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太极门--历代宗师

道家太极门,为古来道家“五秘之首”,向属“禁秘大法”,不立文字。

其所论道,其基础哲理,堪称为中华道学之精粹。

第一代:创派祖师云中子(元始天尊的高徒) 第二代:兴派祖师度厄真人(元始天尊的爱徒) 第三代:弘派祖师玄漱真人 第四代:王敖老祖 第五代:唐诘老祖 第六代:河上老祖 第七代:石公真人 第八代:八洞真人 第九代:栾噀真人 第十代......更多

中国宗教信仰

中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既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宗法性宗教和后来产生的道教,又有长期存在于民间的秘密宗教,还哟从域外输入并逐渐中国化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在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发展过程中,宗教有这个深广的影响。

中国传统宗教具有强烈的宗法性,它的组织活动与宗教家族结为一体,紧密为宗法制度服务,表现为对祖先崇拜特别重视,把“慎终追远”即守孝祭祖视为社会头等大事。

国有太庙,族有宗祠,家有祖......更多

中国佛家道家宗派说

道家、佛家、流派 中国佛教宗派说(超长篇) 天台宗 三论宗 法相宗 律 宗 净土宗 禅 宗 华严宗 密 宗一.天台宗中国佛教宗派。

因创始人智顗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

其教义主要依据《妙法莲华经》,故亦也称法华宗。

史略 天台宗学统自称是龙树、慧文、慧思、智顗、灌顶、智威、玄朗、湛然九祖相承。

该宗思想,虽肇于龙树,实则启蒙于北齐慧文。

他从《大智度论》 卷二十七关于解释《大品》“道......更多

各种职业 宗教人士

有信徒赤着脚,在一旁不停地磕长头叩拜:双手合十高举过头,过脸,过胸,然后下跪,伏地,伸臂,叩头,再站起来,如此循环不断。

口中喃喃念诵着六字真言,神情肃穆,十分感人。

  见他放着清净僧帽,被着茶褐袈裟,剃的青旋旋头儿。

生的魁肥胖大,沿口豚腮.   不多时玛卡尔神父出现了。

他是从矮树后边走出来的,只穿一件村衫和坎肩。

神父戴的黑色的阔边帽使他象—颗罩子或是象儿童读物里形容的鲁宾逊。

不同之处是神父多......更多

佛说阿弥陀经

佛说阿弥陀经 (更新时间:2004-1-28 15:45:00 本章字数: 2501)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 罗、离婆多、周利盘陀伽、难陀、阿难陀、罗(侯)罗、 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那)楼陀,如是等诸大弟......更多

西方七宗罪

七宗罪 en:seven deadly sins,正式译名为七罪宗,属于人类恶行的分类,并由13世纪道明会神父圣多玛斯·阿奎纳列举出各种恶行的表现。

天主教教义中提出‘按若望格西安和教宗额我略一世的见解,分辨出教徒常遇到的重大恶行’。

‘重大’在这里的意思在于这些恶行属于原罪,例如盗贼的贪婪源于欲望。

这些恶行最初是由希腊神学修道士庞义伐草撰出8种损害个人灵性的恶行,分别是贪食、色欲......更多

佛教密宗八大明王

在佛教密宗中,诸佛有所谓自性轮身,正 ** 身,以及教令轮身之分。

所谓教令轮身,即诸佛显现威猛忿怒之形相,以摧破魔障。

而明王即为诸佛的教令轮身。

明,即光明普照之意。

因明王借佛的智慧光明摧破众生之烦恼业障,所以称为‘明王’。

密宗最重要的明王有八位,称‘八大明王’分别是: 孔雀明王——因身坐孔雀而得名。

能息灾除难,护持佛法,利益众生。

与一般明王呈忿怒形相不同,此明王为慈悲的菩萨相。

......更多

道家太极门 历代宗师

道家太极门,为古来道家“五秘之首”,向属“禁秘大法”,不立文字。

其所论道,其基础哲理,堪称为中华道学之精粹。

第一代:创派祖师云中子(元始天尊的高徒) 第二代:兴派祖师度厄真人(元始天尊的爱徒) 第三代:弘派祖师玄漱真人 第四代:王敖老祖 第五代:唐诘老祖 第六代:河上老祖 第七代:石公真人 第八代:八洞真人 第九代:栾噀真人 第十代:......更多

崆峒山宗教历史概述

融荟智慧锦囊,打造文学航母--91文学网 91文学网制作,更多图书请访问 正文 崆峒山宗教历史概述 (更新时间:2004-1-22 16:33:00 本章字数: 5194) 赵继成   崆峒山座落在平凉市西郊11公里处。

它位于北纬35°33’,东径106°30’之间,海拔1450米--2123米,属于六盘山东南小关山的一条支脉。

地质构造属中生代之侏罗纪砾岩。

南隔泾水与仰驾山相对峙,北涉胭脂......更多

佛说斋经

佛说斋经 (更新时间:2004-1-28 15:44:00 本章字数: 1860) 吴月氏国居士支谦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城东丞相家殿。

丞相母名维耶,早起沐浴,著彩衣,与诸子妇俱出,稽首佛足,一面坐。

佛问维耶:「沐浴何早?

」对曰:「欲与诸妇俱受斋戒。

」 佛言:「斋有三辈,乐何等斋?

」维耶长跪言:「愿闻何谓三斋。

」 佛言:「一为牧牛斋;

二为尼犍斋;

三为佛法斋。

牧牛斋者:如牧牛人求善......更多

12345 共7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