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厄

(名数)【参见: 七难】

九句因

(名数)因有九句之意。

谓因于宗同品及宗异品,以关系之有无,而判其正不,有九种之别也:一同品有异品有,二同品有异品非有,三同品有异品有非有,四同品非有异品有,五同品非有异品非有,六同品非有异品有非有,七同品有非有异品有,八同品有非有异品非有,九同品有非有异品有非有。

因明正理门论曰:“宗法于同品,谓有非有俱。

于异品各三,有非有及二。

”是也。

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上末释之,谓“宗法云者,言为宗之法,即因是也。

......更多

九品安养

(界名)往生极乐者,有九品之差别,故言九品之净土,九品之安养等。

【参见: 九品】

九品弥陀

(图像)阿弥陀佛之尊形,有九品之别也。

此为九品往生之机类所感见,故其尊形亦有九品之异。

其说基于观无量寿经。

经言九品往生之人,感弥陀来迎之相,有差别也。

后世遂于印契等,说九品之别。

隋唐之世,似既有其说。

观夫往生礼赞所谓五山毫独朗宝手印恒分者,其为述弥陀宝手印契从于各品而不同,可知也。

日本所传唐本阿弥陀九品曼荼罗,于中台安上品上生之阿弥陀佛,于八华安置上品中生以下之八品阿弥陀佛云。

其手印古今不同。

古图......更多

九品润生

(名数)三界九地俱生之烦恼(即修惑)各有九品。

其中欲惑九品之修惑,有润七生之作用,因而建立一来不还之二果。

断之终,则为一来果。

断之已,则为不还果。

九品七生相对,则上三者为四生,中三者为二生,下三者为一生。

更分别之,则上上为二生,上中,上下,共为二生。

如中三品亦然。

中上为一生,中中,中下,共为一生。

下三品亦然。

下上品为半生,下中品,下下品,共为半生。

因而可随惑之强弱,而知润生之势力增减。

此一生者,人......更多

九地

(名数)又名九有。

以欲界为一地,色界及无色界各分为四地也。

一欲界五趣地,二离生喜乐地,三定生喜乐地,四离喜妙乐地,五舍念清净地,六空无边处地,七识无边处地,八无所有处地,九非想非非想处地。

欲界五趣地者,或名五趣杂居地。

即地狱,饿鬼,畜生,人及天之五趣等为散地,并有欲故,合为一地。

离生喜乐地者,即色界初禅,与寻伺即觉观相应,已离欲界之苦,而生喜乐,故立为一地。

定生喜乐地者,即色界第二禅,已无寻伺,从......更多

九地九品思惑

(名数)三界九地,各有九品之惑,合为八十一品之惑。

九字

(修法)成自九字印明之咒术。

又名六甲秘祝。

即唱临、兵、斗、者、皆、陈、列、在、前、之九字后,画四纵五横之直线于空中也。

又有纵横法之称。

此为禳灾害制胜利所修之一种咒法也。

原行于道家或兵家之间。

抱朴子内篇第四登陟篇曰:“入山宜知六甲秘祝。

祝曰:临兵斗者皆陈列前行。

凡九字,常当密祝之,无所不避,要道不烦,此之谓也。

”往生论注卷下曰:行师对陈,但于一切齿中,诵临兵斗者皆陈列前行。

诵此九字,五兵所不中。

抱朴......更多

九字曼荼罗

(图像)安九个讫哩字之曼荼罗也。

其曼荼罗于开敷莲华之中台并八叶各安弥陀观音共通之种子讫哩字而建立之。

有以像而现之者,于中台观自在菩萨八叶上,各安置阿弥陀佛。

观自在菩萨,左手持莲华,右手作开华叶之势,阿弥陀佛结跏趺坐,住于定印,各面中台观自在菩萨。

又于次之八叶,次第安置观音,慈氏,虚空藏,普贤,金刚手,文殊,除盖障,地藏,八大菩萨。

内院之四隅,敷列嬉,鬘,歌,舞,四菩萨。

外院敷列香,华,灯,涂香,钩......更多

九尊

(名数)胎藏界中台八叶院之九尊也。

有开敷之八瓣莲华,其中心与八瓣各现一尊,中心为大日如来,四方者四如来,四隅者四菩萨也。

是胎藏界曼陀罗十三大院中之第一而表示凡夫肉心之具德者,吾人之肉心,如合莲华,一旦三密相应则开敷为八叶之莲,现此九尊也。

【参见: 心莲】

136137138139140 共3092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