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众

(名数)五蕴之旧译,旧译曰五隐,五众。

众为和集之义。

法华经譬喻品曰:“分别说诸法生灭之五众。

”法华嘉祥疏五曰:“以五法和集,义称五众。

又一一阴法各众多故云众也。

杂心云:积聚是阴义。

”【又】出家之五众:一、比丘,受具足戒之男子。

二、比丘尼,受具足戒之女子。

三、式叉摩那,译言学法女。

将受具足戒而学六法之女子。

四、沙弥,出家受十戒之男子。

五、沙弥尼,出家受十戒之女子。

见三藏法数二十二。

五会法师

(人名)唐法照为善导之后身,创五会念佛,故称为五会法师。

唐代宗大历七年寂。

出于佛祖统纪二十六。

五母子经

(经名)佛说五母子经,一卷,吴支谦译。

说八岁沙弥,从阿罗汉学道,遂得五通,以宿命而生自己,前五生之母,悲吾子之早世,空自忧愁。

五比丘

(杂名)佛最初所度之五个比丘。

皆为佛之姻戚。

一、憍陈如,二、额鞞,三、跋提,四、十力迦叶,五、摩男俱利。

是为文句四之三之说,而诸经论诸家之义皆同。

然列为一、陈如(又拘邻),二、頞鞞(又湿鞞阿说示马胜),三、拔提(又摩诃男),四、十力迦叶,五、俱利太子。

又玄义释签六之二列为:一、頞鞞,二、跋提,三、俱利,四、释摩男,五、十力迦叶。

是摩男于俱利为别人,一摩男为跋提之异名(文句),一摩男为陈如之异名。

......更多

五法

(杂语)五法有种种。

五波罗蜜

(术语)于六波罗蜜中除般若波罗蜜者。

般若为主,他五者为从,得他种之波罗蜜者。

般若之功德也。

法华经分别功德品曰:“善男子善女人,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于八十万亿那由陀劫行五波罗蜜、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除般若波罗蜜。

”智度论二十八曰:“复次,余诸波罗蜜,不得般若波罗蜜,不得波罗蜜名字,亦如群盲无导,不能有所至。

般若波罗蜜亦复如是,导五波罗蜜令至萨波若。

五滓

(杂语)与五浊同。

行事钞资持记上一之三曰:“滓,沮史反,浊也。

五热

(杂语)外道之苦行。

热五体于火也。

五瓶

(物名)密教之仪轨以五宝五谷五药及香水满盛五瓶。

于此插宝花而奉佛。

大日经疏八曰:“次说吉祥瓶法,当用金银等宝,乃至无者应以瓷或净瓦为之,极令圆满端正,又不泄漏。

如毗尼中方便灌漉净水盛满其中,内五宝五谷五药。

(中略)又取如前所说诸涂香末和水,兼置龙脑牛黄,于瓶口插以宝华。

或随方土所有名花,取其花果条叶茂好圆具者使间错垂布,令极端严,以彩缯缠头并系华鬘涂以众香。

(中略)中胎藏当安五瓶,最中大日瓶安在华......更多

五瓶智水

(杂语)五瓶为金刚界之五部,其香水表五智如来之智慧者。

146147148149150 共3092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