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佛阁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夜空似水,横汉静立,银浪声杳。

瑶镜奁小。

素娥乍起、楼心弄孤照。

絮云未巧。

梧韵露井,偏借秋早。

晴暗多少。

怕教彻胆,蟾光见怀抱。

浪迹尚为客,恨满长安千古道。

还记暗萤、穿帘街语悄。

叹步影归来,人鬓花老。

紫箫天渺。

又露饮风前,凉堕轻帽。

酒杯空、数星横晓。

琐窗寒·玉兰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绀缕堆云,清腮润玉,汜人初见。

蛮腥未洗,海客一怀凄惋。

渺征槎、去乘阆风,占香上国幽心展。

□遗芳掩色,真恣凝澹,返魂骚畹。

一盼。

千金换。

又笑伴鸱夷,共归吴苑。

离烟恨水,梦杳南天秋晚。

比来时、瘦肌更销,冷薰沁骨悲乡远。

最伤情、送客咸阳,佩结西风怨。

齐天乐·新烟初试花如梦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新烟初试花如梦,疑收楚峰残雨。

茂苑人归,秦楼燕宿,同惜天涯为旅。

游情最苦。

早柔绿迷津,乱莎荒圃。

数树梨花,晚风吹堕半汀鹭。

流红江上去远,翠尊曾共醉,云外别墅。

澹月秋千,幽香巷陌,愁结伤春深处。

听歌看舞。

驻不得当时,柳蛮樱素。

睡起恹恹,洞箫谁院宇。

瑞鹤仙·秋感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泪荷抛碎璧。

正漏云筛雨,斜捎窗隙。

林声怨秋色。

对小山不迭,寸眉愁碧。

凉欺岸帻。

暮砧催、银屏翦尺。

最无聊、燕去堂空,旧幕暗尘罗额。

行客。

西园有分,断柳凄花,似曾相识。

西风破屐。

林下路,水边石。

念寒蛩残梦,归鸿心事,那听江村夜笛。

看雪飞、苹底芦梢,未如鬓白。

泪荷抛碎璧。

正漏云筛雨,斜捎窗隙。

林声怨秋色。

对小山不迭,寸眉愁碧。

凉欺岸帻。

暮砧催、银屏翦尺。

最无聊、燕去堂空,旧幕暗尘罗额。

捎:一本作“梢”。

迭:一本作“送”。

行客。

西园有分,断柳凄花,似曾相识。

西风破屐。

林下路,水边石。

念寒蛩残梦,归鸿心事,那听江村夜笛。

看雪飞、苹底芦梢,未如鬓白。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泪荷抛碎璧。

正漏云筛雨,斜捎窗隙。

林声怨秋色。

对小山不迭,寸眉愁碧。

凉欺岸帻。

暮砧催、银屏翦尺。

最无聊、燕去堂空,旧幕暗尘罗额。

行客。

西园有分,断柳凄花,似曾相识。

西风破屐。

林下路,水边石。

念寒蛩残梦,归鸿心事,那听江村夜笛。

看雪飞、苹底芦梢,未如鬓白。

  此词为梦窗再至苏州之作。

上片以景衬情。

“泪荷”三句,状秋天风雨景致。

言风紧雨密,池中荷叶上的水珠像击得粉碎的玉璧碎块似的向四周抛洒。

密集的雨点,随着风势斜袭着紧闭的窗隙。

“林声”三句,风雨启愁心。

言风雨侵秋林,使林中发出似怨似泣的声音,正是“秋风秋雨愁煞人”。

因此,词人凝视着对面雨幕中一座孤零零的小土山,山上的草木由碧转黄,不觉兴起人生苦短之感,所以紧锁眉头,愁上心头。

“凉欺”两句,因凉而想到添衣,进而思念起曾为他制衣的亲人。

“帻”,古人包发的头巾。

词人说:“凉风袭人,头上虽然裹着头巾,但仍旧感到阵阵寒意。

由此想起添加衣衫。

但衣衫虽在,那曾经为我漏夜赶制这衣衫的人儿如今却在哪儿呢?

”据陈洵《海绡说词》云:“暮砧催、银屏剪尺”一句,是全词最惊心动魄处。

盖因闻砧而思裁剪之人也。

“最无聊”两句,点出制衣之人已去。

“燕去堂空”句中之“燕”, 在《梦窗词》中多指人, 如《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

《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犹是曾巢,谢堂双燕”;

《夜合花·自鹤江入京泊葑门外有感》“似西湖燕去,吴馆巢荒”;

《唐多令》“燕辞归、客尚淹留”;

《绛都春·燕亡久矣京口适见似人怅怨有感》“南楼坠燕”。

杨铁夫《梦窗词笺释》说:“燕指去姬”。

但从《夜合花》“似西湖燕去,吴馆巢空”,及《绛都春·燕亡久矣京口适见似人怅怨有感》题中的“燕亡”与词中的“南楼坠燕”来看,应是指杭之亡妾。

总之,是梦窗亲人无疑。

此言最没有意思的是人去楼空,只剩下词人孤身一人,室中无人打扫,常会身沾灰尘,额触蛛网。

  下片情中含景。

“行客”两字换头,点明词人是位离井背乡,在外羁旅行役,以度生计的人。

“西园”三句,言此刻即使去园中所见的也无非是残柳败花,而这凄凉的秋景,又与当日词人与苏姬分手时的西园景色极为相似,因此更加引起词人的伤感情绪。

正是因为词人心中先有了离愁别恨,所以景物也变成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句)。

“西园”,即吴文英在苏州的居所旁花园。

在《梦窗词集》中,词人多次提到“西园”,如:《水龙吟》“西园已负,林亭移酒,松泉荐茗。

”《风入松·桂》“暮烟疏雨西园路,误秋娘浅约宫黄”。

《莺啼序》“残蝉度曲,唱彻西园。

”《浪淘沙》“往事一潸然,莫过西园。

”可见“西园”并非泛指。

据《莺啼序》词有“横塘棹穿艳锦”,“念省惯吴宫忧愁”等句可知其地在苏州。

近人有直指在阊门之西的。

“西风”三句,“西风”点出秋季,“破屐”刻画“行客”的装束。

“林下路”、水边石”,都是词人旧地重游之处。

“念寒蛩”三句,言在蟋蟀的悲鸣声中,好梦难果。

而词人思念故土,归心似箭,根本没有心思去欣赏暮寒中江村里发出的哀笛声。

“看雪飞”两句自叹。

“苹”,蕨类植物,生在浅水中,茎横生在泥中,质柔软,有分枝,叶有长柄,四片小叶生在叶柄顶端,到夏秋时候,叶柄的下部生出小枝,枝上生子囊,里面有孢子。

也叫田字草。

此言空中的飞雪,浮苹背面的茸毛,芦的花絮都是纯白色的,但与词人的双鬓相比,还是头发白。

结句叹己由愁而发白,有感叹老之已至之意。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望江南·三月暮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三月暮,花落更情浓。

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

堤畔画船空。

恹恹醉,长日小帘栊。

宿燕夜归银烛外,啼莺声在绿阴中。

无处觅残红。

三月暮,花落更情浓。

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

堤畔画船空。

三月暮春时节,花儿凋落后,情意反而更为浓厚。

人离开后秋千在月光中静静地悬挂着,拴在杨柳树下的马儿疲倦得都不想迎风嘶叫。

停驻在堤边的画船上空无一人。

恹恹醉,长日小帘栊。

宿燕夜归银烛外,啼莺声在绿阴中。

无处觅残红。

小帘栊中的人整日感到浑身无力,昏昏欲睡。

归家的燕子因为银烛正亮着,不敢飞回巢中。

绿树荫内,流浪的黄莺不停地啼叫。

春光流逝了,连那凋萎的花也无处可寻。

参考资料: 1、 刘乃昌 朱德才选注,宋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01月第2版,第803页 2、 董自厚主编,宋词,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8.1,第162-163页

三月暮,花落更情浓。

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

堤畔画船空。

恹恹醉,长日小帘栊。

宿燕夜归银烛外,啼莺声在绿阴中。

无处觅残红。

恹恹(yān):精神不振貌。

“宿燕”句:借用温庭筠《七夕》“银烛有光妨宿燕”诗意。

参考资料: 1、 刘乃昌 朱德才选注,宋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01月第2版,第803页 2、 董自厚主编,宋词,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8.1,第162-163页

三月暮,花落更情浓。

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

堤畔画船空。

三月暮春时节,花儿凋落后,情意反而更为浓厚。

人离开后秋千在月光中静静地悬挂着,拴在杨柳树下的马儿疲倦得都不想迎风嘶叫。

停驻在堤边的画船上空无一人。

恹恹醉,长日小帘栊。

宿燕夜归银烛外,啼莺声在绿阴中。

无处觅残红。

小帘栊中的人整日感到浑身无力,昏昏欲睡。

归家的燕子因为银烛正亮着,不敢飞回巢中。

绿树荫内,流浪的黄莺不停地啼叫。

春光流逝了,连那凋萎的花也无处可寻。

恹恹(yān):精神不振貌。

“宿燕”句:借用温庭筠《七夕》“银烛有光妨宿燕”诗意。

参考资料: 1、 刘乃昌 朱德才选注,宋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01月第2版,第803页 2、 董自厚主编,宋词,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8.1,第162-163页

三月暮,花落更情浓。

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

堤畔画船空。

恹恹醉,长日小帘栊。

宿燕夜归银烛外,啼莺声在绿阴中。

无处觅残红。

  开篇“三月暮,花落更情浓”两句即点明时节,在暮春三月,红花落去,春光将尽,词人对春天的喜爱愈加浓烈。

在这里,词人没有描写对春天草长莺飞、姹紫嫣红的喜爱,而是通过残花飘零来强调自己对春天的不舍。

越是生离死别,感情就越是浓烈,词人深谙其中道理,仅仅“花落更情浓”一句就把春逝心悲刻画得人木三分,比那些光用“愁”、“哀”、“怜”等肤浅字词雕琢词表的词作要深刻、厚重得多。

  “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

堤畔画船空。

”佳人离去,秋千空挂,唯见一轮明月悬在朗朗星空中。

系在岸边杨柳旁的马儿,可能因为等候主人的时间太长了,不禁迎着缓缓的春风嘶鸣起来。

岸边的画船空寂无人,随着水波上下起伏。

这三句刻画了一幅春夜湖边杨柳图。

  “宿燕夜归银烛外,流莺声在绿阴中。

”房中银烛明亮,宿燕径直飞到檐下休息,绿荫中黄莺的啼鸣婉转动听。

这里化用了温庭筠《池塘七夕》诗中“银烛有光妨宿燕”的句意,暗喻佳人盼郎、郎却不归的孤独凄寂。

流莺啼啭,让孤独的人儿更加心伤,这里烘托出佳人孤栖独处、彷徨忧伤的心境。

  最后一句“无处觅残红”,落花流水,残红难觅,对应上阕的“花落”。

也有聚散匆匆、幽期难定的无奈,最后以佳人的无边怅惘哀愁收束全文。

  从整首词来看,词人以写暮春花落开始,以残红难觅结束,首尾呼应,结构完美。

另外,上阕写暮春空景,却暗含男女情事。

下阕写空闺独守,却又穿插春景。

整首词词句虽短,但是暮春景色、男欢女爱两不误,最后,以悲春伤时寓意欢愉易逝,犹有余情未了,回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编著,宋词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648页

十二郎·垂虹桥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素天际水,浪拍碎、冻云不凝。

记晓叶题霜,秋灯吟雨,曾系长桥过艇。

又是宾鸿重来后,猛赋得、归期才定。

嗟绣鸭解言,香鲈堪钓,尚庐人境。

幽兴。

争如共载,越娥妆镜。

念倦客依前,貂裘茸帽,重向淞江照影。

酹酒苍茫,倚歌平远,亭上玉虹腰冷。

迎醉面,暮雪飞花,几点黛愁山暝。

高山流水·丁基仲侧室善丝桐赋咏晓达音吕备歌舞之妙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素弦一一起秋风。

写柔情、都在春葱。

徽外断肠声,霜宵暗落惊鸿。

低颦处、翦绿裁红。

仙郎伴、新制还赓旧曲,映月帘栊。

似名花并蒂,日日醉春浓。

吴中。

空传有西子,应不解、换徵移宫。

兰蕙满襟怀,唾碧总喷花茸。

后堂深、想费春工。

客愁重、时听蕉寒雨碎,泪湿琼钟。

恁风流也称,金屋贮娇慵。

探芳信·暖风定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丙申岁,吴灯市盛常年。余借宅幽坊,一时名胜遇合,置杯酒,接殷勤之欢,甚盛事也。分镜字韵。 暖风定。正卖花吟春,去年曾听。旋自洗幽兰,银瓶钓金井。斗窗香暖悭留客,街鼓还催暝。调雏莺、试遣深杯,唤将愁醒。 灯市又重整。待醉勒游缰,缓穿斜径。暗忆芳盟,绡帕泪犹凝。吴宫十里吹笙路,桃李都羞靓。绣帘人、怕惹飞梅翳镜。

夜行船·逗晓阑干沾露水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逗晓阑干沾露水。

归期杳、画檐鹊喜。

粉汗馀香,伤秋中酒,月落桂花影里。

屏曲巫山和梦倚。

行云重、梦飞不起。

红叶中庭,绿尘斜□,应是宝筝慵理。

青玉案·新腔一唱双金斗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新腔一唱双金斗。

正霜落、分甘手。

已是红窗人倦绣。

春词裁烛,夜香温被,怕减银壶漏。

吴天雁晓云飞后。

百感情怀顿疏酒。

彩扇何时翻翠袖。

歌边拌取,醉魂和梦,化作梅边瘦。

12345 共40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