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 文
钓雪舟中霜夜望月 文
溪边小立苦待月,月知人意偏迟出。
归来闭户闷不看,忽然飞上千峰端。
却登钓雪聊一望,冰轮正挂松梢上。
诗人爱月爱中秋,有人问侬侬掉头。
一年月色只腊里,雪汁揩磨霜水洗。
八荒万里一青天,碧潭浮出白玉盘。
更约梅花作渠伴,中秋不是欠此段。
归读书处作简汝威弟 文
送韩侍御之广德 文赏
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与君倾。
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
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与君倾。
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
诗的前两句“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与君倾”,是写韩歆“昔日”与“今日”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
韩侍御,即韩歆。
公元758年(唐至德三载)被贬,由殿中侍御史来广德隐居,此时李白送韩歆去广德。
昔日,韩歆是侍御,“或给事殿中,或举劾非法,或督察郡县,或奉旨外出”,“衣以绣者,尊宠之也。
”可以说是耀武扬威,富贵荣耀。
然而,韩歆“因朝会,闻帝读隗嚣、公孙述相与书,歆曰:‘亡国之君皆有才,桀、纣亦有才。
’帝大怒,以为激发。
”“今日”李白“贳酒”来招待“昔日”的“侍御”了,如此巨大的落差,形成鲜明的对比。
诗的后两句“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写欢送韩歆的情景。
韩歆被贬,要去广德隐居,人们送别得喝酒,酒要用钱来买,没钱的李白有时用五花马、紫绮裘、龙泉剑去换。
然而此时,诗人又身无分文,好友来了,“人情大似债,头顶锅来卖。
”李白去赊酒,而且赊了大量的酒,“与君倾”。
诗人一边赊酒,一边又去赊月。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赊月自然要简单得多。
“暂就东山赊月色”,这里的“月色”也赊下了,这里的“舞台”是东山,灯光、布景任尔用,诗中将“酒、月、歌”融合在“东山”的大背景下。
当夜皓月当空,月光满地,诗人放声歌唱,人们尽兴欢歌,“酣歌一夜”,通宵达旦,这是为欢送一个人:“泉明”。
泉明,即渊明,陶渊明。
《野客丛书》载:“谓渊明一字泉明,李白诗多用之,不知称渊明谓泉明者,盖避唐高祖讳耳,犹扬渊之称扬泉,非一字泉明也。
”诗人有意此时把韩歆比作陶渊明。
因陶曾在彭泽县为县令,辞官不做。
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李白在这里将两人相比,主要是对韩歆的安慰,更是对他的颂扬。
这首诗在艺术上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睹物兴情”、“辞以情发”。
李白将客观景象溶入自己的主观意象,并达到了形式上的同构与精神上的共鸣,体现了诗人与友人的那种淳朴、真挚的友情。
诗句浑然天成,如行云流水。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文
南船正东风,北船来自缓。
江上相逢借问君, 语笑未了风吹断。
闻君携伎访情人,应为尚书不顾身。
堂上三千珠履客,瓮中百斛金陵春。
恨我阻此乐, 淹留楚江滨。
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然。
春风狂杀人, 一日剧三年。
乘兴嫌太迟,焚却子猷船。
梦见五柳枝, 已堪挂马鞭。
何日到彭泽,长歌陶令前。
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还题壁 文
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
始经瞿塘峡,遂步巫山巅。
巫山高不穷,巴国尽所历。
日边攀垂萝,霞外倚穹石。
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
却顾失丹壑,仰观临青天。
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
望云知苍梧,记水辨瀛海。
周游孤光晚,历览幽意多。
积雪照空谷,悲风鸣森柯。
归途行欲曛,佳趣尚未歇。
江寒早啼猿,松暝已吐月。
月色何悠悠,清猿响啾啾。
辞山不忍听,挥策还孤舟。
军行 文
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 文
南船正东风,北船来自缓。
江上相逢借问君,语笑未了风吹断。
闻君携伎访情人,应为尚书不顾身。
堂上三千珠履客,瓮中百斛金陵春。
恨我阻此乐,淹留楚江滨。
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然。
春风狂杀人,一日剧三年。
乘兴嫌太迟,焚却子猷船。
梦见五柳枝,已堪挂马鞭。
何日到彭泽,长歌陶令前。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 文翻
拟古十二首 文
青天何历历,明星如白石。
黄姑与织女,相去不盈尺。
银河无鹊桥,非时将安适。
闺人理纨素,游子悲行役。
瓶冰知冬寒,霜露欺远客。
客似秋叶飞,飘飖不言归。
别后罗带长,愁宽去时衣。
乘月托宵梦,因之寄金徽。
高楼入青天,下有白玉堂。
明月看欲堕,当窗悬清光。
遥夜一美人,罗衣沾秋霜。
含情弄柔瑟,弹作陌上桑。
弦声何激烈,风卷绕飞梁。
行人皆踯躅,栖鸟起回翔。
但写妾意苦,莫辞此曲伤。
愿逢同心者,......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