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岭答杜二见忆

作者: 严武 朝代: 唐代

卧向巴山落月时,两乡千里梦相思。

可但步兵偏爱酒, 也知光禄最能诗。

江头赤叶枫愁客,篱外黄花菊对谁。

跂马望君非一度,冷猿秋雁不胜悲。

拟客从远方来

作者: 鲍令晖 朝代: 南北朝

客从远方来。

赠我漆鸣琴。

木有相思文。

弦有别离音。

终身执此调。

岁寒不改心。

愿作阳春曲。

宫商长相寻。

题书后寄行人

乌夜啼·春思

作者: 赵令畤 朝代: 宋代

楼上萦帘弱絮,墙头碍月低花。

年年春事关心事,肠断欲栖鸦。

舞镜鸾衾翠减,啼珠凤蜡红斜。

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

楼上萦帘弱絮,墙头碍月低花。

年年春事关心事,肠断欲栖鸦。

舞镜鸾衾翠减,啼珠凤蜡红斜。

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

  上片由写外景步步侵入内心,引发连绵不断的春思。

“楼上萦帘弱絮,墙头碍月低花”两句对起,通过景物描写首先点明地点和时间。

地点是一处有院墙围护着的楼房里,而时间又是飞絮落花暮春季节的晚上。

同时还可以从“萦帘、”碍月“的细致心理反应和”弱絮“、”低花“的视觉观察所见,衬映出芳春夜月怀远的闺人形象。

寥寥十二个字,把背景和人物全然活现出来,堪称妙笔。

下面紧接以”年年春事关心事“一句,便正式表明她感情的趋向和分量,重点”春事“二字。

所谓”春事“即历来诗词中经常咏叹的象”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或”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一类的离情别绪。

这里说“年年关心”,可见离人远去之久。

春归而人不归,教她怎不思量!

所以当她听到楼外哑哑啼叫的欲栖而未定的乌鸦时,怎能不为之柔肠寸断!

“肠断”二字,下得何等沉重,而思妇的哀痛情绪也就可想而知。

  下片由内景转向心理刻画,表现相思感情的进一步深化。

这内景就是由“舞镜鸾衾翠减,啼珠凤蜡红斜”两句所展现的春夜闺房画面。

“鸾衾翠减”是指绣有鸾鸟图案的翠色被面已经褪色,而“舞镜”只是对图案上鸾鸟形象的修饰,它是根据古代传说独鸾不鸣,见镜中影即鸣不止的典故,活用来增加鸾鸟形象的生动性,并作为下句“啼珠”的字面对仗。

“鸾衾翠减”也是回应上片的“年年”二字,从翠被褪色暗示离人别去时间的长远。

而“凤蜡红斜”则是指思妇的深宵不寐,痴对着缀有凤凰形象的蜡烛,看它不断消熔的红泪直到烧残斜坠了。

“啼珠”是指蜡烛点燃后流的蜡珠,如唐人元稹诗“柳误啼珠密,梅惊粉汗融”,又“夜久清露多,啼珠坠还结”即是,这里把凤蜡消熔的蜡珠称为“啼珠”带有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

总之,两句词中的物象无不和思妇当前的处境心事相关,即所谓景中见人之法。

  结末两句把主人公孤栖难耐、百无聊赖,苦闷压抑的情怀,以凄惋慰藉的语言娓娓道出:“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

”这两句是从五代词人顾敻《虞美人》“玉郎还是不还家,教人魂梦逐杨花,绕天涯”化出“这是无可奈何的自慰,也是幻想,反衬现实的矛盾,突出闺人离思的沉重。

  此词以巧思蕴藉见长,体现了作者笔致含蓄,语婉意深的独特风格。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乌夜啼·春思

蝶恋花·尺素重重封锦字

作者: 赵令畤 朝代: 宋代

尺素重重封锦字。

未尽幽闺,别後心中事。

佩玉采丝文竹器。

愿君一见知深意。

环玉长圆丝万系。

竹上斓斑,总是相思泪。

物会见郎人永弃。

心驰魂去神千里。

蝶恋花·梦觉高唐云雨散

作者: 赵令畤 朝代: 宋代

梦觉高唐云雨散。

十二巫峰,隔断相思眼。

不为旁人移步懒。

为郎憔悴羞郎见。

青翼不来孤凤怨。

露失桃源,再会终无便。

旧恨新愁无计遣。

情深何似情俱浅。

菩萨蛮·轻鸥欲下春塘浴

作者: 赵令畤 朝代: 宋代

轻鸥欲下春塘浴。

双双飞破春烟绿。

两岸野蔷薇。

翠笼薰绣衣。

凭船闲弄水。

中有相思意。

忆得去年时。

水边初别离。

无题二首

作者: 高翥 朝代: 宋代

风竹萧萧淡月明,孤眠真个可怜生。

不知昨夜相思梦,去到伊行是几更。

清平乐

作者: 刘翰 朝代: 宋代

鸳鸯翡翠。

小小池塘水。

落絮游丝花满地。

度日阑干独倚。

金刀裁就春衫。

起来初试轻寒。

满把相思清恨,题诗欲寄江南。

红窗怨

作者: 刘翰 朝代: 宋代

啼莺唤起纱窗梦,红日满帘花影弄。

翠屏香字冷薰炉,罗衣叠损金泥凤。

去年君去燕归时,今日燕来君未归。

欲把相思挑锦这,夜寒懒上鸳鸯机。

起来翠袖香罗薄,东风满地桃花落。

微雨三首

作者: 赵蕃 朝代: 宋代

云深不见山,雨密还遮树。

相见说相思,相思说休处。

146147148149150 共230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