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氏·晚秋天 文翻注译赏
卜算子慢·江枫渐老 文翻赏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
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
引疏砧、断续残阳里。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
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
侭无言、谁会凭高意。
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
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
引疏砧、断续残阳里。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江岸的枫叶渐渐衰老,水洲的蕙草半已枯凋,满眼衰败的红花绿叶。
楚乡作客,登高望远,正逢这样的暮秋天气。
传来了稀疏的捣衣声,断断续续回响在残阳里。
面对这傍晚景象,我悲伤怀抱,思念远人,新愁和旧恨,接连涌起。
脉脉人千里。
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
侭无言、谁会凭高意。
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相思之人隔断在脉脉千里之外。
两处思念情怀,相隔千山万水。
雨停云散天空高远,望不尽远处十二座苍翠山峰。
无言相诉,谁会登高望远抒发心中的情意?
纵然写得千万种分离的痛苦情思,无奈谁能驾驭行云寄去我的相思情书?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婉约词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1-42 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
王晓波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宋四家词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24页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
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
引疏砧、断续残阳里。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
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
侭无言、谁会凭高意。
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上阕写景,奠定了凄清的基调,烘托出抑郁怀人的氛围。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
”篇头三句,乃登高所见。
“败红”就是“渐老”的“江枫”,“衰翠”就是“半凋”的“汀蕙”,而曰“满目”,则是举枫树、蕙草以概其余,点出当时已是深秋时节了,整个画面呈现红和绿两种时比色。
不是鲜红嫩绿,而是黯淡、憔悴的红和绿。
“败红”和“衰翠”是对应上文的“江枫”和“汀蕙”:请注意不是已老和全凋,而是“渐老”和“半凋”;
所以还残留一些凄凄惨惨的红和稀稀疏疏的绿,“渐”和“半”意味正老、正凋,还将不断地老下去、凋下去。
“楚客登临,正是幕秋天气。
”这是一幅大笔渲染、满画面的深秋枫黄图,秋色极浓。
在写足秋色之后,睹此浓浓秋色的抒情主人公出现了,并点明了“暮秋”季节。
“楚客”两句,引用宋玉《九辩》悲秋之意,柳永曾宦游于荆襄一带古代楚地,故这里自称为“楚客”;
“登临”补出了上文之秋景是他登高所目见,并暗示主题。
“引疏砧,断续残阳里。
”写所闻。
深秋万物衰败,已让人心生哀愁,何况在这“满目败红衰翠”之中,耳中又闻这断断续续、稀稀朗朗的磁杵之声,在残阳中回荡呢?
古代妇女,在秋天到来时,便以磋杵杵捣,制寒衣以送漂泊在外之人。
所以在异地漂泊的行人,听闻捣衣声便生旅愁,这里也是暗寓长期漂泊,“伤怀念远”。
“暮秋”是秋天将尽,“残阳”则是一日将尽,都是“晚景”。
对景难排,因此下文就直接道出“伤怀念远”的主旨。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浓重的秋声秋色深深地触动诗人的离情,接着“对晚景”三字,承上文的所见所闻,启下文的“伤怀念远”,是对主旨的补充,说明这种“伤”和“念”并非偶然触发,而是本来心头有“恨”,才见景生“愁”。
“旧恨”难忘,“新愁”又起,故曰“相继”。
从写景过渡到抒情、“新愁旧恨相继”,此刻先后涌上心头,这愁恨又是多么的浓重。
下阕抒情,承接上阕直接写出愁恨的缘由。
“脉脉人千里。
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脉脉”,化用《古诗十九首》:“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其字当作“哌哌”,相视之貌。
(“脉”,繁体“作哌”,形近而误。
)相视,就是我与她互相对望,也就是她怀念我,我也怀念她,因此接着才会有二、三句。
“两处风情”,从“脉脉”来;
“万重烟水”,从“千里”来。
细针密线,丝丝人扣。
“念两处风情”紧扣“脉脉”,“万重烟水”与“千里”呼应,绘出词人与伊人远隔千里,山水重重,两相怀念的情状。
一个“念”字,令作者怀人之情顿生层澜。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
”“雨歇”一句,不但写出登临时天气的实况,而且点出是风吹雨打才使红败翠衰,补暮秋雨后之状,秋雨初停,天高山青,而怀人之情让这雨后晴景引逗得愈加郁厄,将山峰望穿亦难消解。
“望断”句既是写实,又是寓意。
就写实方面说,是讲雨收云散,天高气朗,极目所见,惟有山岭重叠连绵不断。
就寓意方面说,则是讲那位“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巫山神女,由于云散雨收,此时也看不见了。
“望断翠峰十二”,也是徒然。
巫山有十二峰,诗人常在诗中使用李唐神女的传说。
词人在这里暗中抒发了对情人的思念,而且暗示了所思之人,乃是天仙般的一流人物。
“尽无言,谁会凭高意?
”深进一层。
“凭高”之意,无人可会,只能默然无语。
以“尽”字至“无言”之上,表达了词人复杂深沉的情感无人能解,也无法自诉,使得作品的情感更显深进。
“无言”、“谁会”更是紧扣上阕“脉脉人千里”,表达了词人无人与说的心情。
无人与说,只好把书信寄予千里之人,然而“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既无人与说又千里难寄,词人的苦闷愈加深重了。
“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结尾两句再深进两层。
第一层,既然此刻此处无人可诉,无人能会此情此意,那么这“离肠万种”,就只有写之寄于词中。
第二层,可是即使写下思念,又如何才能送至她手呢?
一种无可奈何之情,在柔情百转中倾吐而出,增强了感染力。
“归云”,此处意为无乘归去之云的人托付鸿信。
此词艺术上的特色主要是衬托渲染的手法和宛转往复的情思。
词的上片,取正衬的手法,以苦景写悲怀,同时又将凄怨之情灌注到客观的景物中去,以悲写悲,渲染烘托出浓烈的悲苦气氛;
下片写出了词人感情上的波澜起伏,采取了总起总收、间以分述的笔法,以使感情的抒发层层逼进,步步加深。
参考资料: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编著.宋词鉴赏大全集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8页 2、 钱鸿英著.柳周词传 柳永、周邦彦: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第133页 3、 钱鸿英著.柳周词传 柳永、周邦彦: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第134页 4、 姜钧编.宋词大鉴赏:外文出版社,2012.05:第13页
鹤冲天·黄金榜上 文翻注译赏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在金字题名的榜上,我只不过是偶然失去取得状元的机会。
即使在政治清明的时代,君王也会一时错失贤能之才,我今后该怎么办呢?
既然没有得到好的机遇,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地游乐呢!
何必为功名患得患失?
做一个风流才子为歌姬谱写词章,即使身着白衣,也不亚于公卿将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在歌姬居住的街巷里,有摆放着丹青画屏的绣房。
幸运的是那里住着我的意中人,值得我细细地追求寻访。
与她们依偎,享受这风流的生活,才是我平生最大的欢乐。
青春不过是片刻时间,我宁愿把功名,换成手中浅浅的一杯酒和耳畔低徊婉转的歌唱。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年11月版 :第217页 .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zì)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鹤冲天:词牌名。
柳永大作,调见柳永《乐章集》。
双调八十四字,仄韵格。
另有词牌《喜迁莺》、《风光好》的别名也叫鹤冲天,“黄金榜上”词注“正宫”。
黄金榜:指录取进士的金字题名榜。
龙头:旧时称状元为龙头。
明代:圣明的时代。
一作“千古”。
遗贤:抛弃了贤能之士,指自己为仕途所弃。
如何向:向何处。
风云:际会风云,指得到好的遭遇。
争不:怎不。
恣:放纵,随心所欲。
得丧:得失。
白衣卿相:指自己才华出众,虽不入仕途,也有卿相一般尊贵。
白衣:古代未仕之士著白衣。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kān)寻访。
且恁(nèn)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zhēn)低唱!
烟花:指妓女。
巷陌:指街巷。
丹青屏障:彩绘的屏风。
丹青:绘画的颜料,这里借指画。
堪:能,可以。
恁:如此。
偎红倚翠:指狎妓。
宋陶谷《清异录·释族》载,南唐后主李煜微行娼家,自题为“浅斟低唱,偎红倚翠大师,鸳鸯寺主”。
平生:一生。
饷:片刻,极言青年时期的短暂。
忍:忍心,狠心。
浮名:指功名。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年11月版 :第217页 .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zì)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在金字题名的榜上,我只不过是偶然失去取得状元的机会。
即使在政治清明的时代,君王也会一时错失贤能之才,我今后该怎么办呢?
既然没有得到好的机遇,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地游乐呢!
何必为功名患得患失?
做一个风流才子为歌姬谱写词章,即使身着白衣,也不亚于公卿将相。
鹤冲天:词牌名。
柳永大作,调见柳永《乐章集》。
双调八十四字,仄韵格。
另有词牌《喜迁莺》、《风光好》的别名也叫鹤冲天,“黄金榜上”词注“正宫”。
黄金榜:指录取进士的金字题名榜。
龙头:旧时称状元为龙头。
明代:圣明的时代。
一作“千古”。
遗贤:抛弃了贤能之士,指自己为仕途所弃。
如何向:向何处。
风云:际会风云,指得到好的遭遇。
争不:怎不。
恣:放纵,随心所欲。
得丧:得失。
白衣卿相:指自己才华出众,虽不入仕途,也有卿相一般尊贵。
白衣:古代未仕之士著白衣。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kān)寻访。
且恁(nèn)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zhēn)低唱!
在歌姬居住的街巷里,有摆放着丹青画屏的绣房。
幸运的是那里住着我的意中人,值得我细细地追求寻访。
与她们依偎,享受这风流的生活,才是我平生最大的欢乐。
青春不过是片刻时间,我宁愿把功名,换成手中浅浅的一杯酒和耳畔低徊婉转的歌唱。
烟花:指妓女。
巷陌:指街巷。
丹青屏障:彩绘的屏风。
丹青:绘画的颜料,这里借指画。
堪:能,可以。
恁:如此。
偎红倚翠:指狎妓。
宋陶谷《清异录·释族》载,南唐后主李煜微行娼家,自题为“浅斟低唱,偎红倚翠大师,鸳鸯寺主”。
平生:一生。
饷:片刻,极言青年时期的短暂。
忍:忍心,狠心。
浮名:指功名。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年11月版 :第217页 .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首词反映了柳永的反叛性格,也带来了他人生路上一大波折。
据传说,柳永善作俗词,而宋仁宗颇好雅词。
有一次,宋仁宗临轩放榜时想起柳永这首词中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就说道:“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就这样黜落了他。
从此,柳永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而长期地流连于坊曲之间、花柳丛中寻找生活的方向、精神的寄托。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考科举求功名,他并不满足于登进士第,而是把夺取殿试头名状元作为目标。
落榜只认为“偶然”,“见遗”只说是“暂”,由此可见柳永狂傲自负的性格。
他自称“明代遗贤”是讽刺仁宗朝号称清明盛世,却不能做到“野无遗贤”。
但既然已落第,下一步该怎么办呢?
“风云际会”,施展抱负是封建时代士子的奋斗目标,既然“未遂风云便”,理想落空了,于是他就转向了另一个极端,“争不恣狂荡”,表示要无拘无束地过那种为一般封建士人所不齿的流连坊曲的狂荡生活。
“偎红倚翠”、“浅斟低唱”,是对“狂荡”的具体说明。
柳永这样写,是恃才负气的表现,也是表示抗争的一种方式。
科举落第,使他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只有以极端对极端才能求得平衡。
所以,他故意要造成惊世骇俗的效果以保持自己心理上的优势。
柳永的“狂荡”之中仍然有着严肃的一面,狂荡以傲世,严肃以自律,这才是“才子词人”、“白衣卿相”的真面目。
柳永把他内心深处的矛盾想法抒写出来,说明落第这件事情给他带来了多么深重的苦恼和多么烦杂的困扰,也说明他为了摆脱这种苦恼和困扰曾经进行了多么痛苦的挣扎。
写到最后,柳永得出结论:“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谓青春短暂,怎忍虚掷,为“浮名”而牺牲赏心乐事。
所以,只要快乐就行,“浮名”算不了什么。
这首词是柳永进士科考落第之后的一纸“牢骚言”,在宋元时代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反响。
它正面鼓吹文人士者与统治者分离,而与歌妓等下层人民接近,有一定的思想进步性。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4月版 :第374-375页 .
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 文翻注译赏
洞房记得初相遇。
便只合、长相聚。
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
况值阑珊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絮。
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
一场寂寞凭谁诉。
算前言、总轻负。
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时留住。
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
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洞房记得初相遇。
便只合、长相聚。
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
况值阑珊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絮。
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
记得初次相遇时的洞房情景,就只想应该永远在一起。
谁知道短短的幽会欢好,竟会变成分离前的最后情爱,又恰好是在阑珊的暮春。
对着满眼乱飘的柳絮,心里恐慌着这美好的春光将全部随他的离去而消释了。
一场寂寞凭谁诉。
算前言、总轻负。
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时留住。
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
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一场情爱最终寂寞,又跟谁说呢?
想起以前的海誓山盟,被轻易辜负了。
早知道如此难受,后悔当初不把他留住。
奈何他除了长得风流端正,更还有让人朝思暮想的地方。
一天不想他就要皱千次眉了,更何况想他呢?
参考资料: 1、 姚学贤,龙建国.柳永词详注及集评: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02:14-15
洞房记得初相遇。
便只合、长相聚。
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
况值阑(lán)珊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絮。
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
洞房:深邃的住室。
后多用以指妇女所居的闺阁。
只合:只应该。
小会:指两个人的秘密相会。
幽欢:幽会的欢乐。
离情别绪:分离前后惜别、相思的愁苦情绪。
阑珊:将残、将尽之意。
春色暮:即暮春,春天最后一段时间,指农历三月。
满目:充满视野。
伊:为第三人称代词,此词的“伊”亦指男性。
一场寂寞凭谁诉。
算前言、总轻负。
早知恁(nèn)地难拚(pīn),悔不当时留住。
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
一日不思量,也攒(cuán)眉千度。
凭谁诉:向人诉说。
前言:以前说过的话。
轻负:轻易地辜负了昨日的誓言。
恁地难拼:这样地难过。
恁地:如此。
难拚:指难以和离愁相拼。
攒眉千度:皱眉一千遍,形容整天愁眉紧锁。
攒眉,愁眉紧锁。
参考资料: 1、 姚学贤,龙建国.柳永词详注及集评: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02:14-15
洞房记得初相遇。
便只合、长相聚。
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
况值阑(lán)珊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絮。
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
记得初次相遇时的洞房情景,就只想应该永远在一起。
谁知道短短的幽会欢好,竟会变成分离前的最后情爱,又恰好是在阑珊的暮春。
对着满眼乱飘的柳絮,心里恐慌着这美好的春光将全部随他的离去而消释了。
洞房:深邃的住室。
后多用以指妇女所居的闺阁。
只合:只应该。
小会:指两个人的秘密相会。
幽欢:幽会的欢乐。
离情别绪:分离前后惜别、相思的愁苦情绪。
阑珊:将残、将尽之意。
春色暮:即暮春,春天最后一段时间,指农历三月。
满目:充满视野。
伊:为第三人称代词,此词的“伊”亦指男性。
一场寂寞凭谁诉。
算前言、总轻负。
早知恁(nèn)地难拚(pīn),悔不当时留住。
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
一日不思量,也攒(cuán)眉千度。
一场情爱最终寂寞,又跟谁说呢?
想起以前的海誓山盟,被轻易辜负了。
早知道如此难受,后悔当初不把他留住。
奈何他除了长得风流端正,更还有让人朝思暮想的地方。
一天不想他就要皱千次眉了,更何况想他呢?
凭谁诉:向人诉说。
前言:以前说过的话。
轻负:轻易地辜负了昨日的誓言。
恁地难拼:这样地难过。
恁地:如此。
难拚:指难以和离愁相拼。
攒眉千度:皱眉一千遍,形容整天愁眉紧锁。
攒眉,愁眉紧锁。
参考资料: 1、 姚学贤,龙建国.柳永词详注及集评: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02:14-15
洞房记得初相遇。
便只合、长相聚。
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
况值阑珊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絮。
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
一场寂寞凭谁诉。
算前言、总轻负。
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时留住。
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
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词以抒情女主人公的语气叙述其短暂而难忘的爱情故事。
她从头到尾,絮絮诉说其无尽的懊悔。
作者以追忆的方式从故事的开头说起,不过省略了许多枝节,直接写她与情人的初次相会。
这次欢会就是他们的初次相遇。
初遇即便“幽欢”,正表现了市民恋爱直捷而大胆的特点。
这样的初遇,自然给女性留下特别难忘的印象,她一心认定“便只合,长相聚”。
但事与愿违,初欢即又是永久的分离。
暮春时节所见到的是“乱花狂絮”,春事阑珊。
春归的景象已经令人感伤,而恰恰这时又触动了对往日幽欢幸福与离别痛苦的回忆,愈加令人感伤了。
“况值”两字用得极妙,一方面表示了由追忆回到现实的转换,另一方面又带出了见景伤情的原因。
“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之“伊”为第三人称代词,既可指男性,也可指女性。
柳永的俗词是供女艺人演唱的,故其中的“伊”一般都用以指男性,此词的“伊”亦指男性。
女主人公将春归与情人的离去联系起来,美好的春光她的感受中好象是随他而去了。
“直恐”两字使用得很恰当,事实上春归与人去是无内联系的,她所作的主观怀疑性的判断,将二者联系起来纯是情感的附着作用所致,说明思念之强烈。
“一场寂寞凭谁诉”,词情的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场寂寞”是春归人去后最易感到的,但寂寞和苦恼的真正原因是无法向任何人诉说的,也不宜向人诉说,只有深深地埋藏自己内心深处。
于是整个下片转入抒写自身懊悔的情绪。
作者“算前言,总轻负”,是由于她的言而无信,或是损伤了他的感情,这些都未明白交代,但显然责任是女方;
于是感到自责和内疚,轻易地辜负了他的情意。
再讲“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时留住。
”可以看出她当初未考虑到离别后情感上竟如此难于割舍。
他不仅举措风流可爱,而且还品貌端正,远非一般浮滑轻薄之徒可比,实是难得的人物。
而这个人“更别有、系人心处”,写说她才能体验到的好处,也是她“难拚”的最重要的原因。
结句“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非常形象地表现了这位妇女悔恨和思念的精神状态。
攒眉即愁眉紧锁,是“思量”时忧愁的表情。
意思是,每日都思量,而且总是忧思千次的,可想见其思念之深且切了。
这两句的表述方式很别致,正言反说,语转曲而情益深。
不思量已是攒眉千度了,则每日思量时又将如何,如此造语不但深刻,而且俏皮,十分传神。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317页
梁州令(中吕宫) 文
曲玉管·陇首云飞 文翻注译赏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
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
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
阻追游。
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
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
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山岭之上,黄昏的云彩纷飞,晚上江边, 暮霭沉沉。
眼前是一片烟波万里,我凭栏久久望去,只见山河是那么清冷萧条,清秋处处凄凉,让人心中不忍难受。
在那遥远的神京,有一位盈盈的如仙佳人。
自从分手以来,再也没有她的音信,令我思念悠悠。
我望断南飞的大雁,也未等到来任何的凭据,只能使我的愁思更长。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
阻追游。
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回想当初有多少相见的美好时光,谁知聚散不由人,当时的欢乐,反变成今日的无限愁怨。
千里之外我们无从相见,只有彼此思念。
每当我又见山水美景,都会勾起我的回忆,只好默默无语,独自下楼去。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
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
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陇首:亦称陇坻、陇坂,为今陕西宝鸡与甘肃交界处险塞。
凭阑:即凭栏,倚靠着楼台的栏杆。
关河:关塞河流,这里泛指山河。
忍:怎能忍受。
凝眸:目光凝聚在一起。
杳(yǎo)杳:遥远渺茫。
神京:帝京,京都,这里指汴京(今开封)。
盈盈:形容女子娇媚可爱的神态。
仙子:比喻美女,这里指词人所爱的歌女。
锦字:又称织绵回文。
事见《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云“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
名蕙,字若兰。
善属文。
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
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
后用以指妻寄夫之书信。
难偶:难以相遇。
断雁:鸿雁传书,这里指雁没有担负起传书的任务。
冉冉:形容慢慢飞落的样子。
冉冉:慢慢,渐渐。
汀:水中或水边之平地。
思悠悠:思念之情绵绵不绝。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
阻追游。
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雨恨云愁:指两人的爱情不能成功,心头充满悔恨哀愁。
阻追游:被某种力量阻碍而不能自由追寻自己的所爱。
消黯:黯然销魂。
永日:长日。
长,兼指时间或空间。
却下层楼:只得无精打采地走下高楼。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
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
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山岭之上,黄昏的云彩纷飞,晚上江边, 暮霭沉沉。
眼前是一片烟波万里,我凭栏久久望去,只见山河是那么清冷萧条,清秋处处凄凉,让人心中不忍难受。
在那遥远的神京,有一位盈盈的如仙佳人。
自从分手以来,再也没有她的音信,令我思念悠悠。
我望断南飞的大雁,也未等到来任何的凭据,只能使我的愁思更长。
陇首:亦称陇坻、陇坂,为今陕西宝鸡与甘肃交界处险塞。
凭阑:即凭栏,倚靠着楼台的栏杆。
关河:关塞河流,这里泛指山河。
忍:怎能忍受。
凝眸:目光凝聚在一起。
杳(yǎo)杳:遥远渺茫。
神京:帝京,京都,这里指汴京(今开封)。
盈盈:形容女子娇媚可爱的神态。
仙子:比喻美女,这里指词人所爱的歌女。
锦字:又称织绵回文。
事见《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云“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
名蕙,字若兰。
善属文。
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
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
后用以指妻寄夫之书信。
难偶:难以相遇。
断雁:鸿雁传书,这里指雁没有担负起传书的任务。
冉冉:形容慢慢飞落的样子。
冉冉:慢慢,渐渐。
汀:水中或水边之平地。
思悠悠:思念之情绵绵不绝。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
阻追游。
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回想当初有多少相见的美好时光,谁知聚散不由人,当时的欢乐,反变成今日的无限愁怨。
千里之外我们无从相见,只有彼此思念。
每当我又见山水美景,都会勾起我的回忆,只好默默无语,独自下楼去。
雨恨云愁:指两人的爱情不能成功,心头充满悔恨哀愁。
阻追游:被某种力量阻碍而不能自由追寻自己的所爱。
消黯:黯然销魂。
永日:长日。
长,兼指时间或空间。
却下层楼:只得无精打采地走下高楼。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
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
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
阻追游。
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此词抒写了羁旅中的怀旧伤离情绪。
词的第一叠写眼前所见,第二叠写所思之人,又将此平列的两段情景交织起来,使其成为有内联系的双头。
此词首句化用梁柳恽的名句第一叠“陇首”三句,是当前景物和情况。
“云飞”、“日晚”,隐含下“凭阑久”。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陇首,犹言山头。
云、日、烟波、皆凭阑所见,而有远近方分。
“一望”是一眼望过去,由近及远,由实而虚,千里关河,可见而不尽可见,逼出“忍凝眸”三字,极写对景怀人、不堪久望之意。
此段五句都是写景,却仅用“忍凝眸”三字,极写对景怀人、不堪久望之意。
此段五句都是写景,用“忍凝眸”三字,便将内心活动全部贯注到上写景物之中,做到了情景交融。
第二叠则反过来,先写情,后写景。
“杳杳”三句,接上“忍凝眸”来。
“杳杳神京”,写所思之人汴京:“盈盈仙子”,则写所思之人的身分。
唐人诗中习惯上以仙女作为美女之代称,一般用来指娼妓或女道士。
这里大约是指汴京的一位妓女。
“锦字”化用窦滔、苏蕙夫妻之典。
作者和这位“仙子”,虽非正式夫妻,但其落第而出京,与窦滔之获罪远徙,有些近似之故。
此句是说,“仙子”虽想寄与锦字“,而终难相会。
鸿雁本可传书,而说”断“,说”无凭“,则是她终不曾负担起它的任务。
雁给人传书,无非是个传说或比喻,而雁”冉冉飞下汀洲“,则是眼前实事。
由虚而实,体现出既得不着信又见不了面的惆怅心情。
”思悠悠“三字,总结次段之意,与上”忍凝眸“遥应,而更深入一层。
第三叠则是“思悠悠”的铺叙。
当日之惆怅,实缘于旧日之欢情,所以“暗想”四句,便概括往事,写其先相爱,后相离,既相离,难再见的愁恨心情。
“阻追游”三字,横插上四句下五句中间,包括了多少难以言说的辛酸内。
回到当前之时,却又荡开一笔,平叙之中,略作波折,指出这种“忍凝眸”、“思悠悠”的情状,并不是这一次,而是许多次,每次“登山临水”就“惹起平生心事”。
这回依然如此,“黯然消魂”的心情之下,长久无话可说,走下楼来。
“却下层楼”,遥接“凭阑久”,使全词从头到尾,血脉流通。
参考资料: 1、 沈祖棻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318-319 .
采莲令·月华收 文翻注译赏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
西征客、此时情苦。
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
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
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
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
西征客、此时情苦。
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
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月亮已收起了光华,云淡淡的,地上有霜。
天色已黎明。
将远行西去的人,此时心情最苦。
美人儿紧握着我的手,为了送我上分别的岔路,她把朱红的大门轧轧地打开。
千娇百媚的脸庞、婀娜轻盈的身姿,她久久地站着,没有话,只流泪。
我肠都要痛断了,又怎么忍心回头再看她一眼呢?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
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
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我乘坐的一叶扁舟,便如此急急地随着水波去了。
临去前,我只顾准备走,行色匆匆,哪知离别的心绪,会万般千种地袭来心头呢!
我只得心怀怨恨,含情脉脉,这满腹的话又能对谁去说呢?
待到我再回过头去时,重城已看不到了。
寒飕飕的秋江上,唯见天外隐隐约约地有两三株烟蒙蒙的远树而已。
参考资料: 1、 罗立刚 .多情自古伤离别: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51-52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
西征客、此时情苦。
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
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月华收:指月亮落下,天气将晓。
临歧:岔路口。
此指临别。
轧轧:象声词,门轴转动的声音。
争忍:怎忍。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
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
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方寸:指心绪,心情。
脉脉:含情貌。
参考资料: 1、 罗立刚 .多情自古伤离别: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51-52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
西征客、此时情苦。
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
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月亮已收起了光华,云淡淡的,地上有霜。
天色已黎明。
将远行西去的人,此时心情最苦。
美人儿紧握着我的手,为了送我上分别的岔路,她把朱红的大门轧轧地打开。
千娇百媚的脸庞、婀娜轻盈的身姿,她久久地站着,没有话,只流泪。
我肠都要痛断了,又怎么忍心回头再看她一眼呢?
月华收:指月亮落下,天气将晓。
临歧:岔路口。
此指临别。
轧轧:象声词,门轴转动的声音。
争忍:怎忍。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
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
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我乘坐的一叶扁舟,便如此急急地随着水波去了。
临去前,我只顾准备走,行色匆匆,哪知离别的心绪,会万般千种地袭来心头呢!
我只得心怀怨恨,含情脉脉,这满腹的话又能对谁去说呢?
待到我再回过头去时,重城已看不到了。
寒飕飕的秋江上,唯见天外隐隐约约地有两三株烟蒙蒙的远树而已。
方寸:指心绪,心情。
脉脉:含情貌。
参考资料: 1、 罗立刚 .多情自古伤离别: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51-52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
西征客、此时情苦。
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
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
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
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此词描写一对恋人的离别之情。
由于作者是一位善于铺叙的高手,所以把女主人公的千娇百媚,自己的满腹离愁都写得十分细致。
上阕着意刻画的是主人公的情态,“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这十一个字,把一个美丽多情的女子的形象描写得十分可人怜惜。
为了烘托离别的凄苦,作者在描写这位纯情女子之先,特地把呀呀的开门声写出来,起到增加气氛的作用。
开门有“轧轧”之声,而女子的送行却“无言有泪”,有声与无声前后照应,构成了一种更加令人断肠的凄惨画面。
下阙写自己的落寞情绪,与心爱的女子分别,这是多么令人难以接受的现实,如果一切静止该多好啊,那样自己和心爱的人就不会分离了,爱就能永恒。
可惜那不解人意的扁舟匆匆前行,不长时间,心上人所居的城市就不能再见了。
全词写到这里,作者已经把离别之苦倾诉殆尽了,为了更强调凄苦悲切的气氛,作者用写景作为结束语:清寒的江流那边,只剩下烟云笼罩的两三棵树!
这种以景言情的写法在古词曲中并不少见,但此词把景致的描写放在全词的末尾,这就好比古歌曲中的“乱”,把前此所铺排的种种情绪推向了最高潮。
斜月西沉,霜天破晓,执手相送,情何以堪!
这首送别词,既表现了送行者的无限依恋,也抒写了行人的感怀。
把送别和别后相思的情景,层层铺开。
深刻细致地写出了人物的感受。
最后以景结情,倍觉有情。
全词铺叙展衍,层次分明而又曲折婉转。
不仅情景“妙合”,而且写景、抒情、叙事自然融合,完美一致。
体现了柳词的特色。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佳人醉·暮景萧萧雨霁 文翻
暮景萧萧雨霁。
云淡天高风细。
正月华如水。
金波银汉,潋滟无际。
冷浸书帷梦断,却披衣重起。
临轩砌。
素光遥指。
因念翠蛾,杳隔音尘何处,相望同千里。
尽凝睇。
厌厌无寐。
渐晓雕阑独倚。
暮景萧萧雨霁。
云淡天高风细。
正月华如水。
金波银汉,潋滟无际。
冷浸书帷梦断,却披衣重起。
临轩砌。
傍晚雨过天晴,庭院里一片寂静。
天高云淡,微风细细。
在这如水月光中,星光与之交相辉映,仿佛没有边际一般。
书房中的冷气将梦打断,只好披上衣服又一次起来。
来到台阶前。
素光遥指。
因念翠蛾,杳隔音尘何处,相望同千里。
尽凝睇。
厌厌无寐。
渐晓雕阑独倚。
月光高照。
因为想念远方的妻子,远隔千里的音信在何处,同时望着天上的明月。
尽凝视。
寂寞无法入睡。
天色将明,仍独自倚着阑干。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129-131 2、 薛瑞生.柳永词选.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43-44
少年游(十之十·林钟商) 文
卜算子·江风渐老 文
江风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
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
引疏砧、断续残阳里。
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
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
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
尽无言、谁会凭高意。
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