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难 文
宝马晓鞴雕鞍,罗帏乍别情难。
那堪春景媚,送君千万里。
半妆珠翠落,露华寒。
红蜡烛,青丝曲,偏能钩引泪阑干¤ 良夜促,香尘绿,魂欲迷,檀眉半敛愁低。
未别心先咽, 欲语情难说。
出芳草,路东西,摇袖立。
春风急, 樱花杨柳雨凄凄。
生离别 文
食檗不易食梅难,檗能苦兮梅能酸。
未如生别之为难, 苦在心兮酸在肝。
晨鸡再鸣残月没,征马连嘶行人出。
回看骨肉哭一声,梅酸檗苦甘如蜜。
黄河水白黄云秋, 行人河边相对愁。
天寒野旷何处宿,棠梨叶战风飕飕。
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
忧极心劳血气衰, 未年三十生白发。
离别难(中吕调) 文
花谢水流倏忽,嗟年少光阴。
有天然、蕙质兰心。
美韶容、何啻值千金。
便因甚、翠弱红衰,缠绵香体,都不胜任。
算神仙、五色灵丹无验,中路委瓶簪。
人悄悄,夜沈沈。
闭香闺、永弃鸳衾。
想娇魂媚魄非远,纵洪都方士也难寻。
最苦是、好景良天,尊前歌笑,空想遗音。
望断处,杳杳巫峰十二,千古暮云深。
古离别 文注赏
离恨如旨酒,古今饮皆醉。
只恐长江水,尽是儿女泪。
伊余非此辈,送人空把臂。
他日再相逢,清风动天地。
离恨如旨酒,古今饮皆醉。
旨酒:美酒。
旨,美好。
只恐长江水,尽是儿女泪。
伊余非此辈,送人空把臂。
伊余:犹我。
伊为助词,无实义。
空:犹祇。
把臂:握人手臂以示亲密。
他日再相逢,清风动天地。
清风:清凉或清净的微风,比喻心地清澄静谧,了无挂碍。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离恨如旨酒,古今饮皆醉。
只恐长江水,尽是儿女泪。
伊余非此辈,送人空把臂。
他日再相逢,清风动天地。
乐府《杂曲歌辞》中有篇名为《古别离》,以南朝梁江淹之作为最早,内容写男女别离之情,其后历代诗人多有此题作品。
这首五言古风为《古离别》,颠倒一字,其义实同。
本诗将世俗的离愁别恨之扰人比喻成美酒之醉人,又将儿女别离伤感之泪比喻成滔滔不绝的长江之水,联想奇妙,意味隽永。
清人延召寿《老生常谈》评本诗前四句说:“此种妙思,非太白不能。
”事实上,本诗前四句被当作一首五言绝句,流传甚广。
后四句则告诚佛门中人(自然也包括作者自己),应该断然弃绝俗世情思,不要也陷入离情别绪中去。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古离别 文翻译赏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春光明艳,晴空上飘浮着一层淡淡的烟云,在柳枝披拂的大道口,正举行着一场送别的酒宴。
无奈分别在即,愁肠百结,这酒也喝得不畅快。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离人举起华贵的马鞭指向他此行将往的远方—江南。
想到此去江南,那里草长莺飞,桃红柳绿,春色更美。
只是良辰美景难有人与之共享,因此江南春色愈美愈增加人的愁苦,使人痛断肚肠。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春光明艳,晴空上飘浮着一层淡淡的烟云,在柳枝披拂的大道口,正举行着一场送别的酒宴。
无奈分别在即,愁肠百结,这酒也喝得不畅快。
毵毵(sān):柳叶枝条下垂貌。
不那:同“不奈”,即无奈。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离人举起华贵的马鞭指向他此行将往的远方—江南。
想到此去江南,那里草长莺飞,桃红柳绿,春色更美。
只是良辰美景难有人与之共享,因此江南春色愈美愈增加人的愁苦,使人痛断肚肠。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写文艺作品的人,大抵都懂得一种环境衬托的手法:同样是一庭花月;
在欢乐的时候,它们似乎要为人起舞;
而当悲愁之际,它们又好像替人垂泪了。
韦庄这首《古离别》,跳出了这种常见的比拟,用优美动人的景色来反衬离愁别绪,却获得和谐统一的效果。
晴烟漠漠,杨柳毵毵,日丽风和,一派美景。
作者没有把和挚友离别时的春天故意写成一片黯淡,而是如实地写出它的浓丽,并且着意点染杨柳的风姿,从而暗暗透出了在这个时候分别的难堪之情。
第二句转入“不那离情酒半酣”,一下子构成一种强烈的反跌,使满眼春光都好像黯然失色,有春色越浓所牵起的离情别绪就越强烈的感觉。
“酒半酣”三字也写得好,不但带出离筵别宴的情景,让人看出在柳荫之下置酒送行的场面,并且巧妙地写出人物此时的内心感情。
因为假如酒还没有喝,离别者的理智还可以把感情勉强抑制,如果喝得太多,感情又会完全控制不住;
只有酒到半酣的时候,别情的无可奈何才能给人以深切的体味。
“酒半酣”之于“不那”,起着深化人物感情的作用。
三、四两句再进一层。
此地明媚春光,已使人如此不奈离情,那么此去江南,江南春色更浓,更要使远行人断肠了。
所以临别时,送行者用马鞭向南方指点着,饶有深意地说出“断肠春色在江南”的话。
常建《送宇文六》诗说:“花映垂杨汉水清,微风林里一枝轻。
即今江北还如此,愁杀江南离别情。
”李嘉祐《夜宴南陵留别》诗也说:“雪满庭前月色闲,主人留客未能还。
预愁明日相思处,匹马千山与万山。
”结尾都是深一层的写法。
前代文艺评论家称之为“厚”,也就是有深度。
“厚”,就能够更加饱满地完成诗的主题。
这首诗色调鲜明,音节谐美,浅而不露,淡而有韵,予人以一种清新的美感。
淡淡的晴烟,青青的杨柳,衬托着道旁的离筵别酒,仿佛一幅诗意盎然的设色山水。
诗中人临别时扬鞭指点的动作,又使这幅画图显得栩栩如生。
读着它,人们很容易联想起宋元画家所画的小品,风格和情致都相当接近。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古离别(一作多情) 文
江梅引·人间离别易多时 文翻译赏
离苦海 景金本注云,一首本名离别难赠西虢 文
离别难·宝马晓鞴雕鞍 文
宝马晓鞴雕鞍,罗帏乍别情难。
那堪春景媚,送君千万里。
半妆珠翠落,露华寒。
红蜡烛,青丝曲,偏能钩引泪阑干。
良夜促,香尘绿,魂欲迷,檀眉半敛愁低。
未别心先咽,欲语情难说。
出芳草,路东西,摇袖立。
春风急,樱花杨柳雨凄凄。
啰唝曲·那年离别日 文赏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
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
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
据晚唐范摅《云溪友议》记述,刘采春是中唐时的一位女伶,擅长演唐代流行的参军戏。
元稹曾有一首《赠刘采春》诗,赞美她“言词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徊秀媚多”,“选词能唱《望夫歌》”。
《望夫歌》就是《啰唝曲》。
方以智《通雅》卷二十九《乐曲》云:“啰唝犹来罗。
”“来罗”有盼望远行人回来之意。
据说,“采春一唱是曲,闺妇、行人莫不涟泣”,可见当时此曲歌唱和流行的情况。
《全唐诗》录《啰唝曲六首》,以刘采春为作者。
此曲在佳作如林的唐代诗坛上赢得了诗评家的推重。
管世铭在《读雪山房唐诗钞》中说:“司空曙之‘知有前期在’、金昌绪之‘打起黄莺儿’……刘采春所歌之‘不喜秦淮水’、盖嘉运所进之‘北斗七星高’,或天真烂漫,或寄意深微,虽使王维、李白为之,未能远过。
”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中更称此曲为“天下之奇作”。
这类当时民间流行的小唱,在文人诗篇之外,确实另有风貌,一帜别树,以浓厚的民间气息,给人以新奇之感。
其写作特色是:直叙其事,直表其意,直抒其情,在语言上脱口而出,不事雕琢,在手法上纯用白描,全无烘托,而自饶姿韵,风味可掬,有司空图《诗品》所说的“不取诸邻”、“着手成春”之妙。
“那年离别日”是这组诗的第四首。
这首诗写夫婿逐利而去,行踪无定。
张潮有首《江南行》:“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
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
”所写情事,与这首诗所写有相似之处。
“朝朝江口望”,一心望夫婿归来,而不料愈行愈远。
这正是望而终于失望的原因,正是每次盼到船来以为是夫婿的归船、却总是空欢喜一场的原因。
正如李鍈在《诗法易简录》中所分析:“桐庐已无归期。
今在广州,去家益远,归期益无日矣。
只淡淡叙事,而深情无尽。
”长期分离,已经够痛苦了;
加上归期难卜,就更痛苦;
再加以行踪无定,愈行愈远,是痛苦上又加痛苦。
在这情况下,诗中人只有空闺长守,一任流年似水,青春空负,因而接着在下一首诗中不禁发出“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
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的近乎绝望的悲叹了。
随着唐代商业的发达,嫁作商人妇的少女越来越多,因而有《啰唝曲》之类的作品出现,而闺妇、行人之所以听到此曲“莫不涟泣”,正因为它写的是一个有社会意义的题材,写出了商人家庭的矛盾和苦闷。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