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与友人同会

作者: 崔涂 朝代: 唐代

章句积微功,星霜二十空。

僻应如我少,吟喜得君同。

月上僧归后,诗成客梦中。

更闻栖鹤警,清露滴青松。

十五夜与友人对月

作者: 张蠙 朝代: 唐代

每到月圆思共醉,不宜同醉不成欢。

一千二百如轮夜,浮世谁能得尽看。

八月十王日夜寄友人

作者: 司马光 朝代: 宋代

故人音信绝,对月动相思。

清露滴红叶,此怀当告谁。

秋风广陵郭,正是望涛时。

过友人幽居

作者: 殷尧藩 朝代: 唐代

身坐众香国,蒲团诗思新。

一贫曾累我,此兴未输人。

陋巷谁为俗,寒窗不染尘。

石斋盟四友,年下顿生春。

送友人南归

作者: 王贞白 朝代: 唐代

南国菖蒲老,知君忆钓船。

离京近残暑,归路有新蝉。

岘首白云起,洞庭秋月悬。

若教吟兴足,西笑是何年。

送友人之新丰

作者: 刘希夷 朝代: 唐代

日暮秋风起,关山断别情。

泪随黄叶下,愁向绿樽生。

野路归骖转,河洲宿鸟惊。

宾游宽旅宴,王事促严程。

鹊桥仙·富沙七夕为友人赋

作者: 赵以夫 朝代: 宋代

翠绡心事,红楼欢宴,深夜沈沈无暑。

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

锦笺尚湿,珠香未歇,空惹闲愁千缕。

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

翠绡心事,红楼欢宴,深夜沈沈无暑。

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

锦笺尚湿,珠香未歇,空惹闲愁千缕。

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

  这首为友人写的伤离之作,写得秀不在句而在神,浓在情而不在墨。

  “翠绡心事,红楼欢宴,深夜沉沉无暑”——在初秋日,天凉暑退,夜色沉沉。

在她的小楼中,在七夕的宴席上,她偷偷地赠给他一条碧色的丝巾,表述她内心的情意。

依内容次序,三句应当逆读,词中这样安排,即使句子顿挫有味,亦能突出“翠绡”一语。

翠绡是疏而轻软的碧绿色的丝巾,古代女子多以馈赠情人。

翠绡传情,故夜宴亦倍添欢乐,天气也仿佛格外清爽。

总之,那天晚上他沉浸在欢乐与幸福之中,一切都完整地、甜蜜地保留在他心上。

“欢宴”二字,写场面、气氛,烘托出恋人,当时的欢乐与幸福。

“欢宴”与“翠绡”句对照,说明:她在“欢宴”的大庭广众之中偷偷赠物传情,她爱得是那样深,那样急切,简直有点忘乎所以。

这一句寥寥数字勾勒出情事的美好:节日、时间、地点、天气到人物,无不美好,让人难以忘怀。

  “竹边荷外再相逢”——这是暗通情愫之后的一次幽会,地点在荷塘附近的丛竹旁边——一个美丽而幽僻的处所。

前者席上初逢,只能借物传情,这回则可以尽情地互诉衷曲了。

但是,作者的笔峰一转,传达的情意变了。

如果说前一句是美好的幸福,这一句则是美好的惆怅,因为在苦苦盼望之后的相会是那么匆匆逝去,就像“碧云飞去”一样,怎能不令人无奈、愁苦呢?

这两句对往昔的回忆,自然引出下片的千缕闲愁,万种情思。

  “锦笺”二句,睹物怀人,叹惋无尽。

锦笺,精致华美的信纸,是她捎来的信笺。

珠,珍珠镶嵌的首饰,是“再相逢”时的赠物。

二句写欢聚已逝只能面对她情意绵绵的信和尚带余香的赠物空自追念,低回不已。

一“尚”、一“未”,写记忆犹新,前情在目,上承情事,下启愁怀。

锦笺墨迹未干,珠饰还散发着她的香气,而往事浮云,旧情难续。

万种愁怀,由“空惹”一句道出。

为什么说“空惹”?

或许是信物尚存,难成眷属,或许是旧情未泯,人已杳然吧!

总之,这在封建社会是常见的爱情的悲剧。

悲剧已成,“锦笺”“珠香”,于事无补:“闲愁千缕”,也是自寻烦恼罢了。

但是,惹出“闲愁千缕”的,不仅是她的所赠,还有七夕这个敏感的夜晚以及跟它有关的神话传说。

  韩鄂《岁华记丽》卷三引《风俗通》:“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古人七夕词,无不提到牛郎织女,感慨他们一年才一见的刻骨相思,但秦观却说:“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有新意也有深意。

赵以夫此词也是更进一步地写。

认为自已和情人还不如牛郎织女,他们尚能一年一见,而自己和情人的再见却杳杳无期啊!

  总之,上片写欢情,下片写离恨,中间用“又还”句过渡,铺排得体,结构紧密。

上下互相映衬,中心十分突出。

全词笔淡而情浓,是篇较有特色的作品。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冬晚送友人使西蕃

作者: 陈羽 朝代: 唐代

驿使向天西,巡羌复入氐。

玉关晴有雪,砂碛雨无泥。

落泪军中笛,惊眠塞上鸡。

逢春乡思苦,万里草萋萋。

送友人游嵩山

作者: 陈羽 朝代: 唐代

嵩山归路绕天坛,雪影松声满谷寒。

君见九龙潭上月,莫辞清夜访袁安。

郓州行寄友人

作者: 归有光 朝代: 明代

去年河溢徐房间,至今填阏之土高屋颠。

齐鲁千里何萧然,流冗纷纷满道边。

牵挽小车载家具,穴地野烧留处处。

丈夫好女乞丐不羞耻,五岁小儿皆能娴跪起。

卖男卖女休论钱,同床之爱忍弃捐。

相携送至古河边,回身号哭向青天。

原田一望如落鸦,环坐蹒跚掘草芽。

草芽掘尽树头髡,归家食人如食豚。

今年不雨已四月,二麦无种官储竭。

近闻沂泗多啸聚,郓州太守调兵食愁无计。

乌鸦群飞啄人脑,生者犹恨死不早。

自古天下之乱多在山东,况今中扼......更多

3637383940 共65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