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邵兰雪归吴门仍用前韵

作者: 陈维崧 朝代: 清代

易水严装发。

休回首、故人别酒,帝城高阙。

九曲黄河迎马首,淼淼龙宫堆雪。

说不尽、天涯明月。

君去故侯瓜可种,向西风、莫短冲冠发。

人世事,总毫末。

长州鹿走苏台折。

叹年少、当歌不醉,此非俊物。

试到吴东门下问,可有吹箫人杰?

有亦被、怒潮磨灭。

来夜天街无酒伴,怕离鸿、叫得枫成血。

亦归耳,住何益。

登上方寺铁塔

作者: 陈维崧 朝代: 清代

栏楯浮空去。

划玲珑、榴皮石发,青红无数。

看尽宣和风景好,又看宫娥北渡。

有多少、梨花夜雨。

西望铜驼荆榛里,算千秋、老辈唯吾汝。

晋宋事,总尘土。

鸿蒙一气凭斟取。

蹑丹梯、千盘百级,上通玄圃。

根插中原维地轴,其下黄河一缕。

曾经过、怒潮煎煮。

无限西风神州恨,倩相轮、做尽兴亡谱。

铃铎响,自相语。

凿渠谣

作者: 高启 朝代: 明代

凿渠深,一十寻。

凿渠广,八十丈。

凿渠未苦莫嗟吁,黄河曾开千丈余。

君不见贾尚书。

读史

作者: 徐夤 朝代: 唐代

亚父凄凉别楚营,天留三杰翼龙争。

高才无主不能用, 直道有时方始平。

喜愠子文何颖悟,卷藏蘧瑗甚分明。

须知饮啄繇天命,休问黄河早晚清。

忆潼关

作者: 徐夤 朝代: 唐代

洞壑双扉入到初,似从深阱睹高墟。

天开白日临军国, 山夹黄河护帝居。

隋炀远游宜不反,奉春长策竟何如。

须知皇汉能扃鐍,延得年过四百馀。

胡马来再赠陈子

作者: 李梦阳 朝代: 明代

冬十二月胡马来,白草飒飒黄云开。

沿边十城九城闭,贺兰之山安在哉?

传闻清水不复守,游兵早扼黄河口。

即看烽火入甘泉,已诏将军屯细柳。

去年穿堑长城里,万人齐出千人死。

陆海无毛杀气蒸,五月零冰冻河水。

当时掘此云备胡,胡人履之犹坦途。

闻道南侵更西下,韦州固原今有无?

从来贵德不贵险,英雄岂可轻为谟。

尚书号令速雷电,抱玉谁敢前号呼。

遂令宵旰议西讨,兹咎只合归吾徒。

我师如貔将如虎,九重按剑赫师怒。

惜哉尚书谢归早,......更多

出使云中作

作者: 李梦阳 朝代: 明代

黄河水绕汉边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韬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征人怨 / 征怨

作者: 柳中庸 朝代: 唐代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zhāo)朝马策与刀环。

年年岁岁戍守金河保卫玉关,日日夜夜挥舞马鞭手握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时届暮春白雪飘飞归来塞外,万里奔波渡过黄河绕过黑山。

参考资料: 1、 陈志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72-673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94-395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79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zhāo)朝马策与刀环。

岁岁:年复一年,年年月月。

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

玉关:即甘肃玉门关。

朝朝:每天,日日夜夜。

马策:马鞭。

刀环:刀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此处指暮春。

青冢(zhǒng):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之南,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

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

黑山:一名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

参考资料: 1、 陈志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72-673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94-395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79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zhāo)朝马策与刀环。

年年岁岁戍守金河保卫玉关,日日夜夜挥舞马鞭手握刀环。

岁岁:年复一年,年年月月。

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

玉关:即甘肃玉门关。

朝朝:每天,日日夜夜。

马策:马鞭。

刀环:刀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时届暮春白雪飘飞归来塞外,万里奔波渡过黄河绕过黑山。

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此处指暮春。

青冢(zhǒng):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之南,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

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

黑山:一名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

参考资料: 1、 陈志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72-673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94-395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79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

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

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

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

  前两句就时记事,说的是: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

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

金河在东而玉门关在西,相距很远,但都是边陲前线。

马策、刀环虽小而微,然而对于表现军中生活来说却有典型性,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列的联想。

这两句“岁岁”“朝朝”相对,“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又加以“复”字、“与” 字,给人以单调困苦、不尽无穷之感,怨情自然透出。

  前两句从“岁岁”说到“朝朝”,似乎已经把话说尽。

然而对于满怀怨情的征人来说,这只是说着了一面。

他不仅从那无休止的时间中感到怨苦之无时不在,而且还从即目所见的景象中感到怨苦之无处不有,于是又有三、四句之作。

  “青冢”是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呼和浩特市境内,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

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

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却 “春色未曾看”,所见者唯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

萧杀如此,令人凄绝。

末句写边塞的山川形势: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

黄河和黑山相隔甚远,这里不可坐实理解。

上句说青冢,这里自然想起青冢附近的黑山,并用一个“绕”字牵合,寄寓绵绵怨情。

这两句写景,似与诗题无关,其实都是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因而从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读者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

诗虽不直接发为怨语,而蕴蓄于其中的怨恨之情足以使人回肠荡气。

  此诗通篇不着一个“怨”字,却又处处弥漫着怨情。

诗人抓住产生怨情的缘由,从时间与空间两方面落笔,让“岁岁”“朝朝”的戎马生涯以及“三春白雪”与“黄河”“黑山”的自然景象去现身说法,收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艺术效果。

而这首诗的谨严工整也历来为人称道。

诗不仅每句自对(如首句中的“金河” 对“玉关”),又两联各自成对。

后一联的对仗尤其讲究:数字对(“三”“万”)与颜色对(“白”“青”“黄”“黑”)同时出现在一联之中;

颜色对中,四种色彩交相辉映,使诗歌形象富于色泽之美;

动词“归”“绕”对举,略带拟人色彩,显得别具情韵。

这样精工的绝句,确是不多见的。

参考资料: 1、 陈志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72-673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94-395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79

河阳桥送别

作者: 柳中庸 朝代: 唐代

黄河流出有浮桥,晋国归人此路遥。

若傍阑干千里望,北风驱马雨萧萧。

征怨

作者: 柳中庸 朝代: 唐代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2627282930 共45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