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疏梅月下歌金缕

作者: 晏几道 朝代: 宋代

疏梅月下歌金缕。

忆共文君语。

更谁情浅似春风。

一夜满枝新绿、替残红。

苹香已有莲开信。

两桨佳期近。

采莲时节定来无。

醉后满身花影、倩人扶。

疏梅月下歌金缕。

忆共文君语。

更谁情浅似春风。

一夜满枝新绿、替残红。

文君:西汉时临邛富贵卓王孙之女卓文君。

此处借指歌妓。

苹香已有莲开信。

两桨佳期近。

采莲时节定来无。

醉后满身花影、倩人扶。

“两桨”句:乐府《莫愁乐》:“莫愁在何处?

莫愁在城西。

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

”“醉后”句:陆龟蒙《和袭美春夕酒醒》诗:“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

”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月下笛·万里孤云

作者: 张炎 朝代: 宋代
孤游万竹山中,闲门落叶,愁思黯然,因动《黍离》之感。时寓甬东积翠山舍。 万里孤云,清游渐远,故人何处?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连昌约略无多柳,第一是难听夜雨。漫惊回凄悄,相看烛影,拥衾谁语?张绪归何暮?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
万里孤云,清游渐远,故人何处?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连昌约略无多柳,第一是难听夜雨。漫惊回凄悄,相看烛影,拥衾谁语?万里长空飘着孤云一片,清寂地浮游着渐飘渐远,故人呵到何处将你寻见?在寒窗里入梦酣然,旧时曾经走过的道路还能记忆。连昌宫的杨柳大概已所剩无几,最叫我难过的是,听着淅淅沥沥的夜雨。梦回惊醒,无端地到忧伤凄寂,面对着烛影摇曳,拥被孤眠谁与我倾心话语? 张绪归何暮?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丰姿清雅的张绪为何迟迟不归去?断桥边鸥鹭相盟的伴侣,半已零落却仍然眷恋依依。我疲倦地颠簸于天涯羁旅,此时的心事实在痛苦悲凄。只怕重返临安故地,又重洒愁苦的泪滴,试问杭州故居的旧时人家,而今是否依旧在那里?恐怕她翠袖单薄,正当天寒日暮之际,还在梅花树旁斜倚。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第329-331页 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宋词三百首 .北京 :中华书局, 2009.7:第288-289页

蝶恋花(月下有感)

作者: 程垓 朝代: 宋代

小院秋光浓欲滴。

独自钩帘,细数归鸿翼。

鸿断天高无处觅。

矮窗催暝蛩催织。

凉月去人才数尺。

短发萧骚,醉傍西风立。

愁眼望天收不得。

露华衣上三更湿。

月下听孙季蕃吹笛

作者: 刘克庄 朝代: 宋代

孙郎痛饮横长笛,玉雪胸襟铁石颜。

解喷清霜飞座上,能呼凉月出云间。

病创冻马嘶荒塞,失侣穷猿叫乱山。

可惜调高无听者,紫髯白尽鬓毛斑。

卜算子·月下百年缘

作者: 陈著 朝代: 宋代

月下百年缘,天上双星样。

九秩齐开自是稀,清健那堪两。

红叶景翻新,黄菊香宜晚。

笑拥眉开祝寿声,满劝鸳鸯盏。

秦楼月(月下观花)

作者: 毛滂 朝代: 宋代

蔷薇折。

一怀秀影花和月。

花和月。

著人浓似,粉香酥色。

绿阴垂幕帘波叠。

微风过竹凉吹发。

凉吹发。

无人分付,这些时节。

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作者: 袁枚 朝代: 清代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全诗四联均写景,无一句议论,无一句抒怀,但却弥漫着凄清的氛围,渗透着悲凉的情思。

细细品味,如饮醇酒,回味无穷。

首联"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秋夜"本已凄清冷寂,而所访者又是"秋士",更暗寓幽怨之意。

古人云:"春女怨,秋士悲"。

所谓"秋士"即谓暮年不遇者,借园主人当属此类。

袁枚自己虽曾步入仕途,任过县令,但因升迁无望等原因,早于七年前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

两人在感情上是相通的,诗人此行"访秋士"即是以此为前提的。

当诗人步入借园,首先听到的"水上音"就是笛声。

这笛声作为一种听觉意象是全诗的中心意象。

它是借园主人心声的流露,感情的寄托。

诗在首联引出"水上音"之后,中间两联即集中笔墨对其进行描写。

但诗人并没有单纯地去描写笛声,而是以视觉意象"月色"及嗅觉意象"藕香"作为陪衬烘托,使笛声意味更加丰富感人。

颔联"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乃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一笛"指笛声,"酒人"指微醺的借园主人,他在借酒消愁之后,还嫌不足,又以笛声抒其情怀。

在中国古诗中,笛声基本上都是幽怨悲哀的意象,这首诗中的"笛声"也不例外。

"一笛酒人心"抒发的乃是"秋士"不遇的哀愁之心,而描写笛声在冰凉如水的月色中飘荡,仿佛笛声也浸透了清冷的月色,更增添了笛声凄怨的情韵。

笛声感情虽然哀怨,但借园主人吹奏技巧却十分高超,故颈联一转云:"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笛声嘹亮,仿佛阻遏了夜空中的碧云,同时水中飘来了红藕的幽香,与笛声交织往还,好像笛声也具有了香气。

作者先闻"水上声",既产生了感情的共鸣,又陶醉在音乐的享受之中,所以久久伫立,直到笛声结束,才想起要与友人相会。

尾联云:“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此联乃回应首句,当作者在秋夜听完友人的一曲笛声之后,终于迎来了与"秋士"的相逢之时,但他们却久久的相对无语,身影沉浸在流泻的月光下,显得格外宁静;

他们的衣襟被清凉的窗露沾湿了,犹如他们的心灵也被凄清的笛声净化了一般。

友人的心声已在笛声中倾诉殆尽,作为知心朋友,作者对此已经领会和理解,无须多问,亦不必多言,两人心灵达到了高度的默契。

诗的收束像不尽的笛声的余音一样,让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歌的主旨在于表现作者与李晴江作为知音的深厚友谊,诗中却无一语表达此意,只是写自己夜访友人听其"月下吹笛"时的景象与两人相逢时无言的情状,但自有一股感情之泉流注全篇,这也正体现了袁枚"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随园夜话》)的诗论理念。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减字木兰花·门外青骢月下嘶

作者: 周紫芝 朝代: 宋代

门外青骢月下嘶。

映阶笼烛画帘垂。

一曲阳关声欲尽,不多时。

凤饼未残云脚乳,水沈催注玉花瓷。

忍看捧瓯春笋露,翠鬟低。

月下

作者: 方岳 朝代: 宋代

春风不到莓苔石,山月自随烟水身。

穷是世间常事耳,不知颠倒几多人。

贺新郎(六月十五日夜西湖月下)

作者: 史达祖 朝代: 宋代

同住西山下。

是天地中间,爱酒能诗之社。

船向少陵佳处放,尘世必无知者。

暑不到、雪宫风榭。

楚竹忽然呼月上,被东西,几叶云萦惹。

云散去,笑声罢。

清尊莫为婵娟泻。

为狂吟醉舞,毋失晋人风雅。

踏碎桥边杨柳影,不听渔樵闲话。

更欲举、空杯相谢。

北斗以南如此几,想吾曹、便是神仙也,问今夜,是何夜。

12345 共730条