竟渡时那......更多

121122123124125 共143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