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桃源/阮郎归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翠阴浓合晓莺堤。

春如日坠西。

画图新展远山齐。

花深十二梯。

风絮晚,醉魂迷。

隔城闻马嘶。

落红微沁绣鸳泥。

秋千教放低。

扫花游/扫地游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草生梦碧,正燕子帘帏,影迟春午。

倦茶荐乳。

看风签乱叶,老沙昏雨。

古简蟫篇,种得云根疗蠹。

最清楚。

带明月自锄,花外幽圃。

醒眼看醉舞。

到应事无心,与闲同趣。

小山有语。

恨逋仙占却,暗香吟赋。

暖通书床,带草春摇翠露。

未归去。

正长安、软红如雾。

水龙吟·澹云笼月微黄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澹云笼月微黄,柳丝浅色东风紧。

夜寒旧事,春期新恨,眉山碧远。

尘陌飘香,绣帘垂户,趁时妆面。

钿车催去急,珠囊袖冷,愁如海、情一线。

犹记初来吴苑。

未清霜、飞惊双鬓。

嬉游是处,风光无际,舞匆歌茜。

陈迹征衫,老容华镜,欢悰都尽。

向残灯梦短,梅花晓角,为谁吟怨。

探芳信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大作,林麓洲渚皆琼瑶。

方庵驰小序求词,且约访蔡公甫 夜寒重。

见羽葆将迎,飞琼入梦。

整素妆归处,中宵按瑶凤。

舞春歌夜棠梨岸,月冷和云冻。

画船中、太白仙人,锦袍初拥。

应过语溪否,试笑挹中郎,还叩清弄。

粉黛湖山,欠携酒、共飞E649。

洗杯时换铜觚水,待作梅花供。

问何时、带雨锄烟自种。

木兰花慢(施芸隐随绣节过浙东,作词留别,用其韵以饯)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几临流送远,渐荒落、旧邮亭。

念西子初来,当时望眼,啼雨难晴。

娉婷。

素红共载,到越吟、翻调倚吴声。

得意东风去棹,怎怜会重离轻。

云零。

梦绕浮觞,流水畔、叙幽情。

恨赋笔分携,江山委秀,桃李荒荆。

经行。

问春在否,过汀洲、暗忆百花名。

莺缕争堪细折,御黄堤上重盟。

风入松·画船帘密不藏香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画船帘密不藏香。

飞作楚云狂。

傍怀半卷金炉烬,怕暖销、春日朝阳。

清馥晴熏残醉,断烟无限思量。

凭阑心事隔垂杨。

楼燕销幽妆。

梅花偏恼多情月,慰溪桥、流水昏黄。

哀曲霜鸿凄断,梦魂寒蝶幽扬。

满江红·翠幕深庭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翠幕深庭,露红晚、闲花自发。

春不断、亭台成趣,翠阴蒙密。

紫燕雏飞帘额静,金鳞影转池心阔。

有花香、竹色赋闲情,供吟笔。

闲问字,评风月。

时载酒,调冰雪。

似初秋入夜,浅凉欺葛。

人境不教车马近,醉乡莫放笙歌歇。

倩双成、一曲紫云回,红莲折。

翠幕深庭,露红晚、闲花自发。

春不断、亭台成趣,翠阴蒙密。

紫燕雏飞帘额静,金鳞影转池心阔。

有花香、竹色赋闲情,供吟笔。

在庭院深深,绿色的窗帘后面,有红色的花朵自己开放。

春意盎然,亭台相映成趣,绿阴密密覆盖,檐下小燕子飞走,再也听不到动听的呢喃声,帘间十分寂静,帘外宽阔的水池中金鱼游动的影儿转来转去。

有花香和竹色供我们欣赏吟唱和写诗。

闲问字,评风月。

时载酒,调冰雪。

似初秋入夜,浅凉欺葛。

人境不教车马近,醉乡莫放笙歌歇。

倩双成、一曲紫云回,红莲折。

空闲时向友人请教一些学问,和朋友们在一起闲论风景、创作等问题。

携带酒水,与冰雪交融,这就像初秋的凉意,让葛衣有些冰凉,虽在尘世却让车马不靠近,在醉乡我们不要让弹唱休息。

梦中听仙女们演奏仙曲《紫云回》、《红莲折》。

参考资料: 1、 谢桃坊.《满江红 》:四川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148页 2、 《词学》编辑委员会编辑.《词学 第10辑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101页 3、 马海英著.《江南园林的诗歌意境 》 :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年:93页

翠幕深庭,露红晚、闲花自发。

春不断、亭台成趣,翠阴蒙密。

紫燕雏飞帘额静,金鳞(lín)影转池心阔。

有花香、竹色赋闲情,供吟笔。

露红晚:露出红色的时间较晚。

指开花的时间较往年晚。

帘额:帘幕的横额。

闲情:陶渊明作有《闲情赋》,表达对女子爱慕之情。

闲问字,评风月。

时载(zài)酒,调冰雪。

似初秋入夜,浅凉欺葛(gě)。

人境不教车马近,醉乡莫放笙(shēng)歌歇。

倩双成、一曲紫云回,红莲折。

问字:《汉书·扬雄传》:“刘棻尝从雄作奇字。

”苏轼也有诗曰“问道携壶问奇字。

”这里引申作朋友之间互相请教学问的意思。

黄庭坚《谢送碾壑源拣芽》诗:“客来问字莫载酒。

”这里指词人空闲时向友人请教一些学问。

“风月:即清风明月,风花雪月,泛指四时美好的景色。

也用来指浮泛的诗文题材。

另外旧亦指为男女情爱或不务正业,放荡不拘的行为。

载酒:携带酒水。

调冰雪: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公子调冰水。

”欺葛:杜甫《端午日旸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葛:葛衣。

人境:尘世、人居住的地方。

陶渊明《饮酒》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醉乡:喝醉之后昏昏沉沉,迷迷糊糊的境界。

王绩著《醉乡记》。

双成:即西王母身边仙女董双成,这里借指歌妓。

紫云:唐时妓女名,为李愿所蓄妓。

杜牧赴李愿家中宴,见之良久曰:“名不虚得,宜以见惠。

”诸妓回首破颜。

因有曲子《紫云回》。

事见《唐诗纪事》。

参考资料: 1、 谢桃坊.《满江红 》:四川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148页 2、 《词学》编辑委员会编辑.《词学 第10辑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101页 3、 马海英著.《江南园林的诗歌意境 》 :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年:93页

翠幕深庭,露红晚、闲花自发。

春不断、亭台成趣,翠阴蒙密。

紫燕雏飞帘额静,金鳞(lín)影转池心阔。

有花香、竹色赋闲情,供吟笔。

在庭院深深,绿色的窗帘后面,有红色的花朵自己开放。

春意盎然,亭台相映成趣,绿阴密密覆盖,檐下小燕子飞走,再也听不到动听的呢喃声,帘间十分寂静,帘外宽阔的水池中金鱼游动的影儿转来转去。

有花香和竹色供我们欣赏吟唱和写诗。

露红晚:露出红色的时间较晚。

指开花的时间较往年晚。

帘额:帘幕的横额。

闲情:陶渊明作有《闲情赋》,表达对女子爱慕之情。

闲问字,评风月。

时载(zài)酒,调冰雪。

似初秋入夜,浅凉欺葛(gě)。

人境不教车马近,醉乡莫放笙(shēng)歌歇。

倩双成、一曲紫云回,红莲折。

空闲时向友人请教一些学问,和朋友们在一起闲论风景、创作等问题。

携带酒水,与冰雪交融,这就像初秋的凉意,让葛衣有些冰凉,虽在尘世却让车马不靠近,在醉乡我们不要让弹唱休息。

梦中听仙女们演奏仙曲《紫云回》、《红莲折》。

问字:《汉书·扬雄传》:“刘棻尝从雄作奇字。

”苏轼也有诗曰“问道携壶问奇字。

”这里引申作朋友之间互相请教学问的意思。

黄庭坚《谢送碾壑源拣芽》诗:“客来问字莫载酒。

”这里指词人空闲时向友人请教一些学问。

“风月:即清风明月,风花雪月,泛指四时美好的景色。

也用来指浮泛的诗文题材。

另外旧亦指为男女情爱或不务正业,放荡不拘的行为。

载酒:携带酒水。

调冰雪: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公子调冰水。

”欺葛:杜甫《端午日旸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葛:葛衣。

人境:尘世、人居住的地方。

陶渊明《饮酒》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醉乡:喝醉之后昏昏沉沉,迷迷糊糊的境界。

王绩著《醉乡记》。

双成:即西王母身边仙女董双成,这里借指歌妓。

紫云:唐时妓女名,为李愿所蓄妓。

杜牧赴李愿家中宴,见之良久曰:“名不虚得,宜以见惠。

”诸妓回首破颜。

因有曲子《紫云回》。

事见《唐诗纪事》。

参考资料: 1、 谢桃坊.《满江红 》:四川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148页 2、 《词学》编辑委员会编辑.《词学 第10辑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101页 3、 马海英著.《江南园林的诗歌意境 》 :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年:93页

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门隔花深梦旧游。

夕阳无语燕归愁。

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东风临夜冷于秋。

门隔花深梦旧游。

夕阳无语燕归愁。

玉纤香动小帘钩。

我的梦魂总是在旧梦中寻游,梦境中我又来到当年的庭院,深深的花丛把院门遮掩住了。

斜阳默默无言地渐渐向西边沉下去,归来的燕子也沉默无言,仿佛带着万般忧愁。

一股幽香浮动,她那双带有香味的白皙的纤纤玉指,轻轻地拉开了小小的幕帘。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东风临夜冷于秋。

悠悠的柳絮无声坠落,那是老天爷为人世间的生离死别滴下的行行热泪。

月光被浮云轻轻地遮掩住,那是因为含羞而挡住了泪眼,料峭的春风吹拂脸面,凄凉冷清的势头简直就像秋天一样。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2004页 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 宋诗三百首 .北京 :中华书局 ,2009.7 :254-255 . 3、 (清)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8/11/1 :275-276 .

门隔花深梦旧游。

夕阳无语燕归愁。

玉纤香动小帘钩。

门隔花深:即旧游之地,有“室迩人远”意。

梦魂牵绕却比“忆”字更深一层。

夕阳:连“燕”,用刘禹锡“乌衣巷口夕阳斜”诗意。

燕子归来,未必知愁;

但人既含愁,觉燕亦然。

且人有阻隔,而燕没遮拦,与上句连;

就上片结构来说,又只似一句插笔。

玉纤:指女子的纤纤玉手。

小帘钩:指女子用手摘下帘钩,放下帘子。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东风临夜冷于秋。

临夜:夜间来临时。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2004页 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 宋诗三百首 .北京 :中华书局 ,2009.7 :254-255 . 3、 (清)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8/11/1 :275-276 .

门隔花深梦旧游。

夕阳无语燕归愁。

玉纤香动小帘钩。

我的梦魂总是在旧梦中寻游,梦境中我又来到当年的庭院,深深的花丛把院门遮掩住了。

斜阳默默无言地渐渐向西边沉下去,归来的燕子也沉默无言,仿佛带着万般忧愁。

一股幽香浮动,她那双带有香味的白皙的纤纤玉指,轻轻地拉开了小小的幕帘。

门隔花深:即旧游之地,有“室迩人远”意。

梦魂牵绕却比“忆”字更深一层。

夕阳:连“燕”,用刘禹锡“乌衣巷口夕阳斜”诗意。

燕子归来,未必知愁;

但人既含愁,觉燕亦然。

且人有阻隔,而燕没遮拦,与上句连;

就上片结构来说,又只似一句插笔。

玉纤:指女子的纤纤玉手。

小帘钩:指女子用手摘下帘钩,放下帘子。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东风临夜冷于秋。

悠悠的柳絮无声坠落,那是老天爷为人世间的生离死别滴下的行行热泪。

月光被浮云轻轻地遮掩住,那是因为含羞而挡住了泪眼,料峭的春风吹拂脸面,凄凉冷清的势头简直就像秋天一样。

临夜:夜间来临时。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2004页 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 宋诗三百首 .北京 :中华书局 ,2009.7 :254-255 . 3、 (清)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8/11/1 :275-276 .

门隔花深梦旧游。

夕阳无语燕归愁。

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东风临夜冷于秋。

  这首怀人感梦的词,借梦写情,更见情痴,写得不落俗套。

    “门隔花深”,指所梦旧游之地。

当时花径通幽,春意盎然。

词人说:不料我去寻访她时,本拟欢聚,却成话别。

为什么要离别,词中没有说明。

“燕归愁”,仿佛同情人们离别,黯然无语。

不写人的伤别,而写惨淡的情境,正是烘云托月的妙笔。

前结“玉纤香动小帘约,”则已是即将分手的情景了。

伊人纤手分帘,二人相偕出户,彼此留连,不忍分离。

“造分携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江淹《别赋》)。

下片是深入刻画这种离别的痛苦。

    下片是兴、比并用的艺术手法。

“落絮无声春堕泪”,兼有两个方面一形象,一是写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写离别时的吞声饮泣。

这里略去了。

絮花从空中飘落,好象替人无声堕泪,这是写春的堕泪,人亦包含其中。

“行云有影月含羞”,和上句相同,也是一个形象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写人,“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韦庄《女冠子》),是写妇女言别时的形象,以手掩面,主要倒不是含羞,而是为了掩泪,怕增加对方的悲伤。

同时也是写自然,行云遮月,地上便有云影,云遮月衬出月含羞。

刘熙载说:“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

”(《艺概·词曲概》)此词“落絮”、“行云”一联正是“寄言”。

表面是写自然,其实是写情。

词人把人的感情移入自然界的“落絮”“行云”当中,造成了人化的然感自然。

而大自然的“堕泪”与“含羞”,也正表现了人的离别悲痛的深度,那说是说二人离别,连大自然也深深感动了。

这两句把离愁幻化成情天泪海,真乃广深迷离的至美艺术境界。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杜甫《梦李白》)。

这种黯然神伤心折骨惊的离情别绪,怎么能忘怀呢!

有所思,故有所梦;

有所梦,更生思绪。

无昼无夜,度日如年,这刻骨相思是够受的。

如此心境,自然感觉不到一丝春意,所以临夜东风吹来,比萧瑟凄冷的秋风更不堪忍受了。

这是当日离别的情景,也是梦中的情景,同样也是此日梦醒时的情景。

古人有暖然如春、凄然如秋的话,词人因离愁的浓重,他的主观感觉却把它倒转过来。

语极警策。

    春夜风冷,是自然现象;

加上人心凄寂,是心理现象,二者交织融会,酿成“东风临夜冷于秋”的萧瑟凄冷景象,而且这种氛围笼罩全篇,此为《浣溪沙》一调在结构上的得力之处。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2004页 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 宋诗三百首 .北京 :中华书局 ,2009.7 :254-255 .

声声慢·咏桂花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蓝云笼晓,玉树悬秋,交加金钏霞枝。

人起昭阳,禁寒粉粟生肌。

浓香最无著处,渐冷香、风露成霏。

绣茵展,怕空阶惊坠,化作萤飞。

三十六宫愁重,问谁持金锸,和月都移。

掣锁西厢,清尊素手重携。

秋来鬓华多少,任乌纱、醉压花低。

正摇落,叹淹留、客又未归。

蓝云笼晓,玉树悬秋,交加金钏霞枝。

人起昭阳,禁寒粉粟生肌。

浓香最无著处,渐冷香、风露成霏。

绣茵展,怕空阶惊坠,化作萤飞。

三十六宫愁重,问谁持金锸,和月都移。

掣锁西厢,清尊素手重携。

秋来鬓华多少,任乌纱、醉压花低。

正摇落,叹淹留、客又未归。

  “蓝云”三句。

言清晨的大地笼罩在蓝天白云之下,室外的桂花树玉枝高挺,满树重重叠叠的桂花,似串串宝钏,又如一片彩霞。

“人起”两句,以树拟人。

“昭阳”,皇宫名,这里泛指皇宫。

言桂花树又像是一位清晨从皇宫里走出来的贵妃,她被晨风一激,浑身生满了粉红色的粟粒——金桂花。

“人起昭阳”两句,据杨铁夫《吴梦窗词全集笺释》说:“《飞燕外传》:赵飞燕居昭阳宫,与羽林郎射鸟者通,……飞燕露立,闭息顺气,体舒无疹粟,射鸟者以为神仙。

”这里系反用此典。

“浓香”两句。

言桂花的浓艳香气充斥四周,似乎再也没有地方可以容纳她的花香了。

但是如果天气一旦转冷,虽然桂花的香气犹存,桂花却要像雨雪般地纷纷落下。

“绣茵展”三句承上。

言绿茵茵的草坪如地毯似的平铺着,仿佛害怕桂花误坠在台阶上,被人们践踏成泥,又怕她像萤火虫般地消失了她美丽的形象。

    “三十六宫”五句,幻想也。

“三十六宫”言宫宇之多,这里借指月中广寒宫。

“锸”,即锹也,系插地起土的农具。

此言词人因见地上桂树,即抬头仰望明月,想象中那住在广寒仙宫的嫦娥,孤单寂寞,一定也愁怨重重。

词人不禁大声地询问世人:“有什么人能拿来把‘金锸’,索兴将月中桂树连同月宫一起移来凡尘,把这月中桂栽在我的西厢边。

这样嫦娥就会亲自用白玉般的双手把盏,并与我同饮美酒了。

”“秋来”两句,述现实中的自己。

词人说:“进入秋天后,自己的头上不知又增添了多少白发?

头上的乌纱与白发衬映,更显得黑白分明。

我独饮闷酒,自然更加易醉。

醉眼朦胧中看那室外的桂花树,似乎感到它矮了许多。

”“正摇落”两句,自叹。

词人说:“当桂花凋零,满地铺金的时候,我这个淹留在外的羁客,却还是不能回家去与亲人团聚。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西江月·赋瑶圃青梅枝上晚花

作者: 吴文英 朝代: 宋代

枝袅一痕雪在,叶藏几豆春浓。

玉奴最晚嫁东风。

来结梨花幽梦。

香力添熏罗被,瘦肌犹怯冰绡。

绿阴青子老溪桥。

羞见东邻娇小。

枝袅一痕雪在,叶藏几豆春浓。

玉奴最晚嫁东风。

来结梨花幽梦。

瑶圃中一株青梅树袅袅临风而立,枝上雪痕犹在。

几颗青梅已悄然出现在绿叶间,透露浓浓的春意。

梅花本早于梨花开放,但这几朵梅花偏偏晚些开,它终于等到与春风相会的机会,似乎与梨花约好一同在梦中相见。

香力添熏罗被,瘦肌犹怯冰绡。

绿阴青子老溪桥。

羞见东邻娇小。

梅花的芬芳好像美人罗被上散发出来的熏香气息,而梅花欲落未落,欲残未残之状,好比美人瘦弱的肌体,仿佛连冰绡薄纱衣的重量都经受不起。

伊人渐老如梅树成荫转而结子,逐渐由青泛黄;

女子渐老的外貌一定不如从前那样娇艳,所以她害怕再与东邻的那位娇小女友相见了。

参考资料: 1、 (宋)周密选编.绝妙好词注评:凤凰出版社,2008.12:第191页 2、 赵慧文,徐育民编著.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2007.1:第845-847页

枝袅一痕雪在,叶藏几豆春浓。

玉奴最晚嫁东风。

来结梨花幽梦。

晚花:梅已结子,而枝上尚有余花,故称“晚花”。

袅(niǎo):摇曳。

一痕雪:指晚开的几朵洁白的梅花仿佛一抹残雪。

痕,痕迹。

几豆:指梅子。

玉奴:南齐东昏侯的潘妃字玉奴,东昏侯兵败,玉奴与他同死。

古人常以玉奴指女子,此指青梅。

香力添熏罗被,瘦肌犹怯冰绡。

绿阴青子老溪桥。

羞见东邻娇小。

熏(xūn):熏炉。

瘦肌:即瘦削的花瓣。

冰绡(xiāo):洁白的生丝制品。

青子:即青梅。

东邻:语出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

……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

”东邻原指美女,此处指梅花。

参考资料: 1、 (宋)周密选编.绝妙好词注评:凤凰出版社,2008.12:第191页 2、 赵慧文,徐育民编著.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2007.1:第845-847页

枝袅一痕雪在,叶藏几豆春浓。

玉奴最晚嫁东风。

来结梨花幽梦。

瑶圃中一株青梅树袅袅临风而立,枝上雪痕犹在。

几颗青梅已悄然出现在绿叶间,透露浓浓的春意。

梅花本早于梨花开放,但这几朵梅花偏偏晚些开,它终于等到与春风相会的机会,似乎与梨花约好一同在梦中相见。

晚花:梅已结子,而枝上尚有余花,故称“晚花”。

袅(niǎo):摇曳。

一痕雪:指晚开的几朵洁白的梅花仿佛一抹残雪。

痕,痕迹。

几豆:指梅子。

玉奴:南齐东昏侯的潘妃字玉奴,东昏侯兵败,玉奴与他同死。

古人常以玉奴指女子,此指青梅。

香力添熏罗被,瘦肌犹怯冰绡。

绿阴青子老溪桥。

羞见东邻娇小。

梅花的芬芳好像美人罗被上散发出来的熏香气息,而梅花欲落未落,欲残未残之状,好比美人瘦弱的肌体,仿佛连冰绡薄纱衣的重量都经受不起。

伊人渐老如梅树成荫转而结子,逐渐由青泛黄;

女子渐老的外貌一定不如从前那样娇艳,所以她害怕再与东邻的那位娇小女友相见了。

熏(xūn):熏炉。

瘦肌:即瘦削的花瓣。

冰绡(xiāo):洁白的生丝制品。

青子:即青梅。

东邻:语出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

……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

”东邻原指美女,此处指梅花。

参考资料: 1、 (宋)周密选编.绝妙好词注评:凤凰出版社,2008.12:第191页 2、 赵慧文,徐育民编著.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2007.1:第845-847页

枝袅一痕雪在,叶藏几豆春浓。

玉奴最晚嫁东风。

来结梨花幽梦。

香力添熏罗被,瘦肌犹怯冰绡。

绿阴青子老溪桥。

羞见东邻娇小。

  词的上片渲染梅花的冰清玉洁及其带给人间的浓郁春意。

以“一痕雪”形容梅花,特别贴切。

一是花自如雪;

二是易于零落,如同春天的雪易于融化;

三是稀少,枝头星星点点的白色仿佛残雪欲尽。

再著一“袅”字,更给人以如虚如幻、缥缈如烟的感觉。

词一开头,便勾勒出一幅优美的画面,又显出那一股坚韧之气以及缱绻的深情。

次句化用欧阳修:“叶间梅子青如豆”诗意,构思亦很奇巧。

这句也暗含梅花在内,一个“藏”字十分生动,春光掩映了叶间的梅花,显得更加春意盎然,融人了词人对晚梅的礼赞。

“玉奴最晚嫁东风。

来结梨花幽梦”二韵扣住“晚”字写梅花,仍用拟人化写法。

这一韵将晚花比作绝色美人,还沉湎于幽梦之中,远远落后她的姊妹们,“玉奴”袭用苏轼诗中之辞,用以比喻白梅。

“最晚”应合词题中“晚花”二字。

“嫁东风”化用李贺诗句,而词人笔下的白梅却不早不晚在东风中含苞绽放。

原来白梅晚开是为了与梨花同温幽梦的。

白梅本不该与梨花同时,好像这晚梅与梨花之间存在某种不解之缘。

这句暗点出晚字、白字。

所谓思致杳冥,空灵之处。

  词的下片仍以拟人之笔,赋晚花以人情,着意描绘梅花的冰肌玉骨,香气袭人和娇丽姿容。

而词人那无限怜爱之心,尽在不言中。

“香力添熏罗被,瘦肌犹怯冰绡”一韵,写梅香与娇态。

一个“添”字,隐示出罗被原先已经被早梅熏过几次,而今晚梅又开放,其香气更添几重。

“瘦肌”形容花形,梅花通体晶莹,宛如身着冰绡,作者于是生发出奇妙神思,那清瘦的梅肌,对着寒凉的冰绡,恐怕有几分畏怯。

梅花那娇美柔韧、冰清玉洁的体格,跃然纸上。

“绿阴青子老溪桥。

羞见东邻娇小”一韵,以“青梅枝上晚花”收尾,与词题扣合,首尾呼应。

在那绿阴下,溪桥边,青梅日益成熟,而东邻的“枝上晚花”,却风姿绰约,不胜妖娆。

两相对照,青梅不禁自惭形秽,羞于睹其芳华。

词尾以烘云托月的笔法,借刻画青梅的心理,从另一角度却极写梅枝上的这“一痕雪”般的晚花,是何其娇小清丽。

用待嫁的“东邻”美女来比况青梅枝上的晚花,既是拟人手法,又善于融典。

  统观全词,词人选材新颖,视角独特,仅仅八句,却调动了多种修辞手段:拟人、比喻、烘托、对比、用典、均自然贴切,富有艺术美感。

见出词人构思、运笔、遣词的创作功力。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徐育民编著.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2007.1:第845-847页 2、 (宋)周密编选.绝妙好词注析:三秦出版社,2003年09月第2版:第219页

12345 共40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