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亭别客

朝代:作者: 汪元量

诸公来此欲凭阑,秃树粘云溼不乾。

小燕正嫌三月雨,老莺又受一春寒。

楼头呼酒尽情饮,江上遇花随意看。

莫怨人生有离别,人生到此别离难。

浣溪沙

朝代:作者: 冯延巳 体裁:

春到青门柳色黄,一梢红杏出低墙。

莺窗人起未梳妆。

绣帐已阑离别梦,玉炉空袅寂寥香。

闺中红日奈何长。

浣溪沙

朝代:作者: 刘学箕 体裁:

来日江头柳带香。

去时篱下菊花黄。

人生离别几凄凉。

拂面红尘飞冉冉,背人白日去堂堂。

尺书休负雁南翔。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浣溪沙

朝代:作者: 刘秉忠 体裁:

桃李无言一径深。

客愁春恨莫相寻。

看花酌酒且开襟。

白雪浩歌真快意,朱弦未绝有知音。

月明千里故人心。

来日江头柳带香。

去时篱下菊花黄。

人生离别几凄凉。

拂面红尘飞冉冉,背人白日去堂堂。

尺书休负雁南翔。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浣溪沙 感别

朝代:作者: 刘辰翁 体裁:

点点疏林欲雪天。

竹篱斜闭自清妍。

为伊憔悴得人怜。

欲与那人携素手,粉香和泪落君前。

相逢恨恨总无言。

注释注释:这首词是抒写男妇情别的词。

“点点疏林欲雪天,竹篱斜闭自清妍”两句点明离别时间和地点,时间是“欲雪天”的寒冬季节。

地点是“竹篱斜闭”的乡野居处,周围是疏落点点的树林,描绘出一幅冬季万木凋谢的萧飒景象。

树林、雪天、竹篱,对客体的单纯描绘,“自清妍”,则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体审美观照。

苏轼有诗句云:“......更多

浣溪沙 感旧

朝代:作者: 张可久 体裁:

翠袖清风品玉笙。

罗裙凉月按瑶筝。

少年不饮若为情。

老眼那知谁尔尔,小楼无复旧卿卿。

石林高卧听松声。

点点疏林欲雪天。

竹篱斜闭自清妍。

为伊憔悴得人怜。

欲与那人携素手,粉香和泪落君前。

相逢恨恨总无言。

注释注释:这首词是抒写男妇情别的词。

“点点疏林欲雪天,竹篱斜闭自清妍”两句点明离别时间和地点,时间是“欲雪天”的寒冬季节。

地点是“竹篱斜闭”的乡野居处,周围是疏落点点的树林,描绘出一幅冬季万木凋谢的萧飒景象。

......更多

浣溪沙

朝代:作者: 晏几道 体裁:

唱得红梅字字香,柳枝桃叶尽深藏。

遏云声里送雕觞。

才听便拚衣袖湿,欲歌先倚黛眉长。

曲终敲损燕钗梁。

注释注释:此为送别词。

作者在词中运用新巧的艺术构思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着力描写歌女唱曲的优美动人,从侧面烘托出悲离伤别的命意,虚实相生、情文并茂地表情达意。

上片写女方为送别而唱梅花曲词。

起首一句,着一“香”字,极言其唱得既甜美又饱含感情。

由乐曲之名联想到真正的梅花,又以红梅之香比喻乐声,听觉与视觉、嗅觉交......更多

浣溪沙

朝代:作者: 晏殊 体裁: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注释注释①一向:即一晌,一会儿。

②等闲:平常。

③怜取眼前人:元稹《会真记》崔莺莺诗:“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评解这是宴会上即兴之作。

下片首两句虽然仍是念远伤春,但气度较大,从放眼河山到风雨惜别,引出眼前人,并与上片别宴离歌前后呼应。

集评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为伤别之作。

起句,叹浮生有限;

次句,伤离......更多

浣溪沙

朝代:作者: 纳兰性德 体裁: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注释纳兰性德,字容若,初名成德,后改名性德;

他出身满清贵族,是清初一位重要的词令家。

其词情真意切,清丽凄婉,特别是为悼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写下的许多词篇,更是泣血之作,哀感顽艳,是他成为中国词史上一位著名的“伤心人”。

这首《浣溪纱》就是其中的一篇。

秋风萧瑟,天气肃杀。

中国文人自古就有悲秋的传统;

纳兰夫妇伉俪情深,......更多

浣溪沙 辛亥正月二十四日,发合肥

朝代:作者: 姜夔 体裁:

钗燕笼云晚不忺。

拟将裙带系郎船。

别离滋味又今年。

杨柳夜寒犹自舞,鸳鸯风急不成眠。

些儿闲事莫萦牵。

注释注释:这是一首与情人依依惜别的情词,作于绍熙二年辛亥(1191)正月二十四日离别合肥之际 。

此一别,很可能就是白石与合肥女子最后之别,至少本年之后,即成生离死别。

此后 ,白石陷入“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的“情结”中,演化为白石一生的肠断史,生出南宋词中之一段奇情异彩—......更多

8182838485 共152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