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连环·秋情 文赏
暮檐凉薄。
疑清风动竹,故人来邈。
渐夜久、闲引流萤,弄微照素怀,暗呈纤白。
梦远双成,凤笙杳、玉绳西落。
掩綀帷倦入,又惹旧愁,汗香阑角。
银瓶恨沉断索。
叹梧桐未秋,露井先觉。
抱素影、明月空闲,早尘损丹青,楚山依约。
翠冷红衰,怕惊起、西池鱼跃。
记湘娥、绛绡暗解,褪花坠萼。
暮檐凉薄。
疑清风动竹,故人来邈。
渐夜久、闲引流萤,弄微照素怀,暗呈纤白。
梦远双成,凤笙杳、玉绳西落。
掩綀帷倦入,又惹旧愁,汗香阑角。
银瓶恨沉断索。
叹梧桐未秋,露井先觉。
抱素影、明月空闲,早尘损丹青,楚山依约。
翠冷红衰,怕惊起、西池鱼跃。
记湘娥、绛绡暗解,褪花坠萼。
词人善于捕捉瞬间情感中的细微感受,将对恋人的爱怜抒发得淋漓尽致。
吴文英早年在苏州结识某女子。
近世词家据吴词作过许多分析,推断他在苏州有一妾,后被遣去。
但将他关于苏州情事的词串连比照,可以确认那位女子并非与他朝夕相处之妾,应为一位民间歌妓。
他们的爱情以悲剧告终。
吴文英对她的情感是真挚深厚的,他在词作里常以极隐讳的笔法抒写无尽的哀怨。
这首词是词人寓居苏州的后期、在其恋爱悲剧发生之后作的。
充分抒发出作者的一腔忧怨之情。
词的起笔“暮檐凉薄”,点明环境和时间。
暮色已沉,人在檐下,感到秋之凉意,一语即营造出寂寞凄凉的氛围。
清风吹动庭竹,使主人公产生故人来访的幻觉。
“疑”字将读者带入恍惚迷离的境界,有似梦非梦之感。
此两句用李益“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竹窗闻风》)诗句,“故人”即所钟情的那位女子。
“邈”,渺远之意;
给人一种遥不可及的距离感。
这些描写表现的均为非现实的梦幻般的情境。
“渐夜久”表现由暮入夜的过渡。
“闲引流萤”乃用唐代诗人杜牧《秋夕》“轻罗小扇扑流萤”句意,写出故人天真可爱的情态;
借着微弱的萤光,从她的“素怀”暗里见到“纤白”。
这几句词意较为模糊,作者有意以某些优美的细节片断暗示幽会时留下的难忘印象。
传说西王母的侍女董双成能吹云和之笙,词中的“双成”即以仙子借指故人。
双成在梦中远去,凤笙之音渐渐消逝了。
一切均是梦境,惊醒时已是“玉绳西落”。
吴文英喜用生僻的典故,词语十分难解。
“玉绳”乃玉衡的北二星,玉衡为纬书中所指北斗七星的第五星,是斗柄的部分。
玉绳西落标志下半夜已过。
这时主人公才由外室进到内室。
放下布帷,欲进内室,却又“倦入”,当是梦境历历触动了对往事的回忆,故“又惹旧愁”。
不能忘记,在庭栏的角落还留有故人的粉汗香气。
对往事的思念,令词人抚今追昔倍加伤痛。
词的过片以特殊的意象深刻地表达这种悲痛的情感。
“银瓶”是古时汲水用的器具。
“银瓶恨沉断索”援用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句意。
汲水时丝绳意外地断绝,白诗以此比喻“似妾今朝与君别”,言中道分离,遗恨无穷。
他们恋爱悲剧的发生,似乎早在预料之中:“梧桐未秋,露井先觉”,飘零摇落的命运是注定的了。
“抱素影、明月空闲”,即叶梦得《虞美人》“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上有乘鸾女”之意。
团扇如月,扇面上绘有素女的小影,已积有灰尘。
“抱”,持也;
团扇曾经是她用来“闲引流萤”的,“明月空闲”意为它已闲着无人用了。
这纪念物上以丹青绘的小影封尘已久,可是那秀眉却依稀动人。
词锋至此陡然一转。
“翠冷红衰”,一派衰落凋残的景象。
“西池”在吴文英关于苏州情事的词中多次出现,当为词人寓所阊门外西园之内的池。
在这凋残衰谢的季节、清寂冷落的秋夜,怕有轻微的声响惊起西池里的睡鱼,西池的鱼跃又将搅扰静寂的秋夜和人的思绪。
因为主人公正因西池的落花回味起故人留下的一个销魂印象:“记湘娥、绛绡暗解,褪花坠萼”。
“湘娥”本为传说中的湘妃。
近世词家考证,认为吴文英在苏州所恋者原籍湖湘,所以“湘娥”或“湘女”皆借指苏州故人。
记得那次幽会时,她偷偷解下轻薄的绛色绡衣。
词的结尾颇具新意,幸福美好的形象用以作为悲伤之词的结尾,同今昔的劳燕分飞恰恰形成鲜明对比,从而产生了回环往复悲喜交集的艺术效果。
吴文英是属于那种情感细腻丰富的人,最善于捕捉并表现瞬间的、形象鲜明的主观感受。
在他的作品中,许多意象具有纤细的主观感受性质,又以晦涩的语句表现出来,其词意往往缥渺朦胧,恰似唐代李商隐的《无题》诗。
这首词的整体使人如临梦境,比如故人团扇扑萤,令人难辨是梦幻还是往事;
银瓶断索、梧叶早坠,未知其人是离是亡。
在词的结构上虽也有时间关系的交代,但意群之间总有较大的跳跃或转折,而且往往不甚连属。
如下阕的四个意群之间便缺乏应有的顺序联系,结尾则似有词意未尽之感。
这正是梦窗词结构奇幻的特点。
理解梦窗词较为困难,如果细续便会发现作者的表现方式是艺术化的,所表达的情感则是复杂、真挚和缠绵的。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 第1990-1992页 .
一翦梅(赠友人) 文
唐多令·惜别 文翻注译赏
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
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
漫长是、系行舟。
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怎样合成一个“愁”,是离别之人的心上加个秋。
纵然是秋雨停歇之后,风吹芭蕉的叶片,也吹出冷气飕飕。
别人都说是晚凉时的天气最好,可是我却害怕登上高楼,那明月光下的清景,更加令我滋生忧愁。
年事梦中休。
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
漫长是、系行舟。
往昔的种种情事好像梦境一样去悠悠,就像是花飞花谢,就像是滚滚的烟波般向东奔流。
群群的燕子已经飞回南方的故乡,只有我这游子还在异地停留。
丝丝垂柳不能系住她的裙带,却牢牢地拴住我的行舟。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sōu)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心上秋:“心”上加“秋”字,即合成“愁”字。
飕:形容风雨的声音。
这里指风吹蕉叶之声。
年事梦中休。
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yíng)裙带住。
漫长是、系行舟。
年事:指岁月。
“燕辞归”句:曹丕《燕歌行》:“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
慊慊思归悉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此用其意。
客,作者自指。
淹留:停留。
萦:旋绕,糸住。
裙带:指燕,指别去的女子。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sōu)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怎样合成一个“愁”,是离别之人的心上加个秋。
纵然是秋雨停歇之后,风吹芭蕉的叶片,也吹出冷气飕飕。
别人都说是晚凉时的天气最好,可是我却害怕登上高楼,那明月光下的清景,更加令我滋生忧愁。
心上秋:“心”上加“秋”字,即合成“愁”字。
飕:形容风雨的声音。
这里指风吹蕉叶之声。
年事梦中休。
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yíng)裙带住。
漫长是、系行舟。
往昔的种种情事好像梦境一样去悠悠,就像是花飞花谢,就像是滚滚的烟波般向东奔流。
群群的燕子已经飞回南方的故乡,只有我这游子还在异地停留。
丝丝垂柳不能系住她的裙带,却牢牢地拴住我的行舟。
年事:指岁月。
“燕辞归”句:曹丕《燕歌行》:“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
慊慊思归悉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此用其意。
客,作者自指。
淹留:停留。
萦:旋绕,糸住。
裙带:指燕,指别去的女子。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
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
漫长是、系行舟。
吴文英的这首《唐多令》写的是羁旅怀人。
全词字句不事雕琢,自然浑成,在吴词中为别调。
就内容而论可分两段,然与此的自然分片不相吻合。
“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
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为第一段,起笔写羁旅秋思,酿足了愁情,目的是为写别情蓄势。
前二句先点“愁”字,语带双关。
从词情看,这是说造成这些愁情的,是离人悲秋的缘故,秋思是平常的,说离人秋思方可称愁,单就这点说命意便有出奇制胜之处。
从字面看,“愁”字是由“秋心”二字拼合而成,所以此二字又近于字谜游戏。
这种手法,古代歌谣中经常可见,王士禛谓此二句为“《子夜》变体”,具“滑稽之隽”(《花草蒙拾》),是道著语。
此词以“秋心”合成“愁”字,是离合体,皆入谜格,故是“变体”。
此处似乎是信手拈来,涉笔成趣,毫无造作之嫌,且紧扣主题秋思离愁,实不该以“油腔滑调”(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目之。
“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两句一问一答,开篇即出以唱叹,而且凿空道来,实可称倒折之笔。
下句“纵芭蕉不雨也飕飕”是说,虽然没有下雨,但芭蕉也会因飕飕秋风,发出凄凉的声响。
这分明想告诉读者,先时有过雨来。
而起首愁生何处的问题,正由此处蕉雨惹起。
所以前二句即由此倒折出来,平添千回百折之感。
秋雨初停,天凉如水,明月东升,正是登楼纳凉赏月的好时候。
“都道晚凉天气好”,可谓人云亦云,而“有明月,怕登楼”,才是客子真实独特的心理写照。
“月是故乡明”,望月是难免会触动乡思离愁的。
这三句没有直说愁,却通过客子心口不一的描写把它充分地表现了。
秋属岁未,颇容易使人联想到晚岁。
过片就叹息年光过尽,往事如梦。
“花空烟水流”是比喻青春岁月的流逝,又是赋写秋景,兼有二义之妙。
由此可见客子是长期飘泊在外,老大未回之人。
看到燕子辞巢而去,心生无限感慨。
“燕辞归”与“客尚淹留”,两相对照,自可见人不如候鸟。
以上蕉雨、明月、落花、流水、去燕……虽无非秋景,而又不是一般的秋景,于中无往而非客愁,这也就是“离人心上秋”的具体形象化了。
此下“垂柳不萦裙带住,谩长是、系行舟”为第二段,写客中孤寂的感叹。
“垂柳”是眼中秋景,而又关离情别事写来承接自然。
“萦”、“系”二字均由柳丝绵长思出,十分形象。
“垂柳不萦裙带住”一句写的是其人已去,“裙带”二字暗示对方的身份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谩长是,系行舟”二句是自况,意思是自己不能随去。
羁身异乡,又成孤零,本就有双重悲愁,何况离自己而去者又是一位情侣呢。
由此方见篇着“离人”二字具有更多一重含意,是离乡又逢离别的人啊,其愁也就更其难堪了。
伊人已去而自己既留,必有不得已的理由,却不明说(也无须说),只是埋怨柳丝或系或不系,无赖至极,却又耐人寻味。
“燕辞归、客尚淹留”句与此三句,又形成比兴关系,情景相映成趣。
全词第一段对于羁旅秋思着墨较多,渲染较详,为后边描写蓄足了力量。
第二段写字中怀人,着笔简洁明快,发语恰到好处,毫无拖沓之感。
较之作者的其它作品,此词确有其独到之处。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050-2053
浣溪沙·题李中斋舟中梅屏 文注赏
冰骨清寒瘦一枝。
玉人初上木兰时。
懒妆斜立澹春姿。
月落溪穷清影在,日长春去画帘垂。
五湖水色掩西施。
冰骨清寒瘦一枝。
玉人初上木兰时。
懒妆斜立澹春姿。
澹:也写作“淡”。
月落溪穷清影在,日长春去画帘垂。
五湖水色掩西施。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冰骨清寒瘦一枝。
玉人初上木兰时。
懒妆斜立澹春姿。
月落溪穷清影在,日长春去画帘垂。
五湖水色掩西施。
“冰骨”两句,绘出屏中梅树之貌。
两句脱胎于成语“冰清玉洁”,赞梅树之格调高雅。
“木兰”,即木兰舟的省称。
此言自己在观赏了友人的舟中梅屏后,感受到屏中梅枝玉骨冰清傲霜斗寒般的气质。
“懒妆”一句,以梅拟人,写出梅枝的神韵。
此句也是从林逋《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句中化出,赞屏中梅枝活似佳人之天生丽质,虽懒于梳妆打扮,然淡然而立,尽占春色,不愧为“东风第一枝”之称。
此亦是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赞梅枝也。
“月落”两句,紧扣上片结句而生发开去。
林逋《山园小梅》有“暗香浮动月黄昏”句,词人另辟蹊径,写自己对月落后溪边梅枝的感受:月儿虽然已沉没在小溪的尽头,梅枝的倩影却能长留在溪畔。
此非影留,实是词人感情所系也。
接着词人转而写实,言日长天久春天也会过尽,然而绘有“东风第一枝”的梅屏,却长留在舟中。
“五湖”句,既点出“舟”字,也复赞梅屏。
“五湖”,即太湖。
西施曾从范蠡游五湖,此言李中斋小舟载着的梅屏,在千顷太湖的水色掩映下如西子之畅游五湖般的更显婀娜多姿。
全词紧扣“舟中梅屏”,拟人状物反复咏叹,形神皆备,根本没有“用事下语太晦,人不可晓”(沈义父《乐府指迷》)之病。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诉衷情·七夕 文
探芳信·为春瘦 文
为春瘦。
更瘦如梅花,花应知否。
任枕函云坠,离怀半中酒。
雨声楼阁春寒里,寂寞收灯后。
甚年年、斗草心期,探花时候。
娇懒强拈绣。
暗背里相思,闲供晴昼。
玉合罗囊,兰膏渍红豆。
舞衣叠损金泥凤,妒折阑干柳。
几多愁、两点天涯远岫。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文翻注译赏
听风听雨过清明。
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
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听风听雨过清明。
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听着凄风苦雨之声,我独自寂寞地过着清明。
掩埋好遍地的落花,我满怀忧愁地起草葬花之铭。
楼前依依惜别的地方,如今已是一片浓密的绿荫。
每一缕柳丝,都寄托着一分柔情。
料峭的春寒中,我独自喝着闷酒,想借梦境去与佳人重逢,不料又被啼莺唤醒。
西园日日扫林亭。
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西园的亭台和树林,每天我都派人去打扫干净,依旧到这里来欣赏新晴的美景。
蜜蜂频频扑向你荡过的秋千、绳索上还有你纤手握过而留下的芳馨。
我是多么惆怅伤心,你的倩影总是没有信音。
幽寂的空阶上,一夜间长出的苔藓便已青青。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听风听雨过清明。
愁草瘗(yì)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qiào)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草:草,起草,拟写。
愁草,没有心情写。
瘗:埋葬。
铭,文体的一种。
庾信有《瘗花铭》。
古代常把铭文刻在墓碑或者器物上,内容多为歌功颂德,表示哀悼,申述鉴戒。
分携:分手,分别。
绿暗:形容绿柳成荫。
料峭:形容春天的寒冷。
中酒:醉酒。
交加:形容杂乱。
西园日日扫林亭。
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yuān)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双鸳:指女子的绣花鞋,这里兼指女子本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听风听雨过清明。
愁草瘗(yì)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qiào)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听着凄风苦雨之声,我独自寂寞地过着清明。
掩埋好遍地的落花,我满怀忧愁地起草葬花之铭。
楼前依依惜别的地方,如今已是一片浓密的绿荫。
每一缕柳丝,都寄托着一分柔情。
料峭的春寒中,我独自喝着闷酒,想借梦境去与佳人重逢,不料又被啼莺唤醒。
草:草,起草,拟写。
愁草,没有心情写。
瘗:埋葬。
铭,文体的一种。
庾信有《瘗花铭》。
古代常把铭文刻在墓碑或者器物上,内容多为歌功颂德,表示哀悼,申述鉴戒。
分携:分手,分别。
绿暗:形容绿柳成荫。
料峭:形容春天的寒冷。
中酒:醉酒。
交加:形容杂乱。
西园日日扫林亭。
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yuān)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西园的亭台和树林,每天我都派人去打扫干净,依旧到这里来欣赏新晴的美景。
蜜蜂频频扑向你荡过的秋千、绳索上还有你纤手握过而留下的芳馨。
我是多么惆怅伤心,你的倩影总是没有信音。
幽寂的空阶上,一夜间长出的苔藓便已青青。
双鸳:指女子的绣花鞋,这里兼指女子本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听风听雨过清明。
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
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这是西园怀人之作。
西园在吴地,是梦窗和情人的寓所,二人亦在此分手,所以西园诚是悲欢交织之地。
梦窗在此中常提到此地,可见此地实乃梦萦魂绕之地。
这也是一首伤春之作。
词的上片情景交融,意境有独到之处。
前二句是伤春,三、四两句写伤别,五、六两句则是伤春与伤别的交融,形象丰满,意蕴深邃。
“听风听雨过清明”,起句貌似简单,不象梦窗绵丽的风格,但用意颇深。
不仅点出时间,而且勾勒出内心细腻的情愫。
寒食、清明凄冷的禁烟时节,连续刮风下雨,意境凄凉。
风雨不写“见”而写“听”,意思是白天对风雨中落花,不忍见,但不能不听到;
晚上则为花无眠、以听风听雨为常。
首句四个字就写出了词人在清明节前后,听风听雨,愁风愁雨的惜花伤春情绪,不由让读者生凄神憾魄之感。
“愁草瘗花铭”一句紧承首句而来,意密而情浓。
落花满地,将它打扫成堆,予以埋葬,这是一层意思;
葬花后而仍不安心,心想应该为它拟就一个瘗花铭,瘐信有《瘗花铭》,此借用之,这是二层意思;
草萌时为花伤心,为花堕泪,愁绪横生,故曰“愁草”,这是三层意思。
词人为花而悲,为春而伤,情波千叠,都凝炼在此五字中了。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是写分别时的情景。
梦窗和情人在柳丝飘荡的路上分手,自此柳成为其词中常出现的意象。
古代有送别时折柳相送的风俗,是希望柳丝能够系住将要远行的人,所以说“一丝柳,一寸柔情”,可谓语浅意深。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伤春又伤别,无以排遣,只得借酒浇愁,希望醉后梦中能与情人相见。
无奈春梦却被莺啼声惊醒。
这是化用唐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之意。
上阙是愁风雨,惜年华,伤离别,意象集中精炼,而又感人至深,显出密中有疏的特色。
下阙写清明已过,风雨已止,天气放晴了。
阔别已久的情人,怎么能忘怀!
按正常逻辑,因深念情人,故不忍再去平时二人一同游赏之处了,以免触景生悲,睹物思人。
但梦窗却用进一层的写法,那就是照样(依旧)去游赏林亭。
于是看到“黄蜂频扑秋千索”,仿佛佳人仍在。
“黄蜂”二句是窗梦词中的名句,妙在不从正面写,而是侧面烘托,佳人的美好形象凸现出来。
怀人之情至深,故即不能来,还是痴心望着她来。
“日日扫林亭”,就是虽毫无希望而仍望着她来。
离别已久,秋千索上的香气未必能留,但仍写黄蜂的频扑,这不是在实写。
陈洵说:“见秋千而思纤手,因蜂扑而念香凝,纯是痴望神理。
” 结句“双鸳不到”(双鸳是一双乡绣有鸳鸯的鞋子),明写其不再惆怅。
“幽阶一夜苔生”,语意夸张。
不怨伊人不来,而只说“苔生”,可见当时伊人常来此处时,阶上是不会生出青苔来的,此时人去已久,所以青苔滋生,但不说经时而说“一夜,”由此可见二人双栖之时,欢爱异常,仿佛如在昨日。
这样的夸张,在事实上并非如此,而在情理上却是真实的。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沁园春·送翁宾旸游鄂渚 文注
情如之何,暮涂为客,忍堪送君。
便江湖天远,中宵同月,关河秋近。
何日清尘。
玉尘生风,貂裘明雪,幕府英雄今几人。
行须早,料刚肠肯殢,泪眼离颦。
平生秀句清尊。
到帐动风开自有神。
听夜鸣黄鹤,楼高百尺,朝驰白马,笔扫千军。
贾傅才高,岳家军在,好勒燕然石上文。
松江上,念故人老矣,甘卧闲云。
情如之何,暮涂为客,忍堪送君。
便江湖天远,中宵同月,关河秋近。
何日清尘。
玉尘生风,貂裘明雪,幕府英雄今几人。
行须早,料刚肠肯殢,泪眼离颦。
月:一本作“舟”。
须:一本作“清”,一本作“情”。
离:一本作“难”。
平生秀句清尊。
到帐动风开自有神。
听夜鸣黄鹤,楼高百尺,朝驰白马,笔扫千军。
贾傅才高,岳家军在,好勒燕然石上文。
松江上,念故人老矣,甘卧闲云。
在:一本作“壮”。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风入松·麓翁园堂宴客 文赏
一番疏雨洗芙蓉。
玉冷佩丁东。
辘轳听带秋声转,早凉生、傍井梧桐。
欢宴良宵好月,佳人修竹清风。
临池飞阁乍青红。
移酒小垂虹。
贞元供奉梨园曲,称十香、深蘸琼钟。
醉梦孤云晓色,笙歌一派秋空。
一番疏雨洗芙蓉。
玉冷佩丁东。
辘轳听带秋声转,早凉生、傍井梧桐。
欢宴良宵好月,佳人修竹清风。
临池飞阁乍青红。
移酒小垂虹。
贞元供奉梨园曲,称十香、深蘸琼钟。
醉梦孤云晓色,笙歌一派秋空。
“一番”两句,点宴客时间。
言炎夏过后,秋凉已生,雨打荷池,洗净一池艳红。
“辘轳”两句,承上述秋景。
言耳闻单调乏味的辘轳声,眼见井台四周铺满了枯黄的梧桐叶,词人哀叹秋已深矣。
“欢宴”两句,点题。
十二字共分六层意思,全以一“欢”字领起。
此言麓翁之宴既是欢宴,又逢良辰美景,在皎洁的月光下,清风习习,园中修竹摇曳,堂内佳人起舞,呈现出一幅富贵夜宴图。
“临池”两句,写宴会地点园堂周围的景色。
言麓翁先把酒宴摆放在园中堂内,园堂面水开窗,使客人可以边饮酒边观望在月色朦胧中隐约显现在荷池中的红花绿叶。
然而园堂宴饮还不能尽兴,所以大家又携酒至园中的“小垂虹”桥上,再次自在畅饮。
此是赞扬主人的好客豪爽之情。
“贞元”两句,述宴中弹奏名曲助兴。
“贞元”,指唐朝的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这里泛指升平盛世。
此言宴席中自有乐工们为大家弹奏升平盛世中流行的乐曲,并且还拿出来号称“十香”的醇酒斟满在玉杯中招待客人。
“醉梦”两句,梦中景。
词人受到主人如此盛情款待,当然是高兴得乐而忘返了。
所以不觉沉醉入梦,好梦至晓,并且梦中似乎还觉得自己飘飘然地身处在一派笙歌声中。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文
流水麹尘,艳阳醅酒,画舸游情如雾。
笑拈芳草不知名,乍凌波、断桥西堍。
垂杨漫舞。
总不解、将春系住。
燕归来,问彩绳纤手,如今何许。
欢盟误。
一箭流光,又趁寒食去。
不堪衰鬓著飞花,傍绿阴、冷烟深树。
玄都秀句。
记前度、刘郎曾赋。
最伤心、一片孤山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