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 时于落星石上 文
心爱名山游,身随名山远。
罗浮麻姑台,此去或未返。
遇君蓬池隐,就我石上饭。
空言不成欢,强笑惜日晚。
绿水向雁门,黄云蔽龙山。
叹息两客鸟,裴回吴越间。
共语一执手,留连夜将久。
解我紫绮裘,且换金陵酒。
酒来笑复歌,兴酣乐事多。
水影弄月色,清光奈愁何。
明晨挂帆席,离恨满沧波。
拟古其八 文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文
仙人东方生,浩荡弄云海。
沛然乘天游,独往失所在。
魏侯继大名,本家聊摄城。
卷舒入元化,迹与古贤并。
十三弄文史,挥笔如振绮。
辩折田巴生,心齐鲁连子。
西涉清洛源,颇惊人世喧。
采秀卧王屋,因窥洞天门。
朅来游嵩峰,羽客何双双。
朝携月光子,暮宿玉女窗。
鬼谷上窈窕,龙潭下奔潈。
东浮汴河水,访我三千里。
逸兴满吴云,飘摇浙江汜。
挥手杭越间,樟亭望潮还。
涛卷海门石,云横天际山。
白马走素车,雷奔骇心颜。
遥闻会稽美,且度......更多
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 文
郊陶潜体诗十六首 文
不动者厚地,不息者高天。
无穷者日月,长在者山川。
松柏与龟鹤,其寿皆千年。
嗟嗟群物中,而人独不然。
早出向朝市,暮已归下泉。
形质及寿命,危脆若浮烟。
尧舜与周孔,古来称圣贤。
借问今何在,一去亦不还。
我无不死药,万万随化迁。
所未定知者,修短迟速间。
幸及身健日,当歌一尊前。
何必待人劝,持此自为欢。
翳翳逾月阴,沉沉连日雨。
开帘望天色,黄云暗如土。
行潦毁我墉,疾风坏我宇。
蓬莠生庭院,......更多
冬初酒熟二首 文
霜繁脆庭柳,风利剪池荷。
月色晓弥苦,鸟声寒更多。
秋怀久寥落,冬计又如何。
一瓮新醅酒,萍浮春水波。
酒熟无来客,因成独酌谣。
人间老黄绮,地上散松乔。
忽忽醒还醉,悠悠暮复朝。
残年多少在,尽付此中销。
南邻 文翻注译赏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锦江有一位先生头戴黑色方巾,他的园子里,每年可收许多的芋头和板栗,不能算是穷人。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他家常有宾客来,孩子们都习惯了,总是乐呵呵的,鸟雀也常常在台阶上觅食,它们已被驯服了。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秋天锦江里的水深不过四五尺,野渡的船只能容下两三个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
天色已晚,江边的白沙滩,翠绿的竹林渐渐笼罩在夜色中,锦里先生把我们送出柴门,此时一轮明月刚刚升起。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552 .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锦里:锦里:指锦江附近的地方。
角巾:四方有角的头巾。
芋粟:芋头,板栗。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宾客:一作“门户”。
阶除:指台阶和门前庭院。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深:一作“添”。
航:小船。
一作“艇”。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
村:一作“山”。
暮:一作“路”。
对:一作“送”。
柴门:一作“篱南”。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552 .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锦江有一位先生头戴黑色方巾,他的园子里,每年可收许多的芋头和板栗,不能算是穷人。
锦里:锦里:指锦江附近的地方。
角巾:四方有角的头巾。
芋粟:芋头,板栗。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他家常有宾客来,孩子们都习惯了,总是乐呵呵的,鸟雀也常常在台阶上觅食,它们已被驯服了。
宾客:一作“门户”。
阶除:指台阶和门前庭院。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秋天锦江里的水深不过四五尺,野渡的船只能容下两三个人。
深:一作“添”。
航:小船。
一作“艇”。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
天色已晚,江边的白沙滩,翠绿的竹林渐渐笼罩在夜色中,锦里先生把我们送出柴门,此时一轮明月刚刚升起。
村:一作“山”。
暮:一作“路”。
对:一作“送”。
柴门:一作“篱南”。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552 .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
《南邻》是用两幅画面组成的一道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前半篇展现出来的是一幅山庄访隐图。
杜甫到人家作客,诗先写这家人家给予杜甫的印象。
诗人首先看到的,主人是位头戴“乌角巾”的山人;
进门是个园子,园里种了不少的芋头;
栗子也都熟了。
说“未全贫”,则这家境况并不富裕。
可是从山人和全家的愉快表情中,可以知道他是个安贫乐道之士,很满足于这种朴素的田园生活。
说起山人,人们总会联想到隐士的许多怪脾气,但这位山人却不是这样。
进了庭院,儿童笑语相迎。
原来这家时常有人来往,连孩子们都很好客。
阶除上啄食的鸟雀,看人来也不惊飞,因为平时并没有人去惊扰、伤害它们。
这气氛是和谐、宁静的。
三、四两句是具体的画图,是一幅形神兼备的绝妙的写意画,连主人耿介而不孤僻,诚恳而又热情的性格都给画出来了。
随着时间的推进,下半篇又换了另一幅江村送别图。
“白沙”、“翠竹”,明净无尘,在新月掩映下,意境显得特别清幽。
这就是这家人家的外景。
由于是“江村”,所以河港纵横,“柴门”外便是一条小河。
王嗣奭《杜臆》曰:“‘野航’乃乡村过渡小船,所谓‘一苇杭之’者,故‘恰受两三人’”。
杜甫在主人的“相送”下登上了这“野航”;
来时,他也是从这儿摆渡的。
从“惯看宾客儿童喜”到“相送柴门月色新”,不难想象,主人是殷勤接待,客人是竟日淹留。
中间“具鸡黍”、“话桑麻”这类事情,都略而不写。
这是诗人的剪裁,也是画家的选景。
参考资料: 1、 马茂元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510-511 .
催试官考较戏作 文
八月十五夜,月色随处好。
不择茅檐与市楼,况我官居似蓬岛。
凤咮堂前野桔香,剑潭桥畔秋荷老。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
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答梅圣俞莫登楼 文
莫登楼,乐哉都人方竞游,楼阙夜气春烟浮。
玉轮东来从海陬,纤霭洗尽当空留。
灯光月色烂不收,火龙衔山祝千秋。
缘竿踏索杂幻优,鼓喧管咽耳欲咻。
清风嫋嫋夜悠悠,莹蹄文角车如流。
娅◇扶栏车两头,髧髦垂鬟娇未羞。
念昔年少追朋俦,轻衫骏马今则不。
中年病多昏两眸,夜视曾不如鸺鶹。
足虽欲往意已休,惟思睡眠拥衾裯。
人心利害两不谋,春阳稍愆天子忧。
安得四野阴云油,甘泽以时丰麦麰,游骑踏泥非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