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三月暮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三月暮,花落更情浓。

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

堤畔画船空。

恹恹醉,长日小帘栊。

宿燕夜归银烛外,啼莺声在绿阴中。

无处觅残红。

三月暮,花落更情浓。

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

堤畔画船空。

三月暮春时节,花儿凋落后,情意反而更为浓厚。

人离开后秋千在月光中静静地悬挂着,拴在杨柳树下的马儿疲倦得都不想迎风嘶叫。

停驻在堤边的画船上空无一人。

恹恹醉,长日小帘栊。

宿燕夜归银烛外,啼莺声在绿阴中。

无处觅残红。

小帘栊中的人整日感到浑身无力,昏昏欲睡。

归家的燕子因为银烛正亮着,不敢飞回巢中。

绿树荫内,流浪的黄莺不停地啼叫。

春光流逝了,连那凋萎的花也无处可寻。

参考资料: 1、 刘乃昌 朱德才选注,宋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01月第2版,第803页 2、 董自厚主编,宋词,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8.1,第162-163页

三月暮,花落更情浓。

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

堤畔画船空。

恹恹醉,长日小帘栊。

宿燕夜归银烛外,啼莺声在绿阴中。

无处觅残红。

恹恹(yān):精神不振貌。

“宿燕”句:借用温庭筠《七夕》“银烛有光妨宿燕”诗意。

参考资料: 1、 刘乃昌 朱德才选注,宋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01月第2版,第803页 2、 董自厚主编,宋词,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8.1,第162-163页

三月暮,花落更情浓。

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

堤畔画船空。

三月暮春时节,花儿凋落后,情意反而更为浓厚。

人离开后秋千在月光中静静地悬挂着,拴在杨柳树下的马儿疲倦得都不想迎风嘶叫。

停驻在堤边的画船上空无一人。

恹恹醉,长日小帘栊。

宿燕夜归银烛外,啼莺声在绿阴中。

无处觅残红。

小帘栊中的人整日感到浑身无力,昏昏欲睡。

归家的燕子因为银烛正亮着,不敢飞回巢中。

绿树荫内,流浪的黄莺不停地啼叫。

春光流逝了,连那凋萎的花也无处可寻。

恹恹(yān):精神不振貌。

“宿燕”句:借用温庭筠《七夕》“银烛有光妨宿燕”诗意。

参考资料: 1、 刘乃昌 朱德才选注,宋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01月第2版,第803页 2、 董自厚主编,宋词,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8.1,第162-163页

三月暮,花落更情浓。

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

堤畔画船空。

恹恹醉,长日小帘栊。

宿燕夜归银烛外,啼莺声在绿阴中。

无处觅残红。

  开篇“三月暮,花落更情浓”两句即点明时节,在暮春三月,红花落去,春光将尽,词人对春天的喜爱愈加浓烈。

在这里,词人没有描写对春天草长莺飞、姹紫嫣红的喜爱,而是通过残花飘零来强调自己对春天的不舍。

越是生离死别,感情就越是浓烈,词人深谙其中道理,仅仅“花落更情浓”一句就把春逝心悲刻画得人木三分,比那些光用“愁”、“哀”、“怜”等肤浅字词雕琢词表的词作要深刻、厚重得多。

  “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

堤畔画船空。

”佳人离去,秋千空挂,唯见一轮明月悬在朗朗星空中。

系在岸边杨柳旁的马儿,可能因为等候主人的时间太长了,不禁迎着缓缓的春风嘶鸣起来。

岸边的画船空寂无人,随着水波上下起伏。

这三句刻画了一幅春夜湖边杨柳图。

  “宿燕夜归银烛外,流莺声在绿阴中。

”房中银烛明亮,宿燕径直飞到檐下休息,绿荫中黄莺的啼鸣婉转动听。

这里化用了温庭筠《池塘七夕》诗中“银烛有光妨宿燕”的句意,暗喻佳人盼郎、郎却不归的孤独凄寂。

流莺啼啭,让孤独的人儿更加心伤,这里烘托出佳人孤栖独处、彷徨忧伤的心境。

  最后一句“无处觅残红”,落花流水,残红难觅,对应上阕的“花落”。

也有聚散匆匆、幽期难定的无奈,最后以佳人的无边怅惘哀愁收束全文。

  从整首词来看,词人以写暮春花落开始,以残红难觅结束,首尾呼应,结构完美。

另外,上阕写暮春空景,却暗含男女情事。

下阕写空闺独守,却又穿插春景。

整首词词句虽短,但是暮春景色、男欢女爱两不误,最后,以悲春伤时寓意欢愉易逝,犹有余情未了,回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编著,宋词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648页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SC_gushiwen/1/32023646.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